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不如知足,知足不如從容
生命這場修行,苦樂全在心境。 作者:洞見 yebo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 或許情感失意,或是職場失利,或是家庭矛盾…… 等經(jīng)歷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你若是消極以對,這些苦難便沒有盡頭,反而會讓自己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久久無法自拔。 作家梁實秋說,內(nèi)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 只有保持樂觀,懂得釋然,學(xué)會從容,你才能走出低谷,將所有的打擊與痛苦,全都化作生命的養(yǎng)分。 人活著拼的就是心態(tài),一個好的心態(tài),勝過萬千良藥。 1 達(dá)爾文說:“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 生活總是步步坎坷,樂觀的心態(tài),才是保佑你平安順?biāo)斓淖o(hù)身符。 蔡瀾曾經(jīng)在書里講過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 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一度找不到工作。 那段時間,他居住在簡陋的廉租房里,每天就靠領(lǐng)救濟(jì)金生活。 換作是別人,可能早就崩潰了。 蔡瀾卻整天樂呵,沒公司要他,他就一門心思撲在寫作上。 幾年后,他接連出版了好幾本暢銷書,一舉走紅。 后來在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他是如何走上作家路的? 他笑瞇瞇地說:“我能夠掙扎成功,是因為我總是笑對人生,相信幸運女神會眷顧我。” 瞿秋白說,如果人是樂觀的,那么一切都能抵抗。 消極處世,雞毛蒜皮的事,也足以讓你愁眉苦臉,很快擊垮你。 樂觀面對生活,哪怕再大的苦難,我們都可以泰然處之。 汪曾祺先生38歲那年,被下放農(nóng)村接受勞動改造。 每天被分派的任務(wù)是起豬圈、刨豬糞、背糧食,他常常累得半死。 一起參加勞動的人,整日都垂頭喪氣。 唯獨汪曾祺始終情緒高昂,他常說:“我們有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yīng)該快活。” 勞動之余,他常常下河摸魚,摘些野蘑菇,為自己燉一鍋魚湯。 不干活的時候,他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四處寫生,他把每一個苦難的日子都過得熱氣騰騰。 等到改造結(jié)束,其他人都是病懨懨的樣子,只有他依舊精神抖擻。 很喜歡朱德庸說過的一句話:
對于生活的種種暴擊與不順,最好的心態(tài)是保持樂觀。 每個人內(nèi)心容積都是固定的,快樂越多,悲傷就越少,希望越多,苦難便越淡。 請相信,再濃郁的黑夜,終究會被陽光所驅(qū)散。 保持樂觀,永遠(yuǎn)積極向上,才能讓自己活得舒心,把日子過得明朗。 2 古伊朗詩人薩迪,年輕時非常窮困,連一雙鞋都沒有。 他整日感慨命運不濟(jì),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 有一次,他心情低落地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了一位沒有腳的人。 他這才發(fā)覺,原來自己并非這世上最不幸的人。 從那以后,他整個人就變得豁達(dá)起來,最終成為著名詩人。 就如薩迪所言:“在飽足人的眼中,燒鵝好比青草;在饑餓人的眼中,蘿卜便是佳肴。” 在這個世界上,再好的心態(tài),都敵不過一顆知足的心。 1918年,39歲的弘一法師拋棄世俗身份,正式剃度出家。 他在杭州一處山上修行,日子過得非常簡樸。 一天中午,老朋友夏丏尊來看他。 弘一法師正捧著碗白米飯,配一碟咸菜,吃得津津有味。 夏丏尊看到后心酸不已,問他:“難道您不嫌這咸菜太咸了嗎?” 弘一法師微笑著說:“咸有咸的滋味。” 吃完飯,弘一法師倒了杯白開水,很享受地喝著。 夏丏尊皺著眉頭說:“沒有茶葉嗎?這么淡的白開水,喝得下去嗎?” 弘一法師說:“淡有淡的滋味。” 夏丏尊嘆了口氣,最后問:“您真的不覺得這種日子苦嗎?” 弘一法師淡淡一笑,回答說,有飯吃,有水喝,有屋住,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 正是這份知足的心態(tài),使得弘一法師的內(nèi)心永遠(yuǎn)平和,活得通透清醒。 人生本就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 無論什么滋味,甘于自足,才能歡歡喜喜過好每一個當(dāng)下。 《菜根譚》中也說,不知足者凡境,知足者仙境。 懂得知足的人,即便身在泥淖,也自在如神仙,活得有滋有味。 成年人的心態(tài),樂觀是標(biāo)配,知足是高配。 很多時候,所謂快樂,其實都不過是對當(dāng)下的滿足。 珍惜擁有的一切,過好眼前的生活,你終會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 3 亦舒說過一句話:“花開花落,順其自然。得失從緣,隨遇而安。” 成年人的世界里,風(fēng)風(fēng)雨雨是常態(tài)。 想要走出逆境,既要知足常樂,更要學(xué)會保持淡然,從容面對挫折與磨難。 《黃庭堅傳》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19歲那年,黃庭堅參加鄉(xiāng)試,考取了第一名。 可當(dāng)他頂著鄉(xiāng)魁的頭銜入京參加科考時,結(jié)果卻名落孫山,無緣上榜。 放榜消息傳來,酒席上落榜的人紛紛捶胸頓足,唯獨黃庭堅坦然自若地自飲自酌。 之后他背著行囊,回到家中,依舊不驕不躁,每日潛心苦讀。 3年后他重赴科考,一舉高中。 為官之后,他本以為能一展抱負(fù),沒想到仕途不順,十幾年中他屢遭貶謫。 1095年,因小人所害,他被貶到黔州。 臨行前,很多朋友都為他擔(dān)憂,黔州位處巴蜀蠻荒之地,此去經(jīng)年,兇多吉少。 但黃庭堅卻跟沒事人一樣,晚上倒頭便睡,早上起來,竟然還面有喜色。 朋友們都很不解,黃庭堅笑著說:
在黔州,他寄居在一間廢棄的軍用戍樓里。 居住環(huán)境破敗不堪,他卻自得其樂,還給它起了個雅致的名字——喧寂齋。 他每天棲身戍樓,安坐于榻上,焚香讀書。 盡管身處逆境,他卻始終安之若素。 憑著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黃庭堅最終熬過低谷,重獲朝廷重用,并被授予龍圖閣大學(xué)士。 作家賈平凹說,真正的從容不是躲避喧囂與紛爭,而是平靜地對待生活。 人的境遇總是有起有伏,順?biāo)煲埠茫部酪擦T,都不妨坦然以待。 面對生命的起落,從容,才是一個人最合適的心態(tài)。 當(dāng)你能保持淡然,守住豁達(dá)的心境,自然不懼風(fēng)雨不懼晴。 王陽明在《傳習(xí)錄》里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 生命這場修行,苦樂全在心境。 遭遇生活的陰晴,保持樂觀;面對命運的盈虧,學(xué)會知足。 修一顆平常心,哪怕遇到的風(fēng)雨再大,你也能一蓑煙雨任平生。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