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感冒,很多人都會去吃西藥,認為這樣好得快,其實中藥治療感冒才是最快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跡可循,中醫(yī)有個詞語形容治療傷寒感冒的“效如桴鼓,覆杯而愈”,意思就是說治療的效果像拿起鼓槌打鼓一樣,一敲就響,立竿見影,更甚者一服而愈。 最近很多人又二次中招了,正是春夏交替感冒高峰期,今天跟大家聊聊中醫(yī)辨證感冒的類型: 中醫(yī)三辨的治療原則 1、辨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 感冒常常以夾寒、夾熱而發(fā)病,風寒和風熱的表現(xiàn)都有鼻塞、流涕、頭身疼痛等癥,但是風寒感冒的發(fā)熱輕,常伴有無汗、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而風熱感冒的發(fā)寒輕,有汗、流濁鼻涕、口渴、舌苔薄黃。 2、辨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是散發(fā)性發(fā)病,癥狀較輕,全身癥狀不重,容易反復感冒。而時行感冒具有流行性、傳染性、癥狀較重。 3、辨常人感冒與虛人感冒 平常人感冒癥狀明顯,但容易康復,而身體比較虛的人感冒比較不容易康復,且容易反復。 分癥治療方法 風寒感冒生活中,有些人得了感冒,就去藥店買板藍根、小柴胡顆粒喝,這樣做有失偏頗,風寒感冒惡寒重,可采用荊芥、防風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風;羌活、獨活散寒除濕,為治肢體疼痛之要藥;川芎活血散風止頭痛;枳殼、前胡、桔梗宣肺利氣;茯苓、甘草化痰和中。 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相反,風熱感冒就會感覺有些“熱”。以金銀花、連翹辛涼透表,兼以清熱解毒;薄荷、荊芥、淡豆豉疏風解表,透熱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結(jié);竹葉、蘆根甘涼,清熱生津止渴。 發(fā)熱較嚴重加黃芩、石膏、大青葉清熱;頭痛嚴重加桑葉、菊花、蔓荊子清利頭目;咽喉腫痛者加板藍根、玄參利咽解毒;咳嗽痰黃者加黃芩、知母、浙貝母、杏仁、瓜蔞殼清肺化痰;口渴明顯病人重用蘆根,加花粉、知母清熱生津。 暑濕感冒這類感冒多發(fā)于夏季,患者出汗不暢、身重倦怠,頭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黃,胸悶欲嘔,小便短赤,舌苔黃膩。以香薷發(fā)汗解表;金銀花、連翹辛涼解表;厚樸、扁豆和中化濕。暑熱偏盛,加黃連、青蒿、鮮荷葉、鮮蘆根清暑泄熱;濕困衛(wèi)表,身重少汗惡風,加清豆卷、藿香、佩蘭芳香化濕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熱利濕。 體虛感冒體虛感冒多發(fā)于老年人、或病后人群,體虛感冒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氣虛、血虛、陽虛和陰虛。不同類型的體虛感冒,治療方法不同。如果是氣虛,治療需以益氣解表、扶正祛邪藥物為主;如果是血虛,則需要養(yǎng)血解表、疏散風寒為主;陽虛治療以助陽解表、散寒祛邪為主;陰虛患者需要疏風宣肺為主。 好了,今天針對感冒的分享就到這了,內(nèi)容做個參考,大家生活中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經(jīng)專業(yè)醫(yī)生辯證后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