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就被嘲笑長相“太丑了!”,是家中4個弟兄姐妹中最不受重視的孩子,他性格孤僻、喜歡發(fā)呆,就連他的外婆和母親都管他叫“傻波子”。 他生前落寞,一直徘徊在主流文創(chuàng)圈之外,他用心打磨20多年的知青文學作品,因口味太重,被多家出版社拒之門外。 他內向孤僻,行為怪異,一直被同伴當成是“異類”,在人大任教時,他迷上了計算機,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寫代碼,朋友勸他多與外界接觸,可他卻說,生活應該有一些新奇和有趣的東西。 然而,誰都不曾想到,這樣長相奇丑、性格古怪的孩子多年后會成為一代代人追崇的“一代文學教父”。在離世后的數(shù)月,他的作品便奇跡般的集結出版了,更是掀起現(xiàn)象級的閱讀狂潮,一時間供不應求,一再增加版次,無數(shù)讀者都為他的作品著迷,渴望見他一面卻再無機會。在今天,他甚至逐漸被濃縮成為年輕人心目中“有趣”的代名詞。 他就是王小波。 ▲王小平、王小波兄弟童年合影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時他的家庭正處于風雨飄搖中,父親被錯劃成“階級異已分子”,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項非常沉重的罪名,足以讓全家人抬不起頭。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王小波的誕生更是給全家添上了一大筆開支,家人為了盼望風雨早日過去,“大浪化小波”,因而,給他取名——王小波。 然而事實上,王小波的成長過程并沒有“大浪化小波”,反而因家庭變故,在娘胎中受到驚嚇,從小身體就極為虛弱,加上身邊人時常的嘲笑譏諷,更讓王小波的性格底色上多了一份幽默與叛逆。 ▲1969年元旦,17歲的王曉波(后排右二)送朋友下鄉(xiāng)時留影17歲時,王小波被莫名其妙裝上火車,被送往云南的一個農村插隊,插隊期間,他喂過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別的豬都默默接受了人們的安排,唯獨那只豬,一直反抗。大家因此都痛恨它,想盡各種辦法逮住它,但誰也辦不到這件事。那只豬依舊我行我素,春天到的時候還要談談愛情。 這只豬后來成了他永久的想念,成為他對自由、獨立思想的一種精神映射。 1973年,王小波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忽然感到煩悶疲憊,不像是二十一歲的人。他走在大街上,匯入滾滾的人流。那一刻,他想如果這樣下去,自己很快就會變老。 當時王小波是個年輕人,他坐在傍晚時分的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他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他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1978年,當運動的陰影逐漸褪去,高考恢復,26歲的王小波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并被順利錄取。之后的他,遠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后獲得碩士學位。 回國后的他,先后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教技術型的課程。直到1992年9月辭去教職,正式開始做自由撰稿人。 王小波自嘲:“我40歲突發(fā)奇想要正兒八經(jīng)寫小說,中國的作家里沒有這么晚開始寫作的。” 寫作的人是孤獨的,王小波的孤獨來得更加冷冽。王小波時常會聽到黑暗時期的記憶與傷疤在召喚,有時沉默,有時叫喊,往往沒有回聲。他試圖在黑暗中尋求自由,進而捍衛(wèi)這種自由,讓身體與靈魂得到解放,洗去貧乏。 他在沉悶的現(xiàn)實中找尋著有趣的生活:“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1993年,是許多文藝創(chuàng)作者的黃金時代。可這一年,卻不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他寫作完成并試圖將《紅拂夜奔》、《尋找無雙》和《革命時期的愛情》合編成《懷疑三部曲》,一直尋找出版機會,卻始終無果。沒人知道他是誰。在生活的反復“強奸”中,王小波早已參透游戲規(guī)則:“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span>去世前9天,落魄的王小波給好友李靜看剛辦好的貨車駕駛執(zhí)照,說:“實在混不下去了,我就干這個?!?/span>李靜后來回憶說:“我看見他走路的腳步很慢,衣服很舊,暖瓶很破。”王小波留下了一個寂寥、孤獨而決絕的背影。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被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頭抵著墻壁,墻上有牙齒刮過的痕跡,地上有墻灰。正如他所處的那個荒唐年代,他用荒誕的文字來詮釋世事,他用前衛(wèi)的自由思想去打破藩籬,直到去世前,他都在用牙齒撕咬墻面做最后的掙扎......有趣的靈魂獨行,無趣的人生合群。王小波,這個離群索居者,不因異見而焦慮;不因落寞而悲傷;他的不合群,恰恰成為他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先決條件。 今天,我們站在21世紀往回看,盡管王小波依然時不時被大眾提起,他的名字也化為一個“接頭暗號”,然而特立獨行的頭腦依然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沉默的大多數(shù)依舊不會看他的作品。正如劉瑜所說:王小波代表的精神,在中國很缺乏。 ▲1986年,王小波與妻子李銀河駕車橫穿美國時留影他就像沙漠中的胡楊林,是這個思想沙漠時代中的綠洲。而我們是這片沙漠中的旅行者,虛無的沙子無時無刻不在侵蝕我們,王小波這片綠洲就是一處必不可少的精神棲息地。為此,先知書店薦書誠摯推薦一部迄今為止被公認為最好的王小波傳記《王小波傳》——這部書對于尚未閱讀過王小波的讀者來說,是讀懂、讀透王小波的最佳入門之選;對于熟悉王小波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對王小波及其作品與眾不同的深刻領悟,能幫助我們重新理解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王小波;即使是因王小波身上種種爭議的而一直對他望而卻步的讀者,這本書所描寫的王小波平實、質樸卻又詩意的人生故事同樣讓人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