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 絕對是讓“天府之國”四川揚名天下最大的“誘惑”之一,其中的代表菜不少外省人也如數(shù)家珍。如東坡肘子、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辣子雞、酸菜魚、水煮魚、毛血旺等更是大江南北不少飯店的必備菜品,但要說川系主食,我卻最熱衷于四川擔擔面。 ▲山城在四川比比皆是 “擔擔面”一詞的由來 據(jù)說擔擔面已經(jīng)有百余年的歷史,與陜西刀削面、河南燴面、老北京炸醬面不同,其名稱并非來做制作方式或配料,而是因其最初系小販用扁擔挑著沿街叫賣而得名。四川許多城市因地勢崎嶇,而街巷眾多,因此許多運輸工作需要扁擔來承擔,“棒棒”這一職業(yè)就是因此誕生。 同樣的,在四川省內(nèi)用擔子挑著叫賣的食物也不少,《成都通覽》中有一章特別描繪了老成都的《七十二行現(xiàn)相圖》,其中,靠扁擔營生的就近五十種,有涼粉擔子、柴擔子、席擔子、茶湯擔子、小菜擔子等。其中,其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面擔子,但擔擔面卻成為惟一名字與擔子相關的美食流傳下來。 ▲挑擔賣面的小販 “擔擔面”的發(fā)明 按照普遍的說法,擔擔面是由一個名叫陳包包的自貢小販發(fā)明。早在1841年,陳包包就挑著擔子、敲著梆子,在自貢城內(nèi)大街小巷叫賣面條。他的擔子一邊是特制的銅鍋,另一邊則是各種食物原材料。銅鍋中間被隔開,形成兩個格子, 一邊用來煮面,另一邊則是用湯燉著雞或者豬蹄。 別看陳包包的流動面攤非常簡陋,但用料卻十分講究,芽茶必用宜賓敘府的,醬油必定是資陽的口蘑醬油,醋則是他們自貢最鼎鼎有名的太源井曬醋。由于真材實料,因此面條香氣撲鼻,聞起來都讓人胃口大開、垂涎不止。久而久 之,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大快朵頤之時,也順便給他的面送了一個名字——“擔擔面”。后來,陳包包開了一家面店,再也不用挑著擔子沿街叫賣,但人們還是習慣稱他做的面為“擔擔面”,繼而流傳至四川全境,成了整個四川的特色美食。 ▲自貢太源井曬醋 擔擔面的制作 擔擔面最重要的是制臊子,用上好的豬后腿肉剁成末,在滾油中翻炒,加上醬油、芝麻醬、辣椒油、花椒面、肉末、川冬菜、芽菜、豌豆尖、蔥花、蒜泥等調(diào)和而成。面條用手搟制成細而薄的狀態(tài),待煮熟后撈出置于碗中,然后再加上調(diào)制好的臊子,便得到了一碗爽滑勁道、咸香微辣的上好美味,搭配上紅紅的辣椒油、芽菜和花生碎末,嘗一口就唇齒留香,久久難忘。 許多四川人雖然久別家鄉(xiāng),但都對正宗的擔擔面念念不忘。如大作家巴金、郭沫若等人,只要一回到四川,首先便要來上一碗擔擔面,據(jù)說這碗面下肚,即刻便能讓身心回歸家鄉(xiāng)。 ▲四川擔擔面 舉報/反饋 |
|
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