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工會和其他部門或團體一樣面臨著職能轉變,戰(zhàn)時使用的諸如革命、斗爭、武裝暴動的這些破壞國民黨法律制度的行為,自然不再適用。在此背景下,無論是私營企業(yè)或國營企業(yè),都把發(fā)展生產(chǎn)作為第一要務,政府對私營工廠確定的是“勞資兩利”的方針,就是勞動者和資本家都要獲利。 1949年4月20日,在虎林縣委的領導下,成立了虎林縣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按照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工會部署,工會組織主要是發(fā)動職工積極參加反霸、土改,通過訪貧問苦,向工人進行階級教育和對比教育。首先在民生油房、皮革社、太和燒鍋等地發(fā)展會員,建立了六個基層工會,發(fā)展會員180名。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上,進行工資改革,建立了合理的八級工資制。馬相田任縣工會籌委會主任,高永福任副主任。 當時的條件下,虎林這種農(nóng)業(yè)縣城,企業(yè)少的可憐,產(chǎn)業(yè)工人人數(shù)少而且相對集中。工人基本為手工業(yè)者,文化、技術水平還比較低。私營企業(yè)里的工會組織,不能參加生產(chǎn)管理,但也有“代表受雇工人、職員群眾與資方進行交涉、談判、參加勞資協(xié)商會議并與資方締結集體合同之權”。 同時,工會還組織職工通過訴苦提高職工的階級覺悟,通過打擊幫派、把頭等封建舊勢力,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將工會一心為職工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 1954年,虎林工農(nóng)代表在工人俱樂部前合影。 1951年1月,召開虎林縣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代表50人,代表全縣九個基層工會,531名會員。會議選舉馬相田為總工會主任。 這一階段工會的主要工作是開展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組織抗美援朝擔架隊等支前工作。隨后又按上級要求,組織工人參加三反五反運動,向貪污漏稅行賄等行為進行斗爭。 1953年8月20日,虎林縣總工會改稱虎林縣工會聯(lián)合會。 1954年,虎林縣區(qū)、村文書訓練班合影。 1955年8月4日至6日,召開虎林縣第二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50人,列席代表64人,代表全縣35個基層工會,1507名會員。與會代表聽取了縣長張振聲做的政治報告,聽取與審查并通過工會主席王英杰的報告,選舉王英杰為工會主席。1957年6月20日至26日,召開虎林縣第三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67人,代表全縣56個基層工會,10601名會員。與會人員聽取了縣委書記韋春茂講話,聽取與審查并通過工會主席王英杰的報告,選舉王英杰為工會主席,于德瑞為副主席。 在這一段時間里,工會在公私合營運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動員手工業(yè)者走合作化道路,協(xié)助把洋鐵社、刻字社、皮革社、鞋帽廠等互助組轉化為手工業(yè)合作社,將凌享久的華盛泰,林文田的同盛泰、國恩深的同盛茂、趙建成的醬園子等幾家私營商店,合并組建了公私合營的商業(yè)企業(yè)三食品。將李荊山私營的荊山照相館,官可明、官可盛兩兄弟的官家皮鋪,趙洪經(jīng)的文友印刷局等私營企業(yè),改造為公私合營企業(yè)。 職工文體活動,是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做好這項工作,可以豐富職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極大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團結職工,化解勞資矛盾,增強企業(yè)凝聚力,豐富并促進企業(yè)文化建設。六十年代,虎林縣工會組建了職工業(yè)余劇團,從縣屬各工業(yè)企業(yè)中挑選一些文藝骨干,排練了一些藝術價值高,貼近生活的優(yōu)秀劇目。這些昂揚向上的內(nèi)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職工。 1964年由虎林工業(yè)科組織的工交系統(tǒng)文藝骨干排練的話劇《鍛工之家》演員合影。 前排左至右張監(jiān)理,曹福志,李大春,李培德。二排左至右張志忠,魯麗(電影自有后來人作者,二中右派老師羅國仕愛人的妹妹),于連軍,王清珍,李洪民。三排宋德山,周連清,李培和,印質有,劉太和。 1958年12月,牡丹江農(nóng)墾局和虎林、饒河縣合并,成立虎饒縣,因為體制改變,取消了工會組織。1963年9月9日,根據(jù)省總工會批復,縣委決定正式成立虎饒縣總工會。 1966年5月27日至30日,召開了虎林縣第四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58人,五好職工代表90人,列席代表74名,特邀代表8名,代表全縣91個基層工會,4000名會員??h委副書記張雁祥和縣長陶成林分別作了報告,聽取審查并通過工會主席王攸珪工作報告。 1966年文革開始,工會組織停止活動。 1967年11月,召開虎林縣革命職工代表大會,簡稱工代會,出席代表281人,選舉劉喜勝為縣工代會主任,崔永盛,許秀芳為副主任。 1968年7月27日,召開虎林縣第二次革命職工代表大會,增設了王正亭為縣工代會副主任。 1973年7月,恢復虎林縣工會組織,逐漸恢復縣工會的正常工作。 1973年7月22日至26日,召開了虎林縣第五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325人,列席代表58名,特邀代表26名,代表全縣87個基層工會??h委書記陶成林作了報告,聽取審查并通過工會主席王攸珪工作報告,會議選舉王攸珪為縣工會主任,劉冰為第一副主任,崔永盛,陳月英為副主任。 這一段時間工會的工作,主要是恢復停滯多年的工會工作。群眾能直觀看到的是,工會開始組織各單位文藝骨干,排演一些文藝節(jié)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如工會在1975年左右,組織各單位的一些文藝骨干,排演了話劇《艷陽天》,演出獲得了觀眾的好評。 1975年左右,虎林縣職工話劇團演出《艷陽天》前演員化妝。 前左至右宋秀敏,史秀良,李海峰,龔有明。二排左李德喜兒子,左二姜連軍,后排左至右李培和,徐文化,鄧偉男和齊肇慧老師的女兒,侯竹婷。 1977年6月3日至4日,召開了虎林縣第六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330人,列席代表6名,代表全縣13個系統(tǒng)工會,5851名會員。與會代表聽取了縣委副書記姜潤芝和牡丹江地區(qū)工會副主任張伯純作了重要講話,討論并通過了姜經(jīng)漢代表工會所作的報告,選舉姜經(jīng)漢為工會主席,劉冰,初鳳蘭,崔永盛,于振海為副主席。 1979年,恢復工會自身辦學職能,先后承辦了各類職工技能培訓班,建立了全日制的職工中專,劉樹杰為校長。 1981年,認真貫徹執(zhí)行中央在經(jīng)濟上進一步調整,在政治上進一步安定團結的方針,廣泛開展為四化立功競賽活動,1982年,大抓兩個文明建設,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 虎林工會辦公地點,在我記憶里一直在現(xiàn)在工會這個位置。 1950年在此興建了虎林縣工會俱樂部,下設宣傳、文藝、圖書、游藝等組。 在工會的后身,大約是現(xiàn)在前門飯店這個位置,是當時的俱樂部電影院,是一個半地下室,進去要往下走一些臺階。 1951年成立的楊崗工會搬運工招待站,1953年撤銷建制。在招待站任廚師的高永成,調到虎林縣工會電影院,就在工會后身這個電影院工作。后高永成因熱愛汽車,被調到縣聯(lián)社任司機。因工作出色,連年獲得虎林縣和牡丹江地區(qū)勞動模范榮譽稱號。1972年,高永成被授予黑龍江省勞動模范。1983年、1985年獲得黑龍江省供銷系統(tǒng)六好職工榮譽。1988年,由于他安全駕駛130萬公里無事故,被國家商業(yè)部授予全國商業(yè)安全行車百萬公里標兵。 1974年,在工會舊址興建工會大樓,1981年竣工對外開放。此時,工會大樓改為工人文化宮。內(nèi)設文體組,放映組,美術組,共11名工作人員。 1983年左右,在工人文化宮后身蓋了一棟辦公樓,東側為工會辦公地點,西側為職工中專。 八十年代的工會,不簡單的只是搞好文體活動為重點。對職工進行政治教育、唯物史觀教育,提高職工知識水平,是工會組織教育職工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還要扭轉工會純福利和重點搞文體活動的觀點,明確建設時期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發(fā)動職工開展勞動競賽,建立革新小組,開展先進生產(chǎn)運動,開展包教包學,互教互學運動,促進職工改進技術,提高技術。 部分工會領導干部合影,左六李春林,左七李培和。 為配合“五講四美”活動,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明傳統(tǒng),規(guī)范道德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工會還舉辦了各種器樂培訓,教歌員培訓等活動。排練了一些歌頌精神文明的戲劇,弘揚正氣,配合“五講四美”活動。 1983年職工劇團排演《甜酸苦辣》,前左至右李培和,陳寶玉(又名陳大騫),劉冰,萬世本,孫義祥。二排左二位勇,左三姜連軍,左四許某。后排左至右蔣翠崗,單老師,李春林,任志友,張敏剛,齊秀杰。 1983年,文化宮舉辦的教歌員培訓班合影。 前左至右林樹杰,尹永田,馮寶臻,李培和。二排左二位勇。三排左至右葉江離,張忠奎,包裁縫兒子,左四姜連軍。 我對工會的認識,應是從這個俱樂部開始有印象的。 和工會有關的印象,對我而言只有兩個。一個是八九十年代的籃球賽,另一個就是文化宮外租后的夜沙龍舞廳。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虎林工會每年都組織職工籃球賽。之中,還組織了幾次有專業(yè)運動員參加的大型籃球賽。在當時缺乏文化娛樂活動的環(huán)境下,當時的觀眾看球興趣非常高。每場球賽,里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觀眾。當時我在企業(yè)三班倒,下了夜班后,就騎自行車,到工會的露天水泥球場看比賽。 大約在九十年代初,工會組織了幾次水平很高的籃球賽,面且不限于域外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這樣一來,各個農(nóng)墾企業(yè)和林管局,也組隊參加了比賽。 為了提高比賽水平,吸引觀眾,競賽組委會允許各隊找外援。當然,一些經(jīng)濟條件差的單位無錢找外援,只能是自認倒霉。如東方紅林管局和迎春林管局隊,還有縣內(nèi)一些系統(tǒng)隊。但有些隊,以前水平一般,但找來了外援后,如虎添翼,一下就成了不可一世的強隊。比如云山農(nóng)場代表隊,從一些部隊體育隊中找了些運動員,有打籃球的,也有海軍手球隊的,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還有糧食系統(tǒng),一下出了兩個隊,從牡丹江和寶清找了些專業(yè)籃球隊員。還有一些隊,請來了一些省青年籃球隊隊員,能扣籃的比比皆是。 工會露天水泥地面籃球場 四師批發(fā)站當時并沒有籃球隊,但他們花錢把牡丹江農(nóng)墾局商業(yè)隊請了來,一躍成為有競爭力的一支球隊。 有受益的,就有受害的。這當中,對虎林工商銀行籃球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按實力,他們是虎林沒有對手的球隊,但人家請了這么多專業(yè)選手,他們吃敗仗也是理所應當。 雖然外請隊員,給本地球隊帶來了沖擊,但球隊水平上來了,比賽過程精彩了,能扣籃的隊員比比皆是,傳統(tǒng)強隊不強了,比賽懸念頻現(xiàn),觀眾大飽眼福。 八九十年代,在工會露天球場有兩場高水平的比賽,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一個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牡丹江機床廠和牡丹江建行、稅務局組成聯(lián)合隊,到虎林來打友誼賽。 這支橫掃雞西、七臺河、林口、密山等地的籃壇勁旅,沒有想到在虎林這個小地方裁了跟頭,一連輸了兩場球。 輸給虎林縣林業(yè)隊,是讓他輸?shù)男挠胁环?。當時距終場三分種時,林業(yè)隊領先一分,林業(yè)隊馬上戰(zhàn)術性叫了暫停。當時暫停是40秒,暫停后只留給對方一分多種。林業(yè)隊恢復比賽后,采取拖延戰(zhàn)術消耗時間,最后讓聯(lián)隊無奈的輸了球。 但輸給虎林工商銀行隊這場球,他們被工商銀行隊全場全面壓制,輸?shù)男姆诜?/p> 當時的工行隊,有倪高偉、欒福春、白殿金、周立友、黃福成、粟宜生等優(yōu)秀運動員,特別是倪高偉,是虎林難得的優(yōu)秀籃球人才。他12歲進虎林體校接受了系統(tǒng)的籃球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5歲進省體工隊,專攻跳高和三級跳遠。三級跳遠達15.91米,跳高達到1.93米,均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他身體素質好,柔韌性好,暴發(fā)力強,彈跳出眾,是虎林唯一可以雙手扣籃的運動員。當時在工會露天球場上看比賽,很多人看球,就是奔著倪高偉去的。 1984年虎林工商銀行籃球隊員合影 二排自左至右呂春媛、那麗靜、萬淑賢、牛淑華、于永秋、王秀燕。前排左三李永海行長,左四趙金江。后排左自右楊松奇、倪高偉、粟宜生、李肇東、欒福春。 牡丹江建行領隊見倪高偉在球場上有如神助,各項籃球技術都十分了得,立即找人和他談,讓他去牡丹江建行工作。并允諾給他分房,讓他愛人也去,當信貸股副股長。對于工商銀行的感情深厚,對李永海行長的知遇和信任感恩,讓倪高偉放棄了這難得的機會。 1989年,八一農(nóng)大工學院籃球班,清一色的一米九十多的體育特長大學生。他們受到了專業(yè)的籃球訓練,基本功扎實,實力相當強。他們到七臺河、雙鴨山、鶴崗、佳木斯打了一圈比賽,獲得了全勝。攜王者之氣來到虎林,和虎林工商銀行隊打了一場比賽,這場球賽就在工會燈光球場進行。 當時群眾對籃球的熱愛,超過了任何體育運動,觀眾將球場圍的水泄不通。當時倪高偉本不應上場,他5月左腳骨折,比賽時左腳還沒有好。但生性好勝,榮譽感很強的他,不顧傷病,毅然堅持上場打比賽。打到離終場還有兩分多種時,他右腳又骨折了,只好下場。倪高偉下場時工行隊還領先16分,到終場贏了4分。八一農(nóng)大工學院隊這幫小伙子有些蒙了,這群小伙子身高都在一米九十多,個個能扣籃,都是體校訓練出來專業(yè)隊員。沒有想到,在小小的虎林縣裁了跟頭。 八十年代末,電視的普極,錄像廳雨后春筍般的涌現(xiàn),娛樂的多元化,人們不再把看電影當作娛樂消遣的唯一方式。工人俱樂部這種以放電影為主的單位,陷入了同行業(yè)共存的經(jīng)濟效益低迷之中。 九十年代工會文化宮 為了適應市場經(jīng)濟,工人俱樂部也和其他文化單位一樣,開始融入市場經(jīng)濟中。他們把臨街面開了幾個房間,門廳也做了些隔斷,租給私人臺球廳、復印社和百樂影樓。 九十年代工會文化宮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當時工會大門西為夜沙龍歌舞廳,東為百樂照相館。其他門鋪分別租給他人開辦了錄像廳、公用電話亭、食品經(jīng)銷部、鑫源餐廳、干洗皮染店、臺球等。 夜沙龍舞廳,在當時的名聲很大。它是虎林當時除東北城外,最知名的娛樂場所。夜沙龍舞廳有駐唱歌手,跳舞的人自己花錢也可以點歌,或唱得好的也可以上臺唱歌。當時無論是情竇初開、尚未經(jīng)歷過歲月洗禮的少男少女;還是青春浪漫、活力四濺正處于豆蔻年華的青年;或是前半輩子生活在壓抑和沉悶中,人到中年趕上改革開放潮流的大叔大嬸們,蜂擁而上,盡情瀟灑,讓舞廳很是紅火了一陣。 大約在二零零幾年,在城市改造升級的熱潮中,這個存在了不到三十年的文化館,雖然是壯年,但也壽終正寢了。 現(xiàn)在的工會,仍然在這個位置,但辦公樓被商鋪合圍,只留個大門進出,沒有了原來的氣勢。而且隨著市場經(jīng)濟化,職工體育文化活動也相應減少,曾經(jīng)的文體火熱難以再現(xiàn)了。 本文為西崗老楊原創(chuàng),如轉載請標明出處及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