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音響設備包括聲源(如麥克風、樂器、音視頻播放器、接收器、點唱設備)、前級設備(包括壓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勵器、調(diào)音臺等)、功放、揚聲器(主音箱、環(huán)繞箱、中置箱、低音炮等)、線材及機架等,下面給燒友講一講如何挑選音響。 一、根據(jù)需求確定音響種類,根據(jù)預算確定品牌,根據(jù)使用場所確定音響外觀型式(大小) 在購買音響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一下自己使用音響的用途,比如聽音樂用的話,就購買立體聲HIFI音響即可,對音響的靈敏度、失真度、信噪比、頻響曲線等要求相對更高一些。如果看大片的家庭影院,就需要多聲道AV功放及多個音箱了,對音響分離度、聲場定位等要求相對更高,音箱除主音箱外,還需配上超重低音、中置及前后環(huán)繞音箱。如果是KTV或家庭卡拉OK,對音響的動態(tài)范圍、功率要求相對高一些,還需要配上麥克風、效果器、激勵器、點唱機等,功放、音箱盡量選取專業(yè)級。音響品牌對價格影響較大,純進口較貴,合資次之,國產(chǎn)品牌相對低一點,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預算多少來確定品牌。根據(jù)使用場所及對聲場的要求選擇落地式、嵌入式、書架式或衛(wèi)星音箱。 二、HiFi音響的選擇 喜歡欣賞音樂,如果聽音空間小,那么一套高品質(zhì)的桌面/臺式HIFI音響(或書架箱)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方面英國品牌占優(yōu)勢,如天朗、B&W等,建議選擇一些口碑良好,歷史悠久的品牌,書架箱相比大型落地箱價格會低。因功率要求不高,一般建議揚聲器口徑不大于10吋(建議不小于6.5吋,小口徑喇叭頻響不好),額定功率不大于100W。如果面積或空間較大,喜歡聽一些交響樂等聲場規(guī)模很大的音樂,那么一些歐洲的著名品牌,比如B&W,丹拿,ELAC等品牌的大型落地音箱是比較好的選擇,相應價格也會比較高。另外選擇播放設備(數(shù)播、CD)時盡量能滿足各種音源的要求。 三、家庭影院系統(tǒng)選擇 如果喜歡在家里欣賞勁爆震撼大場面制作的影片,可以考慮丹麥品牌,比如丹拿、尊寶等品牌,它們的高中低音比較均衡,聲場再現(xiàn)力強。如果是劇場,則盡量選擇低頻強勁、動態(tài)大的專業(yè)音箱。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功放和揚聲器要匹配一致,包括風格、功率、阻抗、阻尼系數(shù)等。 1、購買時,盡量選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的牌子,在質(zhì)量和服務上都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俗話說,牌子是質(zhì)量,牌子是貼心服務。而同一牌子、同一系列的音響系統(tǒng)通常都是用同樣的材料制成的,這會使整個揚聲器系統(tǒng)的不同聲道具有相似的音質(zhì)性能,使揚聲器系統(tǒng)的整體聲音感覺更加和諧。 2、在別墅家庭影院揚聲器系統(tǒng)中,主音箱的選擇非常重要,前面的主音箱盡量選號角聲音響。號角聲音響具有更強的方向性,可以使較少的聲音傳播到側(cè)墻,可以有效地減少初始反射聲,然后在一定程度上處理初始反射聲帶來的聲染色和聲場變大。 3、如果是客廳和其他家庭環(huán)境,你也可能需要確保選擇的家庭影院可以融入你的家居裝飾風格,同時確保聲音效果,更精致美觀,不占用空間,避免安全風險。此外,如果是專門的視聽室,應盡量避免選擇亮色和反光音響(包括低音炮),并提前考慮您的家庭影院音箱的安裝方法。嵌入式隱藏安裝還是擺放式和壁掛式?幕布透聲效率、投影儀投影比、沙發(fā)舒適性等,您需要確保所選隱患能夠輕松處理,并能夠提供比較佳的視聽體驗。 4、另外,如果你喜歡簡單的裝修風格,不想在房間里放太多的音響,可以選擇嵌入式音響,特別適合小空間使用。 5、如果條件允許,影音室可按照杜比全景聲要求,在天棚上布置各聲道揚聲器,效果會更好! 四、KTV及卡拉OK系統(tǒng)選擇 如果喜歡聽低頻比較強勁的流行搖滾樂或者卡拉OK,因?qū)討B(tài)范圍、中低頻特性要求較高,可以考慮美國品牌的舞臺專業(yè)音箱,比如杰士、JBL品牌,大口徑的低音單元對于低頻的還原能力比較強,但是相應的中高頻表現(xiàn)相比歐洲品牌會差一些。一般建議揚聲器口徑不小于10吋,額定功率大于100W。 1、音箱:分為主要音箱和輔助音箱,靈敏度高的音箱效率高更容易推響,耗費功放的功率小、失真低、聲壓大和穩(wěn)定耐用。根據(jù)房間大小確定揚聲器單元口徑及功率大小。最簡單的配置方法是:音箱計算功率按1立方米1W的電功率,一只6.5寸音箱的功率一般在8歐60W上下,一只8寸音箱的功率一般在8歐80W上下,一只10寸音箱的功率一般在8歐100W上下,一只12寸音箱的功率一般在8歐150W上下,一只15寸音箱的功率一般在8歐300W上下。 2、功放:選擇功放與音箱的搭配非常重要。功放的功率根據(jù)音箱的具體型號來配置,一般要求每個通道的功率要大于音箱功率的1.5倍,但最大建議不要超過音箱額定功率的2倍(MPO)。靈敏度高的音箱,功放功率2倍于音箱功率即可;靈敏度低的音箱,功放功率2.5~3倍于音箱功率。 3、話筒:話筒應選擇靈敏度適當、音色明亮清晰、真實自然的,對于不同的音箱功放搭配也會有不同的話筒搭配,主要以現(xiàn)場測試為主。 4、點歌一體機:新一代觸摸屏點歌方式,分橫屏、豎屏兩種。集中全部點歌功能,通過手點屏幕實現(xiàn)。能支持手寫點歌。 5、效果器、激勵器、均衡器、調(diào)音臺等前級設備,相當于炒菜的調(diào)料、添加劑,是唱歌好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為什么劇院、KTV及演出揚聲器不用書架箱?1、音量(功率、力度)的區(qū)別:因為書架箱采用5-6寸中低音單元,而這種小口徑喇叭的膜片(紙盆或振膜)面積(尺寸)過小,位移(沖程)也不大,很難獲得足夠的輸出聲功率,在80HZ以下頻段頻響曲線在這區(qū)域劇烈衰減;低音喇叭的口徑越大,振膜的位移也更大,因而輸出聲功率也大一些。而且書架箱的高音喇叭往往輸出功率不夠、動態(tài)不夠,滿足不了這幾種場所的要求。這是小型音箱設計上將難以克服的主要問題。聽慣了大型聲箱的人,根本無法再回頭去聽小型書架箱。因為大音箱那種重放低頻時全身內(nèi)臟和骨骼都有共鳴的感受,在小型書架箱上是根本不可能找到。小口徑喇叭單元對大動態(tài)的固有短板,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所有音箱名廠都只在旗艦聲箱的設計上才應用12寸以上喇叭的原因。 2、音頻響應(真實感)的區(qū)別:在電聲測試中發(fā)現(xiàn),低音喇叭最大輸出聲功率隨著口徑的減小而迅速的減少,并且隨著重放頻率的降低而急劇減少,尤其是后者對輸出聲功率的減小影響更大。小口徑書架箱固有的低音下潛不夠的短板,導致了不能還原出純正的低音,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在一個20平米的聽音室中,為了在40-50HZ能獲得比較真實低頻重放響度,至少需要用10寸以上的單元。而如果需要在重放20HZ時獲得>0.1瓦的輸出聲功率,那么即使用一對12寸的喇叭也勉為其難! 各種大口徑揚聲器在80HZ以下頻段頻響測試結(jié)果如下: 一個15寸大致相當于4個12寸, 一個15寸大致相當于20個10寸, 一個15寸大致相當于105個8寸。相當于每小一級口經(jīng)衰減4--6dB。底大一級壓死人。 3、聲音飽滿度、寬松柔和度的區(qū)別:大音箱聲音更加渾厚、飽滿,在各個頻段音色都可以表現(xiàn)的很好。而小音箱聲音單薄、發(fā)飄。大音箱擴散良好,聲場開闊,聽感寬松;小音箱聲場窄小,聽感發(fā)緊。 4、解析力的區(qū)別:大口徑比小口徑音箱指向性更好,重放聲像定位更準確,解像力、聲場和空間感更好一些,也就是對音樂的還原更精準一些。 我們買音響的目的是享受音樂、鑒賞藝術或娛樂體驗。藝術薰陶才是根本目的,而不要去迷戀器材的某一特點而變成本末倒置的器材黨。而音源在一套音響效果中,占最高的比例,如果音源不好,再高端的設備也放不出好聲音,我們可以適當收藏自己自己喜歡的音像娛樂作品。 六、音響的主要參數(shù)及指標(1-4為最重要指標) 1、功率:很多音箱都會標注3個功率:額定功率(RMS)、峰值功率(MPO)、峰-峰值功率(PMPO)。音箱的額定功率,是保證音箱長時間連續(xù)工作并不失真的輸入功率,輸入的信號源,是粉紅噪聲信號。峰值功率,是指瞬間設備所能承受的最大脈沖,音箱單元可以承受的最大瞬態(tài)功率。峰-峰值功率,它是指正電壓峰值到負電壓的峰值的功率,它的出現(xiàn)是廠家出于商業(yè)目的,并無實際意義。一般情況下,PMPO=4MPO,MPO=2RMS。另外電源最大輸出功率一般是RMS的2倍,也就是說有50%是“功率儲蓄",否則在大音量或大動態(tài)的時候,聲音就會失真〔市場上大量音響都存在此問題]。 這三個參數(shù)中最小的一個就是音響的最大輸出功率。而且這三個參數(shù)之間也存在必然的搭配關系,比方最大輸出功率必定最是RMS功率的200%,RMS功率必定不大于揚聲器最大承受功率,否則就會燒壞揚聲器。音響額定功率一般按1立方米不小于1W的電功率配置。 2、頻率范圍與頻率響應:頻率范圍是指功放能放大信號的頻率范圍或音箱正常發(fā)聲的主要頻率范圍。頻率響應是指音響系統(tǒng)各設備的頻率特性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頻率范圍。功放的頻率響應是各頻段輸出端信號增益對比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不超過2DB(±1DB)。音箱頻率響應是指音箱輸入恒定功率的信號后,音箱在軸向輸出信號產(chǎn)生的聲壓、相位與輸入信號在不同頻率上的對比,對比值不超過6DB(±3DB);音箱的頻率響應曲線越平直,頻率范圍越寬,音箱對聲音的還原就越準確。一般來說整套音響的整體頻率響應在理論上要做到20~20000Hz,可是由于具體的應用問題,音箱通常達不上該要求,所以一般都只規(guī)定做到50~18000Hz;而功放的頻率響應在20HZ--20KHZ±1db常常能輕易達到,有些甚至達到0--100KHz±1db。這也是常見的便宜功放配高價音箱的原因。國家標準對信號源的頻響要求為40~15000Hz±2db,HiFi功放的頻響要求是20--20000Hz±1db,音箱的頻響要求是45--20000Hz±3db。 人在不同年齡段,聽到的頻率范圍是不同的,年齡越大越窄。 20歲前,20—20000赫茲; 28歲時,22—17000赫茲; 30歲時,23—16000赫茲; 40歲時,25—15000赫茲; 50歲時,30—12000赫茲; 60歲時,35—11000赫茲。 3、失真度:功放的失真有諧波失真,互調(diào)失真,交叉失真,削波失真,瞬態(tài)失真,瞬態(tài)互調(diào)失真等。對功放影響最大的就是失真度,一般高保真要求諧波失真在0.05%以下,越低越好。除了諧波失真外,還有互調(diào)失真,交叉失真,削波失真,瞬態(tài)失真,相位失真等,它們是影響功放質(zhì)量的罪魁禍首??己斯πУ膬?yōu)劣,首先要看它的失真度,像意大利Sinfoni(詩芬尼)功放的總的諧波失真就在0.01%以下。 4、信噪比:數(shù)值越大越好,一般用(S/N)表示,用信號功率Ps與噪聲功率Pn的比值的分貝數(shù)表示,S/N=10lgPs/Pn=20lgVs/Vn(db),式中Vs、Vn分別為信號電壓與噪聲電壓。信噪比與輸入信號電平的增加,信噪比也逐漸加大,但當輸入信號電平達到某一數(shù)值后,信噪比基本保持不變。按高保真要求,信噪比應達90dB以上為好,進口高檔的功放機往往可達110-120dB,其性能可想而知了。有的信噪比后面有A計權字樣,A計權是指將噪聲信號通過加權網(wǎng)絡后測得的結(jié)果,由于人們對于高、低頻段的噪聲相對來說不太靈敏,所以出現(xiàn)了這樣的計權方式。計權噪聲更加直觀地代表人們實際感受到的噪聲信號狀況。總之,信噪比越大,表明混在信號里大器、收音機最低都可以做到65分貝的分離度,專業(yè)音響全在80分貝的分離度以上。 5、靈敏度:音箱的靈敏度,是揚聲器電/聲轉(zhuǎn)換效率的指標。一只兩分頻的音箱,將測試話筒放于音箱正前方兩個單元的聲信號,這時候測到的聲壓級,就是這個音箱的靈敏度,靈敏度和音箱的聲壓級有關。一只高靈敏度的音箱在得到同樣輸入功率的時候,聲壓級會高于低靈敏度的音箱。普通音箱的靈敏度一般在85~90dB(分貝)之間,高檔音箱則在100dB以上。功放的輸入靈敏度,是指功放所需最小輸入信號電平,它是要求將音源信號放大到足夠推動后級功放所需要的必要條件。 6、阻抗:功放、音箱都有阻抗參數(shù),二者最好一致。舉例一只15寸的音箱,阻抗是8歐姆。但阻抗是恒定的嗎?不是的,這是音箱和功率放大器匹配的最小阻抗,音箱實際的阻抗是隨著頻率的變化而變化的。頻率越高阻抗越大一,這是某品牌音箱的阻抗:15寸400W兩分頻音箱,在170HZ的時候,是8歐姆,在1800HZ的時候,是32歐姆。音箱參數(shù)中的阻抗,是選擇了最小阻抗,8歐姆。 7、聲道數(shù)量:常見的HiFi功放是兩聲道,多媒體音響多為2.1三聲道,家庭影院為5.1、6.1、7.1、9.1聲道,影劇院為11.1杜比全景聲。有的兩只低音炮,變成了7.2、9.2、11.2。 8、工作電壓:在國內(nèi)為220V 50Hz交流電,如果是車載分12V和24V供電。 9、聲壓級:音箱聲壓級的單位是分貝,知道一只音箱的靈敏度和音箱的承受功率,就可以計算出音箱的聲壓級。音箱的功率,每增加1倍,聲壓級大3DB。很多音箱的聲壓級指標,額定聲壓級和最大聲壓級,相差6DB。但在實際應用上,要考慮空氣,溫度,房間反射等各種因素,實際聲壓級是很難達到標稱的聲壓級的。 10、音箱的指向性:音箱指向性,是音箱的聲波輻射到四周的分布情況,通常標記為橫向和縱向兩種輻射角度。這個角度被規(guī)定為低于軸向聲壓級6DB的點形成的角度。一只標注橫向角度是90度的音箱,意味著以軸向為0度,向兩邊展開+45度和-45度。指向性和頻率有關,傳統(tǒng)音箱低頻在300HZ以下,已經(jīng)沒有明顯的指向性。 11、轉(zhuǎn)換速率(Slew rate):功放的轉(zhuǎn)換速率極大地影響著高音重放質(zhì)量與性能。轉(zhuǎn)換速率越快,高音音質(zhì)就越佳,越能準確地捕捉到稍縱即逝的高頻信息。高檔功放可做到十幾至幾十V/us,低中檔功放都一般不標出,這種轉(zhuǎn)換速率的數(shù)值高低,與設計,用料有密切關系,但也不宜太高,太高會產(chǎn)生人耳聽不見的20KHz以上超音信號,不但對改善音質(zhì)無作用,反而容易燒壞高音喇叭。 |
|
來自: 淡泊1971 > 《舞蹈與音樂(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