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野菊花、鉤藤、草決明。 我感到不可思議,3味藥怎么能治病呢? 結果,用藥4劑以后,諸證大有改善,頭腦清醒爽快,頭暈頭痛、肢麻耳鳴等高血壓癥狀減輕不少??偣灿盟?個月,血壓恢復正常。 這時我更加好奇這其中的緣由,于是我去問老中醫(yī),而他對我說:你們城里來的中醫(yī),總是想著亂坑患者,明明就幾味藥能解決的事情,非得去弄上一堆藥,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想讓你們自己的錢包鼓起來,絲毫不去管患者的感受! 聽到他這句話,我一頭霧水。后來才徹底明白老中醫(yī)說的是何意義。 等我回到城里后,我便一直研究這個方子究竟是有何用意。 中醫(yī)認為肝在左,主升最易行至腦竅,因此多把高血壓之頭暈痛辨證為肝陽上亢。 由于肝腎同源,腎開竅于耳。肝藏血,心行血,心開竅于舌。所以肝陽上亢除了引起暈眩痛,還可伴有耳鳴,口干舌燥,煩躁之表現(xiàn),觀舌,舌紅,苔薄黃。 再加上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所以出現(xiàn)高血壓,出來肝陽上亢之外,還包括胃與大腸的右降。 所以在治療環(huán)節(jié),除了考慮到疏肝理氣之外,還要顧全大局,綜合考慮如何讓心腎胃大腸舒適。 在這4味藥中,蔓荊子作為主帥。 它不僅可以疏風涼血,除血熱及肝陽上亢之風引起的頭痛,頭暈,頭脹之癥。 同時,但凡草木之子,多堅實沉重,性皆下行。蔓荊子雖不甚重,但必有降之性,這一點由其除了活躍于肝,還活躍于胃與膀胱經(jīng)就能發(fā)現(xiàn)。 相當于在令肝左主升的同時,兼有右降通利胃腸的功效。 可謂一出場就目標明確,將身體的內(nèi)循環(huán)打通,并擒王拿兵,為本方掌了一個好舵。難怪被列為主藥。 佐以野菊花去心火,防高血壓加重心臟負擔而傷到心,消口干舌燥與內(nèi)心煩躁。 還能去肝火,防肝陽上亢引起頭目眩暈、脹痛。 鉤藤,以甘而微寒的性味入肝與心包經(jīng),除熱的同時能潤養(yǎng)心與肝,調和野菊花之入心帶來的苦燥,產(chǎn)生鎮(zhèn)靜作用而除煩。并能借其平肝之力,防肝風上擾頭目,由此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目眩暈、脹痛,口干舌燥等。 草決明味復雜,苦、甘、咸均備,性微寒。咸能入腎,培元固本,消除腎虛引起耳鳴。 甘能和中,苦寒能清熱燥濕降泄,由此潤腸通便而降血脂。既配合蔓荊子通利胃腸,又讓血液清亮起來,避免引起瘀阻,而高血壓的原因之一便是血液瘀阻。 就像擼起袖子打掃衛(wèi)生,物品怎么放,不要的東西怎么清理,都有條有緒,為人帶來極度舒適。 后三味在蔓荊子的帶領下,整體性寒,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活躍于肝經(jīng),能合四味之力防肝陽上亢。同時又活躍于心胃大腸腎經(jīng),清心除煩利胃腸,固腎氣,讓人體之內(nèi)循環(huán)通暢。由此降低血壓,治頭暈目眩等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