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華古圣先賢 你知道多少? 三

 顧紹驊 2023-05-26 發(fā)布于湖北

中華古圣先賢    你知道多少?

【摘要】“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span>“中華古圣先賢”就是我們民族古代的英雄;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是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國古代有許多人,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被稱為圣人。那么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圣人,他們又因何成圣的呢?“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正氣”在各行各業(yè)里靠這種正氣萬物生生不息,生長流傳。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能量的“正負”之間,產生的效果,天壤之別。筆者乃“百無一用的書生”,然懂得“位卑未敢忘憂國”;現實中“文化斷層”日顯突出,必須“亡羊補牢”,防微杜漸------;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華文明保留下來了?除了“自然因素”外(靠的是地理,靠的是文化,靠的是歷史,靠的是政治),中華文明的兩個屬性是關鍵: 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改變世界。這些因素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代中國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恩格斯說:“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后與動物界分開。”趙樸初作詩贊道:“燧人取火非常業(yè),世界從此日日新?!保?/span>“上古文明”從有巢氏造房、燧人取火開始,經過房居、熟食等初級分化而產生初級文明——自我創(chuàng)造;大禹治水、五谷栽種等產生農耕文明——自強不息;倉頡造字后,產生了記錄文明——文明之光;炎黃部落產生社會文明——井然有序;皋陶讓我們產生司法文明——公平和諧;神農氏讓我們產生醫(yī)藥文明——救死扶傷;王亥、范蠡讓商業(yè)繁榮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甘德、石申、魯班、張衡等讓人類科技大放異彩——領引世界;孔子、老子、孟子、莊子、顧愷之、王羲之、東方朔司馬遷等,讓華夏大地充滿智慧和人文情懷——中庸之道!等等文明之光閃耀世界!姜尚、霍去病、岳飛、關羽等讓我們懂得封狼居胥、精忠報國——“雖遠必誅”等等中華文明!)以后不在我們華夏文明下一段5000年歷史,從現在開始,有你,有我,有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女來幫忙實力書寫。(反觀“西方文明”,從普羅米修斯的盜火開始,就是“強盜邏輯”,宣揚的就是自私自利的“掠奪行為”-------)】

《中華古圣先賢圖解》設計理念:“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天與圓象征著運動;地與方象征著靜止;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文字釋文:1、《中華古圣先賢人物(成就一覽)》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3、顧紹驊對中國精神的理解:為了國家民族及人民的利益奮斗終生,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松懈意味停滯不前,放縱等于毀滅!

接上期:

蚩尤——戰(zhàn)神、兵器神

蚩尤,傳說中制造兵器的人,又傳為主兵之神,與黃帝、炎帝并稱中華三祖。一說為東方九黎部落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相傳以金屬(銅)為兵器,后與黃帝戰(zhàn)于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失敗被殺。據《述異記》記載:蚩尤氏的耳鬢如劍戟,頭有角。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八神將自古以來有之”?!鞍松駥ⅰ奔矗禾焐?、地神、兵神、陰神、陽神、月神、日神和四時神。八神中除兵神蚩尤,其他神都是自然神。根據民間流傳的說法,炎黃時代的蚩尤是第一個發(fā)明五種兵器的?!豆茏拥財怠罚骸靶藿淌辏鸨R之山發(fā)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fā)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這本書比較早地記述了蚩尤受金制兵的情況?!妒辣咀髌罚ㄇ丶沃冚嬔a本)記載:“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薄短接[》也說,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睋渡胶=洝返葧涊d,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持續(xù)數年。戰(zhàn)鼓、指南針都是在這場大戰(zhàn)中發(fā)明的。戰(zhàn)爭的結果,黃帝殺掉蚩尤。蚩尤盡管戰(zhàn)敗,也贏得黃帝的尊重。《龍魚河圖》記載:“蚩尤沒后,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皆為弭服?!焙髞恚?strong>黃帝和蚩尤都被尊為戰(zhàn)神。

  

歷史淵源

先秦時期,《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殺蚩尤?!?/p>

《孔子三朝記》記載:“黃帝殺蚩尤于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為解?!?/p>

漢朝時期,《史記·卷一·本紀第一·五帝》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p>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記載:“三曰兵主 ,祠蚩尤 。”

《龍魚河圖》記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

三國時期,《皇覽·冢墓記》記載:“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p>

南北朝時期,《述異記(上)》記載:“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牛氐人,人不能向。”

唐朝時期,《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記載: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

宋朝時期,《路史·后紀四·蚩尤傳》記載:“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

《夢溪筆談·卷三》記載:“解州鹽澤,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鹵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

明朝時期,《通雅·卷二十一》記載:“宋崇寧時,帝敕天師張?zhí)摼刚訇P公破蚩尤、復鹽池,見靈,遂封(關公)崇寧真君。”

文化特色

蚩尤文化遺跡

據《孔子三朝記》記載,蚩尤被黃帝誅殺之后,身首異處,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為解州。

河南濮陽臺前縣的蚩尤冢,位于其城關鎮(zhèn)后三里村東南約300米處。據傳,蚩尤首葬東平郡壽張縣闞鄉(xiāng)城中(今汶上縣西南),肩髀葬山陽郡巨野重聚,部分尸骸葬臺前縣境內。臺前境蚩尤冢筑修年代不詳,清末尚高1.5米,占地3畝,其上茵柳、野草叢生。1933年黃河決口,蚩尤冢淤沒。后附近村民在原址堆起一土冢,占地1畝。1956年,該冢被鏟平,辟為耕地。

蚩尤陵旅游區(qū)位于山東聊城市陽谷縣十五里園鎮(zhèn),主要景點有陵門、蚩尤神像雕塑、祭祀廣場、蚩尤寶殿、東夷文化展覽館和農耕文化展館等。

蚩尤九黎城位于重慶市彭水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擁有中國最大的苗族建筑群落,以苗族始祖蚩尤文化為主線。

蚩尤節(jié)日活動

2016(丙申)年世界華人涿鹿共祭中華三祖大典在涿鹿縣黃帝城中華三祖堂前隆重舉行,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三大文明始祖——黃帝、炎帝、蚩尤。

“祭尤節(jié)”是苗族傳承的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已被貴州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長青鄉(xiāng)揚頌村蚩尤宮遺址,是當地苗族民眾每年農歷十月第二個丑日聚會祭奠苗族古歌傳頌的祖先蚩尤的場所。

2020庚子年蚩尤祭祀大典在彭水蚩尤九黎城舉行,這是彭水舉行的第六次民間祭祀蚩尤活動。

蚩尤典故傳說

傳說遠古時,苗族居住在黃河邊上,共“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后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炎帝和黃帝)復仇,蚩尤率領苗族人民英勇作戰(zhàn),多次打敗赤龍和黃龍二公。

關公受道教張?zhí)鞄熤麛仳坑鹊墓适?。傳說宋真宗年間,解州鹽池不產鹽,江西龍虎山張?zhí)鞄熓苷偃氤嬖V皇帝不產鹽為蚩尤所害,可邀請關公斬之。張?zhí)鞄熀笠阑拭鼰訇P公,關公展神威,蚩尤遭斬殺,鹽池恢復,萬民雀躍。

蚩尤文學形象

在《史記》和《國語》等古代經典中,蚩尤還是被作為始祖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來講述的。他不僅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有領袖氣質的軍事大將,還是一個愛惜百姓、熱愛文化、極具開拓精神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他的人生旅途,是一部嶄新又充滿挑戰(zhàn)的歷史篇章,深刻闡述了他與炎黃二帝并肩共進、共創(chuàng)世界的歷史傳奇。按照史書上的記載,蚩尤本是炎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因為性格太過暴虐,而被炎帝厭棄,并且遭到了放逐。于是蚩尤離開了炎帝的部落,來到了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一帶,帶領九黎百姓發(fā)展自己的勢力。漸漸地,蚩尤的勢力逐漸龐大,于是便建立起了一個名叫“九黎”的強大部族同盟。九黎部落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批人類部族之一,它們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游地區(qū),具有很強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蚩尤被認為是這個族群中的領袖,經過他的帶領,九黎部落迅速發(fā)展,很快成為了九州之內實力最雄厚的部落。蚩尤也成了九黎百姓的代表,為這個大家庭帶來了幸福和榮耀。

公元前26世紀左右的涿鹿之戰(zhàn),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場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戰(zhàn)役,它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而且對整個亞洲的歷史走向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戰(zhàn)爭當中,蚩尤與炎帝的部落發(fā)生了激烈的交戰(zhàn),而美麗的九黎部落最終被打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大家族被徹底摧毀,數千人失去了家園,許多文化、技術和藝術的珍寶也被毀掉或失傳。然而,盡管九黎部落最終在涿鹿之戰(zhàn)中失敗了,但蚩尤的形象和九黎文化的精神依然被廣泛傳揚。在許多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蚩尤都被描繪成了英勇、聰明、機智和忠誠的形象,他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發(fā)展?;仡欀袊鴼v史上的各種文化、藝術和技術成果,可以看到其中許多都是從九黎部落的文化遺產中汲取的靈感和力量。例如,茶文化、香文化、漢字文化、傳統(tǒng)醫(yī)學、農業(yè)文化等等,都有著深厚的九黎文化特色,而這種文化特色又是蚩尤遺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所以說,蚩尤既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領袖,也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之一。

與蚩尤有關的文學作品有《岐陽三首》:“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縈戰(zhàn)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形象評價

他(蚩尤)在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創(chuàng)制出金屬兵器,他在逐鹿中原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績赫赫,連炎帝、黃帝也對之“大懾”畏服,他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使他成為戰(zhàn)爭之神,從而受到后世人們的崇拜祭祀。他的赫赫英名,他的威武雄壯,直至百世之下仍不稍減。(劉范弟《論戰(zhàn)神蚩尤》評)

近年來,在官方與學界,則有將蚩尤與炎黃并稱中華人文三祖的提法......失敗的蚩尤,不幸的蚩尤,在正史之外,在民間正義這里,贏得了尊重和紀念,因而贏得了永生。(張石山《正史之外的民間正義——從頭號“惡人”蚩尤說起》評)

上古十大正神》、《中國傳說的上古兇神》、《中國神話人物》、《現代小說中的上古十大魔神

舜帝生前,宣布治水有功的大禹為接班人。舜帝死后,大禹也像舜讓位給堯帝的兒子丹朱那樣,讓位給舜帝的兒子商均。由于禹治水有功,威望高,諸侯們不同意商均繼位,在諸侯的擁戴下,90歲的禹王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在位10年,享年100歲。

夏建立后,大禹在陽城東南的涂山召開諸侯大會。大會中,夏禹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懇切的責備、規(guī)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因治水手腳長時間被堿水腐蝕,身患疾病,一跛一顛的在治水工地來回)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蓖可酱髸?,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為了紀念涂山大會,大禹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九個大鼎。九鼎象征著九州(即冀、幽、并、兗、青、揚、荊、豫、雍),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

十四、 (夏朝開國君主)

禹(生卒年不詳),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后代,鯀的兒子,母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為夏,分封丹朱(堯的兒子)于唐國,分封商均(舜的兒子)于虞國。作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稱為夏禹,成為上古時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稱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市),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

  

人物生平

早期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出生地有爭議(一說在汶山石紐地區(qū);一說在石坳 。母親是有辛氏(今山東曹縣)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于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伯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xié)助,他視察河道,并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18]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guī)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  。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13年治理,終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yōu)楸磉_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guī)劃為九個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guī)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qū)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姆瑒t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即位

《孟子·萬章上》載“禹避舜之子于陽城”,《古本竹書紀年》載“禹居陽城”,《世本·居篇》載“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史記·夏本記》則說“禹辭避舜之子商均于陽城” [26] 。從有關文獻看,夏禹與陽城、平陽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改定歷日稱為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墩f苑》記載大禹“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p>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東行,到了會稽后去世(竹書紀年載為四十五年),皇甫謐認為禹享年一百歲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啟繼夏朝天子位 。

主要成就

政治

劃定九州

《尚書·禹貢》中寫道: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歷經磨難,平定洪水,遍走華夏,初分九州。大禹就這樣用自己的足跡,歷時十三載,丈量神州大地,分定華夏九州。

涂山之會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涂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志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zhí)玄圭,站在臺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后,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guī)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Υ蠹业慕陶d,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tài)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

鑄造九鼎

涂山大會之后,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后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涂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后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征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借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tǒng)。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tǒng)一昌盛的象征。

社會

按照古書記載,在堯和舜的時代曾經發(fā)生大洪水,堯帝派禹的父親鯀治水,但沒有成效,鯀被處死;舜帝則繼續(xù)任命禹治水,結果禹不僅治理了水患,還開辟了黃河和長江流域的陸路與水路交通網,劃出了九州行政區(qū)。

除了疏導,大禹治水還采取了“高高下下”和“鐘水豐物”兩種辦法。所謂“高高下下”指的是疏通河道所挖出來的淤泥,用來堆積在河岸,使其成為人們的屏障;所謂“鐘水豐物”指的是有些小水很難匯入大河,就讓它聚集成為湖泊、池塘或沼澤,人們可以在里面養(yǎng)魚蝦或養(yǎng)雞鴨。此外,大禹還幫助人們選取不受水害、適宜居住的地方安家,并且在神州大地上修了一些道路,既方便人們出行,也方便人們耕作。

通過系統(tǒng)科學、縝密周全的方法,大禹不僅控制了水患,而且化害為利,造福了民生,他也因此成了萬世景仰的治水英雄,依然在紀念他。

人物評價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于治理洪水,發(fā)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創(chuàng)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tài)。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fā)展。

孔子: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季札:“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司馬遷:堯遭鴻水,黎人阻饑。禹勤溝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載,動履四時。娶妻有日,過門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錫茲。

《太史公自序》:“維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際,德流苗裔?!?/p>

軼事典故

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開鑿龍門

距今4000多年前,由于河洛地區(qū)是夏民族活動和興國的中心,夏朝的第一個帝王大禹,常領導人民“疏川導滯”、“合通四?!?、“盡力乎溝洫”,所以相傳洛河、伊河也都是大禹疏浚開鑿的。

據說那時洪水泛濫,龍門山以南是一望無際的汪洋,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深知遭受洪水的苦難。大禹治理洪水,率領人民疏九河、導百川,終于迫使洪水歸流大海,伊闕也就是這時開鑿的。

《越絕書》卷一載: “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

《水經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矣?!?/p>

《漢書·溝洫志》賈讓奏道:“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故鑿龍門,辟伊闕?!?[34]

典籍記載

《史記·夏本紀》、《竹書紀年·夏后氏》、《帝王世紀·第三(夏)》

后世祭奠

陵寢

禹的陵寢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禹陵鄉(xiāng)禹陵村,是后人為頌揚和紀念中國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的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主要包括禹陵、禹祠和禹廟三大部分。禹陵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和民國重建之物。

在紹興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為禹守陵,但倉修良直指此說絕不可信。

祭祀

夏桀滅后,商湯王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貴族于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拌皆谏虝r,或封或絕”。周武王滅商為王后,封禹王的后裔東樓公于杞地,延續(xù)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大禹王祭祀為國家祭祀。

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960年,宋太祖頒詔保護禹陵,開始將祭禹正式列為國家常典。明清兩朝的祭禹儀式和制度最為完備,典禮也最為隆重,明清兩朝大祭禹陵各達20多次。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都親臨紹興祭禹。1933年,禹廟再度修復并舉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動。道教中禹為水官大帝,誕日為十月十五日下元節(jié)。

禹王池

禹王池位于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長8.80米,寬6米。泉水自石穴中出,冬暖夏涼,中生水藻。池中立一巨石,稱石砭,或石筍、劍石,為太湖石質,相傳為大禹開鑿龍門時所用的工具。夏禹治水曾有“鑿伊闕,通龍門”之舉。相傳,那時洪水泛濫,龍門山以南是一片汪洋,百姓窮困不堪,溺死者甚多。為解決洪水給人帶來的災難,大禹率人治理洪水,疏通河流,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yè),伊闕也就是那時開鑿的。

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家》、《夏朝君王》、《夏商周時期歷史人物》、《首批四川歷史名人》、《運城市名人》、

十四-2、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據《史記》記載,夏朝的國君,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币蚨趴瞪漆劸?,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yè)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相傳杜康正式取些水造酒,開辟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酒文化的源頭。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故而后人稱之為“酒圣”。

杜康的兒子黑塔發(fā)明了醋。

  

人物爭議

杜康黃帝大臣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fā)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墒?,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里,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fā)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干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fā)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干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磥?,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蛇@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后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夏代君主

據《說文解字·巾部》釋:“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眴⒁u禹位,標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的正式誕生。繼啟登位的太康荒淫無道,被后羿乘機奪位后失國。但后羿隨即又被自己的親信寒浞取代。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鄩那里,后羿滅掉斟鄩,擁立仲康。仲康之子姒相逃奔商丘。此時,相的妻子后緡正懷有身孕,她逃到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姒少康。

生活年代

中國的文化總是豐富飽滿的,在酒的始創(chuàng)者尚無最終定論時,人們還在樂此不疲地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幾種影響比較大的造酒說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堯帝造酒、黃帝造酒等說法。宋人高承《事物紀原》稱:“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倍鴱目脊藕蜌v史文獻記載來看,夏代洛陽已經出現酒器,商代朝歌(今河南淇縣)就有“酒池肉林”的傳說,到了周朝,統(tǒng)治者認為殷商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亂德是重要的一條。周公還頒布了《酒誥》,旨在樹立和弘揚優(yōu)良的酒風??梢姡鳛椤熬谱妗倍趴?,其生活年代應該不晚于夏商時期。

主要成就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杜康的貢獻主要是作秫酒:關于杜康造酒,歷史文獻多有記載,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p>

《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指酒。

《尚書·酒誥》“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p>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p>

晉代,江統(tǒng)著的《酒誥》中有這樣的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宋,朱翼中《酒經》:“杜康作秫酒。”

明,許時泉《寫風情》:“你道是杜康傳下甕頭春,我道是嫦娥擠出胭脂淚。”

清,陳維崧《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并寄西樵》詞:“使?jié)u離和曲,杜康佐釀?!?/p>

張華《博物志》云:“杜康作酒?!?/p>

顧野王《玉篇》云:“酒,杜康所作?!?/p>

李瀚《蒙求》云:“杜康造酒,倉頡制字。”

朱肱《酒經》云:“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豈以善釀得名,蓋抑始于此耶?”

《類書纂要》云:“儀狄作。杜康造?!?/p>

杜康是中國釀造秫酒的鼻祖。據戰(zhàn)國史書《世本》載:“辛女儀狄作酒醪以變五味,杜康造秫酒?!薄侗鄙骄平洝分姓f,“杜康作秫酒,以善釀得名”。

酒圣遺澤

中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釀酒歷史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經有了酒的象形字,至周朝,我國的釀酒技術就已發(fā)展到了相當的水平?!抖Y記》、《周禮》中都記載了釀酒的過程,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述了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的情景,唐代時流傳下來的《酒經》中說:“王績追述焦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據1991年《虞城縣志》載:“虞城自古就是'糟坊相連,聞香下馬’的著名酒鄉(xiāng)?!薄坝莩强h釀造業(yè)歷史悠久,遠在4000年前,釀酒鼻祖杜康就在這里發(fā)明秫酒?!?/p>

白酒,作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聲名遠播世界各地。但遺憾的是杜康酒的釀法卻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失傳了。杜康酒得以恢復并興盛,要感謝新中國的釀酒技術人員。

新中國成立后,河南省商丘地區(qū)虞城縣楊燦樓酒坊擴建為虞城縣綸城杜康酒廠,并于1980年經國家工商局核準注冊“綸城”牌商標,拳頭產品“綸城杜康”以窖香濃郁、綿甜柔和享譽四方,在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系統(tǒng)連獲名優(yōu)產品獎和金杯獎,并應邀參加北京國慶農副工產品展銷會。然而由于經營不善,該酒廠已停產多年。

曹操為何對杜康酒情有獨鐘,寫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流芳千古名句?這和他與商丘一帶的深厚感情有關,他睢陽求學師從橋玄,封地永城鄪亭,食邑于柘城,起兵于己吾城(今屬寧陵),得到襄邑(今睢縣)衛(wèi)茲資助,得大將典韋、重臣梁習,盜墓芒碭山獲得發(fā)展軍餉,可以說商丘是“曹魏興地”,盤踞活動于此的曹操領兵打仗之余以酒解憂壯志當是常事,而他最喜歡飲用的就是綸城所產味道醇厚的杜康佳釀,并借著酒力打了不少勝仗。

傳說軼事

杜康酒的傳說

傳說,杜康某夜夢見一白胡老者,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內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杜康次日起床,發(fā)現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系后,請其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說明來意以后,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臟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剞D后,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癡。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guī)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

杜康酒醉劉伶

自古洛陽民間流傳著這樣傳說,古書云:“天下好酒數杜康,酒量最大的數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闭f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劉伶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舉世無雙。他對當朝統(tǒng)治不滿,到處游歷,走到哪兒喝到哪兒。一次,劉伶來到洛陽龍門南府店鎮(zhèn)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到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三盞海底眠”橫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一看這副對子就生氣了,心里說:你未曾開酒館先訪訪,誰不知劉伶酒量大,從南喝到北,從東喝到西,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你竟敢夸下這么大口氣,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帶著氣進了酒館,杜康拿出酒來讓他喝。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拿來第二杯,劉伶喝了之后還要喝。杜康說,別喝了,再喝就醉了,他不聽,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劉伶說:“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喝下去,只覺得天也轉、地也轉、頭暈目眩?!彼茸砹恕_@時杜康過來對劉伶說:“怎么樣?先生喝夠了嗎?”劉伶醉醺醺地說:“夠了,夠了,真是瓊漿玉液?!闭f著便向兜里掏酒錢,一摸,錢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說:“掌柜的,我忘記帶錢了,先記個賬吧,改天送還你。”劉伶說罷,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東搖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進門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婦趕忙把他扶到床上。劉伶自覺不行了,趕快給媳婦交代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內,上邊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里。”說完;劉伶真的死了。他一輩子愛喝酒,媳婦就照他的囑咐把他埋了。不知不覺,過了三年。這一天,杜康來到村上找劉伶討酒錢,劉伶媳婦一聽是這事兒,心中好惱,說:“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來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還來要酒錢哩,我還得找你要人哩!’杜康說:“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領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這樣,他們來到埋葬劉伶的地方,打開棺材一看,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跟生前一個模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劉伶醒來!”只見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眼來,嘴里連聲說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從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話就傳開了。

杜康兒子釀醋

近代鎮(zhèn)江民間捏造了一個離奇?zhèn)髡f,講的是酒圣杜康發(fā)明釀酒術那年,舉家遷到了鎮(zhèn)江,在城外開了個前店后作的小作坊,釀酒賣酒。兒子黑塔幫助父親釀酒,干些提水、搬缸的粗活。一天,黑塔給缸內酒糟加了幾桶水,興致勃勃地搬起酒壇子一口氣喝了好幾斤,沒多久,黑塔就醉醺醺地睡著了。突然,耳邊響起了一聲震雷,黑塔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看見房內站著一位白發(fā)老翁,正笑瞇瞇地指著大缸對他說:“黑塔,你釀的調味瓊漿已經二十一天,酉時就可以品嘗了。”黑塔正欲再問,老翁已飄然而去。他大聲喊:“仙翁,仙翁!”自己便被驚醒,原來是做了個夢。黑塔回想剛才夢中發(fā)生的事情,覺得十分奇怪,這大缸中裝的不過是喂馬用的酒糟再加了幾桶水,怎么會是調味的瓊漿?黑塔將信將疑,就喝了一碗。誰知一喝,只覺得滿嘴香噴噴、酸溜溜、甜滋滋,頓覺神清氣爽。黑塔急忙去見父親,將剛才夢中所見、口中所嘗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杜康聽了也覺得神奇,便跟黑塔一起來到水缸旁看個究竟。只見大缸里的水與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進口中嘗了嘗,果然香酸微甜。杜康想起老翁講的“二十一天”、“酉時”,他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寫了起來:“二十一日酉時,這加起來就是個'醋’字呀,興許這瓊漿就是'醋’吧!”杜康父子按照老翁指點的方法釀出了香醋。這醋在鎮(zhèn)江城內賣開了,又傳出鎮(zhèn)江城,名揚四方。

史書記載

《世本》?!墩f文解字·巾部》。北宋,朱肱《酒經》。唐代《通典》載:“宋州虞城縣有綸城,即少康邑?!?/p>

杜康后世紀念

杜康洛陽杜康廟

杜康廟位于洛陽汝陽城北五十里。據《大元大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三》載:“杜康廟,伊闕舊縣東南三十里處”。

明《伊陽縣志》載:“杜康廟在汝陽城北五十里杜康仙莊,建于魏,盛于唐,明末遭劫,康熙五十年重修,歲正月二十一日廟祀賽烹,香火不斷,人氣旺盛?!备鶕愇潢v述,在朝官修的地理總志《大元大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三》載:“杜康廟,伊闕舊縣東南三十里處”。

杜康河南杜康仙莊

據清《直隸汝州志》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因半壁江山被西戎蠻主侵占,不思飲食,臥床不起,于是便引招天下名醫(yī)診治,杜康后人獻上美酒,平王食后振神增食,龍大悅,遂封杜康酒為“貢酒”,杜康村為“杜康仙莊”。

杜康仙莊位于城北25公里,龍嶺和鳳嶺之間,依山傍水,仿古設計,主體建筑為廊院式格局,高低錯落,虛實對比,結構、造型、色彩集漢、唐、宋、明、清之萃,表現了顯著歷史、文化時代風尚之格局。酒祖殿酒祖殿位于祠院后部,為全祠的主體建筑,磚木結構,歇山重檐,二十根大柱構成四面回廊,抱廈額枋上的那塊鐫有“酒祖殿”三個黑底金字是中國末代皇帝之胞弟,當代著名書法家愛新覺羅·溥杰八十四高齡所書。酒祖殿前兩側的那對“朝天吼”石獅,原放置在杜康仙莊寨門兩旁,造型奇特,做工精細,其配座鐫刻有“八仙醉酒”浮雕,各路大仙抱壇執(zhí)壺,俱成醉態(tài)。據有關學者考證,該獅為明代成化年間遺物。杜康祠杜康祠是占地200余畝的一個大型建筑群,為唐宋“廊院”制格局,高低錯落,虛實對比,布局均衡對稱,縱橫軸線分明,結構、造型、色彩則集漢、唐、宋、明、清之萃,表現了顯著的時代風尚。杜康祠最前面的一座懸山式建筑,便是該祠山門,其明間立欄上懸掛著中國書畫家李可染親書的“杜康祠”匾額。杜康墓園

酒祖殿

杜康墓園位于杜康祠南側的“垂花門”內。寬闊的甬道從鐫刻著“酒祖勝跡”的青石牌坊下直通杜康墓冢。墓前有康熙二十八年的“酒祖杜康之墓”石碑立于赑屃背上;左右兩側分別矗立著《酒祖杜康傳略》與《重修杜康墓園銘》兩個歇山碑樓??丈>茦洹吨彪`汝州全志》載:“伊陽古跡杜康壩,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處,弟茅柴傳其釀法,有杜水,名康河?!币陵柤唇袢觋?。杜康河西岸,杜康祠門前有一個雕欄池,其中長著一棵老態(tài)龍鐘但枝葉繁茂的暴皮柘桑,人們都稱之為“酒樹”。據傳,杜康就是在這里透過“空桑穢飯”之現象,發(fā)現了秫酒釀造的奧秘。

杜康山西杜康墓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馮村鄉(xiāng)新杜村南杜康垴上曾經有一座杜康墓,不知何年代。墓前曾經有成片的古柏民國時期因年代久遠當地村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等多方面原因。后因村民發(fā)生糾紛肆意砍伐破壞嚴重有因保護不力,墓內僅存的文物被盜,現僅存墓碑存放在新杜村。

杜康詩詠杜康

東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古者杜康初作箕帚、秫酒。智康,杜康也?!比龂龂骸げ懿佟抖谈栊小罚骸昂我越鈶n?惟有杜康?!比龂骸げ苤病镀邌ⅰ罚骸按呵迤疲档宜鶢I,應化則變,感氣而成?!睍x代西晉·江統(tǒng)《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日杜康?!睎|晉·陶淵明《止酒》:“儀狄造,杜康潤色之”。五胡十六國·前秦·趙整《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唐代,皎然《詩式·語似用事義非用事》:“如魏武呼'杜康’為酒?!碧拼?,大詩人杜甫曾吟“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酬夢得比萱草見贈》中曰:“杜康能解悶,萱草解忘憂”。唐代,詩人皮日休《酒床》詩中有“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之句。唐代詩人王績著有《杜康新廟文》,其辭曰:“兩儀判辟,萬象森羅。都邑未建,鳥獸獨多。茹毛飲血,巢居穴窠。天地不交,人靈未知。智哉先生,愛作甘醴?!?。宋代北宋文學家蘇軾在《和陶止酒并引》中云:“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北宋哲學家邵雍在其《逍遙津》中寫道:“總不如蓋一座安樂窩,上有琴棋書畫,下有漁讀耕樵,閑來了河邊釣,悶來了把琴敲。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宋文學家張表臣有詩曰:“中古之時,未知曲蘗,杜康肇造,愛作酒醴,可為酒后,秫酒名也”。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在一首《沁園春》詞中寫道:“杜康初筮,正得云雷”。南宋王十朋有詩云:“妙意能施杜康手”。金代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鷓鴣天·孟津作》中寫道:“總道忘憂有杜康,酒逢歡處更難忘?!鼻宕宕轿摹睹芳旧酗嬏煲蓍w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詩:“追念平生腸欲結,杜康何以解吾憂。”

杜康的人物關系》、《中國民間行業(yè)著名始祖》、《中國古代十圣》、

  十五-1、契(商部落始祖)

(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契,又名卨,別稱“閼伯”。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弟。被帝堯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為號稱“商”,契(傳說:帝嚳的次妃簡狄是有戎氏的女兒,與別人外出洗澡時看到一枚鳥蛋,簡狄吞下去后,懷孕生下了契)成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先祖。后世尊稱其為“商祖”、“火神”。

契與兄弟實沈曾居于深林之中,因二人不和,父親帝嚳把契遷居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把實沈封遷居至大夏(今山西省太原市),將兄弟二人分開。堯稱帝時封契為司徒,后被封為契玄王。契發(fā)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筑造閼伯臺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中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契在他的居住地商(今商丘)做火正,嘔心瀝血,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中國民間尊他為“火神”。契死后葬于商丘閼伯臺下,由于契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來。南宋時,宋高宗頒旨召封其為“商丘宣明王”,由皇帝直接主持祭祀商丘宣明王的祀典。閼伯成為南宋朝廷最為崇奉的國運神,崇祀活動伴隨南宋朝廷始終。

  

主要成就

天文

契是一位在天文歷法方面取得重要功績的人物,他不僅是中國研究天文歷法的名人,就是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對契在天文歷法方面為全人類所做的貢獻也予以高度評價。

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契是帝嚳的兒子,被封為火正?;鹫枪芾砘鸬穆殑?,這個“火”就是指天上的大火星,并不是人們常見的人間之火。大火星簡稱為火星、大火等。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閼伯(契),二的叫實沈。他們原來一起住在曠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嚳沒有辦法,只好把契遷于商丘,讓他管理東方的大火星;遷實沈于大夏(今山西太原),去管理參星。

《左傳·襄公九年》又記:“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與咮,以出內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蔽鲿x·杜預注:“謂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建辰之月,鶉火星昏在南方,則令民放火。建戌之月,大火星伏在日下,夜不得見,則令民內火,禁放火?!边@意思是說:三月末時,大火星出現,閼伯就號召人們放火燒荒;在九月鶉火(指柳星)出現時,也就是在黃昏大火星不見時,閼伯就號召人們在家生火,不準在外放火。后來這個火就成了天上之火,也即大火星。

火正

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感激發(fā)明火的開掘者和火的管理者。 世界各國根據其發(fā)展和民俗不一樣,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樣。在我們中國最早供奉的火神為祝融、炎帝、回祿。這三位火神在中國歷史上被漢族百姓供奉為火神,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文字記載和形成廟宇而被人們世代祭祀的當首推閼伯。

帝嚳代高陽氏顓頊為君王后封兒子閼伯于商丘、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在那漫長的遠古時代,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要把寶貴的火種保留下來,也是一件頗為不易的事。而閼伯卻能夠將火種完整地保存下來,為百姓世代相傳。閼伯死后,后人便稱他為火神,筑臺埋葬于此,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便在臺上修建了閼伯廟,供奉閼伯神像。從古至今,當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廟進香朝拜閼伯,形成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廟會。

農業(yè)

《史記·殷本紀》中說:“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契長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為司徒”。契因幫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其氏族為商。先商部族在契(閼伯)的帶領下,制作的陶器和冶煉的銅器都很有名,并派人販賣到周邊其他部落,又帶領大家從事農業(yè),組織大型祭祀等活動,商部落不斷強盛發(fā)達起來,陶唐氏的名氣也漸漸傳播開來。于是閼伯又被封為司徒,司徒有點相當于今天的教育部長,但又有很大的區(qū)別。司徒不僅僅是負責傳授人倫五教和祭祀禮儀,更重要的是組織一些人去幫忙到需要的地方去從事農業(yè)生產,并到各地傳授手工業(yè)技巧,包括如何用火燒制出更好的陶器和冶煉更好的銅器,契做得有聲有色。

家族世系

(1)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鯀—禹—啟—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觀

(2)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姬己摯,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契(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前1720年在位)—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湯(商朝開國君主)—太丁、外丙、仲壬

(3)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契(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領,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4)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棄(姬棄,史稱后稷)—不窋(姬窋)—鞠(姬鞠)—公劉(姬劉)—慶節(jié)(姬節(jié))—皇仆(姬仆)—差弗(姬弗)—毀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姬高)—亞圉(姬亞)—公叔祖類(姬類)—周太王(姬亶,史稱古公亶父)—周王季(姬歷,又稱季歷、王季、公季)—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周朝開國君主)

(5)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臺璽(姬璽)—叔均(姬均,也被周朝奉為先祖)

(6)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堯—丹朱

(7)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摯(即:帝摯)

(8)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yè)父—大業(yè)—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己—大駱—秦非子(秦國首任國君)—秦侯—公伯—秦仲—秦莊公—……—秦始皇(嬴政,中國首位皇帝)

(9)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yè)父—大業(yè)—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帶(趙國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趙成子(趙衰)、趙夙

(10)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yè)父—大業(yè)—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費昌(費國始祖,費姓始祖)

(11)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陶父—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孫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2)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揮公(張姓始祖)

(13)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少昊—昧祖—昧父—昧—臺駘

(14)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窮奇、窮申

(15)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古蜀王、魍魎、梼杌

(16)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舜(又稱帝舜或虞舜)—商均—……—遏父(又稱虞閼父,是商均的三十一世孫)—陳胡公(陳國開國君主)

(17)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老童(又名卷章)—吳回—陸終—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宴安)、季連(季姓、熊姓、羋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楚國始祖):

①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熊繹(熊狂長子)—熊艾

②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

③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稱侸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

(18)盤古→有巢→燧人→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老童—重黎(晉朝皇帝的始祖)

相關記載

生父

《史記·殷本紀》說:“契長佐禹有功。帝舜乃一封于商,賜姓子氏。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p>

譙周《古史考》據此說:“契生堯代,舜始舉之,必非譽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贝苏f在時間方面頗能言之成理,蓋帝髻之世,僅在額項之后,而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帝舜為顓頊的六世孫(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帝舜),而契乃由舜封商,因此帝嚳不可能是契的生父,契的生父只能是帝嚳的后裔。 [10]

契的生父只能通過殷人的祭祀系統(tǒng)去尋找線索?!抖Y記·祭法》說;“殷人諦髻而郊冥,祖契而宗湯。”舊說,“冥”指契的六世孫,因其治水有功而郊祭之,此說不確?!摆ぁ碑斨肝宸缴裰兄髡票狈街裥?,玄與黑色,屬北方之色,而北方之星為辰星(即水星),故玄冥為水神,《藝文類聚》所引之《風俗通》證明了這一點:“玄冥,雨師也。”而契之所以稱“玄王”,又降生于“玄丘之水”,簡狄所吞的又是“玄鳥”之卵,亦均于玄冥有密切的關聯(lián)?!多嵐{》明確指出了兩者的聯(lián)系,他說:“承黑帝而立子,故謂契為玄王?!钡嵭f有不確之處,黑帝指五方帝中主掌北方的擷頂,他與契風馬牛不相及,這里應指黑神玄冥。 [10]

出生

“玄鳥生商”的故事,從屈原《楚辭·天問》中也可得到佐證:“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至貽,女何嘉?”《列女傳》曰:“契母簡狄者,有娀氏之長也,當堯之時,與其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過墜之,五色甚好,簡狄與其妹娣競往取之,簡狄得而含之,誤而吞之,遂生契焉。簡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樂于施惠,及契長而教之理,順以序。契之性聰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堯使為司徒,封于亳。及堯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其后世世居亳?!翜d為天子,君子謂簡狄仁而有禮?!对姟吩唬?#39;有娀方將,立子生商?!衷唬?#39;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酥^也。”

《詩經·商頌·玄鳥》有曰:“春分玄鳥降,簡狄配高辛氏,帝與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為天所命,以玄鳥至而生焉?!薄冻o·離騷》王逸注曰:“玄鳥,燕也?!贝悍謺r節(jié),燕子筑巢生子,商以為燕子來臨便是繁殖的好日子,于是,在燕子來臨的仲春之時,夫妻雙雙赴郊外曠野之地,舉行求子祭祀活動,這個時期所孕之子,謂之“玄鳥所生”。 [4]

身份

商之始祖契與禹是同一時代的人?!妒酚洝ひ蟊炯o》中說:“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契長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為司徒”。契因幫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其氏族為商。夏朝建立之后,商是夏的直屬。商隨著勢力的強大,便逐漸產生問鼎之心,雖然表面上臣服于夏,暗中卻在夏的周邊發(fā)展勢力。就這樣,商丘,好似一棵嫩芽,鉆出了地面。

軼事典故

參商離別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閼伯(契),二的叫實沈。他們原來一起住在曠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嚳沒有辦法,只好把契遷于商丘,讓他管理東方的大火星;遷實沈于大夏(今山西太原),去管理參星。從此,兄弟二人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見了。這顆商星和參星位于天文學上的黃道的東西兩端。每當商星從東方升起,參星已沒于西方的地平線下;而當參星從東方升起,商星也沒于西方地平線下,二星在天空中絕不會同時出現,所以就有了“參商離別”的故事。

火神崇拜

正是契對人類的這一偉大貢獻,無論是殷人的后裔或其他地方的人都對他非常崇敬,并把他作為神來崇拜?!秶Z·晉語四》記載說:“吾聞晉之始封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實紀商人。”商祖和以后商國的人就把大火星的天象變化作為禍福降臨的預兆。如《左傳·襄公九年》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睂τ诠湃藖碚f,二十八宿中哪顆星也不像大火星那樣重要,這正是它受到人們重視的原因。大概也是因閼伯發(fā)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約在公元前24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所以至此在商代人們便開始將閼伯與大火星一同祭祀了。

商星來源

《左傳·昭公十七年》孔穎達《正義》記載:“大火謂之大辰。李巡云:'大辰:蒼龍宿之心,以候四時,故曰辰?!籽自?#39;龍星明者以為時候,故曰大辰?!蠡穑囊?,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本褪钦f把大火星當成了人們確定的準確時間,作為“天上的標點記”??赡苁且驗樗杳鲿r初現,所以稱為“辰星”。那么,又稱為“商星”大概是殷人的祖先閼伯擔任了火正的官職,又是他發(fā)現了大火星運行的道理,制定了后來人們所說的“殷歷”,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商星”。

后世紀念

閼伯臺位于河南商丘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臺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時的洛陽靈臺,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閼伯臺(火神臺)形如墓,據說契(閼伯)就埋葬在閼伯臺下。閼伯臺上建有閼伯廟,現存的閼伯廟為元代建筑。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臺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筑。

現存閼伯臺如墓狀,高35米,周長270米,夯土筑成。據睢陽區(qū)文物部門的勘探,證明它是東周時期堆上的夯土臺,層層夯土中夾雜不少周、漢時期的瓦片與陶片。原來的閼伯臺因黃河泥沙多次淤積,隱于現存臺下。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閼伯臺更顯得高大突兀。古代測量日月星辰的辦法常采用立竿見影的方法。

每年正月初七數萬民眾前往朝拜,謂之“朝臺”,是商丘旅游必游的景點之一。

契的人物關系》、《商朝先公》、

十五-2 、成湯

商湯 ——商朝開國國君

商湯,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xù)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商丘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后來大彭)、顧(在今河南范縣)、昆吾(在今河南許昌)等,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后作《湯誓》,與桀大戰(zhàn)于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西南),國號為“商”。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發(fā)布《湯誥》,要求臣屬“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則“大罰殛汝”。注意“以寬治民”,對于夏國的遺民,允許保留“夏社”,冊封大禹后人。統(tǒng)治期間,階級矛盾緩和,政權較為穩(wěn)定,國力日益強盛?!对姟ど添灐ひ笪洹贩Q:“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稱王在位12年。百歲而崩,廟號商太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商族興起于黃河故道下游的商丘。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fā)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后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夏朝自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后,“事淫亂”(《史記·夏本紀》),不理朝政,專事打獵玩樂,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于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fā)展。在夏朝的諸侯方國中,商國自上甲滅有易以后,勢力逐漸發(fā)展壯大。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為了向外發(fā)展勢力,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物,到了主癸時,商國已是一個具有國王權力的大諸侯國了。

統(tǒng)領商國

主癸死后,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為商侯,仍建都商丘。商國從始祖契開始,到湯的時候已經將都城遷了八次。商湯繼主癸作諸侯時,夏朝的統(tǒng)治者是桀,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暴虐無道,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夏朝的統(tǒng)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西南)遷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zhèn)西南)。

湯在亳這里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zh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本來商國曾被夏王朝授與“得專征伐”的大權(《史記·殷本紀》、《集解》),他要征伐誰可以不經夏王的批準而有權出兵。但是湯準備征伐的并不是一般的侯,而是統(tǒng)治全國的夏王朝。商湯時,商國地域不過七十里,他為了削弱夏王朝的勢力,排除滅夏的障礙,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夏,首先就從商國的鄰國葛國開始,葛國是夏桀的耳目,緊鄰商國的西部,是阻擋商湯西進攻夏的第一個障礙,商湯第一個就消滅了葛國。

臥底斟鄩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后,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商丘市谷熟鎮(zhèn)西南)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

商湯首先在政治上采取了爭取民眾和與國的政策,開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勢,為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在軍事戰(zhàn)略上,他在賢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輔佐下,巧妙謀劃。

伊尹向湯出謀,由他親自去夏王都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住一段時間,觀察夏朝的情況。湯準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伊尹帶著隨從、駕著馬車、馱著方物、貢品來到夏王都。伊尹在夏都斟鄩,取得夏王妃妺喜的寵信。三年后的一天,妺喜對伊尹說,桀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兩日并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伊尹認為,這是滅夏的時機到了,迅速回到商國的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西南),告訴了商湯。

伊尹向湯獻計說:“夏自禹建國以來,已經歷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于是伊尹和仲虺商議后,向湯獻了一策,就是不能急于出兵伐桀,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xù)削弱擁護夏王朝的勢力,等待時機。湯接受了伊尹的主張,做了積極的準備。

發(fā)兵被俘

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商王國赤地百里,但商湯決定發(fā)兵。夏桀舉行盟會,有緡國未到,并且公開叛亂。夏桀決定先滅有緡,再滅商。與有緡的戰(zhàn)爭使夏桀盡失精銳之師。

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忠實于夏桀的也不是沒有。在東部地區(qū)就有三個屬國是忠于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qū)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后,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zhí)意以商為敵,他們監(jiān)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夏桀二十二年,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xù)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于是派使臣至商國召湯入朝,湯沒有拒絕就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夏臺。

夏桀釋湯

夏桀二十三年,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后,就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看見商送來的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非常高興,也就下令將湯釋放回商。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紛紛投奔商,愿助湯滅夏,同一天就有五百個諸侯到湯那里去任職。湯回商以后,被囚禁的痛苦經歷使商湯更堅定了滅夏的決心。


商湯揮師西進

主詞條:商湯滅韋顧之戰(zhàn)

商湯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就和重臣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國和顧國的事。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后,商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國的聯(lián)合軍隊,先對夏的方國韋國展開進攻。商湯率大軍壓境,韋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人民盡歸商所有。

商湯商滅昆吾

主詞條:商湯滅昆吾之戰(zhàn)

夏桀下令罷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軍向商進攻。伊尹見昆吾死心塌地效忠于夏桀,一心與商為敵,就請湯率軍迎戰(zhàn)昆吾。一戰(zhàn)而大敗昆吾軍,再戰(zhàn)而殺夏伯滅昆吾,并昆吾土地、入民入商。湯還采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消息傳到夏都,桀召九夷之師攻商,商湯見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知道夏的勢力還很強大。商湯知道時機不到,就馬上向桀請罪,卑辭厚禮表示臣服,恢復進貢,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贏得了等待時機的時間。一年后,因桀反復無常,昆吾又是助桀為虐,與商為敵,九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就不聽調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tǒng)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

商湯興兵伐夏

主詞條:鳴條之戰(zhàn)

夏桀的賢臣關龍逢多次進諫,桀甚為憤怒,將關龍逢處死。太史令終古把占卜的兇兆,哭泣著送給桀,桀不屑一顧。終古逃到商國,商湯大喜,將此事遍告諸侯,商湯就選擇了這個有利時機,開始做滅夏的準備。公元前1666年,商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市梁園區(qū))誓師,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湯正式興兵伐夏。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zhàn)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夏桀調集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鳴條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zhàn)。

鳴條之戰(zhàn)形勢

會戰(zhàn)開始之前,湯為了鼓動士氣,召集了參加會戰(zhàn)的商軍和前來助商伐夏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了一篇伐夏的誓詞,稱為“湯誓”。商軍經湯動員以后,士氣大振,都表示愿意與夏軍決一死戰(zhàn)。兩軍交戰(zhàn)的那一天,正趕上大雷雨的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zhàn),夏軍敗退不止。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就帶領五百殘兵向東逃到了三?(今山東定陶北)。三?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三?伯見夏桀兵敗逃來,立即陳兵布陣以保夏桀,并揚言要與湯決一死戰(zhàn)。湯和伊尹見夏桀投奔三*,即摩師東進。商軍和三*軍在(成耳)(今山東汶上北)交戰(zhàn),結果商軍打敗三*軍,殺了三?伯,湯將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憂憤病死在亭山。

湯和伊尹為了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余勢力,又率軍西進。因為韋、顧、昆吾和三*這樣一些較有勢力而又忠于夏的方國都被商湯所滅,商軍在西進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領了夏都斟(尋耳)。夏朝的親貴大臣們都表示愿意臣照于湯。湯和伊尹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尋耳)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上天的意志來誅伐有罪的桀,夏后氏的“歷數”(帝王相繼的世數)已終。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湯先征伐韋、顧兩國,然后滅昆吾和夏桀。

湯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軍回到了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西南)。這時期商的聲威已達于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都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到毫來朗賀,表示臣服于湯。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大會于亳(《逸周書·殷祝》)。

商湯建立商朝

主詞條:商湯滅夏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zhàn)爭,滅了夏王朝,統(tǒng)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湯滅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由于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歷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稱“商湯革命”。

湯對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于諸侯之位,表示謙遜?!坝谑侵T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史記·殷本紀》)。也就是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湯做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湯建立商朝后,對內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從而擴展了統(tǒng)治區(qū)域,就連遠居黃河上游,氐人、羌人部落都來納貢歸服。

商湯百歲而崩

商湯王紀念性墓冢

湯二十五年,商湯命伊尹作《大濩樂》。初巡狩,定獻令。湯二十七年,商湯遷九鼎于商邑(今河南商丘)。湯二十九年,商湯百歲而崩。

為政舉措

商湯攻滅葛國

主詞條:商湯滅葛之戰(zhàn)

葛國(今河南商丘寧陵縣)是商國國都亳(今商丘谷熟鎮(zhèn)西南)西邊的一個方國。葛伯忠實于夏桀,是夏桀在東方諸侯國中的一個耳目。湯恐葛伯妨礙他滅夏,將他的活動報告給夏桀,就想爭取葛伯不再為夏桀效力,助商滅夏。葛國人民在葛伯這個昏君的統(tǒng)治下,生活非常痛苦,衣食都不能自足,當然更不能為商國人提供飯食。湯派商國邊境的人往葛國送去酒飯,給幫助耕種的商國人吃,送酒飯的人都是些老弱和孩子。葛伯就每次派人在葛地等候送酒飯的人來后,將酒飯搶走,還威脅說不給就要被殺死。有一次,一個孩子去送酒肉,因反抗搶劫,竟被葛伯的人殺死。湯見葛伯是死心塌地的與商國為敵,不能再用幫助的辦法來爭取。就率兵到葛國去把葛伯殺了。因為葛伯不仁,葛國人民早就怨恨,見湯殺了葛伯,就表示愿意歸順商國。湯滅葛的行動,在諸侯中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指責葛伯的不仁,被殺是咎由自取。有的方國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還盼望商湯前去征伐,愿意從夏王朝統(tǒng)治下解脫出來歸順商湯。還有一些方國就自愿歸順湯,湯對歸順的方國都分別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玉圭。顯然是居于一個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國王的權力。商湯從伐葛國開始,逐步翦除夏朝的羽翼。

商湯任用賢才

伊尹

商湯也是個識才之君。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作官。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長大后當了廚子。他們都很有才干,看見夏桀的暴虐,殘害人民,不關心生產,只知淫樂,引起了人民的咒罵,諸侯的叛離,深知夏王朝的滅亡已為時不遠。他們想解救人民的痛苦,只有扶持一個有力的諸侯,推翻夏桀的統(tǒng)治才能辦得到。他們看見商的勢力在東方地區(qū)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一個,認為商湯是一個理想的諸侯,于是先后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到了商湯身邊。商湯果然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委以滅夏的重任。商湯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tǒng)治區(qū)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yǎng)牲畜。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xù)叛夏而歸順商。

商湯征伐方國

夏桀滅有緡之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后,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在東部地區(qū)就有三個屬國是忠于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一說在河南許昌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qū)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后,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zhí)意以商為敵,他們監(jiān)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xù)征伐諸侯,于是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下令將湯囚禁在夏臺(也就是鈞臺,在今河南禹州,古書中說:“三王始有獄,夏曰夏臺,段曰牖里,周曰囹圄?!焙蟮靡葬尫拧厣桃院?,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的聯(lián)合軍隊,先對韋進攻。湯率大兵壓境,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入民盡歸商所有。

商湯滅夏建商

主詞條:湯武革命

古書中把湯伐桀滅夏稱做“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的本意是指皮革,獸皮去其毛而變更之意?!皽涓锩笔钦f商湯變革夏王桀之命。“順乎天”是商講究迷信,凡作一事都說是上天的意志,所以是順天命?!皯跞恕熬褪堑萌诵牡男袆?。商湯革命是中國奴隸社會中一個奴隸主的總代表革去另一個奴隸主總代表的命,雖革除了夏桀的暴虐,但仍然是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所以后世人們又稱為“貴族革命”。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也就是在湯革了夏桀之命后建立起來的。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zhàn)爭,最后滅了夏王朝,統(tǒng)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湯滅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

商湯軼事典故

商湯湯有七名

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于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后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商湯湯見伊尹

商湯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彭氏之子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將去見伊尹。”彭氏之子說:“伊尹,只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只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里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F在伊尹對于商國,就好像良醫(y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庇谑墙信硎系膬鹤酉氯?,不讓他駕車了。

商湯解網施仁

商湯有一次外出,看見在一處茂盛的林子里,一個農夫正在張掛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掛的都有。待網掛好后,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后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掛好,愿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中的網中來?!睖犚娏艘院?,非常感慨說:“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本徒袕娜税褟垝斓木W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里鉆吧?!闭f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

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中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后,都稱頌說:湯真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這就是流傳到后世的“網開三面”的成語故事。

商湯左右賢相

商湯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是兩個身世和經歷完全不相同的人。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后來成為商湯妻子陪嫁的奴隸。湯是個識才之君,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商湯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tǒng)治區(qū)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yǎng)牲畜。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商湯的仁義以及仲虺、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xù)叛夏而歸順商,歸商的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個,商湯的勢力也愈來愈大。

商湯桑林禱雨

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連續(xù)五年的大旱,糧食絕收,湯親自在國都亳(今商丘)東部的桑林祈禱,以自身作犧牲來祈雨,剪發(fā)及爪,自潔,作在柴上,準備自焚以祭天?;饘⑷唬唇荡笥?。另有傳說,說成是宋景公禱雨。《藝文類聚》卷六六引《莊子》云:“昔宋景公時,大旱,卜之,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求雨,為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雨,將自當之?!晕醋涠笥?。”楊寬認為,“商湯”與“宋景”古音相近,可能是口傳過程中的傳訛。(載《古史辨》第七冊上)

商湯人物評價

商湯總體評價

商湯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tǒng)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zhàn)爭的武力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tǒng)治秩序。他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贊揚。

商湯革命是政治上的一項進步之舉,鳴條之戰(zhàn)則是中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杰作。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zhàn)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zhàn)例,對于后世戰(zhàn)爭的發(fā)展,事理論的構筑,都產生過相當深遠的影響。

商湯歷代評價

《周易·革·彖辭》: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逸周書》:其在商湯,用師于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為正,易民之視。

周公旦:克即宅、克即俊,明德恤祀。宋襄公:①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肇有彼四海,四海來假。②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秴问洗呵铩罚阂鬁架嚻呤耍厮懒?,以戊子戰(zhàn)於郕,遂禽推移、大犧,登自鳴條,乃入巢門,遂有夏。桀既奔走,於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故王天下。

曹植:殷湯伐夏,諸侯振仰,放桀鳴條,南面以王,桑林之禱,炎災克償,伊尹佐治,可謂賢相。

劉禪:是以湯、武脩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

劉勰:昔帝軒刻輿幾以弼違,大禹勒筍虡而招諫。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guī);武王戶席,題必誡之訓。

李世民:商湯不以鼎俎為羞,姬文不以屠釣為恥,終能獻規(guī)景亳,光啟殷朝。

房玄齡:商湯,哲后也,托負鼎而成業(yè)。

馬端臨:商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國。亦為九州,分統(tǒng)天下,載祀六百。

李贄:古唯湯武庶幾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則無以安殷之忠臣。湯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則決不能免于太甲之顛覆。

張廷玉:夏王厭芳醴,商湯遠色聲。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

商湯史書記載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商湯親屬成員

祖父:主壬(也作示壬)父親:主癸(也作示癸)妃子:有莘氏之女(生太?。?、有妊氏之女有孂(生外丙、中壬)兒子:太丁、外丙、中壬孫子:太甲(太丁之子)

商湯后世紀念

商湯葬地

商丘湯王臺

西漢《漢書·楚元王交附傳》里劉向的《諫營昌陵疏》記載:“殷湯無葬處。”但在歷史上相傳商湯葬處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東漢《皇覽》:“湯冢在濟陰薄縣北東郭,去縣三里.冢四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冢?!碧拼独ǖ刂尽凡苤?、洛州均記載:“薄城北郭東三里平池有湯冢?!?/p>

武陟縣湯帝陵

后來的《史記正義卷三·殷本紀》引《括地志》云:“薄城北郭東三里平地有湯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又云洛州偃師縣東六里有湯冢近桐宮?!?/p>

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太甲之書曰,王徂桐宮居憂。此古人廬墓之始?!纠资显弧客┡c湯墓無涉。桐,亳東之邑,即《續(xù)漢郡國志》所云桐亭。又按趙岐注桐為邑,亦不云是葬地。余讀后漢《郡國志》,梁國有虞縣,有薄縣。虞則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薄下注云:有湯冢。余即如皇甫謐以正之曰:放太甲于桐,桐在今虞城縣,去偃師亦八百余里,伊尹既以身當國于偃師,又焉能時時于桐訓太甲乎。仍屬谷熟方近。

北宋《太平御覽》卷五百六十禮儀部云:“湯冢在濟陰薄縣北郭,冢四方,八十步,高七尺,上平?!?/p>

河南省武陟縣的商村遺址中有一處湯帝陵。

商丘商湯廟

商丘商湯廟,又名“湯王祠”、“湯王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塢墻鎮(zhèn)南亳村,是祭祀商朝開國明君商湯王的廟宇。2011年4月,商湯廟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省焦作市有多處祭祀湯王的廟宇,如“湯王廟”、“湯帝廟”等。如現存的“湯帝廟大殿(元代)”(位于博愛縣城西東王賀村)、“成湯廟大殿(元代)”(位于博愛縣柏山鄉(xiāng)上屯村),均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武陟縣商村的“商王廟”,與“湯帝陵”同處一地,最值得注目??脊殴ぷ髡邚纳檀z址推斷,該商王廟可能是在成湯死后不久修建的,后因年久,屢毀屢建。商村現存的《宋重建商王廟大殿記》,記載了該廟是在以前舊址基礎上重建的史實。

商湯的人物關系》、《河南省商丘歷史名人》、(《史記》中有本紀的人物《左傳》中的上古六王)、《河南歷史名人》、《商朝歷史名人》、《商朝君主》、《河南省商丘市歷史名人》、

十五-3、 伊尹——商朝政治家

伊尹,己姓,伊氏,名摯,一說為空桑人(今河南省杞縣葛崗鎮(zhèn)空桑村),二說為有莘國(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有莘國),還有說法出生于伊水,史籍記載生于洛陽伊川,商朝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聰明穎慧,勤學上進,耕作于有莘國。經過成湯三聘之后,擔任右相,聯(lián)合仲虺輔佐商湯打敗夏桀。商朝建立后。擔任尹(相當于秦朝時期的丞相),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治理天下。積極整頓吏治,洞察民心國情,推動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歷事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號“阿衡”,輔政五十余年,為商朝興盛富強立下汗馬功勞。

沃丁八年(前1550年)、去世,卒年100歲,以天子之禮陪葬于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奉祀為“商元圣”,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湯)和伊尹并祀”的記載。

  

人物生平

伊尹,夏末商初人?!读凶印ぬ烊稹贩Q:“伊尹生乎空桑(今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端涀⑹琛めB道元·卷十五·伊水篇》:“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嬰兒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濱,蘿神告之曰,臼水出而東走。母明視而見臼水出焉,告其鄰居而走,顧望其邑,咸為水矣。其母化為空桑,子在其中矣 撤女取而獻之,命養(yǎng)于庖,長而有賢德,殷以為尹,曰伊尹也?!?/p>

《墨子·尚賢》稱:“伊尹為有莘氏女師仆?!痹诩坠俏闹杏小按笠遥瓷虦┖鸵烈㈧搿钡挠涊d??梢哉f,伊尹是中國第一個見之于甲骨文記載的教師。

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國庖人收養(yǎng)。耕于莘野,樂堯舜之道。因后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

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母親是居于伊水(今洛陽欒川)之上采桑養(yǎng)蠶的奴隸。他母親生他之前夢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東走,毋顧”。第二天,她果然發(fā)現臼內水如泉涌。這個善良的采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20里, [13] 回頭看時,那里的村落成為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所以身子化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發(fā)現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yǎng)他。這一神話傳說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為伊,而他的母親就是那個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于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技術,又深懂治國之道;既作奴隸主貴族的廚師,又作貴族子弟的“師仆”。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于使求賢若渴的商湯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在今嵩縣空桑澗西南,有個平兀如幾的小山,就是世傳商湯聘請伊尹的三聘臺,而在城南沙溝龍頭村的“元圣祠”右?guī)縿t專修有三聘臺以供后人憑吊。由于有莘王并不答應商湯聘任伊尹,商湯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兒為妃。于是,伊尹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

《孟子》說:“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可見伊尹又是中國第一個帝王之師。伊尹教給商湯一些什么知識呢?!睹献印とf章》篇說伊尹“以堯舜之道要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教湯效法堯舜的以德治天下,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遺棄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過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內部的許多重要情報。為了測試九夷之師對夏桀王的態(tài)度,伊尹勸說商湯,決定停止對夏桀王的貢納。結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師”攻湯。伊尹看到九夷之師還聽夏桀的指揮,就獻計商湯暫時恢復對夏王朝的貢納,同時積極準備攻夏。

大約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決定再次停止對夏王的貢納,夏桀雖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師不起”,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伊尹看到滅夏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協(xié)助商湯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戰(zhàn)敗南逃,湯在滅掉夏王朝的三個屬國后,揮師西進,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區(qū)——伊洛流域的斟鄩,斟鄩在洛陽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師二里頭村與四角樓村、圪擋頭村之間。此戰(zhàn)是伊尹教給商湯的伐夏戰(zhàn)略,不久夏朝滅亡。

商朝建立后,商湯便封伊摯為尹?!妒酚洝ひ蟊炯o》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范天下?!渡袝芬芄Z說“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話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說伊尹是太上教師。他曾說: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辈⒆苑Q:“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子覺之而誰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伊尹以先知先覺自居,把自己的話視為最高教義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其誰的派頭??梢娨烈侨珖鴵碛凶罡邘煓嗟娜宋?。

商湯死后,伊尹歷經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傳說,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湯墓葬之地桐宮,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為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并著《伊訓》《肆命》《徂后》等訓詞,講述如何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成湯的法度等問題。在伊尹創(chuàng)設的特定教育環(huán)境中,太甲守桐宮三年,追思成湯的功業(yè)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學習伊尹的訓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后,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并將王權交給他,而他自己仍繼續(xù)當太甲的輔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位后“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商朝的政治又出現了清明的局面?!妒酚洝贩Q“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太甲終成有為之君,被其后代尊稱為“太宗”。

根據陳君儉發(fā)現并且編輯的商周干支年表,伊尹卒于沃丁丁未年,這也是眾多甲骨文為什么記載祭祀伊尹必有丁的緣由。因此有關伊尹的各甲骨文年代,相互關系可以由此一一查證。

 【故事】一、伊尹興湯獻計

  伊尹在有莘部落的時候,就既是廚師,又是貴族子弟的“師仆”。遇到商湯之后,按照《孟子》記載,商湯先是把伊尹當作老師,然后才是臣子。那么伊尹教給商湯的是什么知識呢?“以堯舜之道要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就是教商湯效法堯舜,以德治天下,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梢娨烈质侵袊谝粋€帝王之師。

  伊尹輔佐商湯滅夏建商后,又幫助商湯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幫助商湯穩(wěn)定了商朝的統(tǒng)治。伊尹歷事商朝的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

  到太甲為帝時,連續(xù)三年,太甲昏暗不明,胡作非為。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放逐到成湯墓葬之地:桐宮,并且寫了多篇訓詞來教訓太甲。太甲守桐宮三年,深刻反省,悔過反善,伊尹又親自到桐宮迎接他,并將王權交給他,自己仍繼續(xù)當太甲的輔佐。由此可見,伊尹在朝堂上,地位之高,權力之重。

二、放太甲于桐宮

  伊尹的本領和貢獻還遠不止如此。

  據學者考證,伊尹在商代還有一個重要的的身份:巫師。商代是一個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國家大事小情都要通過占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巫師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伊尹就是商代第一大巫師。

  上古巫、史、醫(yī)合一,巫師本身多兼有醫(yī)生的功能,《說文》釋“尹”作“治也”。因此,伊尹還是一個本領高超的醫(yī)生。歷代醫(yī)家都認為中醫(yī)藥中常用的湯液就是伊尹創(chuàng)制?!稘h書·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醫(y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

  伊尹還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廚師理論輔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廚師。他“教民五味調和,創(chuàng)中華割烹之術,開后世飲食之河”,被尊為“烹調之圣”、“烹飪始祖”和“廚圣”。他提出“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后世的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其治國理念“治大國若烹小鮮”,應該就是借鑒了這個理論。

主要成就

醫(yī)學

根據學者考證,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更為重要的身份他還是一個巫師。商是一個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國家大事小情皆要通過占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巫師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師,上古巫、史、醫(yī)合一,巫師本身多兼有醫(yī)的功能,如蜚聲遠近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長醫(yī)術聞名,《說文》釋“尹”作“治也”。古文字學家康殷就指出:尹,“象手執(zhí)針之狀,示以針刺療人疾病”;官名尹“同樣是醫(yī)療治調之意的引申·轉化”?!耙烈蓖瑫r具有來自伊水的醫(yī)和相的意思,歸根結底,還是來自伊水的巫師。

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著錄有伊尹所著《伊尹》五十一篇。班固注曰:湯相。此書又與《太公》、《管子》、《鹖冠子》、《淮南王》等同被班固列為兵家,似又可以當做兵書。小說類著有《伊尹說》二十七篇。班固注曰:“其語淺薄,似依托也。”玉函山房輯佚書有《伊尹書》一卷,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也有伊尹篇。

商代給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筆遺產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產生就是由巫師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兇,其中還有關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內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黃尹”諸稱皆指伊尹。甲骨文記載的疾病約有二十多種,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蠱、齲等,還有疾年、雨疾、降疾等,雖然不能說與伊尹有直接關系,但伊尹肯定參與過類似占卜活動。

《漢書·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醫(y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晉代皇甫謐就認為:“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倬罢搹V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蹦铣禾蘸刖霸诹袛倒糯t(yī)哲先賢時也不忘伊尹的功績:“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并歲逾三千,民到于今賴之。”明李梴也歷代上古醫(yī)家圣賢中也記載:“伊尹殷時圣人。制《湯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p>

元代王好古撰有《湯液本草》一書,他堅信湯液就是伊尹所創(chuàng)立的:“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為萬世法,既簡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農,得立法之要,則不害為湯液?!睔v代醫(yī)家皆對伊尹創(chuàng)制湯液的故事深信不疑。元代起的三皇廟中,伊尹已列配享,與上古傳說的醫(yī)家進入醫(yī)家朝拜的殿堂。

清代陸以湉記載了京師先醫(yī)廟的沿革情況,在先醫(yī)廟諸位名醫(yī)中,伊尹赫然在位:“京師先醫(yī)廟,始于明嘉靖間。(按:元貞元間建三皇廟,內祀三皇并歷代名醫(yī)十余人,至是始定為先醫(yī)廟。)本朝因之,中奉伏羲,左神農,右黃帝,均南面,句芝、風后,東位西向,祝融、力牧,西位東向,東廡僦貸季、天師、岐伯、伯高、少師、太乙、雷公、伊尹、倉公淳于意、華佗、皇浦謐、巢元方、藥王韋慈藏、錢乙、劉宗素、李杲,皆西向,西廡鬼臾區(qū)、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神應王扁鵲、張仲景、王叔和、抱樸子葛洪、真人孫思邈、啟元子王冰、朱肱、張元素、朱彥修,皆東向,以北為上,歲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致祭?!?/p>

還有人將黃帝、神農和伊尹并稱為“三圣人”的說法:“隱醫(yī)醫(y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贊天地之生育,其有功于萬世大矣。萬世之下,深于此道者,是亦圣人之徒也。賈誼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隱于醫(yī)卜。孰謂方技之士豈無豪杰者哉?”

清代徐大椿則認為湯液并不是伊尹發(fā)明的,而是至商代伊尹時開始盛行而已:“《內經》中所載半夏秫米等數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湯液之說,大抵湯劑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p>

1985年,當代名醫(yī)姜春華在《中醫(yī)雜志》撰文指出《傷寒論》與《湯液經》的淵源關系。依據除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之外,還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寫卷子本的傳抄本——梁·陶弘景《用藥法要》。該書說:“諸名醫(yī)輩張璣……等,咸師式此《湯液經》法?!辈⒓殧盗似渲械拇笮∏帻垳?、大小白虎湯、大小朱烏湯、大小玄武湯、大小陽旦湯、陰旦湯等。其實關于《傷寒論》來源問題歷代醫(yī)家并不避諱,王好古曾說:“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yī)家之正學,雖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清代陳修園也指出:“明藥性者,始自神農,而伊尹配合而為湯液。仲景《傷寒》、《金匱》之方,即其遺書也?!?/p>

伊尹的《湯液經》在宋代時民間還有殘存,如《普濟本事方》在大柴胡湯方的最后一味藥大黃后即以小字說明:“伊尹《湯液論》大柴胡同姜棗共八味,今監(jiān)本無,脫之也?!痹偃缰祀拧额愖C活人書》在桂枝加葛根湯方后注中也說明:“伊尹《湯液論》桂枝湯中加葛根,今監(jiān)本用麻黃誤矣?!薄蛾幾C略例?伊尹湯液論例》也進一步指出:“朱奉議云仲景瀉心湯比古湯液則少黃芩,后人脫落之。許學士亦云伊尹《湯液論》大柴胡湯八味,今監(jiān)本無大黃,只是七味,亦為脫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湯液》也?!?/p>

伊尹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醫(yī)藥行業(yè)神,但大多數民眾相信,湯液是由他發(fā)明的,湯液的發(fā)明提高了醫(yī)藥的療效,成為中醫(yī)藥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廚藝

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

《呂氏春秋·本味》“湯得伊尹,祓之于廟,爝以爟,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惡臭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伊尹由廚入宰的經歷,從史料記述中可知,伊尹先是當過奴隸的,幼年的時候寄養(yǎng)于庖人之家,得以學習烹飪之術,長大以后成為精通烹飪的大師。并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被任用為相,影響較大。

以伊尹來比喻技藝高超的廚師的詞語也不少。

“伊尹煎熬”(枚乘《七發(fā)》),“伊公調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負鼎”(《史記》),“伊尹善割烹”(《漢書》)等?!尔i冠子·世兵篇》還有“伊尹酒?!钡挠涊d,表明伊尹曾在餐館干過。伊尹建樹卓著,烹飪理論與實踐較全面。記載伊尹烹飪實踐的倒不多,只有說他去見商湯時烹調了一份鵠羹(天鵝羹)很受青睞。但從《呂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說湯以至味那些話來看,他的烹飪理論水平絕對是一流的。雖然他是借烹飪之事而言治國之道,但若無對烹飪理論的研究和烹飪實踐的體會,是不可能說得那么在行、那么精辟的。

中國著名烹飪理論學者熊四智先生在《當立伊尹為廚壇始祖》一文中說:伊尹說,烹調美味,首先要認識原料的自然性質:“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惡猶美,皆有所以?!?伊尹說,美味的烹調:“凡味之本,水最為始。” 伊尹說,烹飪的用火要適度,不得違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 伊尹說,調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別用心去掌握體會:“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伊尹說,烹飪的全過程集中于鼎中的變化,而鼎中的變化更是精妙而細微,語言難以表達,心中有數也更應悉心去領悟:“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伊尹說,經過精心烹飪而成的美味之品,應該達到這樣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與此同時,伊尹又為商湯講了當時可以制作美味的各種名特產品。

在中國幾千年烹飪技術發(fā)展長河中,曾經出現了許多的技藝高超的名人,如帝堯時代傳說中的彭鏗、周朝的太公呂望,春秋時代的易牙等。這些人都各有專長,而且在烹飪技術的發(fā)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伊尹在烹調技術及其烹飪理論等方面獨樹一幟。廚藝,只是伊尹眾多本領中的一種。伊尹是中國烹飪之圣。如今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中國烹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為中國的“廚圣”、“烹調之圣”。

軍事

伊尹在軍事方面的活動,主要是參與了滅夏戰(zhàn)爭的策劃、準備與實施。關于湯滅夏之戰(zhàn),史料欠缺,現今所知的有關記載亦多是語焉不詳,尤其是對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記載極少,難以全面詳實地敘述,但關于滅夏戰(zhàn)略的謀劃、準備和實施,古文獻中略有涉及。通過對這些文獻資料的歸納,我們可以看出伊尹在滅夏之戰(zhàn)中所起到了重要作用及其對軍事認識的深刻和駕馭軍事的杰出才能。他對中國軍事發(fā)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將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導戰(zhàn)爭。

人類社會自從有了階級和國家之后,政治與軍事便形成了一種密切的關系,政治的興衰與戰(zhàn)爭的勝敗密不可分,而人心的向背正是政治形勢的反映,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心向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又各有不同。在夏商之交,中國處于奴隸社會發(fā)展時期,當時社會生產力不高,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生產部門——農業(yè)的生產水平還很低,還具有對自然不可抗拒的依賴性。

有神論的唯心世界觀在人們的頭腦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唯天是尊,唯天是教,人們認為上天是人世的最高主宰,一切自然現象和人類行為都受上天支配,這反映到政治上就是神權政治。最高統(tǒng)治者以上天之子自居,其權力和行為被視為上天意志的體現,因此,每有重大舉措必祈請上天,祭祀神祖,以求福佑。

每次戰(zhàn)爭更是如此,戰(zhàn)前除向上天和神祖祈禱外,還要占卜請示,以決定行動和指導作戰(zhàn)。但就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伊尹通過對過去戰(zhàn)爭的總結,隱隱約約地發(fā)現政治與戰(zhàn)爭的關系,意識到人心向背對戰(zhàn)爭的影響,于是開始沖破天命思想的束縛,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這一因素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視民知治不”(《史記·殷本紀》)的思想,即把民眾是否擁護最高統(tǒng)治者,看作是衡量國家統(tǒng)治興亡的一個重要尺度,進而將這一思想用于指導滅夏戰(zhàn)爭。

為了弄清民眾對夏桀的態(tài)度,伊尹前往夏任官,借機探察民情。當他看到桀“不恤其眾,眾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積怨”的情況后,即大膽判斷“夏命其卒”,認為夏已出現了滅亡的征兆,因而與湯共同下定滅夏的決心。在戰(zhàn)爭準備期間,伊尹仍以此為指導,一方面極力宣傳夏之暴政,進一步促使人們對夏的厭恨;另一方面針對“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的現實,強調廣布仁德,寬以治民,并采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參見前文湯滅夏之戰(zhàn)),對內擴大民眾的擁護,對外爭取其他方國的支持,頌聲四起。不少方國歸附,從而收到了抑彼揚己之功,使人心背夏而向商,九夷不起即為明證,為滅夏戰(zhàn)爭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人心向背影響戰(zhàn)爭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是眾所周知的公理,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卻是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造。伊尹第一次認識到這一點并用于指導戰(zhàn)爭,不能不說是對中國軍事發(fā)展的重大貢獻。

第二,“上智為間”的謀略。

間諜情報戰(zhàn),在現代戰(zhàn)爭中已不新鮮,但在中國古代早期戰(zhàn)爭或者說在伊尹之前則是未曾有過的。當然在人類早期戰(zhàn)爭中也注意到了偵察敵情的重要,但在神權統(tǒng)治時代,這種偵察只是純軍事的戰(zhàn)場偵察,而沒有深入到敵人內部從事情報搜集和瓦解敵人關系的工作。只有當伊尹認識到民心向背對戰(zhàn)爭的作用之后,才以到夏任官的名義打入夏王朝內部開展情報工作。如果說伊尹第一次赴夏是為了偵察夏王朝的政情民情,以便制定滅夏計劃的話,那么第二次赴夏則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情況,而且還利用所掌握的情報,聯(lián)絡夏臣和當時已失寵于桀的妺嬉,擴大敵人內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實力,為后來滅夏戰(zhàn)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據《竹書紀年》記載:桀“命扁伐山民,山民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愛二人,……而棄其元妃于洛,曰妺嬉(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亡夏?!薄秴问洗呵铩芬嘤蓄愃朴涊d,充分肯定了伊尹用間的作用。后來孫武總結說:“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孫子·用間》)?!坝瞄g”的重要性隨著戰(zhàn)爭的發(fā)展越來越受重視,而伊尹作為中國軍事史上“用間”第一人,其功勞不言可知。

第三,根據敵我力量變化選擇有利戰(zhàn)機。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運動發(fā)展的,能否運用發(fā)展的觀點,根據形勢的變化決定行止進退,是謀事成事的關鍵。對于戰(zhàn)爭而言,能否正確認識判斷形勢并選擇有利戰(zhàn)機顯得尤為重要。

商湯經“十一征”后,不僅剪滅了親夏的方國,而且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實力大增,滅夏的戰(zhàn)爭準備工作業(yè)已完成。當時夏王朝內部矛盾更加尖銳,呈現出分崩離析之勢,在此形勢下,向夏發(fā)起最后總攻的時機似乎已經成熟。但伊尹為確保戰(zhàn)爭的勝利,考慮到夏雖然已近末日,然而它為中原之主已歷時 400 余年,其聲威余緒,不可忽視;再者商為夏之方國,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沒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輕動,因此認為一定要等大多數方國都不支持夏桀時方可進攻。于是為試探各方國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議湯停止向夏進貢,以觀反應,桀怒而“起九夷之師”,準備大舉伐商。伊尹見九夷等方國仍心向夏桀并聽從桀的調遣,因此認為決戰(zhàn)時機沒有完全成熟,遂與湯復朝貢謝罪,假意忠誠以伺時機。第二年伊尹建議再次絕貢,桀又召諸侯在有仍(山東濟寧南)會盟,準備伐商,此次不僅九夷之師不奉夏命(《說苑·權謀》),而且有緡氏(山東金鄉(xiāng)南)首先叛反(《左傳·昭公四年》)。伊尹看到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立即向夏發(fā)起總攻,結果大獲全勝,一舉滅夏。

在天命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伊尹不是通過占卜、觀象來決定是否發(fā)動和何時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根據對客觀形勢的分析,充分認識人在戰(zhàn)爭中的主導地位,由人〈即他自己〉來把握和選擇戰(zhàn)機,實屬難能可貴。

伊尹在軍事上的成就除以上幾個方面以外,在前文所述的諸如孤立敵人、壯大自己、迂回包抄和切斷敵人后路等都有其獨到之處,但其最突出的貢獻則在于不受時代的束縛,大膽沖擊天命觀禁錮,較清醒地認識到人在戰(zhàn)爭中的主體作用;其戰(zhàn)略和選擇有利戰(zhàn)機均得于人心向背影響戰(zhàn)爭勝敗的觀點,這對于中國軍事的發(fā)展尤其是戰(zhàn)略學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不愧為中國軍事史上第一個軍事謀略家。

歷史名相

由于商代有關伊尹的文獻極缺,所以伊尹在做“師仆”時如何對奴隸主貴族子弟施教,在被封為尹后,又是怎樣在宮廷中施教,很難勾畫出一個像樣的輪廊。但他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還可以從《尚書》、《孟子》、《呂氏春秋》、《史記》等書中找出一些零星的記載。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點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點。伊尹就是被稱為“格于皇天”的天的代言人。“格”,也稱“格人”,是人和天之間的媒介。商代 “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體現就是巫教。說伊尹是太上老師,就是因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師。他可以刺探天意,他可以代傳天意,在《伊訓》中,伊尹告誡太甲說:“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天傳意,說明老天爺要用降百祥獎勵作善者,降百殃懲罰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天命、人事、禍福對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設教思想的體現。

雖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覺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給君權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統(tǒng)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從天意,天必警以禍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別是帝王的道德修養(yǎng)。在《太甲》篇中,伊尹通過太甲反省的認識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逃)”。這句話強調的是自我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伊尹還申誥太甲說:“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思是說,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誠,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親。他還說:“天難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衽懊瘢侍旄ケ?。”意思是說老天爺是難以相信的,命運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則統(tǒng)治九州的權利就要失去。如果輕漫祖先和神靈,虐殺老百姓,皇天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眷求一德”?!耙坏隆本褪羌円恢隆km然伊尹的整個思想體系是為神權政治服務的唯心主義,但其更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歸于一德的思想,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做國王的要“惟親厥德,終始維一,時乃日新”。就是說要始終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養(yǎng),不斷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識,使自己“時乃日新”,處于時時追求新的的狀態(tài)中。他還強調“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主張尊賢、用賢,用人適當。他強調“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對天子負責,下保庶民安定。并視此為大臣之職。

在教育上,伊尹認為“習于性成”。就是說人的性格、品質是在日常生活行為的習慣培養(yǎng)中形成的。他還說過“慎終于始”的話,可以推知他在做“師仆”時一定是十分重視幼兒的起始教育的。從他放太甲于桐宮,并著訓詞以促太甲覺醒的教育實踐看,他已經懂得并自覺地創(chuàng)設特殊環(huán)境教育太甲。這說明,他已看到了環(huán)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惡從善,伊尹立即親自到桐宮迎太甲還朝當政,并著書加以褒揚,這一教育實踐,至少說明伊尹對太甲的激勵是適時的。這叫懲惡于前,獎善于后。正確運用獎懲實施教育,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對于道德教育是尤為重視的。這從太甲改惡從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檢討的話中可以看到。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檢討說:“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爺爺成湯。結構是欲敗度,縱敗禮,敗壞了爺爺的法典,很快使災難降于我身。老天爺作孽還可以補救,自己作孽可就沒有了逃路。我過去違背師保您的教訓,……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稱王要善始善終?!币烈蛱谆匕輹r繼續(xù)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協(xié)天下”。

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滅亡是因為“夏王弗克庸德”,商湯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湯王“眷求一德”的歷史事實教育太甲。告訴太甲,商朝所以稱王天下,不是蒼天偏愛商王,而是老天爺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歸順有德之王。在伊尹看來,失德則失天下,求于一德,則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關乎國家存亡興衰的大事,所以處處強調“惟新厥德,終始如一?!痹诘赖陆逃?,他強調“居上克明,居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就是說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誠克明,明斷是非;居下的臣民對君上要克誠盡忠。修身的原則是不求全責備他人,對自己則要經常檢點不及他人處,做到自我完善?!芭c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這種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義。運用歷史的經驗教訓,教育當代的人,這是伊尹在進行道德教育中的一個有效方法。

在道德上,伊尹主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就是說誰能積眾善之德,誰就可以為師。對于德和政的關系,伊尹說:“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意思是說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眾善以一貫之的程度,這要從萬民是否悅服今王和后世是否尊祀七廟上得到驗證??梢娨烈侵鲝埖抡摹?/p>

杰出庖人

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杰出庖人。他創(chuàng)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guī)。他“教民五味調和,創(chuàng)中華割烹之術,開后世飲食之河”,在中國烹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調之圣”、“烹飪始祖”和“廚圣”。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魅?,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陳留縣志·山川》(卷九)載:“伊水,在陳留東北二十里,環(huán)繞伊尹故里。”《河南通志·山川》(卷之七·山川上·開封府)載:“伊水,在陳留東北二十里,環(huán)繞伊尹故里。”

南宋人范成大在《攬轡錄》(《河南通志》卷八十拾遺附)中記載“……丙寅過雍邱縣(今河南開封杞縣)空桑,世傳伊尹生于此,一里過伊尹墓,道左磚堠石刻云湯相伊尹之墓?!蹦纤稳酥軣碓凇侗鞭@錄》(《河南通志·古跡·開封府》卷之五十一)載:“空桑城,在陳留縣南十五里?!妒兰o》云:“伊尹生于空桑?!保ā惰娇h志·地理志》卷之三)載:“空桑城……在雍邱縣(今河南開封杞縣)西二十里。” 《杞縣志·重修伊尹廟碑》(卷之二十一《藝文志》)載:“開封屬邑曰杞,去邑二十五里有空桑城?!兜弁跏兰o》曰:'伊尹降生于空桑,即其地也……舊嘗有伊尹廟,考之建于商、周時。邑人水旱、癆疫無不禱焉……’迨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車駕幸其廟,親灑寰輪,刻序銘于石?!?開封杞縣西空桑村現存有“宋真宗御制碑”一通,碑額為浮雕“二龍戲珠”圖,下面是“宋真宗皇帝空桑伊尹廟碑贊”12個字體剛鍵秀麗的隸書字。碑文內容《杞縣志》及《河南杞縣伊氏家譜》均全錄。另有數塊殘碑,一是記載明弘治九年杞縣知縣徐鐘重修伊尹廟時部分捐款人姓名及錢數的殘碑,一是清乾隆八年河南巡撫雅爾圖奉敕修伊尹廟時《商元圣伊尹廟碑記》,還有幾塊碑刻字跡漫漶,難以識別。

據空桑村村民講,伊尹廟原有一座大殿,無風雨時,能在其中聽到風雨之聲。伊尹廟于“文革”拆除,廟是村民集資新建起來的。伊尹后人主要居住地——開封縣八里灣鎮(zhèn)伊寨村 伊寨村又名伊尹村,村中現居住400多人,均為伊姓,已按續(xù)143代。據村民講,他們原居住在伊莊村(現開封縣羅王鄉(xiāng)),伊莊村已無伊姓,因為伊姓都搬到伊寨村居住了。村東一里處是伊思禮葬處。墓前有清嘉慶九年伊六壁后立之碑,刻有“伊氏莘野世系表”。該村距被伊氏后人稱為故里的伊莊約4公里許,伊莊周圍被伊水環(huán)抱(現稱圈章河),此地距陳留有莘國(即今莘口)17公里,距杞縣空桑村15公里。伊寨村現存有“伊氏祖塋”、“伊尹畫像”、“伊尹廟圖”、《河南杞縣伊氏家譜》等遺跡。

據伊氏族人講,在清康熙年間,伊尹后裔伊廣雨曾身背伊尹畫像到開封府要求資助,被封為“鐵榜秀才”。此稱號可世代相襲,哪怕不識字,只要是長門長孫,就可當鐵榜秀才。在伊思禮的墓碑上亦有“□得祭田兩頃四十余畝復”的文字。清嘉慶九年,伊尹后裔伊六壁續(xù)修《河南杞縣伊氏家譜》?!都易V》有正本與手抄本兩冊,正本邊角殘缺,與手抄本對照,文字尚能補齊。譜中從伊尹起記134代325人,并收有伊尹畫像。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孔子七十三代孫衍圣公孔慶镕、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伊氏一百二十代孫伊思禮、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伊氏一百三十三代孫伊六壁的序文三篇,宋真宗御制碑文及歷代文人詩贊十篇;明清增修、重修伊尹空桑廟的記載三條,及空桑、陳留、商丘、偃師、內黃伊氏祠堂的記載。

從伊氏家譜的序文中可以看出,伊氏后人從漢昭烈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時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著意于譜牒,明第一百二十代伊思禮增修成譜,伊六壁于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又續(xù)修,距今200余年。伊思禮在家譜序中說:“我伊氏家譜自商、周、秦、漢以至于今有背井離鄉(xiāng),流寓外省者不能遍載。又有遷居他鄉(xiāng)越數代而復故土者?!?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車駕幸杞縣空桑伊尹廟,并勒石紀盛。碑文《家譜》有記載。其文曰:宋真宗御制碑贊 始就于桀,以勸人臣之忠;后歸于湯,以濟天下之難。咸有一德,敷祐萬方。大節(jié)昭明,嗣王服其訓;余慶不墜,令子承其家。舊禮攸存,明祀新享。朕因駐蹕,永用懷賢,聊復刻銘,庶幾旌善。贊曰:成湯之仁,溥率來賓,阿衡之忠,天輔成功。民難既平,嘉謨賓貞,五室不衰,大訓可知。蘋蘩之祭,傳于永世,金石之刻,表予褒德。

《家譜》對伊尹的記載較為詳細,是珍貴的歷史資料:“一代元圣名尹又名摯,夏后皋八歲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三十七歲己卯耕于有莘,湯使人以幣聘之,三反而后從。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擊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適夏以觀桀之政,及入夏,知桀之不可為也。復歸于亳,相湯,湯崩傳至太宗太甲。元祀戊申,伊尹作伊訓,冬十有二月,伊尹詞告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百官總已,以聽冢宰。伊尹乃名,明言列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太甲不能用,二祀己酉,因即湯之墓營桐室以訓太甲,使居憂焉。太甲悔過,終喪三年。三祀冬十有二月朔,遂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太甲三篇,以申戒之,于是尊之曰阿衡。及其老,作咸有一德,以政歸太甲。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年百三十歲,大霧三日,沃丁祀以太牢,親臨喪以報大德,葬于亳?!?《河南杞縣伊氏家譜》從夏末至清,歷三千四百多年,且中無缺失,實在是個奇跡。它對于伊尹研究,對于中國歷史的研究,對于族譜學、人類學、姓氏學皆有莫大意義。

軼事典故

以鼎烹說湯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摯,尹為官名,甲骨卜辭中稱他為伊,金文則稱為伊小臣。

相傳伊尹生于伊水邊,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生,地位雖卑,而心憂天下。他見有莘氏國君有賢德,想勸說他起兵滅夏。為接近莘國君,他自愿淪為奴隸,充任有莘國君貼身廚師。國君發(fā)現其才干,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經長期觀察,伊尹終于發(fā)現,有莘氏與夏同姓,均為夏禹之后,血緣聯(lián)系難以割斷,況且有莘國小力弱,不足以擔當滅夏重任,只有湯才是理想人選,決定投奔湯。

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縷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由此方知伊尹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份,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zhí)政大臣。

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勛,還是后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發(fā)明湯藥

后世把伊尹作為中藥湯劑創(chuàng)始人。

在商朝初期,人們有了病都是直接咀嚼草藥,其結果是療效小,毒副作用大。伊尹開歷史先河,率先在陶器里加水煎熬草藥,讓患者飲用藥液,結果療效大,毒副作用小,并著有《湯液》等書,被后人稱之為“湯液的創(chuàng)始人”。

湯液的發(fā)明提高了醫(yī)藥的療效,成為中醫(yī)藥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有資料記載中藥湯劑創(chuàng)始人就是伊尹。相傳伊尹很有學問,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藥為人治病,藥到病除,人稱活神仙。《史記·殷本紀》有“伊尹以滋味說湯”的記載?!顿Y治通鑒》稱他“憫生民之疾苦,作湯液本草,明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輕清重濁陰陽升降走十二經絡表里之宜?!薄都滓医洝ば颉芬嘀^“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睆摹妒窌酚涊d中可以看到伊尹對中藥湯劑的研究有多么深奧。現代《中藥學》記述“商代伊尹始創(chuàng)湯液,療效顯著,服用方便,并可降低藥的毒副作用”。

大濩樂舞

湯即位之初,商王畿之內連續(xù)五年大旱,驕陽如火,河井枯竭,田地龜坼,草地枯萎。湯命史官在郊外燃燒積薪,以牛羊豕作為犧牲,祭祀上帝。湯祈禱時引咎自責,列舉六條自己可能犯的錯誤,哀求上帝賜福降雨,但毫無效果。大旱延續(xù)到第七年時,湯又在桑林之地設壇,祭天求雨。史官占卜后說,要用活人作犧牲,上帝才肯降雨。湯認為,祈雨本是為民,豈可再又殘害于民?便決定由自己充任犧牲。他剪去頭發(fā)指甲,沐浴潔身,向上天禱告:“我一人有罪,不能懲罰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勿因我一人之過,而傷害村民性命。”禱畢便坐到柴堆上。正當巫祝要點火燃柴,大雨驟然而來,萬民一片歡呼,作歌頌揚湯的德行,樂曲取名為“桑林”,又名“大”,后人稱其為“湯樂”。

成湯滅掉暴君夏桀后,命大臣伊尹改編這一舞蹈,就是《大濩》,持矛以舞,象征成湯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救護萬民,因此稱“護”[古代濩和護(護)相通]?!洞鬄C》雖然是武舞,但音樂寬厚溫和,充滿勸善仁愛的厚義。吳國公子季札欣賞《大濩》后,感嘆地說:“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圣者如此偉大,仍會為不足感到慚愧,做圣人真是不易呢。

這里不但有鏗鏘的音樂,還有美妙的萬舞,萬是一種舞的專名。此外還有“嘉客”,就是唐堯、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孫以及諸侯們,前來助祭的??梢韵胂竦竭@種典禮是怎樣隆重了。并且祭的第二天,按例還有舉行一次祭的,叫做“肜”祭。

詩經中有詩《那》記載了大濩樂舞: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商湯見伊尹

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

湯曰:“將往見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

湯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藥于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譬之良醫(y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籍貫爭議

弄清伊尹是哪里人,對于更好地研究伊尹是大有裨益的。不認真研讀資料,只憑一些表面現象就對伊尹的出生地輕下斷語,不但對歷史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讀者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伊尹墓、伊尹祠均為后人所立,更不能作為伊尹出生地的依據。 [15]

空桑說

《呂氏春秋》:“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p>

《大明一統(tǒng)志》第1828頁:“空桑城,在陳留縣南一十五里。帝王世紀云,伊尹生于空桑。又云,生于伊水之上?!?/p>

《河南通志》第九百三十三頁記載:“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生于杞之空桑(今杞縣葛崗鄉(xiāng)西空桑村),別稱伊尹村?!?/p>

《河南歷代名人史跡》第十九頁記載:“空桑城,在杞縣縣城西十三公里的西空桑村,舊名尹尹村,傳為伊尹出生地?!?/p>

《杞縣志·地理》第一百零一頁記載:“空桑城,伊尹生地,亦名伊尹村,即今縣城西十二公里的西空桑村?!?/p>

《杞縣志》第十五頁記載:“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皇帝東巡,歸至雍丘,蒞空桑伊尹廟,祀伊尹并立石,親作序銘”。

開封杞縣

關于伊尹的生地與故里,商朝沒有文字記載,后人所記載的史料,說法不一。按多數史料和傳說以及遺跡遺址的追源,今河南開封市杞縣空桑村作為伊尹的生地與故里,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親至伊尹廟,祭拜伊尹。這座伊尹廟,即位于伊尹的出生地(今杞縣葛崗鎮(zhèn)空桑村)。據《杞縣志·重修伊尹廟碑》記載:“開封屬邑曰杞,去邑二十五里有空桑城?!兜弁跤洝吩唬?#39;伊尹生于空桑,即其地也……舊嘗有伊尹廟,考之建于商周時,邑人水旱、癆疫無不禱焉……迨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車駕幸其廟,親灑寰輪,刻序銘于石?!?/p>

有宋一代,學術發(fā)達,飽學之士遍布朝廷,對于賢相伊尹的出生地,他們不會弄錯,也不可能弄錯。宋真宗親至伊尹廟所立的原碑雖已不存,但碑額尚在伊尹廟中遺址處,筆者曾親見。碑文也保存在《杞縣志》及《伊尹世家譜》中,現謄錄如下:

“宋真宗御制碑贊:始就于桀,以勸人臣之忠;后歸于湯,以濟天下之難。成有一德,敷祐萬方。大節(jié)昭明,嗣王服其訓,余慶不墜,令子承其家。舊禮攸存,明祀新享。朕因駐蹕,永用懷賢,聊復刻銘,庶幾旌善。贊曰:成湯之仁,溥率來賓,阿衡之忠,天輔成功。民難既平,嘉謨賓貞。王室木衰,大訓可知。頻蘩之祭,傳于永世,金石之刻,表予褒德。”

南宋人范成大在《攬轡錄》中記載:“……丙寅過雍邱縣(今杞縣——引者注)空桑,世傳伊尹生于此。一里過伊尹墓,道左磚堠石刻云湯相伊尹之墓?!?/p>

南宋人周煇的《北轅錄》也記載:“八日至雍邱縣……行二十里過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里許伊尹墓?!?/p>

位于杞縣葛崗鎮(zhèn)空桑村的伊尹廟遺址現為一所學校。前文所提到的宋真宗御制碑碑額就在這所學校的地下埋著。有幾方與伊尹廟有關的碑刻,在一口枯井的井臺上,還有一方更奇,竟被埋在土路中央。據資料記載,這幾方碑當是歷代重修伊尹廟的碑刻。

伊尹尚有后裔。伊尹后裔大部分居住在開封縣八里灣鎮(zhèn)伊砦村。他們保存有伊尹畫像、《河南杞縣伊氏家譜》。從《河南杞縣伊氏家譜》序文中可以看出,伊氏后人從漢昭烈帝時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時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開始著意于譜牒,明一百二十代伊思禮增修成譜,清代的伊六璧又于嘉慶九年(1804年)重修。據伊氏后人介紹,伊氏已在這一帶生活了數千年,傳了140多代。

清代嘉慶九年,孔子第七十三代孫、衍圣公孔慶镕曾為《河南杞縣伊氏家譜》作序,孔慶镕的夫人還親筆畫了伊尹像和伊尹廟圖。以上這些證據充分說明了,伊尹的故里和出生地只能在今開封縣、杞縣一帶。

伊水說

《呂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

東漢高誘 注:“以其生於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訛也?!?。

有莘國說

沒有歷史文獻記載伊尹出生于有莘國。

渭南合陽

據合陽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伊尹,夏末有莘國(今合陽縣)人,商代大政治家。商王成湯三聘伊尹到都城亳(今安徽亳州)共謀大業(yè)。

菏澤曹縣

據曹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伊尹生于伊水岸邊,空桑之中,被有莘國(今曹縣北莘冢集)君庖人收養(yǎng)。指明了伊尹并非曹縣人。

人物評價

齊管妾婧:“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為天子師,九十而封于齊,由是觀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湯立以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觀之,賤可賤邪?皋子生五歲而贊禹,由是觀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觀之,弱可弱邪?” 

孟子《孟子●萬章》:“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納之溝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p>

荀子《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謂圣臣矣?!?/p>

高柔:“天地以四時成功,元首以輔弼興治;成湯杖阿衡之佐,文武憑旦望之力,逮至漢初,蕭曹之儔并以元勛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賢相良輔股肱于下也。”

曹髦:“"伊摯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綏寧周室,蔑以尚焉?!?/p>

劉勰《文心雕龍》:①“伊尹以論味隆殷,太公以辨釣興周,及燭武行而紓鄭,端木出而存魯,亦其美也。” [23] ②“商周之世,則仲虺垂誥,伊尹敷訓,吉甫之徒,并述《詩》、《頌》,義固為經,文亦足師矣?!?/p>

趙瑩、劉昫等《舊唐書》:“雖堯、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nbsp;

李贄《續(xù)藏書》:“古唯湯武庶幾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則無以安殷之忠臣。湯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則決不能免于太甲之顛覆?!?/p>

《毛澤東早期文稿》給予高度評價;“伊尹之道德、學問、經濟、事功俱全,可法(可以效法)。生于專制時代,其心實太公(姜太公)也。識力大,氣勢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義,首倡革命?!?/p>

后世紀念

伊尹墓

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谷熟鎮(zhèn)南三公里處(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始建于3500多年前,舊時占地數十畝,墓前有伊尹祠,內塑其像,歷代修葺。墓冢高3米、周長46米,周圍一片古柏環(huán)繞。 [27-28]墳前墓碑為清同治年間所立,長方形,圓頂方座,碑高2.05米,寬0.48米,厚0.18米。篆字題名:“商元圣墓”(即伊尹墓碑)。1981年,“虞城伊尹墓”作為辭條收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九月初九,這里都有伊尹廟會,本地及附近的安徽、江蘇、山東等地數百里成千上萬的人們都會來此朝會。1984年,政府對伊尹墓進行了重修。該墓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竹書紀年》: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呂氏春秋》記載:“伊尹卒葬南亳”。

《通鑒外紀》記載:“伊尹生于空桑,卒葬南亳?!?/p>

《商丘縣志》記載:“伊尹百歲歿,帝沃丁以禮致葬于亳,即其地也?!?/p>

《重建伊尹殿記略》載:“谷熟之南舊縣,即古亳故墟,有冢畝余,世為伊冢,冢前建祠,祠設其像?!苯竦昙l(xiāng)魏堌堆村后伊尹墓即此。

《后漢書·東漢郡國志》:“梁國谷熟縣有南亳,寧陵有葛伯也?!?/p>

《大明一統(tǒng)志》:“伊尹墓,在歸德州城東南四十里,墓前有廟?!?/p>

《大明一統(tǒng)志》:“亳城,在歸德州城東南四十五里,契父帝嚳都亳,湯自亳遷焉。湯居亳,與葛伯為鄰,即今寧陵縣葛鄉(xiāng),亳乃今安徽亳州也。蒙為北亳,即景亳,湯受命之地。谷熟為南亳,湯所都。”

《讀史方輿紀要》:《禹貢》豫州地。古曰商丘《左傳》:高辛氏子閼伯居商丘。商湯為亳邑地。

《宋州從政錄》載:“伊尹墓,在谷熟鎮(zhèn),有廟?!?/p>

《三家注史記·殷本紀第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亳,湯都也?!?nbsp;

范文瀾《中國通史》注:“南亳,在今虞城縣谷熟南里許?!?/p>

伊尹祠

伊尹祠,坐落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位于伊尹墓前,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存的祠堂包括: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花戲樓。此三殿是元朝張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萬歷年間重修。

商朝宰相》、《商代丞相》、《中國古代著名權臣》、《古代十大名廚》、


十五-4、 傅說——殷商時期政治家、軍事家

傅說(yuè),約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權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據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fā)現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說是我國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學家。傳說為傅巖筑墻之奴隸。武丁夢得圣人,名曰說,求于野。乃于傅巖得之,舉以為相,國大治。據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fā)現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他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名句,為我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史觀基石;他的治國方略,改變了商朝持久的沒落,他落難時所創(chuàng)造的“版筑”(俗稱打墻)營造技術,是我國建筑科學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人類建筑史上的最大進步。

  高宗武丁尊他為“圣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歷史上人們總把他敬之為“圣人”、“天神”、“夢父”及天策星。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維、司馬光、蘇軾等,均撰文賦詩頌揚他的卓才高德。

  

商王武丁是一位胸懷遠大,懂得勵精圖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經生活在民間,比較了解社會底層的實際情況。即位以后,三年沒有理政,國事全由冢宰代他管理,而他則從旁觀察了解,思索復興殷商的方略。但貴族中找不到理想的得力助手。其實,他心目中是有人選,就是他在民間生活時結識的智者傅說,所謂夢見圣人,那只是他無奈中的一個手段而已。他相信傅說能輔助其成就大業(yè),但他深深地感到,在那個貴賤等級分明的政權環(huán)境中,啟用一個身份被定義為奴隸的人,就是越“雷池”。要不拘一格選撥人才,必然會遭到王公權貴們的堅決反對。怎么辦?商代的人十分相信鬼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編個故事:上蒼托夢引見,一個可以輔政的圣人,就在王國之境中。并叫人按其夢中所見圣人面貌神態(tài)畫成了畫像。先對照王朝官員進入尋找,沒有一個人對得上號,便派鄭達等大臣們到處去尋找。

  結果,在傅險(亦即傅巖,今山西平陸縣以東的圣人澗),找到一個相貌完全對號,叫做“說”的人。

  傅說從政之前,不知何因,曾在奴隸群體中,在傅巖做苦役。那里是虞、虢兩古國交界之處,傅險這地方在殷商時期是虞、虢兩個國交界處,是潞鹽運銷黃河以南的交通要道。這里兩山高聳,澗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漲,沖毀道路,行旅受阻,奴隸們就在這里以傳統(tǒng)的方式以土石阻攔,智者傅說在勞動中發(fā)明了版筑術,以此方式筑路路堤,效率極高,且堅不可摧。后人從此延用筑路造房,甚至現在仍可見實物的早期長城。當時的傅說,就靠從事版筑維持生計,雖有才干,無從施展。

  鄭達帶著“說”回到王城。武丁一看就笑著說:“我在夢中見到的'圣人’正是他”。

  武丁請教他治國平天下的辦法,傅說便應對如流,條條切中要害,道理極其深刻,武丁聽后贊賞不以,便舉其以為相”。結果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而被譽為“中興明主”,而“說”,并被賜姓為傅,其后人姓傅。

  傅說的重要文獻,就是流傳后世的“君臣對話錄”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君臣間的對話,記錄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說命》里。

  武丁是我國至今歷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君王,傅說逝世后,地方在傅說曾經從事“版筑”處建立了“傅說祠”,傅說當時藏身的洞穴被后來的國朝帝王封為“圣人窟”,“圣人窟” 前那條小河被易名為“圣人澗”。

  我們都知道孔子被尊奉為“圣人”,流傳至今。據史籍所載,傅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被尊奉為“圣人”的人,應當是比孔子大約早800年的商朝武丁時期的傅說。

  關于傅說是否為漢族傅氏正宗始祖,已經請有關專家、學者及數學家根據國家史料、考古發(fā)現、傅氏早期家譜等論證。以史學的證據講,傅說時代盡管文字記載粗略,但同樣可以認定史實;以人文學的態(tài)度說,傅說是個從政年數較長,大得民心的名相,其地位已經遠遠超出其職務定限,其后裔在安定康樂的環(huán)境中綿延接代自然不會中斷,人口的增長速度必然很快,人口數量也必然會眾多,這是證明姓氏遠宗的關鍵;以數學高級推算的結論,傅說的歷史依據到今天,不會出現新的異義證據了。絕非個別簡單推斷所定義,傅說是個有史有考古證據的人物。

人物生平

傅說本無姓或氏,依武丁詔書,賜姓傅,中國古代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他作為商代宰相,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留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圣人”。而這位頗具傳奇色彩、奴隸出身的宰相,當年就隱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巖。

傅說,商帝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巖(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

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巖做苦役。那里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筑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筑維持生計,雖有才干,無從施展。

主要影響

官拜丞相

武丁非常喜歡傅說,他們一起勞動,還從傅說那里學會了不少本領。臨行時,武丁與之結成了好友。

武丁即位后,設法找到了他并拜傅說為宰相。傅說從整飭朝綱開始,規(guī)勸武丁祭祀時減少貢品,以為榜樣。

國家大治

武丁言聽計從,從王室開刀,整治腐敗,大力推行新政。傅說不負眾望,極盡文韜武略之才華,

朝廷內外秩序井然。在國內恢復生機的同時,他還積極與周邊方國修好關系,

嚴懲那些敢于進犯的小方國。終于,國家富強起來,國勢再度復興,一時間成為世界東方的第一強國。

思想文化

傅說是我國殷商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高宗武丁安邦治國,締造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尚書·說命》三篇有關于傅說的記載。

本次文化高峰論壇就“父乙就是傅說”“傅和父”“說和兌”“父兌和父乙”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與會專家認為,與傅說有關的古跡都在在山西省平陸縣境內,此次對傅說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評價

傅說是商王武丁最主要的輔相: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辟深刻,成為商王治國的座右銘;特別是他親自實踐,輔佐商王發(fā)展生產,改善民生,富國強兵,傳達王命,調兵遣將,征伐常來侵擾的周邊游牧部落和氏族、方國,擴大疆土,四方歸服,成為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傅說以他思想理論的精辟深刻和行政實踐的光輝業(yè)績,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圣人”。他與東周時代歷來被尊為“圣人”的孔子,在上古三代一前一后、一西一東,各自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在當時及后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長期以來,由于傅圣的歷史資料比較分散,研究和宣傳不夠,特別是古文《尚書》的冤假錯案影響深廣,使傅圣事跡的宣傳更增添了阻力。如今,學者們稽古鉤沉,正本清源,讓中國歷史上最早“圣人”的思想理論和治政業(yè)績大白于天下,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孔子評價傅說是“見德之有報”的名相,莊子也對他極為推崇。

軼事典故

武丁舉賢

典故所載故事梗概

武丁舉傅說的故事先秦時期已經非常流行,是圣王舉賢不擇貴賤的典范故事之一,《尚書》、《國語》、《墨子》、《孟子》、《尸子》、《莊子》、《楚辭》、《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史記》、《漢書》、《論衡》、《帝王世紀》、《水經注》等許多傳世典籍中多有記載。故事大致如下: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親小乙的時候,殷商已經很是衰弱,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沒有賢臣輔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說話,國事都交給冢宰來管理,自己則觀察國風。一日,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賢人,說:“我是一個囚徒,姓傅,名說。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會知道我不僅僅是個囚徒了?!蔽涠⌒褋砗蠓治觯骸案怠笔禽o佐的意思,“說”是歡悅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個人,既能輔佐我又能讓百姓歡悅呢?于是就讓畫工根據夢中的印象畫了圖形,派人到處尋找,結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間的傅巖找到了一個叫說的囚徒,和圖畫很像。說本來是個很有才能的賢人,隱居在傅巖,因生活窮厄,就自賣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監(jiān)獄)里,穿著粗麻布衣服,帶著索鏈,在傅巖筑城以求衣食,《韓非子·難言》說“傅說轉鬻,舂于深巖以自給”就是這個意思。《尚書·說命》的《孔傳》認為是虞、虢之間的傅巖本是交通要道,因為澗水經常泛濫沖壞道路,所以需要發(fā)動囚犯刑徒修筑,傅說是當地的隱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飽肚子。說被帶到商,武丁見了他,和他交談了一番,認定他就是夢中的那個賢人,就起用為相,結果殷商因此重新振興起來?!妒酚洝ひ蟊炯o》認為傅說原無姓氏,唯名“說”,因為他是在傅巖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為他的姓氏,稱為“傅說”。

《拾遺記》所載版本考論

《拾遺記》卷二里的記載更具神異色彩,說當初傅說窮困,自賣自身為“赭衣者”,赭衣是古代囚犯穿的紅褐色衣服,赭衣者就是囚徒,去當苦力,在傅巖筑城。這期間,他也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騰云駕霧,繞著太陽飛行。醒來以后,很奇怪,去找人打卦占卜,得了個屯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就是大吉大利,不要著急,很快就會到一個地方去,有利于成為公侯。因為太陽是代表君主,繞著太陽飛翔,就是說將來要為君王服務。過了一年,果然被武?。ㄔ挠炞鳌皽保┲亟鹌刚埖揭笊倘ィ斄税⒑?,是一個和伊尹一樣的官職,相當于相。

也有學者認為《拾遺記》這段說的伊尹的故事,“傅說”是“伊尹”之誤,比如李白的詩《行路難》里說“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據《李太白集》的《集注》解釋,前一句是說呂望的故事,后一句引《宋書》認為是伊摯(即伊尹)的故事,其實其出典就是《拾遺記》。但古書里從來沒有記載伊尹曾經當過囚犯,更沒有人說過伊尹筑城的事,所以這肯定說的是傅說的故事。很可能《拾遺記》原文是記載了湯舉伊尹和武丁舉傅說兩個故事,只不過在流傳中發(fā)生了文字殘缺訛謬,兩個故事?lián)交煸诹艘黄穑逝e傅說的那個“湯”應該作“武丁”。

比于列星

傅說星由來

傅說為殷商操勞,輔助武丁復興了殷商,厥功甚偉,據說死了之后上了天,變成一顆星,《莊子·大宗師》說:“傅說得之(道),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是說傅說后來得道成神,變成了一顆星,即“傅說星”,騎在箕星之上?!痘茨献印び[冥訓》就此事大大地闡發(fā)了一番,說“故圣人在位,懷道而不言,澤及萬民”云云說了好長的一大段道德之言,最后的結論是“此傅說之所以騎辰尾也”,就是圣人得道,惠及天下萬物,所以才能得道成神,變成星辰騎在辰尾上?!俺健本褪谴蟪椒?、心、尾,屬于東宮蒼龍七宿,辰尾就是指尾宿,傅說這顆星在箕、尾宿之間,這二宿都屬于東宮蒼龍的尾部,所以《莊子》說“騎箕尾”,《淮南子》說“騎辰尾”,其實是一個意思。

典故記載

傅說星又名天策星,《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預注:“天策,傅說星?!笨追f達《正義》:“'天策,傅說星’,《史記·天官書》之文?!肚f子》云:'傅說得之,以騎箕尾?!嫡f,殷高宗之相,死而讬神於此星,故名為傅說星也?!?/p>

古代歷史中的人物,死后變成星星的不多見,不過就是傅說、王良(造父)二人而已。

漢代的郗萌寫的星占書里說“傅說星光明,王命興,輔佐出”,就是說傅說星如果非常明亮,君王的基業(yè)就興盛,還會有很好的輔佐大臣來幫忙,和傅說的傳說很相吻合。

不過大部分星占書里不是這么說的,比如《黃帝占》就說,傅說星是帝王后宮后妃們祭祀的星,她們向傅說星禱告祈求,可以求得福慶,還能保佑子孫繁昌;如果傅說星不明或看不見,后宮的人就會有很多生病的,子孫也兇險,會有很多死亡?!洞呵锞曉氛J為“傅說,蓋女巫也”,是主“祝章”的星,“?!笔亲6\,“章”就是大聲祈求的聲音,王后祭祀它,以祈求子孫眾多。

天文學考論

這些說法都是很奇怪的,是否有古代的傳說故事在里面已經不可確知。從天文學上講,很可能傅說星本屬于尾宿,《石氏星經》里說“尾者,后宮之場也,妃后之府也?!薄抖怂奚浇洝防镎f“尾,天子之九子也”,《史記·天官書》里也說“尾為九子”,《正義》說“尾九星為后宮,亦為九子”,尾宿與后妃和帝王的子嗣有關,那么傅說星也與后妃、子嗣有關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不是說在古代傳說里傅說就是個女巫,或者是帝王的后妃。曾經有人根據這個揣測說傅說可能是位女性,類似武丁的王后婦好之類,根據很不充分。

卜辭考證

雖然典籍中說傅說是武丁時期的重要大臣,但是在殷墟卜辭中卻見不到“傅說”之名,故此人的有無,一直也是學界爭論探討的問題。

林小安先生在《古文字研究》第29輯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殷王卜辭傅說考芻議》, [18] 認為武丁時期的卜辭中常見的大臣“雀”就是傅說。在武丁時期的卜辭中,雀的確是一個非?;钴S的人物,有關他的卜辭多達300多條,要根據《〈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一書統(tǒng)計,則近400條,排在第二位。 [19] 不過,從讀音上看,“雀”古音是在精紐沃部,“說”是在喻紐月部,二字讀音有差距。林小安先生認為在上古音中二字讀音相近,因為“??(截)”字是從戈雀聲,古音也是在月部,有一定的道理。

最主要的是,在卜辭中有雀伐“失”的卜辭?!笆А痹诓忿o中就是一個國名,其國君稱“失侯”。武丁時期的卜辭里記載雀伐失,如卜辭說“壬申卜,貞:雀弗其克翦失?”(《合集》53),就是壬申這天占卜,貞問雀能不能最終剪滅失國?又有卜辭說“己卯卜,王咸翦失,余曰:雀將人伐宦?”(《合集》7020),這里面的“余”應當是“余一人”的簡稱,商代的時候,商王自稱為“余一人”,相當于周代常見的“寡人”、“不谷”和秦代以后的“朕”。這條卜辭說己卯這天占卜,王(武丁)徹底剪滅了失國之后,王還說:是不是讓雀帶人再去伐宦?宦也是個國名。說明武丁剪滅失國的主要功臣就是雀。后來失國也向武丁進貢,還出人幫助田獵、訓練射手等等,說明失國是被征服了。卜辭中記載的雀伐失國,和清華簡《傅說之命》中說傅說伐失仲是能聯(lián)系起來的。

從殷墟卜辭中有關雀的卜辭來看,雀的地位顯赫,是武丁朝的重臣,也是活躍的人物之一,其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征伐、祭祀、田獵、進貢、為王辦事等等各個方面,其中尤其以征伐的卜辭最多,他參與征伐的方國多達20多個,他還有自己的軍隊,稱為“雀師”。本來商王武丁采取的就是“強權政治”,其中興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武力征伐,那么卜辭里的雀主要的功績就是征伐敵國,這顯然和武丁中興的手段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說,如果傅說真是輔佐武丁中興的重臣,那么他的主要工作也應該是征伐,他的主要功績也應該是戰(zhàn)功,清華簡《傅說之命》里的記載傅說的發(fā)跡,就是從領兵征伐失仲開始的,也可說明這一點。關于殷墟卜辭中“雀”這個人物的詳細情況,可參看張惟捷《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一文。

只是傅說是不是雀,還缺少直接的證據,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證實。這里提出來,僅供閱讀者參考。

史料索引

根據典籍記載,傅說出身卑微,是在傅巖筑城時被武丁發(fā)現啟用的,《古文尚書·說命上》說:“說筑傅巖之野”,《孔傳》:“傅氏之巖,在虞、虢界”,“傅氏”就是指傅氏邑,在今山西平陸縣東二十五里,也就是傅巖所在的地方。關于這個傅氏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根據《新唐書·表十四·宰相世系四》的記載是,傅氏出自黃帝之后的姬姓,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封于傅邑,因以為氏。商代的時候,在虞、虢交界處有傅氏的人居住在巖傍,這里因此叫做傅巖,武丁(原誤作盤庚)就是在這里得到傅說,命以為相。秦嘉謨輯《世本·氏姓篇》將《新唐書》此文輯入云:“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傅邑,傅說其后也?!?/p>

2、《路史·后紀十·陶唐氏》記載,五帝之一的帝堯之子丹朱,在帝舜的時候被封在房,為房侯,其后有房氏。房氏之后有一支是貍氏,貍氏之后里有一人叫大繇(即《新唐書》的“大由”,由、繇音近通假),在夏代的時候被封在傅邑,以邑為氏為傅氏,傅說就是出自這個傅氏。

二說不同,本來《新唐書》的記載要早于《路史》,而據羅蘋《路史注》說《路史》的記載出自《傅子》,《傅子》是魏晉時期傅玄的著作,則其記載又早于《新唐書》?!陡底印愤@本書已經佚失,今看到的是輯本,里面沒有這個記載,只在《舉賢》這一篇里說“傅說,巖下之筑夫也,高宗引而相之”。 [25] 實際上,根據《潛夫論·氏姓篇》和韋昭《國語注》,丹朱之后的傅氏周代以前本是貍氏,到了周代才為傅氏(參秦嘉謨輯《世本·氏姓篇》,《世本八種》第242頁),那么殷商時期的傅說就不太可能出自這個傅氏。可《新唐書》之說也不知所據,是否原出自《世本》也不能確定,故此二說皆存疑,相同的是二者都認為大由(繇)是傅說的祖先。

3、《孟子·告子下》記載,“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傅說是殷代國君武丁的相,他曾在傅巖地方為人筑墻,為武丁訪得,舉以為相。所謂版筑,就是筑墻時用兩塊木板相夾,兩板之間的寬度等于墻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然后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筑(搗)緊,筑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墻。

傅說的故事

其源頭都是來自先秦的古《尚書》中的《傅說之命》,也簡稱為《說命》。傳本《尚書》的《說命》三篇是魏晉時期造的偽書,是輯集先秦古書中引用的《說命》原文加上偽作的文字編造的,里面有一些可信的內容,比如上篇說高宗(武?。┝陵幦耄瑝舻酶嫡f,命人以形旁求于天下,得之于傅巖爰立作相等等,都是抄《國語·楚語上》載白公向楚靈王進諫的時候引用的一段《說命》中文字,是可信的,這段內容在先秦到秦漢時期流傳很廣,大致就是上面介紹的那些;有些內容則出于編造,不可信。2012年12月,中西書局出版了《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叁)》,公布了出土文獻的《傅說之命》三篇,這才是真古書。

清華簡本三篇

也不是先秦《說命》的全部,比如《國語·楚語上》載白公向楚靈王進諫的時候引用的那段《說命》文字,清華簡本就沒有,而是直接從武丁尋找傅說開始的,可見清華簡本也不是全書。很可能先秦的《說命》是說了有關武丁和傅說的一個很長的故事,記載了很多有關于他們的言行,后人因為篇幅太長,所以進行了編輯,分成了幾篇,都稱為《說命》,《尚書》里的三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趙林先生《殷契釋親》

一書中的研究,在殷商時期,“公”只是一種對親屬的尊稱,而且只用于死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是尊稱“老”,它不是一個爵號。直到周代的時候,“公”才用于對活人的尊稱,也被用于爵號。很可能后世傳說中傅說的“公”是他死后殷人給他追加的尊稱,并不是活著的時候就有的。

有關古跡

與傅說有關的古跡皆在山西省平陸縣境內,《平陸縣志》多有記載, [11] 其中亦不乏民間傳聞,然此類傳聞或自古有之,故茲擇其要者介紹如下:

大臣村

現名大臣村,位于山西省平陸新縣城北十余里,傳為傅說出生之地,傅說為武丁大臣,也是歷史上的名臣之一,故其村名“大臣”?!镀疥懣h志》卷八《人物》云“舊《志》說商賢里人?!?/p>

傅巖

傳為傅說筑城之處,在今平陸縣圣人澗村?!镀疥懣h志》卷之二《山川》:“傅巖在縣東二十五里圣人澗上,兩山之峽,曲岸廻巒,即說版筑處。有祠?!庇志硎弧豆袍E》:“傅說版筑處,在縣東二十五里傅巖,今名圣人澗,有祠。蒼巖翠崿,曲岸同巒,洵異境也?!?唐代呂溫有《傅巖銘》,見《平陸縣縣志》卷十二《藝文》。

圣人窟

在傅巖旁一洞窟,傳為傅說隱居之處,稱為“傅說隱室”,以傅說為圣人,故俗稱稱“圣人窟”?!端涀ⅰず铀摹罚骸埃ㄉ碀舅〇|南經傅巖,歷傅說隱室前,俗名之為'圣人窟’??装矅秱鳌?#39;傅說隱于虞虢之間’,即此處也?!笔敲耖g“圣人窟”之說至少在北魏時已經有了。

傅說冢

一稱“商相傅說墓”。傳傅說死后,葬于平陸縣中條山麓馬趵泉下,即今部官鄉(xiāng)柴莊溝村?!镀疥懣h志》卷之二《山川》:“馬跑泉在縣東北三十里傅說冢下。冢倚崇崗,東西兩山環(huán)拱,廻巘列屏?!庇志硎弧豆袍E》云:“商相傅說墓,在縣北中條山之南,馬跑泉左,兩山環(huán)拱,廻巘若屏。”

馬跑泉

又稱“馬趵泉”、“馬刨泉”,在傅說墓旁?!镀疥懣h志》卷之二《山川》:“馬跑泉在縣東北三十里傅說冢下……,泉殊清瑩。相傳形求至此,馬跑得之。合下石穴二泉,至傅巖為圣人澗?!薄靶吻笾链?,馬跑得之”大概可以理解為武丁的使者在這里根據圖畫找到了傅說,傅說去殷商的時候騎馬跑過此地,踏出泉水,故曰“馬跑泉”。民間又有傳說是傅說年老回鄉(xiāng)幫鄉(xiāng)里抵御旱災尋找水源,與妻騎白馬至此,馬踏出一泉,傅說和妻子以拐杖和發(fā)簪劃地,又得二泉,故泉水三源并發(fā),合流成溪,清洌澄澈,隆冬水暖,為圣人澗水的源頭。

圣人澗

傅巖旁的一條溪水,《平路縣志》卷之二《山川》:“圣人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發(fā)源馬跑泉,下復有二泉合流,嵌石瀠洄,遠傅巖南入于河?!犊讉鳌匪^'澗水壞道’即此?!逼渑杂写逡嗝笆ト藵尽薄?/p>

圣人秸

或稱“圣人麥秸”。圣人澗村西北北路壕西之斷崖間長期露一層麥秸,無論春夏秋冬四季,均保持不腐之黃褐色;外露麥秸表層時或脫落,而里層復現出潔白之色,落下者亦潔白無霉變。如是年深日久不變,當地人以為神異。村中故老相傳,云是圣人傅說在此版筑時遺留下來的麥秸(古代版筑時要在泥土中加入麻刀或麥秸以防止墻體開裂),因此被稱為“圣人秸”。一說因“秸”、“澗”音近,故“圣人澗”為“圣人秸”的諧音。然“圣人澗”之稱見諸載籍,且此地確有澗水,而“圣人秸”之說僅為民間口傳,言“澗”為“秸”之諧音恐非是。

傅巖祠

又稱“傅相祠”,俗稱“圣人廟”?!镀疥懣h志》卷之三《壇廟》記載,傅巖祠在圣人澗,唐大歷年間縣尉李同所建,唐代地理書《括地志》稱為“傅說祠”,元、明時期增建,清康熙四十八年縣令王匡國重修。自元至清,該祠先后五次被毀,又五次重建,祠內有主殿、配殿、碑臺、戲樓、磚塔等建筑。祠旁有金代碑刻“傅巖”二字,以及明清時期的“傅說故里”、“殷中興賢相傅公版筑處”等碑刻。古時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傅說誕辰日,都要在此舉行官祭大典,四月初一至初十有廟會,香火不絕,商賈云集。祠在抗戰(zhàn)至文革期間屢遭毀壞,幾成廢墟,于1995年重建。除此之外,平陸縣還有兩處傅相祠:一處傅相祠建在平陸老城(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黃河三門峽庫區(qū)淹沒)東郊令狐三村傅巖書院內,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八年。一處傅相祠又稱傅公廟,建在圣人澗源頭、馬趵泉傅公墓前。此二祠已經在抗戰(zhàn)期間被毀。

傅巖霽雪

“平陸八景”之一。傅巖之處原古木參天,巖嶂屏影,澗水環(huán)抱,與傅相祠古建筑掩映成趣,景色優(yōu)美,尤其冬季雪后景致殊絕,稱為“傅巖霽雪”。

后世紀念

武丁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君王,傅說死后,后人在傅說“版筑處”建立了“傅說祠”,傅說做奴隸時藏身其中的洞穴被封為“圣人窟”,“圣人窟”前那條小河被易名為“圣人澗”。因此傅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圣人”。


十五-5、王亥——華商始祖

王亥, 子姓,王氏,名亥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商國第七任國君。王亥是商始祖閼伯的六世孫,冥的長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fā)展生產,促使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強大。王亥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于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yè)叫“商業(yè)”成為了現今商業(yè)用詞的來源。后來有易氏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廟號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稱“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人們尊稱王亥為“華商始祖”、“中斌財神”。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亥是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少康十一年,王亥的父親冥受夏朝君主的命令,被派去處理黃河的問題,那時的王亥開始協(xié)助父親。不過到夏杼十三年,王亥的父親在黃河因治水而身亡。使商部落固定在冬至時,為歌頌冥的功德而祭祀他。王亥成為商第七任國君,王亥回到商國后,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過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在發(fā)展國力、富民安邦方面。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摸索,對動物習性深有了解的王亥,終于馴服了牛這種動物,不僅讓它們代替人類耕種土地,而且從事運輸繁重的物品。如此一來,商國的民眾不僅從繁重的耕作中解放出來,而且農業(yè)生產效率、農作物產量也得到極大提升。在見證牛所貢獻的巨大力量后,商國民眾在王亥的帶領下,加強對牛的飼養(yǎng)和土地的開發(fā),由此壯大邦國的實力,使民眾逐漸擺脫饑餓,日益變得富足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牛的數量和糧食產量得到迅猛發(fā)展,在滿足商國民眾基本需求的情況下,開始出現大量的剩余。此時,商國開始對如何處置產量過剩的牛和糧食問題而大傷腦筋,真可謂“幸福的煩惱”。

貿易被害

夏泄十二年,王亥為了要解決牛、羊過剩的問題,于是跟其弟王恒討論如何跟其他國以物換物。決定好之后,與王恒選一些有活力的人,一起親自把這些動物送至有易氏部落(位于今河北易縣一帶)。

據《竹書紀年》記載: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從商丘出發(fā),載著貨物,趕著牛羊,長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奪走了貨和牛羊。其弟王恒兼程逃回商丘。

還有一種說法是綿臣的妻子看上了王亥,而招惹王恒的嫉妒。于是王恒聯(lián)合一位衛(wèi)士,準備暗殺王亥。某一天,王亥醉醺醺地回房睡覺。而刺客趁機拿著斧頭從后門潛入王亥的房間,最后把他的身體切成了八塊。沒過多久,刺客被某位宮女發(fā)現。然后里面的士兵捉住他,給有易君處置。當綿臣知道王亥的死因時,決定把王亥帶來的牧人和動物,通通歸自己所有;然后把其尸體和王恒趕出有易國。但據后來發(fā)現的甲骨文記載,王亥是為有易君所殺,王亥之子上甲微又殺有易君復仇,可見這種傳說并非事實,而是后人杜撰的。

商朝建立之后,歷任君主為了紀念祖先的功勞,而對于王亥和其子上甲微的祭祀非常慎重,追尊王亥的廟號為高祖(一說高祖是成湯)。

主要事跡


壯大農畜

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使商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于是王亥和同部落的人就用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就稱他們?yōu)椤吧倘恕薄!吧倘恕边@一名詞便源于此。所以,王亥就成為經商做買賣的“商人”的始祖,數千年來一直被商人奉若神明。

王亥最后一次經商是跟有易氏。據《竹書紀年》記載:帝泄“十二年,王亥的弟弟王恒日夜兼程逃回商丘。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憤,欲為王亥報仇。但由于諸多原因,當時未能立即出兵,4年以后,即帝泄十六年、公元前1806年,才借助河伯之師,滅了有易氏,殺了綿臣,為父王王亥報了仇。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史稿》中這樣寫道:“傳說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yǎng)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這樣就形成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形成農、牧結合的經濟,使這個部落很快興旺起來,”農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農業(yè)的畜牧業(yè)的分工,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分工也相應地擴大了。因此,商氏族與其他部落之間的交換也是比較活躍的。因冥子王亥的時候,開始利用牛作為負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間進行貿易。有易氏奪取了王亥的牛,殺死王亥,雙方因此沖突起來。王亥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氏,殺了有易氏國君綿臣,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王亥在甲骨卜辭中稱為高祖亥,上甲微也受到隆重的祭祀?!?980年1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商代歷史故事》作者周菲先生,更是把冥治水和王亥經商貿易的事寫得活靈活現,并多次提到故事的發(fā)生地在河南商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物易物、經商貿易的“商人”源于商丘,始祖就是閼伯6世孫王亥。難怪當今海內外商人或飄洋過海,或千里迢迢,紛紛來商丘祭祀商祖王亥,以求商祖保佑他們事業(yè)有成、發(fā)財致富。

華商始祖

王亥是中國的華商始祖,閼伯(契)的六世孫,冥之長子,繼任為商部落首領,先公之一。王甲骨卜辭中稱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

他不僅幫助父親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還發(fā)明了牛車,開始馴牛,為人使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人,

《管子·輕重戊》中“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的記載,就是指相土發(fā)明馬車,王亥發(fā)明牛車,馴服牛馬供人使役的故事。

《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王亥的六世祖契因協(xié)助禹處理洪水完畢,被虞舜擔任司徒一職,負責掌管教育人民的權力,同時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使商民族因此誕生。高祖父相土在夏相在位時,為了馴養(yǎng)馬匹,而制作乘馬。王亥的父親冥擔任夏少康的司空,后來在黃河身亡。 

人物影響

王亥是商王朝開國帝王成湯的七世祖,是夏代十四個部落首領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商朝的始祖叫契。據范文瀾、郭沫若等人研究,商部落活動的中心在商丘。商部落開始是夏王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王亥是商契的第六世孫,甲骨卜辭中稱之為“高且(祖)亥”、“王亥”、“高且(祖)王亥”,《山海經·大荒東經》中也作“王亥”,《竹書紀年》作王子亥或“侯子亥”,《楚辭·天問》作“該”或“?!薄M鯂S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王考》一文中說:“卜辭作王亥,正與《山海經》同,又祭王亥,皆以亥曰,則亥乃其正宗,《世本》作核,《古今人表》作垓,皆其通假字?!妒酚洝纷髡?,則因與核或垓二字形近而訛?!痹谏檀跏沂老抵?,最重要的有契、王亥、上甲微、成湯四位,王亥是卜辭中所稱的三位高祖之一。在商朝的發(fā)展史上,契是商部落最早的首領,成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而王亥、上甲微父子則是先商時期商強大過程中的關鍵人物。

王亥是商朝建立前商部落的統(tǒng)治者之一,為中國商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從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商先公中,比較受到后代重視的有王亥和他的兒子微(即上甲微,甲骨文稱上報甲或報甲)以及商朝的建立者湯。上甲微受到重視,一是由于他是王亥的兒子,二是因為他是商代第一個以十天干來命名的祖先。而王亥的地位又遠遠高出上甲微。

王亥在商朝人的心目中具有極大的神威。商朝人有時甚至用祭天的禮節(jié)來祭祀王亥。人們在祈禱風調雨順時,也往往祭祀王亥,希望得到王亥的保佑。在商先公中,只有亥稱王。在商人的心目中有著王者風范、王者之尊的地位。王亥的亥字從亥從鳥。這一方面說明了早期商以鳥為圖騰的遺跡,另一方面也說明王亥在后代心目中達到了圖騰的地位。

王亥是中國最早的商人,為中國商業(yè)之始祖。商部落到王亥時迅速強大起來,并向四周發(fā)展勢力。由于產品有了剩余,出于發(fā)展壯大本部落以及換取奴隸主需要的物品的目的,王亥于是與四周部落進行以物易物的商業(yè)貿易活動,結果與分布在今河北中部易水一帶的有易氏發(fā)生了沖突,王亥被有易氏之君綿臣所殺。后來王亥的兒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力量滅掉有易氏,并殺掉綿臣。王亥之后,商人沿其傳統(tǒng)進行商業(yè)貿易,并形成了專門從事遠方販運貨物進行貿易的商賈。由于這些貿易之人來自商部落,所以稱作“商人”,他們的交易活動就是“商業(yè)”活動,而作為最早進行貿易的王亥,便是“商業(yè)”始祖。

文獻記載

王亥在《史記》卷三“殷本紀”有被提到,但司馬遷沒有撰寫其事跡。相較之下,有許多史料筆記散于其他書 籍。但大多提到“作服?!币皇?,而少數提到其他事跡。其中《今本竹書紀年》、《天問》對王亥的事跡描述較多。

“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薄渡胶=洝ご蠡臇|經》

王亥的人物關系》、《夏朝歷史名人》、《商朝先公



顧紹驊于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男生和女生哪个更好色| 欧美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不卡| 在线九月婷婷丁香伊人| 国产精品福利精品福利|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大| 精品国自产拍天天青青草原| 老熟妇2久久国内精品| 91偷拍裸体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男同| 一二区不卡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亚洲| 日本美国三级黄色aa|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最新日韩精品一推荐日韩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欧美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 伊人天堂午夜精品草草网|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久久| 91超频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激情五月综五月综合网| 日本免费一级黄色录像| 亚洲视频偷拍福利来袭| 中文字幕日韩无套内射| 欧美熟妇喷浆一区二区| 污污黄黄的成年亚洲毛片| av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一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语久精品在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免费观看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肥白女人日韩中文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av | 黄片在线免费看日韩欧美| 精品推荐国产麻豆剧传媒| 内射精子视频欧美一区二区| 青青久久亚洲婷婷中文网| 人妻内射在线二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