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張掖 威武至張掖道中 武威張掖據西東,兩岸糧棉郁郁蔥。 小雨霏霏滋古道,車行疑似水鄉(xiāng)中。 張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東臨武威,西連酒泉;南北有祁連山和龍首山夾峙,南出扁都口可達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抵蒙古大漠。張掖者,“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也”。名副其實的北門鎖鑰之地,歷史文化名城。 諺語說,“金張掖、銀武威”。地處綠洲的張掖市,不僅祁連雪水長流,而且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因此水源充足,這在西北缺水地區(qū)絕對是得天獨厚。加之它多為走廊平原,地勢平坦寬闊,土地肥沃,因此林木茂盛,魚肥稻香,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的美譽。行走在武威至張掖的公路上,就像是走在魚米之鄉(xiāng)的江南。碧綠的玉米,綠中泛黃的小麥,開著鮮艷的黃花像列隊的士兵一樣整齊對著太陽的向日葵,威武挺立一律向上絕無旁逸斜出的新疆楊,遠望像蘑菇一樣點綴在草原山坡的白牦牛和綿羊:他們悠閑地在和平安寧的土地上,自由自在地彰顯著富有活力的生命,裝點著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可在歷史上,這一帶卻是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是一片鮮血浸泡的紅色的土地。 我們沿連霍高速從武威到張掖,一路看到像坍圮的墻頭一樣的東西與公路平行向前,駕車的陳師傅是武威人,他說這是明長城。車行至山丹縣境內的長城口加油,休息的間隙我們參觀了就近的兩個烽火燧。當戰(zhàn)爭遠去,它昔日的輝煌退色成滄桑的面容,在寂寞中獨對斜陽。 歷經數百年,原來的巍峨已不復存在,但在和風雨的抗爭中,依然留有鋼鐵般巍峨的筋骨,一如《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與大鯊魚頑強搏擊而剩下的馬林魚的骨架。烽火燧下面的標牌上寫著: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這里有兩個烽火燧,在路兩邊相對而立,顯然這里是一個關口,說明在明代這一帶是一個分界點,長城東南是明朝,長城西北則是不屬于明朝控制的韃靼族。眼望這已經坍塌棄置的古長城,腦海里突然跳出很多的畫面:“黃山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悲涼;“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的愁苦。最后突然跳出霍去病的身影,駿馬之上,巍峨挺立,眉宇間一股逼人的英氣?!盎簟弊执笃飓C獵,在凜冽的西北風中呼呼作響。長長的隊伍像鐵流蜿蜒在戈壁沙漠中,戰(zhàn)馬騰起的煙塵混合著漫天的風沙,把隊伍籠罩的只看見背影。時間退回到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躍馬揚鞭,率數萬之眾翻越扁都口,進入河西走廊,勢如破竹直搗單于王老巢,向居住在焉支山、祁連山的匈奴發(fā)起了空前的決戰(zhàn),趕跑了盤踞于此的匈奴,遂置河西四郡,移民屯田,開發(fā)邊疆,開辟了有名的絲綢之路。 車至臨澤,腦海里突然一片血紅,眼中的一切都像被獻血染過一般,那是兩萬多西路軍將士的鮮血染就的。1936年8月,為執(zhí)行毛主席提出的“寧夏戰(zhàn)役”計劃,指示紅四方面軍的第九軍、第三十軍和紅一方面軍的第五軍組成“西路軍”渡過黃河西征,從此開始了西路軍異常慘烈的最悲壯的戰(zhàn)史。12月,西路軍進駐臨澤,在此苦戰(zhàn)70多天,7名軍職和70多名團職以上優(yōu)秀將領及6000多名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把鮮血和生命奉獻在了這里。臨澤,也因此成為西征時間最長、戰(zhàn)斗規(guī)模最大、戰(zhàn)斗遺址和傷亡人數最多的地方。 車至高臺,眼中的一切更紅了,一個個滿是鮮血的西路軍戰(zhàn)士在眼前浮現。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提在馬家軍手中,血還像斷線的珍珠一樣下滴,雙目怒視,像是噴火,這是紅五軍軍長董振堂的頭顱。1937年1月2日,董振堂率領的紅五軍團一舉攻克高臺城,但隨即陷入馬匪的重圍之中。董振堂不顧個人安危,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反擊。激戰(zhàn)從12日一直持續(xù)到19日凌晨,直至進行殘酷的巷戰(zhàn)肉搏,尸積成山。戰(zhàn)友全部犧牲后,他支撐著滿是傷痕的身體,手舉雙槍,獨自反擊,在手中僅剩一顆子彈時,為不讓敵人生俘,把這顆子彈給了自己……他的頭顱被馬軍割下來示眾。 紅五軍失敗后,整個西路軍21800人最終在沒有救兵、沒有供給、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在河西走廊全軍覆滅。請看史載的血淋淋的數字:戰(zhàn)死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后慘遭殺害者6000多人,回到家鄉(xiāng)者3000多人,經營救回到延安者45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1000多人。內中被俘2000多名女戰(zhàn)士的遭遇尤其悲慘,大部分被奸污后或遭殘殺或轉配他人或流落異鄉(xiāng),受盡人間苦難。被殺6000多人中,有3267人在張掖死難:2609人被活埋,575人被槍殺,36人被燒死,27人被扒心、挑喉、割舌、斷筋致死。僅余400多人在李先念率領下撤入祁連山,后在陳云的接應下退到新疆。在西寧市鳳凰山下,1300多名紅軍女戰(zhàn)士安息在這里。一座座無字墓,將大地映襯得一片靜肅蒼涼。 西路軍將士最大的悲劇還不在軍事的失敗,而在于付出如此的犧牲卻還要背負沉重的黑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寫道:“為敵人嚇倒的極端的例子,是退卻主義的'張國燾路線’。紅軍第四方面軍的西路軍在黃河以西的失敗,是這個路線的最后的破產?!保ā睹珴蓶|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頁)毛主席的這一結論讓僥幸存活下來的西路軍將士背負著沉重的精神負擔,而死去的西路軍將士們也將無法瞑目吧。幸運的是在見證人陳云、李先念等人的努力下,最終還是給西路軍將士們作了公正的判決,盡管是遲來的判決。死去的將士們終于可以含笑九泉了,極少數健在的西路軍將士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雪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而今數萬將士的鮮血早已肥沃了河西走廊爛漫的山花、青青的芳草,養(yǎng)育了肥壯的牛羊,化作了悠揚的牧歌。 張掖有一處世界聞名的七彩丹霞地貌,登觀景臺遠望,進入眼簾的盡是高低錯落溝壑縱橫的丘陵地,一如七溝八壑的黃土高坡。它紅為底色、黃白錯雜,像彩虹降落人間;有的紅黃層次整齊分明,像五花肉一樣。當地人講,觀賞丹霞地貌最好的時辰是黃昏時,夕陽晚霞的映襯更顯鮮艷;最好的天氣是小雨時,有道是有錢難買水中色,水的滋潤使色彩更美麗分明。天公作美,游覽那天恰好適逢小雨,觀賞了最鮮艷的七彩丹霞。我突然想,這鮮艷的色彩,莫非是西路軍將士的鮮血染成?那五花肉的色彩,莫非是西路軍將士裸露的血肉? 2017年9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