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有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鎮(zhèn)守一方。 中醫(yī)與之相應(yīng),有青龍湯(小青龍湯)、白虎湯(白虎湯)、朱雀湯(黃連阿膠湯)、玄武湯(真武湯)保身體健康。 咱們今天先說這個真武湯,真武湯就是玄武湯,是為了避皇上名諱把“玄”改成了“真”。 那么避的是哪位皇帝的名諱呢,這段很有意思,聽我慢慢道來。 最開始我以為是避康熙的名諱,因為康熙的名字是“玄”燁。歷朝歷代也就康熙的名字帶“玄”字。 后來我又查閱了資料,發(fā)現(xiàn)不對。上面記載,真武湯本名玄武湯,宋林億等人校正《傷寒論》時,為避宋始祖諱,易“玄武”為“真武”,循至今也。 那么問題來了,這個宋始祖是誰呢?他的真名又叫什么呢? 他就是黑虎財神趙公明,也叫趙玄朗。 這時你一定會有疑問,趙公明不是財神嗎,怎么成皇上了? 原來有一天晚上,宋真宗趙恒睡的正香,祖先將他叫醒托夢給他,說趙玄朗是天上的神仙,奉命下凡來率領(lǐng)趙族統(tǒng)領(lǐng)天下,而且還給了他一本天書。 于是呢,趙恒立刻就追封趙玄朗為保生天尊大帝,也就是始祖黃帝。 追封之后,就要避諱。 咱們都熟悉楊家將里面的楊六郎吧,其實他的本名叫楊延朗,沒辦法,改成了楊延昭。 就連孔圣人的封號“玄圣文宣王'也改成了'至圣文宣王”。 所以說“玄武湯”自然改成“真武湯”了。 書歸正傳,咱們來探討真武湯有何妙用? 首先來了解一下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水神,北方之神,伏魔大神。所以說真武湯自然是響當當?shù)闹嗡穹絿D,專門治療身體的水濕泛濫。 真武大帝坐鎮(zhèn)北方,對應(yīng)五臟為腎。所以說真武湯是通過治腎來治水的。真武湯是溫(腎)陽利水的基礎(chǔ)方,治療脾腎陽虛導(dǎo)致的水濕泛濫。 需要注意的是,本證是腎陽虛導(dǎo)致的脾陽虛,最后脾腎陽虛,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是標,什么特點呢? 腰部以下腫為甚,一按一個坑那種,而且很怕冷,手足冰涼,尤其是腳冰涼,已經(jīng)不能用不溫來形容了。 看舌頭的話會發(fā)現(xiàn)舌體胖大,有齒痕,也就是牙印。舌苔白膩,整個人的一天天沒精神,四肢沉重。 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就小便不利,什么意思?比較少而且淋漓不盡,小便不暢快、不痛快。 如果你有以上問題,就應(yīng)該用真武湯來治療了。 下面咱們來具體研究一下這個方劑——真武湯。 真武湯就出自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組成有附子、生姜、茯苓、白術(shù)和白芍,很簡單,就五味藥。 張仲景先生的方劑效專力宏,配伍嚴謹。僅僅幾味藥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張仲景先生的方劑被稱為“經(jīng)方”,他本人被稱為“經(jīng)方之祖”。 “經(jīng)方”本意是經(jīng)驗之方,在我看來,堪稱經(jīng)典之方。 方中君藥是附子,附子大辛大熱,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在這里取其溫腎助陽之功,兼暖脾陽。 臣藥茯苓,甘淡滲濕,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可以把水邪從小便排出;臣藥白術(shù),可以健脾燥濕。 另外大家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了,茯苓和白術(shù)是四君子湯里其中的兩位君子,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正所以“祛濕必先健脾”,否則濕氣會源源不斷的從身體產(chǎn)生,只有健脾才能從根源上杜絕。 佐藥白芍,用白芍是什么用意呢?最開始我也有點納悶,白芍味酸,歸肝經(jīng),只知道可以柔肝止痛、補血養(yǎng)血,難道僅僅是為了怕小便利的太過損傷陰津嗎? 那么咱們就太低估張仲景老先生了,如果沒有別的深意,用當歸、熟地黃也沒問題。第二個目的就是就是佐助茯苓利小便。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白芍有“利小便”之功;《名醫(yī)別錄》也言其“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近代醫(yī)家張錫純對白芍的利水消腫作用頗有研究,他在《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中言其“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之主藥也。” 還有第三個第四個目的,就是柔肝緩急以止腹痛和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 使藥生姜,佐使附子溫陽散寒。 在這里呢,我還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不用干姜而用生姜呢,是否傳抄錯誤,或者名稱混淆。 因為附子無干姜不熱,這才能起到很好的溫陽作用??!而且干姜還可以制約附子的毒性,何樂而不為? 后來請教了老師,才豁然開朗,首先現(xiàn)在的附子都是炮制過的,毒性大大減弱,無需考慮制約毒性了,而且有的時候就是因為毒性(偏性)大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其次,沒有必要配伍干姜加上溫陽散寒目的,一個附子完全可以,又不是多么多么嚴重的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生姜比干姜還多一個技能,就是祛濕,因為還可以解表,在這里呢的佐助茯苓、白術(shù)宣通發(fā)散水濕。 大家有想減肥的朋友,就可以用生姜貼肚臍,具體操作方法以后細說。 本方現(xiàn)常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