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是位保姆,因她性格好,對老人有愛心和耐心,因此接的大多是伺候老人的活。 照顧的老人多了,她發(fā)現(xiàn),人一旦老了,不管家里條件有多好,都會過得很煎熬。 她說,這些老人都有子女,而且自身條件也不錯,但都沒有享受到該有的幸福晚年生活。 現(xiàn)在,讓我們聽一聽她講給我們的第一位老人的故事。 1 江月英老人是張阿姨在五六年前照顧的,張阿姨去她家時,她已經(jīng)83歲高齡了,老人之前是位高校老師,退休后一直獨自一人生活。 她有個女兒,但一直沒有在她身邊生活,離她也挺遠的,由于工作特別忙,因此一年到頭很少過來看她。 女兒擔(dān)心她的身體,也怕她一人孤單,便給她請了個保姆,這個保姆就是張阿姨。 月英老人因之前當(dāng)老師的緣故,特別愛干凈,每天都要換衣服,而且還不能放洗衣機里,得用手洗。 這些張阿姨已經(jīng)習(xí)慣了,好多老人都有特別的癖好,干保姆這些年,她早就見怪不怪了。 張阿姨發(fā)現(xiàn),月英老人特別害怕寂寞,時不時會拉上她嘮嗑,聊她女兒小時候的事,每次一聊就是大半天。 張阿姨是個很熱心的人,哪怕這些話她都已經(jīng)聽得耳朵起繭了,她還是會熱情地回應(yīng)她。 后來,張阿姨漸漸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老人說著說著就說要找女兒去,說女兒在小區(qū)花園的沙坑里玩呢。 有次張阿姨帶她出去散步,老人突然說她想買桂花糕,那是女兒小時候特別愛吃的,非讓張阿姨去買上。 張阿姨也沒辦法,就說去小區(qū)邊上的小店看看,可她才進去一會兒,出來時老人就不見了,把她嚇出一身冷汗。 還好后面鄰居給帶了回來,原來老人看到一個女人,追上去說那是她女兒,在人家后面跟了一路。 張阿姨知道老人是病了,趕緊打她女兒電話,女兒第二天才匆匆趕來,兩人一起帶老人去醫(yī)院做了檢查,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 這下她女兒也犯難了,她不可能長時間留在這里陪母親,于是給張姨漲了點工資,讓她幫忙照顧,呆了兩天后就匆匆返回去了。 得了老年癡呆癥的月英老人,時不時會把張阿姨認成她女兒,但凡看到跟她女兒差不多年齡的,都會認為她女兒回來看她了。 那模樣讓人看了特別心酸。 月英老人半年之后就走了,她女兒接到電話后急匆匆趕回,給老人辦理了后事。 對于月英老人,張阿姨感慨不已,說一個人無論生前多么風(fēng)光,一旦老了得了病,真的是非常煎熬。 2 照顧曹樹貴老人,是張阿姨繼月英老人之后接的活。 跟月英老人不同的是,曹樹貴老人一直長期臥床,他自身條件也不錯,每月退休金有8000,還有三個子女。 因子女們都不在他身邊生活,不能親自照顧,他們經(jīng)過商議后,就把老人的退休金拿出來,專門請張阿姨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癱瘓在床的老人生活都不易,每日的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解決,說實話,照顧這樣的老人特別辛苦。 張阿姨是農(nóng)村婦女,年輕的時候長期干農(nóng)活,因此力氣挺大的。 再加上曹樹貴老人長期臥床的緣故,整個人非常消瘦,張阿姨給老人翻身擦洗倒也不是很吃力。 張阿姨知道這樣的老人其實內(nèi)心非??啵虼怂M心盡力地照顧,端茶送水,接屎倒尿。 曹樹貴老人常常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天,一句話都不說。 其實張阿姨知道他是想孩子們了,但哪怕他有三個子女,一個月也難得見上一個孩子的面,理由是都很忙。 每次有孩子上門探望,老人都非常開心,就是陪他坐一會兒他都開心得不得了。 可孩子們總是匆匆趕來,又匆匆離去,哪怕在他邊上,不是打電話就是在撥拉手機,老人的眼神非常落寞。 張阿姨看了,不忍心,就勸他: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讓他能體諒些。 老人說他知道,知道孩子們也不易,他不怪他們。 曹樹貴老人之前是廠里的一把手,因為要忙事業(yè),當(dāng)然也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因此在家的時間特別少,跟孩子們的感情也不是很深。 在孩子們分別成家立業(yè)之后,他老伴在時,孩子們偶爾還會回來一下,可后面老伴走了,孩子們就很少回來了,大都他一人獨自生活,一人吃飯一人睡覺,有時身體不舒服,也是他一人去醫(yī)院檢查。 只是后面摔了一跤后,他便不能下地走路了,孩子們這才給他找了個保姆。 可讓張阿姨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她呆了一年多時間后,曹樹貴老人竟趁她一次出去買菜的間隙,用一根繩子了卻了自己。 老人在走之前給孩子們錄了一段音,大意是他已經(jīng)厭倦了這樣的生活,要找他們母親去了,讓他們不要難過,也不要掛念。 孩子們得到消息時,個個沉默不語,也不知他們當(dāng)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是懊悔?是難過?還是心痛? 可這些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老人已經(jīng)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只希望那個世界再無痛苦,只有快樂。 3 相比較曹樹貴跟月英老人,梅香老人的條件更好,她雖然家在農(nóng)村,但住在孩子們給她造的別墅里。 別墅很大也很干凈,但也很空曠。 她的四個孩子怕老人寂寞,特意把張阿姨請過來照顧她。 梅香老人的孩子們都挺有出息,有三個做生意,一個在城里上班,好像都混得還不錯。 梅香老人之前曾有過去孩子們家輪流住的想法,但她的孩子都以同樣的借口拒絕了,說鄉(xiāng)下空氣好,更適合養(yǎng)老。 就這樣,梅香老人一直一人住在鄉(xiāng)下,她的四個孩子也會給她零花錢,但就是沒有時間陪她。 張阿姨記得第一次去梅香老人家時,那年的年夜飯她是在她那邊吃的,當(dāng)孩子們告訴老人要過來吃年夜飯時,老人開心不已,兩人整整準(zhǔn)備了一整天。 可后面只來了一個孩子及他的家人,就是在城里上班的那個,另外三個都說臨時變了卦,只能下次過來了。 老人接到電話后就一直喃喃自語:怎么就那么忙呢,一年吃一頓團圓飯的時間都沒有嗎? 看著老人那落寞的身影,張阿姨也挺心酸的,她不由感慨,看來哪怕條件再好,人老了,日子也同樣過得煎熬。 梅香老人年輕的時候其實挺苦的,她老公去世得早,她沒有選擇再嫁,而是憑一己之力帶大了四個孩子,這在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可想而知有多難。 好在孩子們都挺懂事,長大了各憑本事,如今生活得都還不錯。 只是,他們的母親想要選擇跟他們住一起時,他們不約而同都想到讓母親一人住在鄉(xiāng)下。 因為他們沒有時間陪母親,覺得那還不如讓她一人在鄉(xiāng)下活得自在。 可,果真如此嗎? 煮茶釀情話有話說: 年輕時拼命工作,給孩子蓋房、娶媳婦、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務(wù),被榨干所有價值后,老人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 老人操勞大半生,晚年即使生病了也不會輕易向子女透露;即使孤獨,也不會向兒女傾訴…… 因為在他們心里,兒女永遠排在第一位。 前半生,盡心盡力,只為托舉兒女;后半生,寧愿隱身離場,也不想拖累孩子。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 這里我想說,老年人,請多多關(guān)愛自己,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人人都會老去,只有善待自己,愛自己,有健康的身體才是萬全之策。 要知道靠人不如靠己,平時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讓自己保持獨立。 人生就是一場由生到死的旅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去的路上接受現(xiàn)實。 活著不易,勇敢面對才是生活的勇士。 也希望年輕人常回家看看,多點時間陪陪父母,不要讓父母覺得,他們的愛成了兒女們的負擔(dān)。 老了的他們,非常需要孩子們的愛。 我是煮茶釀情話,寶媽一枚,左手生活右手夢想,每天在這里分享不一樣的情感故事。 |
|
來自: 阿里山圖書館 > 《老年心理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