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褒斜道刻石,又稱“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漢中太守鉅鹿鄐君褒斜道碑”“大開道”“開道碑”等,刻于漢永平九年(66年),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東漢摩崖刻石。原在陜西省漢中市褒城鎮(zhèn)北古石門以南崖壁上,1970年因修水庫,遷入漢中博物館。 刻石通高125cm,寬276cm,刻字16行,每行5-11字不等,現(xiàn)存97字,記述了漢中太守鄐君奉詔受廣漢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修建棧道,歷時三年開通之事。 褒斜道是古代穿越秦嶺通往巴蜀的重要通道之一。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南鄭縣令晏袤在石門發(fā)現(xiàn)此摩崖,并相繼留下《鄐君摩崖釋文》《山河堰落成記》等石刻。清乾隆間,陜西巡撫畢沅復(fù)搜訪得之,遂有拓本傳世。 《開通褒斜道刻石》融入篆意,高古偉岸;線條平直,開張縱橫;結(jié)字舒闊,形隨石勢;布局飽滿,大小錯落,加上天然石紋背景更添一種渾然天成的奇趣。與《石門頌》《陠閣頌》《西狹頌》同為漢代著名摩崖刻石。 ▲漢中博物館的開通褒斜道刻石 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至其字畫古勁,因石之勢縱橫長斜,純以天機行之,此實未加波法之漢隸也?!?/p> 清·劉熙載《藝慨》:“《開通褒斜道刻石》,隸之古也?!?/p> 清·方朔《枕經(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玩其體勢,意在以篆為隸,亦由篆變隸之日,渾樸蒼勁?!?/p> 清·楊守敬《平碑記》:“按其字體,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茂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摹擬。” 01▲永平六年, 02▲漢中郡 03▲以詔 04▲書受 05▲廣漢、 06▲蜀郡、 07▲巴郡 08▲徒二千 09▲六百 10▲九十人, 11▲開通 12▲褒 13▲余道。 14▲太守 15▲鉅鹿 16▲鄐 17▲君 18▲部掾 19▲冶級、 20▲王弘,史 21▲荀茂、 22▲張宇、 23▲韓岑等 24▲興功 25▲作太守 26▲丞廣 27▲漢楊 28▲顯將 29▲相用。 30▲始作 31▲橋格 32▲六百廿三間, 33▲大橋 34▲五,為 35▲道二 36▲百五十八里, 37▲郵亭、 38▲驛置、 39▲徒司 40▲空、褒 41▲中縣 42▲官寺 43▲并六十四 44▲所,□ 45▲凡用功 46▲七十六 47▲萬六 48▲千八百 49▲余人,瓦 50▲卅六萬 51▲九千八 52▲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