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善知識”? 就是指能夠教導眾生,使之遠離惡法和修行善法的人。真正的大善知識,一定要具備戒定慧三學。在現(xiàn)代社會,能夠具足十善業(yè),就屬于善知識了。 二、什么是“朝山”? 古時候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往往都在深山里面建一個茅棚隱居。寺院一般也是建筑在深山里面,與外面社會隔絕。所以要想問道,要想尋求明師,有疑惑要去請教,就必須上山去朝拜,不可能請法師大德下山來教,這就是朝山。 三、什么是“灌頂”? 灌,是慈悲加持;頂,是佛法里面最殊勝的法門。把佛法里面的精華、最好的東西傳授給你,就叫灌頂。往頭上給你灑一點水,那只是形式,不是實質(zhì),不是說頭上灑點水就開悟了。如果頭上灑水就能開悟,那釋迦牟尼佛就不用辛苦講經(jīng)說法了,每天灑水就可以了。 四、什么是“大師”? 天人師,是佛的十大稱號之一,因為佛是天人之導師,所以只有佛才可以稱為大師。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等菩薩,都稱為大士,不能稱為大師。有 但也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在凈土宗里面的祖師,可以稱為大師,但都是在往生之后,別人才可以稱他大師的。他在世的時候,是不可以稱大師的。 五、什么是“回向”? 回是回轉,向是趣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轉趣向于眾生,或者莊嚴佛凈土,就叫回向。 回向的真正目的,是拓開心量,擴大自己的慈悲心。因為我們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很少為別人,更難替社會大眾著想,所以才需要回向。 六、什么是“功德”? 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所以叫功德。比如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行有功,身心清凈就是德;滅除愚癡是功,智慧現(xiàn)前就是德。功德是內(nèi)在的,不是外在的。 七、什么是“福德”? 修人天善行所得的福分,就是福德。福德與功德不同,福德是外在的五欲六塵,可以與大家共享;功德是內(nèi)在的功夫,沒有辦法與人共享。修行如果著相,得到的是福德;如果能夠離一切相,得到的就是功德。 八、什么是“隨緣”? 隨緣就是隨順各種因緣。無論是順境、逆境,還是善緣、惡緣,都不回避,都去坦然面對,就是隨緣。比如佛教我們用心如鏡,你照照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鏡子就是隨緣。 九、什么是“攀緣”? 如果做一件事情,或者為名,或者為利,或者有其他目的,那就是攀緣。隨緣是緣來找你,攀緣是你去找緣。比如我們遇到別人有困難,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就是隨緣;如果隨緣當中我們有名利夾雜在里面,還想著人家報答,得到某些好處,那就變成攀緣了。 十、什么是“隨喜 ”? 看到別人做善事,或者離苦得樂,或者得到好處,就心生歡喜,叫隨喜。如果能夠做到隨喜,對任何人得到利益時,就不會生起嫉妒心,就像我們自己得到一樣,這也是為了斷掉我們的嫉妒心和傲慢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