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頭形是在兒時特別是周歲以內形成雛形的,出生后的頭三個月內尤為關鍵。因此,一個人要想頭形漂亮,就必須從小就加以重視。 腦袋生長有規(guī)律 腦袋是由顱骨、面骨與蘊藏其中的腦組織構成,這些骨骼的發(fā)育直接決定了未來的頭顱形狀。一般說來,顱骨(分為頂骨、額骨、顳骨、枕骨)的發(fā)育較面骨(包括鼻骨、顴骨、下頜骨)稍早。出生后不久的骨質柔軟,顱骨也非“鐵板一塊”,而是存在兩處缺損,醫(yī)學上稱為囟門。一處缺損位于頭的前部,乃是頂骨與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謂之前囟;而頭的后腦勺處,由頂骨與枕骨形成的間隙,呈倒置的三角形,謂之后囟。 前囟出生時約2厘米大小,后隨顱骨發(fā)育而稍有增大,半歲后逐漸骨化而變小,約在1歲到1歲半時閉合。后囟出生時多已閉合,未閉者最晚也于出生后1個半月到2個月完全閉合。比較起來,前后兩個囟門以前囟最為兒科醫(yī)生所看重,乃是“偵察”諸如頭小畸形、佝僂病、克汀病、腦積水、腦膜炎等多種疾患的“窗口”。 面骨的發(fā)育稍遲些,首先是顴骨、鼻骨等變長,下頜骨向前凸出,面部相對增長。此種變化在周歲之內即已開始,周歲之后更為明顯。因而在嬰兒期,寶寶的顱骨較大,面部較小且較短,多呈圓胖臉形。以后由于面部逐漸增長,整個頭顱的垂直直徑增加,形成稍長的兒童臉形。 供給充足的營養(yǎng) 從寶寶的發(fā)育規(guī)律來看,頭形是否完美與營養(yǎng)供給是否充分關系密切。骨骼的正常發(fā)育離不開蛋白質、維生素與多種礦物質,其別值得注意的是鈣、磷與維生素D。故要獲得完美的頭形,務必補足這幾種養(yǎng)分。 “好兄弟”鈣與磷 說起鈣與磷,它們可是形成骨骼的“地基材料”。如果寶寶缺乏這兩種“材料”,則可導致新骨形成障礙,骨質疏松、變軟,造成顱骨軟化,按之有乒乓球樣的彈性感,謂之乒乓頭,同時骨樣組織堆積,致使寶寶額頂部出現對稱性顱骨圓突,頭顱因而變得方方正正,俗稱方顱,自然失去健美。 “日光荷爾蒙”維生素D 維生素D,其作用在于促進食物中鈣、磷等礦物元素的吸收,并能促使鈣元素向骨骼轉運。換言之,維生素D若攝入不足,即使再補充多少礦物質也無濟于事,照樣有形成乒乓頭與方形頭之虞。 壯骨“六兄弟” 鈣、銅、鋅、硼、錳、鎂等元素,民間俗稱壯骨“六兄弟”。因此,寶寶的飲食很有講究:周歲之內當以母乳喂養(yǎng)為主,并安排好輔食;斷奶以后則須堅持平衡膳食原則,食譜盡量廣博,如畜肉、魚與海產品為鋅的“富礦”,堅果類、海產品、動物肝、小麥、干豆類、根莖蔬菜、鵝肉、牡蠣等含銅頗豐,綠色蔬菜、水果、番茄、海藻、豆類、燕麥、玉米、堅果類含鈣、鎂豐富,梨、葡萄、桃、綠葉蔬菜、黃豆、花生等含硼不少。 同時,媽媽還應適當安排寶寶合理曬太陽,可更多地獲得“日光荷爾蒙”維生素D,以補償食物供應的不足。 好睡姿睡出好頭形 在日常照料過程中,除了寶寶的吃喝拉撒外,寶寶如何睡覺,也是許多年輕父母非常關注的一件大事:仰臥、俯臥、側臥哪種睡姿能使寶寶既能保持漂亮的頭形,又沒有安全隱患呢? 仰臥 仰臥的睡姿容易出現偏差,導致寶寶后腦勺扁平或引起招風耳,如果又用糧食作成硬枕頭,更容易使寶寶睡成頭平臉寬的“面盆形臉”。另外,新生兒仰臥還容易因寶寶需要轉頭,致使后腦勺不對稱,形成“偏頭”,故不宜采用。 俯臥 俯臥的睡姿是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壓迫顴骨,不讓顴骨過分發(fā)育,以顯出鼻梁高聳,嘴及下巴側面線條平直。尤其是臉面過于寬大,五官過于分開,或有顴骨與下頜骨過度發(fā)達家族史的新生兒,采取俯臥或側臥,可以得到一定的糾正,減少遺傳帶來的頭形遺憾。溫馨提醒:若取俯臥睡姿,必須有專人看護,隨時注意寶寶的呼吸道是否通暢,防止呼吸道阻塞。最適合俯臥與側臥的年齡是出生到3個月期間,3個月以上的寶寶睡姿可以自由一些。 側臥 側臥的睡姿也是不錯的選擇,不會造成顱骨扁平;不會使前額與枕骨(后腦勺)受到擠壓,頭形輪廓優(yōu)美;還可限制下頜骨過度發(fā)育,防止兩腮過大而形成大腮幫子臉。溫馨提醒:若取側臥,則應兩側適時交替,不要固定于某一側,以免造成臉形不對稱,并注意不要將耳輪壓變形。 警惕:有五官過于靠近家族史的寶寶,臉形過小或顱骨的前后徑大大超過左右徑的寶寶,不適合俯臥或側臥。 Tips:小頭形大歸類: 發(fā)育成熟的頭形因人而異,與種族、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大致可分為: > 蛋形 上寬下略窄,頭顱的前后徑大于左右徑,前庭飽滿,枕部圓凸,鼻梁挺直,嘴及下巴側面線條平直。此種頭型較為完美,最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 > 長橢圓形 頭部略長,容易給人臉長、五官小的感覺。 > 前凸形 頭部看起來比較大,中國人常認為是聰明的象征。 > 扁頭形 前圓后扁,可能是嬰幼兒時期習慣仰著睡的緣故,長大后有頭發(fā)覆蓋,就不那么明顯了。 注:本文為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舉報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