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記得好多年前,曾經(jīng)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文老師,為啥夏天喝冷飲,有的時候總是不解渴呢? 我說,因為你在喝涼的呀。涼的東西,會遏制你身體對津液水分的輸布,你自然會口渴啊。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還是源于早年研讀過的一張醫(yī)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俞長榮老先生。這個老先生,1919年出生,福建人,祖輩五代行醫(yī),歷任福建中醫(yī)學院院長、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有一次,老先生接待一個患者,女,39歲。什么毛病呢?就是嘴里頭特別干燥,大便也干燥,同時胃中綿綿作痛,始終是不舒服。刻診,見舌苔白而干,脈象沉澀。 老先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面色發(fā)黃,不是很好看。另外,肚子痛的地方,可以觸摸,可以按,不像別人那樣,一摸就疼得厲害。 了解到這些后,俞長榮先生寫了一張方子,非常簡單,才四味藥—— 黨參12克,白術9克,干姜6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這方子一開出來,在一邊抄方的學生頓時就愣了,抬起頭看,眼中露出疑惑。 對此,俞長榮老先生似乎早有預料。他只說四個字:“塞因塞用”。 學生們明白了,點頭稱是,十分信服。 結果,患者用藥后的第二天,大便通了,嘴也不干了,胃痛也隨之而減輕。 這里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說,俞長榮老先生用的方子,是理中丸。這個可能誰都知道。 理中丸,源于《傷寒論》。它是張仲景的經(jīng)方之一。它的基本構成,就是人參、干姜、甘草、白術。其中,干姜大辛大熱,可以溫暖脾胃。白術,可以健脾燥濕,輔助溫陽。人參,健脾益氣,補虛助陽。甘草調和諸藥,并能健脾固本。總之,這個配伍就是偏于辛熱的,用于脾胃虛寒之證?;颊叨辔竿锤雇?、喜溫喜按、食欲不振。 那么,這樣的一張偏于熱性的方子,為什么就能治療口干口渴、大便干燥呢?這難道不是火上澆油嗎? 其實,上文這個女患者的口干、便秘,根源就在于脾胃虛寒,是因為她的寒氣太重了!寒氣重,使得身體里的水液得不到有效輸布,于是才便干、口渴。說白了,人家不是缺水,而且水液被寒邪“凍住了”,起不了作用。 怎么知道患者脾胃虛寒?你看,此人雖然腹脘綿綿作痛,但是喜溫喜按。這就說明,她內(nèi)里有虛寒。虛寒證,一般是喜歡揉按的。再一個,你看她嘴里頭發(fā)干,舌苔也干,但是舌苔純白,沒有黃色。這說明她身體里沒有實熱,相反是有寒邪。另外, 患者面色發(fā)黃,不好看,說明體內(nèi)有寒,凝滯氣血,頭面失養(yǎng)。脈象沉澀,說明寒邪在里,而且在寒邪的影響下,津液輸布不充沛,使得脈道滯澀。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患者的真實問題在于寒邪遏制脾陽,令津液失布。 這怎么辦啊?當然是得把內(nèi)里的寒邪溫散開來。于是,俞長榮老先生用了理中丸這樣的溫中祛寒、補中健脾之劑。 你等脾胃的陽氣恢復了,津液輸布了,患者自然不渴了,大便也通了,胃痛也消了。 這張醫(yī)案,我當初研讀的時候,所受啟發(fā)頗深。它告訴我,面對一些表面癥候,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是應該仔細收集患者的全身信息,做出盡量精準的辯證。比如上頭這個患者,如果真給用了性寒滋陰之劑,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現(xiàn)在,讓我們把話題,牽回到我開篇所說的事兒——為什么夏天喝冷飲,有時候反倒覺得不解渴。 我告訴你啊,除了甜飲料里頭的糖分,在被消化分解的時候需要消耗體內(nèi)水分以外,還有一層因素,就是因為寒氣重。寒氣重,所以嘴發(fā)干。寒氣把你的脾陽遏制了,它輸布不了津液,所以口干。這時候,你往往口渴,想喝水,卻肚子脹,難受,喝不下,這就是因為在寒邪遏制之下,痰濕水飲聚于中焦,不得化散,形成了所謂口渴不欲飲。這樣的情況,在中醫(yī)臨床上是多見的。 當然,咱不能說,寒氣重、脾陽虛的人,一定口渴。也有的人,是口淡不渴。理中丸的主治癥候之一,本身就有口淡不渴。但是,在寒邪戕伐之下,人嘴里發(fā)干,的確也是多見的事實,值得我們認真辨析、理解。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跟你說這么多吧。我嘮叨這么半天,就是想讓你明白,寒傷脾陽和口渴之間的關系,讓你明白中醫(yī)里有理中丸這樣的配伍,可以暖脾陽治口渴,讓你明白如何用中醫(yī)的視角,來理解身體所出現(xiàn)的問題。我的這點粗淺的文字,如果能帶給您哪怕半點啟迪,也算是值了。 全文完。問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有緣者可網(wǎng)診 > 《口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