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藻麟 自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北京共和政府成立,至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直系曹錕政府倒臺,陸軍建制的最高獨立編制單位為“師”,其次為“混成旅”。其后,奉系張作霖軍政府統(tǒng)治時期,始有“軍”的建制。 現(xiàn)將民國元年至民國十三年,北洋政府直轄各“師”和“混成旅”的建立和演變簡況紀(jì)要如下。從建制變遷和人事歸屬等方面,可以看出派系勢力的消長。唯以事隔多年,記憶模糊,雖經(jīng)多方咨詢,難以補全,只好付諸闕如。疏漏錯誤之處,尚請指正。至于地方建立的師、旅武裝力量,則不在本文敘述范圍之內(nèi)。 一、陸軍各“師”演變簡況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以前,由北洋政府正式明令頒發(fā)的“師”級番號,共計三十個,按“第一師”、“第二師”順序排列,以清末所編六鎮(zhèn)為序列之始。 (一)第一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一鎮(zhèn)改編為第一師,何宗蓮任師長,并兼任察哈爾省副都統(tǒng)。民國三年八月,該師第一旅旅長蔡成勛升任師長。民國十一年四月,蔡出任江西督軍,該師隨同進駐江西。時楊以來和馮紹閔分任第一旅和第二旅旅長。后蔡去職,馮紹閔繼任師長。民國十四年,第一師歸屬孫傳芳浙、閩、蘇、皖、贛五省聯(lián)軍。民國十五年,在江西為北伐軍戰(zhàn)敗,后隨同五省聯(lián)軍覆滅。 (二)第二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二鎮(zhèn)改編為第二師,王占元任師長;石振聲和王金鏡分任第三旅和第四旅旅長。民國三年,該師奉派進駐湖北。民國四年,王占元督理湖北軍務(wù)。民國五年一月,王金鏡接任師長兼武岳司令,駐岳州。湘桂聯(lián)軍興師,王金鏡率師退臨湘。民國七年二月,仍由王占元兼任師長。民國十年,武昌兵變,王占元出走。同年八月,孫傳芳繼任師長,孟昭月和張俊聲分任第三旅和第四旅旅長。民國十一年,孫傳芳率該師進駐福建。民國十三年,孫傳芳復(fù)率師進駐浙江。民國十四年十一月,孫傳芳在南京就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第二師師長遂由浙江總司令盧香亭接任。民國十五年,李寶章任師長。民國十七年,李率師隨同五省聯(lián)軍其他諸部歸附北伐軍。 (三)第三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三鎮(zhèn)改編為第三師,曹錕任師長;蔣國斌和張鴻逵分任第五旅和第六旅旅長。民國二年,曹錕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率該師進駐湖南岳州(岳陽),時汪學(xué)謙和吳佩孚分任第五旅和第六旅旅長。民國四年,反袁帝制軍興,曹錕率第六旅入川,第五旅隨同第六師進駐湘西。民國五年,曹錕出任直隸督軍,該師隨同北歸,駐防保定。民國七年二月,吳佩孚任師長。同年,援湘之役軍興,吳率師進攻湖南,克岳州、長沙,止于衡陽。民國九年,吳佩孚通電主和,自衡陽撤防北歸。直皖戰(zhàn)后,該師移駐洛陽,時楊清臣和張席珍分任第五旅和第六旅旅長。民國十三年十一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末期,第五、六兩旅分別在山海關(guān)和灤河邊為奉軍解除武裝。 (四)第四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四鎮(zhèn)改編為第四師,陳光遠任師長。由于廣水兵變,陳光遠撤職,楊善德繼任師長;臧致平和李厚基分任第七旅和第八旅旅長。民國三年,楊善德奉派率師進駐上海,并任淞滬護軍使。民國六年十一月,楊善德率部進駐浙江,任浙江督軍,仍自兼師長;陳樂山和何豐林分任第七旅和第八旅旅長。民國十三年九月,夏兆麟暫代師長。民國十四年,該師歸屬孫傳芳五省聯(lián)軍,孫任命謝鴻勛為第四師師長。謝與北伐軍作戰(zhàn)負(fù)傷致死,上官云相繼任第四師師長,后投歸北伐軍。 (五)第五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五鎮(zhèn)改編為第五師,靳云鵬任師長,駐防山東。民國三年,張樹元繼任師長;鄭士琦和徐鴻賓分任第九旅和第十旅旅長。民國五年,張懷芝接替靳云鵬任山東督軍。其后,張樹元接任山東督軍并兼任師長。民國八年十二月,田中玉任山東督軍,鄭士琦升任第五師師長。鄭以擁有兵權(quán)繼而出任山東督軍。民國十三年,吳佩孚倡議督軍不再兼任師長,是以鄭士琦任督軍后,所遺第五師師長一職由孫宗先繼任。民國十四年,張宗昌任山東軍務(wù)善后督辦,曾將第五師改編。民國十七年,該師隨二七方面軍覆沒于北伐戰(zhàn)爭中。 (六)第六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清末第六鎮(zhèn)改編為第六師,李純?nèi)螏熼L。民國二年,李純出任江西督軍,該師第十一旅隨同進駐江西,而第十二旅在旅長張敬堯的率領(lǐng)下,以第三混成旅名義,正在河南助剿白狼匪軍,未能隨同入贛。因此,李純到達江西后,立即招募新兵,重新組編第十二旅,任命齊燮元為旅長。同年八月,馬繼增任師長,周文炳和齊燮元分任旅長。民國四年,帝制事起,馬繼增以第一路司令名義率軍入湘,在辰溪暴死,齊燮元任師長。民國六年八月,李純?nèi)谓K督軍,該師隨同進駐江蘇。民國八年,李純暴死,齊燮元繼任江蘇督軍兼第六師師長,盧鳳書和宮邦鐸分任旅長。民國十四年,齊燮元被逐,陳調(diào)元繼任師長。后陳歸附孫傳芳五省聯(lián)軍,任安徽省總司令,民國十五年,陳調(diào)元率部投向北伐軍,接受改編。 (七)第七師: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八月,以拱衛(wèi)軍改編為第七師,雷震春任師長。民國三年四月,陸建章任師長,賈德耀和馮玉祥分任第十三旅和第十四旅旅長。同時,陸奉派督理陜西軍務(wù),遂率師入陜。不久,兩旅分別改編為第十五混成旅和第十六混成旅。是年十月,另以駐河南的張敬堯所屬第三混成旅擴編為第七師,張敬堯任師長,吳新田和田樹勛分任第十三旅和第十四旅旅長,并奉令移駐北京南苑。民國四年,帝制事起,張敬堯任第二路司令,率師進駐四川,翌年北歸。民國七年,張敬堯率師攻占湖南,任湖南督軍。民國九年,南軍譚延闿攻占長沙,張敬堯出走,吳新田繼任師長;顧琢塘和劉寶善分任第十三旅和第十四旅旅長。民國十年,吳新田率師自河南南陽進入陜西,任漢中鎮(zhèn)守使。民國十四年,吳新田任陜西督軍,旋任陜南護軍使兼漢中鎮(zhèn)守使,同年五月,顧琢塘任師長。民國十五年,該師歸附北伐軍。 (八)第八師: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八月,以拱衛(wèi)軍前路改編為第八師,王汝賢任師長,陶云鶴與何鋒鈺分任第十五旅和第十六旅旅長。民國三年九月,李長泰任師長,駐軍保定。民國四年帝制事起,開赴四川。民國五年北歸,駐軍天津馬廠。民國六年六月,張勛復(fù)辟,段祺瑞馬廠誓師,通電討伐張勛,即以該師為主力軍。同年八月,傅良佐出任湖南督軍,王汝賢再任師長,隨傅進駐湖南。零陵獨立,王汝賢任湖南總司令,通電停戰(zhàn),第八師退長沙,再退岳州。民國八年九月,王汝勤任師長,劉建章和劉玉春分任第十五旅和第十六旅旅長。同年,王汝勤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該師移駐宜昌。民國十五年夏季,王汝勤被逐,旅長劉玉春接任師長。后劉在武昌被俘,張輔臣繼任師長,歸附北伐軍,接受改編。 (九)第九師: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九月,以河南第一師改編為第九師,張錫元任師長,成慎和柴得貴分任第十七旅和第十八旅旅長。民國五年,第九師改編為河南第一旅和第二旅;另以黎天才第十一師改編為第九師,黎天才任師長,駐襄陽。民國六年,另以模范團第二期學(xué)員改編為第九師,魏宗瀚任師長。民國十一年八月,陸錦以陸軍總長兼第九師師長,耿錫齡和馮玉榮分任第十七旅和第十八旅旅長。民國十三年,吳佩孚提議內(nèi)閣閣員不兼任師長,董政國繼任師長。民國十三年年末,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中,被繳械遣散。 (十)第十師: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五月,以第三師第五旅擴編為第十師,盧永祥任師長,王賓和任道一分任第十九旅和第二十旅旅長。盧旋任淞滬護軍使,率師進駐上海。民國六年,盧出任浙江督軍,第十師移駐浙江。民國十三年,孫傳芳自福建大舉進攻浙江,盧永祥戰(zhàn)敗,第十師由皖系歸附直系孫傳芳,孫任命鄭俊彥為第十師師長。五省聯(lián)軍殘余部隊始而歸附國民革命軍閻錫山部,繼而又依附蔣介石,縮編為第四十七師。 (十一)第十一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黎天才任第十一師師長,駐守湖北襄陽。民國五年一月,第十一師改編為第九師,仍由黎天才任師長。早在民國初年,袁世凱即在保定設(shè)立模范團,自兼團長,任命陳光遠為團副,督辦新編陸軍。其時,劉啟恒、蕭廣傅、李奎元、蕭安國任模范團旅長。民國四年,以上述新編陸軍成立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張永成和李奎元曾于民國五年和六年先后任第十一師師長。直皖戰(zhàn)后,該師裁撤,另以第十六混成旅擴編為第十一師,馮玉祥任師長,張之江和李鳴鐘分任第二十一旅和第二十二旅旅長。民國十年,馮率該師進駐陜西,繼閻相文任陜西督軍。民國十一年,馮任陸軍檢閱使,該師隨同進駐北京。鹿鐘麟和劉郁芬分任該師旅長,張之江和李鳴鐘則升任混成旅旅長。其后,馮逐步以第十一師為核心力量,形成了國民軍。 (十二)第十二師: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以上述袁世凱所建模范團一部組建第十二師,陳光遠任師長,周蔭人和蕭安國分任第二十三旅和第二十四旅旅長。民國六年,陳光遠出任江西督軍,第十二師隨同進駐江西。民國十一年十一月,周蔭人任師長,周蔭軒和陸殿臣分任旅長。其后,周奉令率師進入福建,曾任福建督軍孫傳芳幫辦。孫攻占浙江,周任福建督軍。孫傳芳組織五省聯(lián)軍,周任福建總司令,蘇延任第十二師師長,在北伐戰(zhàn)爭中,第十二師隨五省聯(lián)軍覆沒。 (十三)第十三師:一九一一年(清宣統(tǒng)三年)九月,袁世凱出任湖廣總督。在河南彰德招募士兵,組建湖北巡防營,總計建立三十個營。袁任內(nèi)閣總理時,巡防營隨同進京。民國元年,巡防營改編為拱衛(wèi)軍,段芝貴任軍統(tǒng)。民國五年,段祺瑞任國務(wù)總理,拱衛(wèi)軍改編為第十三師,李進才任師長,陶經(jīng)武和劉富有分任第二十五旅和第二十六旅旅長,駐軍北京西苑。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爆發(fā),王懷慶任直軍第二軍總司令,率第十三師等部出喜峰口向朝陽進擊。該師戰(zhàn)斗力很差,最終隨直軍失敗而覆沒。 (十四)第十四師: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段芝貴督理湖北軍務(wù),以湖北第三混成旅改編為第十四師,盧金山任師長,并兼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民國十一年十一月,第一次直奉戰(zhàn)后,另以第七混成旅唐天喜部改編為第十四師,靳云鶚任師長。民國十三年,第十四師布防在山海關(guān)左翼安民寨一帶,戰(zhàn)績卓著。直軍全線失利后,第十四師大部被解除武裝。靳云鶚退至河南重組第十四師,在北伐戰(zhàn)爭中歸附北伐軍。 (十五)第十五師: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帝制事起,以四川省第一師改編為第十五師,周駿任師長。帝制失敗,該部為四川地方反袁部隊改編。民國六年,馮國璋任代理總統(tǒng),以直隸第一混成旅擴編為第十五師,劉詢?nèi)螏熼L,隸屬皖系。直皖戰(zhàn)皖系失敗,該師建制隨之撤銷。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后,另以直軍第十四混成旅擴編為第十五師,彭壽莘任師長,郭敬臣和郭之楨分任第二十九旅和第三十旅旅長。該師駐守灤州和永年一帶。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時,第十五師負(fù)責(zé)防守山海關(guān)陣地,并堅守陣地直至戰(zhàn)爭末期。在突圍途中,向奉軍投降,繳械解散。 (十六)第十六師:清宣統(tǒng)末年,馮國璋任禁衛(wèi)軍軍統(tǒng)。民國元年,除其第二團戍守皇宮,余部均改編為第十六師,馮兼任師長。民國二年,馮出任江蘇督都,該部隨同進駐南京。民國六年,馮任代理總統(tǒng),該部又隨同返回北京,逐步遣散。后以奉天巡防營改編為第十六師,王廷楨任師長。民國八年,王率部至察哈爾任都統(tǒng)。民國九年,王景惠繼任察哈爾都統(tǒng)并兼任第十六師師長。后鄒芬接任第十六師師長,關(guān)忠和田獻章分任第三十一旅和第三十二旅旅長。第十六師最終歸屬奉系并被改編。 (十七)第十七師:暫闕。 (十八)第十八師: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一月,以駐湖北第六混成旅擴編為第十八師,王懋賞任師長。后盧金山任師長。民國十四年,盧接替王汝勤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率師進駐宜昌。民國十五年秋,盧金山將所部擴編為兩個師,原第十八師旅長劉漢三和楊蔭榮分任師長。不久,兩師均為北伐軍王天培等部包圍繳械。 (十九)第十九師:暫闕。 (廿)第二十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遜清第二十鎮(zhèn)改編為第二十師。民國三年四月,吳光新任師長,車震與張建功分任第三十九旅和第四十旅旅長。民國四年,帝制事起,該師奉令開往湖南,進至湘西。民國五年,傅良佐任湖南督軍,零陵獨立,范國璋任湖南副司令,與總司令王汝賢通電停戰(zhàn),退至長沙,又退岳州。民國九年,直皖戰(zhàn)后,閻相文任師長。民國十年,閻任陜西督軍,率師進駐陜西。不久,閻自殺身亡。民國十一年,閻治堂任師長,石紹明與豫積孚分任第三十九旅和第四十旅旅長,駐軍潼關(guān)。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起,該師奉調(diào)至直軍前線,與奉軍作戰(zhàn)。戰(zhàn)爭末期,為奉軍繳械解散。 (廿一)第二十一師:暫闕。 (廿二)第二十二師:暫闕。 (廿三)第二十三師: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直皖戰(zhàn)后,以直隸第一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三師,王承斌任師長,王維城和孫清山分任第四十五旅和第四十六旅旅長。同年十月,王承斌任直隸督軍,仍兼師長。民國十二年,吳佩孚提議督軍不兼師長,王維城升任師長。部隊駐廊坊和滄州一帶。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爆發(fā),該師奉令出界嶺口,經(jīng)干溝向綏中方向前進。戰(zhàn)爭末期,在灤河下游為奉軍解除武裝。 (廿四)第二十四師: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直皖戰(zhàn)后,以直隸第二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四師,張福來任師長,王為蔚和蘇世榮分任第四十七旅和第四十八旅旅長。同年十月,張福來任河南督軍,仍兼第二十四師師長。民國十二年,吳佩孚提議督軍不兼師長,楊清臣繼任師長。隊伍駐河南開封。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時,第二十四師編入第一軍序列。戰(zhàn)爭末期,潰敗于山海關(guān)。 (廿五)第二十五師: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直皖戰(zhàn)后,以直隸第三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五師,蕭耀南任師長,王啟貴和陳嘉謨分任第四十九旅和第五十旅旅長。民國十二年,吳佩孚提議督軍不兼師長,陳嘉謨繼任師長。 (廿六)第二十六師: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直皖戰(zhàn)后,以直隸第四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六師,曹锳任師長,劉景元和曹景桐分任第五十一旅和第五十二旅旅長。隊伍駐馬廠等地。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末期,該師一部在灤河邊為奉軍解除武裝,一部回援北京,在楊村和北倉一帶為國民軍戰(zhàn)敗。至此,第二十六師全部潰散。民國十四年十月,吳佩孚下令,將于學(xué)忠所屬第十八混成旅又復(fù)擴編為第二十六師,于學(xué)忠任師長,楊殿云和馬廷福分任旅長,駐防施南、宜昌等地。民國十六年五月,經(jīng)吳佩孚同意,以原第二十六師擴編為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十六師,以楊殿云和馬廷福分任兩師師長,后皆歸屬奉軍。 (廿七)第二十七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以奉天巡防中前兩路改編為第二十七師,張作霖任師長,湯玉麟和孫烈臣分任第五十三旅和第五十四旅旅長。民國六年,孫烈臣任師長。民國十一年,張作相任師長,趙明德和李振聲分任第五十三旅和第五十四旅旅長。以后隨奉軍改編和擴編,番號均有所變化。 (廿八)第二十八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以奉天巡防右路改編為第二十八師,馮麟閣任師長,張海鵬和汲金純分任第五十五旅和第五十六旅旅長。民國六年,汲金純?nèi)螏熼L,史奎元和張作濤分任第五十五旅和第五十六旅旅長。以后隨奉軍改編和擴編,番號均有所變化。 (廿九)第二十九師: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以黑龍江騎兵第二旅及奉天巡防后路改編為第二十九師,吳俊升任師長,萬福麟和李冠英分任第五十七旅和第五十八旅旅長。以后隨奉軍改編和擴編,番號均有所變化。 (卅)第三十師:暫闕。 二、陸軍各“混成旅”演變簡況 (一)第一混成旅: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十一月,以駐山東第五師第十旅擴編為第一混成旅,王汝勤任旅長。民國三年八月,施從濱任旅長。民國七年六月,潘鴻鈞任旅長,駐濟寧。民國十三年十二月取消建制。 (二)第二混成旅: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九月成旅,褚恩榮任旅長,駐軍武漢。民國三年,吳慶桐任旅長。民國六年十一月,劉躍龍任旅長,駐軍河南。民國七年,李治云任旅長。民國九年,閻相文任旅長。民國十年十二月,胡念先任旅長,部隊移駐武漢新堤。 (三)第三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駐河南第六師第十二旅擴編為第三混成旅,張敬堯任旅長。同年十月,第三混成旅擴編為第七師。是年,以彰德招募之湖北省防團改編為第三混成旅,盧金山任旅長,駐防湖北。第三混成旅旋即擴編為第十四師。民國四年十二月,另以江西省防團改編為第三混成旅,黃振魁任旅長,駐防江西。民國六年十一月,陳光魁任旅長。民國十三年一月,唐福山任旅長,駐軍信豐。同年十二月,以第三混成旅及贛東之第二團合編為江西第一師。 (四)第四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駐長沙、岳州之第二十師所屬第三十九旅擴編為第四混成旅,伍祥楨任旅長。民國四年三月,該旅隨陳宦進駐四川。民國五年,陳離川,至宜昌遣散。民國六年六月,另以近畿第一旅改編為第四混成旅,張錫元任旅長。后張任察哈爾都統(tǒng),該旅隨同進駐察哈爾。民國十一年,張金標(biāo)任旅長。民國十三年十二月,宋玉珍任旅長,因士兵嘩變搶掠商民,取消建制番號。 (五)第五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馮國璋率至南京之直隸第一混成旅改編為第五混成旅,劉詢?nèi)温瞄L,駐軍淮安。民國六年八月,該旅擴編為第十五師,劉詢升任師長。另以湖南陸軍第一旅改編成第五混成旅,朱澤黃任旅長。民國九年六月,因湘戰(zhàn)潰散。民國十一年二月,另以綏遠兩暫編混成旅改編成第五混成旅,馬鴻逵任旅長。 (六)第六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駐湖北第二師補充旅改編成第六混成旅,王金鏡任旅長。民國五年,王金鏡升任第二師師長,王懋賞任旅長。民國七年一月,該旅擴編為第十八師。同年二月,另以江蘇第七十四旅一個步兵團擴編成第六混成旅,張宗昌任旅長,開赴湖南參加援湘之役。民國八年八月,第六混成旅另加王康福所屬暫編第一混成團,合編成陸軍暫編第一師,張宗昌任師長。民國九年一月,另以第四師第八旅擴編成第六混成旅,何豐林任旅長,駐軍上海。民國十三年十月,江浙戰(zhàn)后,該旅為孫傳芳遣散。 (七)第七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駐京師北苑第一路備補營改編為第七混成旅,唐天喜任旅長,移駐河南。民國十一年改編為第十四師。民國十一年九月,馮玉祥任河南督軍時,另從河南新募五團新兵中抽拔兩團組編第七混成旅,張之江任旅長,駐軍京師南苑。后張任察哈爾都統(tǒng),葛金章任旅長。 (八)第八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駐保定第二路備補營改編成第八混成旅,徐占鳳任旅長。民國七年十二月,靳云鶚任旅長。民國十一年七月,第八混成旅擴編為第十四師。同年九月,馮玉祥另以第一補充旅改編為第八混成旅,李鳴鐘任旅長,駐軍京師南苑。后李任綏遠都統(tǒng),石友三任旅長。 (九)第九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八月,以江西第六混成旅改編為第九混成旅,丁效蘭任旅長,駐軍贛縣等地。民國八年十二月,贛南鎮(zhèn)守使吳鴻昌兼署旅長。民國十一年四月,王永貴任旅長;同年九月,鄧如琢任旅長。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以第九混成旅和第二十三混成旅之一部并補充團一團,改編為近畿第一師;另以江西第二旅及暫編第三旅之一部,改編為第九混成旅,季鴻程任旅長。民國十四年十二月,張鳳岐任旅長。 (十)第十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九月,以駐福建陸軍第十四團及補充第五團,改編為第十混成旅,唐國謨?nèi)温瞄L。民國十二年七月,該旅解散。另以第二師備補兵改編成旅,孟昭月任旅長,駐軍泉州。 (十一)第十一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九月,以福建第二十七混成旅改編為第十一混成旅,王麒任旅長。 (十二)第十二混成旅: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十一月,以直隸第一補充旅改編為第十二混成旅,葛樹屏任旅長。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開戰(zhàn)后,該旅奉令出界嶺口,在干溝和九門口中間地帶前進。戰(zhàn)事末期,潰散于山海關(guān)。 (十三)第十三混成旅: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一月成旅,李炳之任旅長。陳宦任四川將軍時,率該旅入川。民國五年,陳離川,至宜昌該旅解散;另以第一師步兵一團與第二師一混成團合編為第十三混成旅,李炳之任旅長。民國六年,吳光新率該旅入川。民國七年十一月,張培元任旅長。民國九年八月,以第十三混成旅與第二十一混成旅合并為湖北暫編第一師。同年十月,另以直隸補充旅改編為第十三混成旅,董政國任旅長。民國十三年,馮玉榮任旅長。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爆發(fā),該旅奉令至九門口占領(lǐng)陣地。戰(zhàn)事末期,潰散于九門口。 (十四)第十四混成旅: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五月,以第十師第十九旅一個團改編為第十四混成旅,臧致平任旅長。民國七年,擴充為福建暫編第二師。民國九年十一月,另以直隸第二補充旅改編為第十四混成旅,彭壽莘任旅長。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末期,第十四混成旅擴編為第十五師。同年十一月,另建第十四混成旅,時全勝任旅長。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爆發(fā),第十四混成旅奉令出冷口,在凌源與干溝中間地帶前進。戰(zhàn)爭末期,潰散于山海關(guān)。 (十五)第十五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九月,以駐陜西第七師改編為第十五和第十六混成旅。賈德耀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長。民國九年七月取消建制,同年十一月,另以直隸第三補充旅改編為第十五混成旅,孫岳任旅長。民國十四年一月,王允恭任旅長。 (十六)第十六混成旅: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九月,第七師改編為第十五和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民國四年,第十六混成旅隨陳宦進駐四川。民國五年,陳離川,馮率軍由陜西北歸,駐軍廊坊。民國六年,楊桂堂任旅長。民國六年,復(fù)辟事起,復(fù)任馮玉祥為旅長。民國七年二月,因屯兵武穴,通電主和,改任董世祿代理旅長;不久,馮又復(fù)職。民國十年七月,第十六混成旅擴編為第十一師,馮任師長。民國十一年十月,曹錕以其衛(wèi)隊團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曹世杰任旅長。民國十年十二月,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中潰散。 (十七)第十七混成旅: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二月,由于駐湖北第九師師長黎天才宣布自主,遂以第九師改編為第十七和第十八兩混成旅。張聯(lián)升任第十七混成旅旅長,先駐襄陽,后移駐老河口。民國十四年三月,該旅改編為暫編第五師。 (十八)第十八混成旅: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二月,以第九師改編為第十七和第十八混成旅,趙榮華任第十八混成旅旅長,先駐鐘祥,后移駐襄陽。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于學(xué)忠任旅長。次年春季,第十八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六師。于學(xué)忠任師長,先駐施南,后移駐宜昌。此部輾轉(zhuǎn)納入奉軍體系。 (十九)第十九混成旅: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三月成旅,鮑貴卿兼代旅長。民國八年八月,張煥相任旅長,駐奉天。 (廿)第二十混成旅: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六月,以陸軍第一旅改編為第二十混成旅,吳長植任旅長,駐山東濟寧。民國十五年,吳任曹州鎮(zhèn)守使時,率該部偷襲濟南,企圖驅(qū)逐張宗昌,奪取山東地盤。結(jié)果事敗,吳長植被擊斃,隊伍潰散。 (廿一)第二十一混成旅: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十月,以湖北省防兩團改編為第二十一混成旅,孫傳芳任旅長,駐宜昌。民國九年八月,以第十三混成旅與第二十一混成旅合并,改編為湖北暫編第一師。民國十年二月,湖北督軍王占元咨請取消該師建制,恢復(fù)第二十一混成旅建制,王都慶任旅長,仍駐宜昌。 (廿二)第二十二混成旅: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八月,以陜西第五旅改編為第二十二混成旅,王鴻恩任旅長。 (廿三)第二十三混成旅: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八月,以綏遠援贛混成第一團改編為第二十三混成旅,王麟慶任旅長。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以第二十三混成旅與江西第一旅、暫編第三旅之各一部合并為江西第二師。 (廿四)第二十四混成旅: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十月,以援福建之西北邊防軍第一旅,改編為第二十四混成旅,原第一旅旅長王永泉升任混成旅旅長,駐延平。王永泉推翻李厚基,占據(jù)福建地盤。團副楊化昭升任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長。 (廿五)第二十五混成旅: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九月,以西北邊防軍褚其祥所屬第三旅擴編為第二十五混成旅。民國十年一月庫倫之役,褚其祥旅撤至張家口整編。同年十月,由察哈爾都統(tǒng)張景惠予以改編,齊占元任旅長。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該旅潰散。同年九月,馮玉祥另以第二補充旅改編為第二十五混成旅,宋哲元任旅長。 (廿六)第二十六混成旅: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四月,以陜西第一旅改編為第二十六混成旅,田維勤任旅長。同年十二月末,第二次直奉戰(zhàn)末期,該旅在秦皇島以北地區(qū)為奉軍解除武裝。 (廿七)第二十七混成旅:暫闕。 (廿八)第二十八混成旅: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八月,以四川第三混成旅改編為第二十八混成旅,王陵基任旅長。 (廿九)第二十九混成旅: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十月,以安徽補充混成旅改編為第二十九混成旅,田錦章任旅長。民國十四年二月,以福建原編兩混成旅改編為第二十九混成旅,孔昭月任旅長。 (卅)第三十混成旅: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十月,以陜西暫編第一混成旅改編為第三十混成旅,張寶麟任旅長。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以福建在豫新募之兵及衛(wèi)隊合并,編為第三十混成旅,蘇挺任旅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