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6本 文/裝裝子 前不久,朋友跟我推薦了這本書。一看書名,發(fā)現(xiàn)之前讀過這個系列的青少年版,當時對這書的印象便是極好,因為句句都能說到心里,讓我醍醐灌頂。后來卻因中途看了其他書被岔開,結果這個書就被擱置了。這幾日再重拾來看,仍是一看就能被吸住,也能一口氣讀下來的好書! 為啥這本書能吸引人呢?主要是因它在很好讀的同時,觀點還十分能戳人心窩,能輕松揭示我們努力學習卻毫無長進的問題所在。 接下來就講講那些讓我很豁然開朗的觀點。 1.人的大腦由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組成。 對于大腦的組成,《原則》里講過類似的觀點,不過它只把大腦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低級愚蠢的原始腦,一個則是高級智慧的進化腦,并告誡我們要用進化腦打敗原始腦,否則我們?nèi)司秃鸵活^動物沒區(qū)別。 這個觀點,常常讓我感到挫敗,因為有時哪怕我覺醒到發(fā)火的自己不理智,卻不太能控制。我甚至能察覺到理智的自己正在對發(fā)火的自己隔岸觀火,并幸災樂禍。 《認知覺醒》卻把大腦分成了三個部分: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本能腦,即遇到危險會害怕,餓了想吃東西,冷了想找東西保暖等系列本能反應;情緒腦,即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理智腦,則是能冷靜客觀看待事物的智慧部分。 為什么我們常常無法理智行事,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呢?因為理智腦雖然高級,但比起類似于100歲的本能腦和55歲的情緒腦,理智腦不過還是一個不足1歲的寶寶。 在我們?nèi)粘5纳钪校蟛糠譀Q定其實都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我們根本不用焦慮常常無法處于理智狀態(tài),因為它的力量實在是太弱了。更好的做法,是用理智腦驅(qū)動本能和情緒,而不是對抗和取代它們! 具體怎么操作,我的理解,比如,孩子不愿做作業(yè)時,他的理智腦其實是知道該做的,但是他很抗拒,因為本能和情緒讓他想玩啊。所以,要想辦法讓作業(yè)變得好玩,比如把作業(yè)變成游戲,這樣就能調(diào)動孩子的本能和情緒來參與決策,讓他愿意寫作業(yè)。 想辦法讓本能腦和情緒腦感受到困難事物的樂趣并上癮,才是理智腦的最高級的策略。 2.舒適拉伸區(qū)學習法。 舒適拉伸區(qū)的意思就是,我們在堅持某件事時,對難易程度的把控,最好是在容易和困難之間,即“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堅持。而不是挑戰(zhàn)越大越好! 比如很多人想減肥,卻無法堅持運動,很大部分原因,便是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比如我嘗試過跑步,卻往往只能堅持兩三天就放棄,因為以我的體能和對跑步的興趣來講,我最多只能堅持跑2公里,但每次我都要求自己至少跑4公里,結果每次跑完都覺得又累又難堅持。 那么在跑步這件事上,如果我想要很好地堅持,按照舒適拉伸區(qū)的方法,我應該只要求自己每天跑2公里即可。 ——不過最后我選擇了一個更適合我的運動方式,即跟著音樂跳操。如今已經(jīng)堅持了一個月,每天都會跳1個小時,每次跳完都覺得全身很清爽,哪天不跳便心里不舒坦。 又拿我看書來講,以前看書效率很低,因為總想尋高分書看,結果很多高分書我不是看不懂,就是看不進去,反而浪費了時間,又讓我沒吸收到多少知識,過程還很痛苦。而在我“舒適拉伸區(qū)”的書,我卻往往一看就很興奮,完全能沉浸其中、廢寢忘食。 所以,不管你想堅持做什么事情,在難易程度上一定要把控好,否則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你變得很難堅持。 3.元認知,我們需要反省。 元認知,即最高級別的認知,它能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 這個觀點的重點在于,我們需要每日寫日記來反省,總結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對自我提出改進的方法,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4.讓感受回歸行動,活在當下。 很多人都缺乏活在當下的能力,這也是很多人缺乏專注力、無法享受生活、感到焦慮的原因。 比如,當你這一刻正和家人吃飯時,你卻沒有享受美味的食物在口中咀嚼的過程,也沒有專注于和家人共餐的樂趣,你可能在看手機,在想工作,在和家人抱怨過去的事等等,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的表現(xiàn)。 如何能活在當下呢?不管你此刻在做什么,專注于當下手頭的事即可。如你在工作,就沉浸到工作中去;你在走路,就沉浸到路旁風景中去;你在做飯,就沉浸到食材中去…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5.觸動學習法。 觸動學習法,是指不管你學了什么,記住對你觸動最大的點即好,而不必糾結于非得全盤吸收。因為只有對你有觸動的知識點,你才可能真正學到手,讓自己的言行發(fā)生改變。 如果學習不能讓自己發(fā)生真正的改變,那學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正如《好好學習》里講過,學習不是為了讓自己知道更多,而是要通過學習改變言行,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普通人覺得要是不把書讀完,實在是對不起作者或是自己花出去的錢,但經(jīng)濟學家考文卻覺得他這樣做很劃算。因為只有真正和自己有關的內(nèi)容才對自己有用,在這個注意力非常匱乏的時代,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書或是書中所有的內(nèi)容都讀完。” 6.學習需要反饋,否則難以堅持。 拿我喜歡看書來講,我的內(nèi)驅(qū)力雖然也還可以,但為什么還要寫公號呢,因為我發(fā)現(xiàn)讀書—寫作這樣的循環(huán),對我而言會有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就是一種反饋,會驅(qū)使我繼續(xù)堅持看書。如果光看不寫,我或許都沒那么大的動力去看書了。而且寫了公號,偶有讀者反饋,于我而言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所以,任何學習都需要反饋,這樣才會讓人更有動力去堅持。用到娃娃的學習上,我們就可以多給他們的努力做反饋,給予一些精神或物質(zhì)獎勵。俗氣到上班,我們也需要有工資,才能堅持啊。 “從現(xiàn)在開始,請不要再默默無聞地獨自耕耘了,不產(chǎn)出、不運用、不得到反饋,就算學一輩子也不會獲得真正的成長和機遇。真正的學習成長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饋,反饋再反饋”,只有不斷產(chǎn)出,獲得反饋,我們的人生才會發(fā)生真正的變化。” 7.善用番茄工作法。 如果你想提高工作效率,一定要用番茄工作法。它具體是個啥呢?就是你給自己這樣定個鬧鐘——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可。 大多數(shù)人只會本能地告訴自己要更刻苦、更努力,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更科學的模式應該是:極度專注+主動休息,如此反復。 一個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個只知道沖刺的人,而是一個善于主動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8.把計劃寫下來。 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標時,就很容易選擇享樂,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因此,想讓自己更勝一籌,就必須學會花費更多的腦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擁有足夠清晰的目標。 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行動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撐下才能得到重構。 精細到每一天要干什么,別只在心里打草稿,而要把它清清楚楚地寫在紙上,如此一來,你的行動力和時間利用率會高很多。 一個人若是缺少人生目標,那么一味追求行動力無異于緣木求魚。 9.冥想。 冥想就是那種只要靜坐在某處,然后放松身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動。已經(jīng)在很多書上看到冥想的重要性了。這次一定要開始行動了! 10.運動改造大腦。 運動好處多多,會讓身體更好,情緒更穩(wěn)定,大腦更發(fā)達。家有小孩的,得讓孩子每天運動至少一個小時。 11.如何找到人生使命? 《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書的作者一稼提出了6條尋找人生使命的建議,你可以依此去思考。 1)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幫助哪些人? 2)什么事讓你廢寢忘食? 3)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最讓自己感動? 4)你最讓人感動的時刻是什么? 5)如果沒有任何經(jīng)濟壓力,你會如何度過余生? 6)閑暇的時候,你關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堅毅》一書的作者卡洛琳·亞當斯·米勒也提出了3個類似的問題。 1)設想你即將離開世界,回首一生會為什么事情而后悔? 2)想一想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3)你年輕的時候是怎么度過閑暇時光的? |
|
來自: 裝裝子的書房 > 《鉆研圈·方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