《無聲告白》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strong>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接納不了,心胸又如何裝得下他人,甚至裝下這個世界? 所以,人要學會成長,要想取得世俗上的成果,就必須靠自己。 靠自己,首先就得先懂得接納自己。 因為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喜歡,那怎么挖掘出自身的能量和天賦,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 學會接納自己,就是在給自己找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也更大概率地通過自身的能量來取得屬于自己的智慧。 《麥田里的守望者》里說: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strong> 接納自己,再接納一切,就是一場修心的旅程,也是走向 修一顆平常心,得一顆自在心,從而無條件地接納一切,放下一切。 你得到的,將會更多的,所經歷的,也會更順利。 接納自己 佛家認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恨、求不得、放不下。 無論是生理之苦,或是心理之苦,人人都會經歷,人人都會覺得是種難關。 但是,一旦學會了釋懷,學會了接納,這些苦說到底就是一種人生底色,然后在這塊底色的畫板上,靠自己點綴上更完美的顏色。 在人生這塊畫板上,人人都是屬于自己的獨特代言人,人生風景由自己親手繪上。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坦然地接納自身的不完美,拿出不惑的心智,修自我人生。 一個有德行的人,能夠寬懷地接納他人的不完美,運用寬容之心胸,煉成熟心性。 一個有勇氣的人,能夠無懼地接納世界的不完美,通過豁達之心境,活出坦蕩蕩。 所以,只要自己做得足夠好,并且始終不會拋棄自己、否定自己、質疑自己,而是相信自己、鼓舞自己、改造自己。 那么,自己的情緒才足以穩(wěn)定,心態(tài)才足夠厚實,心境才能萬般寬大。 最終,從容地接納自己,接受身邊所遭受的一切,在孤獨之中,在獨處之際修煉自己。 面對人生的不如意、無常、遺憾,我們只需要好好地品嘗其中的各中滋味,不被帶跑偏,帶著一種置身事外的眼界和格局去對待,便可以化解人生諸多苦難。 就像作家田維在《花田半畝》中寫道: “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來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strong> 人生在世,遺憾也好,孤獨也罷,盡情去品嘗,勇敢地對待,便可看到人間煙火千萬,體驗人生燦爛。 敢于接納自己,接受自己跟他人的不同,欣賞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及時地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允許自己朝著更高的方向前進,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挖掘出自身的天賦。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世界豁然開朗。 很喜歡蔣勛在《孤獨六講》里寫的那段: “生命里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里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愿你早一點在自己的世界里,安穩(wěn)下來,平靜下來,然后靜靜地體味生活,享用孤獨,然后一點點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最終,接納自己,改造自己,成就自己。 接納他人 古人常說: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人,學會接納自己,就不會自我產生懷疑、矛盾、焦慮、內耗等等。 而人,之所以也要學會接納他人,就在于避免因為外界而因素而干擾到了自己的發(fā)展大計。 實際上,一個人唯有真正確保做到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走向強者之路。 所以,越是寬厚的人,越是懂得包容別人,也越是扛得住一切的挑戰(zhàn)。 因為真正的強大,不是自己多么能隨機應變地逃避、忘記,而是平靜從容地接受。 莫言說: “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而是接受?!?/strong> 命運從來不會厚此薄彼,但凡給你關閉了一扇門,就會為你另開一扇窗。 在這扇窗里,只要你愿意往外看,往外走,就會走出平凡,回歸升華,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 只要找到了通往幸福之路,不管這起點是這扇門,還是那扇窗,都無需去糾結。 作家周國平說: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strong> 如果一個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最終才能從平凡之中窺探到不平凡的姿態(tài)和秘密。 然后,一邊學會接納自己,一邊敢于容納別人,才能像季羨林先生說的那樣:“不完滿才是人生。” 再然后,從容而平和地接受一切,最終努力地去追求更好的自己,抵擋更為曼妙的人生風景之中。 接納自己,主宰人生 蒙田曾說過: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接納自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行,也是一個人應該首先要做到的修心前提。 面對人生的無常,心懷淡然,平心靜氣,從而接納。 人生處處皆是修心,也是修行,修一顆平常心,煉一顆接納一切的心,才能做到俯拾都是風景,抬頭低頭都是人生。 在不斷認識自己,觀察他人的過程里,不斷地接納、悅納一切。 最終,包容一切,改變一切,創(chuàng)造一切,主宰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