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宋國,是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公旦分封給紂之庶兄微子、以“代殷后,奉其先祀”的一個(gè)國家,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至宋襄公欲霸未成而此后國勢日衰,于公元前286年被齊聯(lián)合魏、楚所滅。 《宋微子世家》從始封之君微子至末代君偃,共記寫了宋國34代君位承續(xù)的歷史。著重寫的是:紂王拒微子、箕子、比干諫,箕子就治政安民從九個(gè)方面答周武王問,微子被封而受殷遺民擁戴,宋大夫南宮萬作亂被殺,襄公稱霸未成,華元盡失臣節(jié),景公有德,偃無道而致宋亡。對(duì)應(yīng)寫了齊桓公會(huì)盟葵丘,宋襄公會(huì)盟于盂和宋楚泓之戰(zhàn),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而孔子微服離宋等重大事件。 在微子被封前,司馬遷詳寫了殷紂王無道失政,而作為親戚進(jìn)諫的箕子被囚為奴、比干被剖心、微子被迫離去,司馬遷借孔子之口而贊他們?yōu)椤叭省?。?duì)于宋襄公,雖欲霸未成和泓之戰(zhàn)大敗,但他能禮讓君位,寧敗不忘禮,司馬遷感于中國禮儀淪喪仍給了他極大褒揚(yáng)。對(duì)于箕子從五行、五事、八政、五紀(jì)、皇極、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極九個(gè)方面給周武王如何安民的回答,司馬遷一一作了詳錄,表現(xiàn)了他對(duì)此的重視和贊賞。而對(duì)于君有德義和君無道臣不節(jié)之種種,司馬遷在敘寫時(shí)也無一不流溢出鮮明的褒貶和愛憎。 微子開者[1],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2]。紂既立,不明,淫亂于政,微子數(shù)諫,紂不聽。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國,懼禍至,以告紂[3]。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4]!”于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5],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6]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陳于上,紂沉緬于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于下。殷既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并興,相為敵仇。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殷遂喪,越至于今[7]。”曰:“太師,少師,我其發(fā)出往?吾家保于喪?今女無故告予,顛躋,如之何其[8]?”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災(zāi)亡殷國,乃毋畏畏,不用老長。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9]?!彼焱?sup>[10]。 【段意】 寫微子開見紂王敗政禍國又?jǐn)?shù)諫不聽,只得離開殷都。微子先想自殺,但聽了箕子關(guān)于“國治身世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一席話,便離開了殷都。 【注釋】 [1]微子開者:微國子爵叫開的。裴骃《集解》引孔安國云:“微,畿內(nèi)國名。子,爵也,為紂卿士。”微,在今山西潞城東北。開,本為“啟”,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故稱。 [2]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殷代帝乙的長子、也是紂王庶出的哥哥。司馬貞《索引》引《呂氏春秋》云:微子生時(shí)母猶為妾,及為妃而生紂,故微子應(yīng)為紂的同母庶兄。 [3]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句:到了大臣祖伊?xí)r,將周西伯昌修明德業(yè),滅了??國,禍患將至的情況報(bào)告給紂王。周西伯昌,商末周族領(lǐng)袖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li)國,即黎國,在今山西黎城,一說在今山西長治西南。 [4]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我生于世,不是由天命決定的嗎?這(西伯昌盛)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5]及去:等到將要離開(京城)時(shí)。 [6]太師、少師:太師在殷朝是軍隊(duì)最高統(tǒng)帥,后為輔弼國君或輔導(dǎo)太子的官,此指箕子:少師為太師的輔佐,此指比干。 [7]殷不有治政句:殷朝沒有修明的政治,又不治理四方。我們祖先已有業(yè)績陳列,而紂王卻沉溺于酒,唯女人之言是聽,敗壞成湯之德業(yè),致使殷朝無論大人小孩,都喜歡搶劫偷盜、為歹作亂,官吏們互相仿效著去干違法的事,所有罪犯竟一個(gè)也逮不著,于是一般小民也起而效法,互為仇敵?,F(xiàn)在殷朝的典章制度就要喪失殆盡了,好像要渡過大河卻既無渡口又無邊岸一樣。殷將滅亡,大約就在眼前吧。草竊奸宄(gui):落草為賊,偷盜行竊,作奸犯法,為歹使壞。 [8]我其發(fā)出往句:我是離國遠(yuǎn)行呢?還是在家保護(hù)自己不淪喪呢?現(xiàn)在你們不指點(diǎn)我,等我從高位跌下時(shí),你們又怎么辦呢?顛躋:從高處跌下。躋(ji),上升。 [9]王子,天篤下句:王子,老天狠狠降災(zāi)來滅殷國,而紂王不怕天威,不聽長者善言。甚至殷國百姓也竟敢輕蔑、褻瀆對(duì)天地神明的祭祀。倘若真正能好好治理國家,那國家治理好了,個(gè)人雖身死也無遺恨了;但如果獻(xiàn)出了生命國家依然治不好,那就倒不如早點(diǎn)離開好了。 [10]遂亡:于是就離開了(都城)。 箕子者[1],紂親戚也[2]。紂始為象箸[3],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yuǎn)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4],不可振也[5]?!奔q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被釉唬骸盀槿顺贾G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蹦吮话l(fā)佯狂而為奴[6]。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7]。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8]!”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9]。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hào)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10]?!庇谑翘珟煛⑸賻熌藙裎⒆尤?sup>[11],遂行。 【段意】 寫箕子、比干、微子諫紂王的不同認(rèn)識(shí)和結(jié)局:箕子不忍離開紂王是怕由此而顯君惡自取悅于民,結(jié)果紂王不聽而將他囚為奴;比干為免無辜百姓遭禍而冒死直諫,終被紂王剖心;微子認(rèn)為臣屢諫君不聽從道義上可以離開,于是離開了紂王。 【注釋】 [1]箕子:箕國子爵。司馬貞《索隱》引司馬彪云:“箕子名胥馀?!被?,箕子的封地,在今山西太谷西北。 [2]紂親戚:一說為紂的諸父(伯或叔),一說為紂的庶兄。 [3]象箸:象牙筷子。 [4]漸:(追求)加劇。 [5]不可振也:(國家)不能復(fù)興了。 [6]被:通“披”。 [7]操:琴曲的一種。因遇災(zāi)而不改節(jié)操故名之“操”,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聲音》云:“其遇閉塞憂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 [8]百姓何辜:百姓有什么罪(要受君王暴虐)呢? [9]刳(ku):剖開挖出。 [10]父子有骨肉句:父子有骨肉之情,而君臣以義相連。所以,父母有過失,子女應(yīng)再三勸諫,不聽則繼之以痛哭;為臣的屢諫而君不聽,則他是可以從道義上離開不管的了。 [11]裴骃《集解》指出,這時(shí)比干已死,故此處的“少師”似誤。 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1],肉袒面縛[2],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3]。于是武王乃釋微子,復(fù)其位如故。 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xù)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段意】周武王推翻殷紂,微子哀求周武王使殷宗祀得以承續(xù),周武王于是恢復(fù)了微子原有爵位,并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承續(xù)殷祀。 【注釋】 [1]造于軍門:前往(周武王)軍營大門。 [2]肉袒面縛:袒露上身,雙手捆縛于后而面朝前。袒(tan):敞開上衣露出肉體。 [3]左牽羊句:左邊的隨行人員牽著羊,右邊的持著茅,(微子)跪著用膝頭前行到了(周武王)跟前去報(bào)告。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王曰:“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1]。” 箕子對(duì)曰:“在昔鯀堙鴻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從鴻范九等,常倫所。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鴻范九等,常倫所序[2]。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jì);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3]。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4]。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治,明作智,聰作謀,睿作圣[5]。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6]。 “五紀(jì):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shù)[7]。 “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shí)五福,用傅錫其庶民,維時(shí)其庶民于女極,錫女保極。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女則念之,不協(xié)于極,不離于咎,皇則受之。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時(shí)人斯其維皇之極。毋侮鰥寡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國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時(shí)人斯其辜。于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毋偏毋頗,遵王之義。毋有作好,遵王之道。毋有作惡,遵王之路。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黨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側(cè),王道正直。會(huì)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王極之傅言,是夷是訓(xùn),于帝其順。凡厥庶民,極之傅言,是順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8]。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qiáng)不友剛克,內(nèi)友柔克,沉漸剛克,高明柔克。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人用側(cè)頗辟,民用僭忒[9]。 “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濟(jì),曰涕,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 卜五,占之用二,衍貣。立時(shí)人為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而身其康強(qiáng),而子孫其逢吉。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nèi)吉,作外兇。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兇[10]。 “庶徵: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fēng),曰時(shí)。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廡。一極備,兇。一極亡,兇。曰休徵:曰肅,時(shí)雨若;曰治,時(shí)旸若;曰知,時(shí)奧若;曰謀,時(shí)寒若;曰圣,時(shí)風(fēng)若。曰咎徵:曰狂,常雨若;曰僭,常旸若;曰舒,常奧若;曰急,常寒若;曰霧,常風(fēng)若。王眚維歲,卿士維月,師尹維日。歲日月時(shí)毋易,百谷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shí)既易,百谷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維星,星有好風(fēng),星有好雨。日月之行,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fēng)雨[11]。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12]。 “六極: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13]” 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14]。 【段意】 寫箕子就如何安民治政的問題回答周武王的求教,他提出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紀(jì)、皇極、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極共九個(gè)方面。周武王于是封箕子到朝鮮而不將他作周之臣子看待。 【注釋】 [1]於乎句:唉!老天爺本是保護(hù)世間百姓、使他們和睦相處的。但我不知那些恒定不變的法度秩序該如何制定。陰(yin),通“蔭”,庇護(hù)。 [2]在昔鯀堙鴻水句:從前鯀用堵塞的辦法治理洪水,違反水性,攪亂五行,于是惹怒天帝,不給他九種治政安民的大法,因此那恒常不變的法度秩序被敗壞了,鯀也因此被誅而死,禹才繼其位而興起,天帝便賜給禹九種治國安民大法,于是恒常不變的法度秩序便有了。鯀(gun),傳說中原始部落的首領(lǐng);堙(yin),填塞;汩(gu)陳,擾亂排列好的;鴻范九等,大的法度規(guī)范九種;(du),敗壞;殛(ji),誅戮。 [3]向用五福、畏用六極:享受有五種幸福,懲罰有六種困厄。 [4]五行句:所謂構(gòu)成世界的五種物質(zhì)元素: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濕潤下流,火燃燒上升,木能曲能直,金依人而改變形態(tài),土可種植收獲。濕潤下流者味咸,燃燒上升者味苦,能曲能直者味酸,形態(tài)依人改變者味辣,種植收獲的東西味甜。革,變更;稼,種植;穡,收獲。 [5]五事句:所謂要注意的五件事:一是儀表,二是言語,三是眼光,四是聽覺,五是思想。儀表要恭敬,言語要適當(dāng),眼光要明亮,聽覺要靈敏,思想要深遠(yuǎn)。儀表恭敬顯嚴(yán)肅,言語適當(dāng)可治事,眼光明亮必睿智,聽覺靈敏生計(jì)謀,思想深遠(yuǎn)稱圣明。 [6]八政句:所謂八種政務(wù)官:一是管糧食的官,二是管財(cái)政的官,三是管祭祀的官,四是管土地百姓居住的司空,五是管教育的司徒,六是管治安捕盜賊的司寇,七是管外交禮儀的賓,八是管軍事的師。 [7]五紀(jì)句:所謂五種天象時(shí)令: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宿及日月相會(huì)之辰,五是歷法節(jié)氣。 [8]皇極句:所謂君主法則:君主建立君權(quán)有法則,要集中當(dāng)時(shí)五種幸福,遍施給百姓,于是百姓都聽從你的法則,和你共同保持這法則。所有民眾皆無淫濫私黨,眾人皆無此惡德,都只用君主作法則。所有百姓,凡有謀略、有作為、有操守的,你要隨時(shí)想到他們的取舍。若有人不遵法度,只要不墮入罪惡深淵,君主就應(yīng)當(dāng)容受。如有人能和顏悅色地說'我愛美德’,你就要賜福給他。這樣人們就會(huì)以君王為法則,不會(huì)欺侮鰥夫寡婦而害怕高官顯要。如果人們有才能有作為,再使其操行美好,則國家就會(huì)昌盛。凡正直的人,既給了他很多俸祿,你若不能讓他對(duì)國家有良好表現(xiàn),那就會(huì)讓人們?cè)庾?。若那人無良好表現(xiàn),而你雖賜給他福祿,他的作為也會(huì)使你受牽累而有罪過。不要偏邪不正,要遵循君王大義;不要私心偏愛,要嚴(yán)守君王之道;不要私心偏惡,要端正君王之行。君王如果不偏私、不結(jié)私黨,那君王的道路必定寬闊;如果不結(jié)私黨、不偏私,那君王的道路必定平坦。不要反其道而行,不要向側(cè)面倒傾,君王道路自然正直。君王凝聚諸侯臣民有其法度,諸侯臣民歸附君王也有其法度。上面有關(guān)建立君權(quán)的教導(dǎo),應(yīng)當(dāng)用來做平定不軌的法度,用來教育人,這樣對(duì)天帝就和順了。所有百姓,對(duì)上述教導(dǎo)應(yīng)當(dāng)順從實(shí)行,從而接近天子的光輝,因?yàn)樘熳邮前傩崭改?,是主宰天下的君王。極,標(biāo)準(zhǔn)、法則;錫,同“賜”;女,同“汝”;猷(you),謀略;羞,美食,喻美好;穀,俸祿;夷,平、平定;近,一解為“益”。 [9]三德句:所謂三種德行:一是中正不曲,二是能剛,三是能柔。世道平順用正直治之,倔強(qiáng)不馴用剛治之,和氣順從用柔治之。溫和之人主政,要能剛斷;俊杰之人主政,須能柔和。只有君王可以賞爵賜福,只有君王可以作罰施威,只有君王可以享用美食。一般臣子則不能賞爵賜福、作罰施威、享用美食;如果他們這樣做了,那將有害于你的家庭,致禍于國家,而真要這樣,所有官吏就都枉曲不正,百姓也就乖違法度、不守本分了??耍瑒僦?,能夠;辟(bi),國君;僭(jian),超越本分;忒(ti),差誤。 [10]稽疑句:所謂卜問疑惑:就是選設(shè)掌管龜卜易筮的人,把疑惑的事告訴他們,讓他們占卜。有的像雨,有的像雨止而云在其上,有的像若斷若續(xù)的淚,有的像霧,有的像兇災(zāi)氣色相犯,這是龜兆;而卦象有內(nèi)、外二種,內(nèi)卦為貞,即正,外卦是悔,即終。以上共七種,屬龜卜的五種,筮占的二種,它們推衍而變化,以占卜吉兇宜否。所設(shè)擔(dān)任卜筮的,三人占卜若有兩人看法相同就要服從。你若有重大疑問,先要在你心中考慮,再跟卿大夫們商量,然后與百姓討論,最后再卜筮了看。如果你贊同,龜卜贊同,占筮贊同,卿大夫贊同,百姓贊同,這就是全體意見相同。這樣,你的身體一定安康強(qiáng)壯,你的子孫也會(huì)吉祥如意。如果你贊同,龜卜贊同,占筮贊同,而卿大夫反對(duì),百姓反對(duì),還是吉祥的。如果卿大夫贊同,龜卜贊同,占筮贊同,而你反對(duì),百姓反對(duì),也是吉祥的。如果百姓贊同,龜卜贊同,占筮贊同,而你反對(duì),卿大夫反對(duì),也還是吉祥的。如果你贊同,龜卜贊同,占筮反對(duì),卿大夫反對(duì),百姓反對(duì),那么做家庭的事吉祥,做朝廷的事就不吉祥了。如果龜卜與占筮都違背人意,那么不干事吉祥,干事則會(huì)遭兇險(xiǎn)。衍貣(te),推演人事之過錯(cuò)差誤。衍,推算;貣,同“忒”,差誤。 [11]庶徵句:所謂各種徵兆:就是下雨、天晴、溫暖、寒冷、刮風(fēng),如果這五者都具備,且按應(yīng)發(fā)生的次序發(fā)生的話,那么各種草木都會(huì)很繁茂。若其中一種現(xiàn)象太多,則會(huì)發(fā)生兇險(xiǎn),而某一種現(xiàn)象太少,也會(huì)發(fā)生兇險(xiǎn)。所謂好徵兆是:如果(天子)儀容嚴(yán)肅,雨水就會(huì)適時(shí)而來;如果治理得當(dāng),晴空就會(huì)出現(xiàn);如果智慧豐富,恰當(dāng)溫暖便會(huì)到來;如果謀略深遠(yuǎn),合適的寒氣就會(huì)降臨;如果思想圣明,宜人清風(fēng)就會(huì)產(chǎn)生。所謂壞徵兆是:(天子)若狂妄,會(huì)久雨不停;有非分舉動(dòng),會(huì)久晴無雨;做事遲緩,會(huì)久熱不散;行為急躁,會(huì)久寒不變;頭腦昏昧,會(huì)刮風(fēng)不止。君王要考察一年之政治得失和百姓豐歉,卿大夫要關(guān)注每月的善惡變化,而眾官當(dāng)隨時(shí)注意每天的情況。如果治理與節(jié)候不亂改常態(tài),那么百谷將因此豐收,政治也會(huì)清明,俊杰會(huì)顯揚(yáng),國家會(huì)太平康寧。反之,如果管理與季節(jié)氣候錯(cuò)亂變異,那么就會(huì)百谷不收,政治昏昧,俊杰埋沒,國家不穩(wěn)。百姓的徵兆是天上的星,星有愛風(fēng)的,也有愛雨的。由日月運(yùn)行而有冬季夏季。但月亮順從了星星,就會(huì)刮風(fēng)下雨(意即天子百官若知曉民情,也可依百姓意愿而興風(fēng)作雨)。奧(yu),通“燠”,暖;休,吉祥;旸(yang),日出,天晴;眚(sheng),這里為過失;師尹,眾官;畯,同“俊”,才智出眾的人。 [12]五福句:所謂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裕,三是健康安寧,四是好修養(yǎng)美德,五是高壽而得善終。攸,所。 [13]六極句:所謂六種災(zāi)難:一是遭兇險(xiǎn)而短命夭折,二是生重病,三是憂傷,四是貧困,五是殘壞至死,六是體弱。 [14]朝鮮: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云:“高麗平壤城,本漢樂浪郡王險(xiǎn)(一作儉)城,即古朝鮮也?!? 其后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1],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2]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段意】寫箕子為殷的敗亡傷感,乃作《麥秀之詩》譴責(zé)紂王,并抒悲懷。 【注釋】 [1]禾黍:粟稷稻等作物的總稱。宮室毀壞而長出禾黍,其情景令人感傷。 [2]《麥秀之詩》:關(guān)于麥穗的詩,其意為:“麥穗多么整齊啊,禾黍多么繁茂。那個(gè)狡黠的頑童(紂王)啊,你為什么不跟我相好呢!”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dāng)國。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后[1],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2],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愛之。 【段意】 寫周公旦封微子于宋的由來:周武王去世,周公旦代為掌國,武庚作亂被誅,周公便命微子代殷后,封于宋。微子仁賢,深得殷遺民愛戴。 【注釋】 [1]代殷后:代替武庚作殷的后裔。 [2]作《微子之命》以申之:作《微子之命》加以說明。 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煬公熙立。煬公即位,湣公子鮒祀弒煬公而自立,曰“我當(dāng)立”,是為厲公。厲公卒,子釐公舉立。 釐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 二十八年,釐公卒,子惠公覸[1]立。 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 宣公有太子與夷。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2]?!焙鸵嗳尪苤P?,弟和立,是為穆公。 【段意】 寫微子至穆公間各代君位的傳承,重點(diǎn)寫了湣公子鮒祀弒湣公弟煬公自立與宣公弟和三讓而受君位。對(duì)應(yīng)寫了周厲王奔彘,周宣王即位,犬戎殺周幽王,秦始列諸侯,宋武公之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 【注釋】 [1]覸:音jian。同“瞷”。 [2]我其立和:我應(yīng)當(dāng)立和繼位。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馬孔父謂曰[1]:“先君宣公舍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我死,必立與夷也?!笨赘冈唬骸叭撼冀栽噶⒐玉T?!蹦鹿唬骸拔懔ⅠT,吾不可以負(fù)宣公。”于是穆公使馮出居于鄭。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夷立,是為殤公。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2],然卒其子復(fù)享之?!? 殤公元年,衛(wèi)公子州吁弒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3],使告于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彼卧S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4]。 二年,鄭伐宋,以報(bào)東門之役。其后諸侯數(shù)來侵伐。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華督[5],督說,目而觀之[6]。督利孔父妻[7],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殤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戰(zhàn)[8],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寧民?!笔菤q,魯弒其君隱公。 十年,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殤公怒,遂弒殤公,而迎穆公子馮于鄭而立之,是為莊公。 【段意】 寫殤公、莊公即位經(jīng)過:穆公舍棄群臣立其子馮的動(dòng)議,堅(jiān)持立宣公之子與夷為君,即殤公;太宰華督為奪得大司馬孔父嘉的美妻,攻殺了孔父嘉,又弒了殤公,還立公子馮為君,即莊公。 【注釋】 [1]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 [2]立其弟以成義:傳位給弟弟以表現(xiàn)兄弟之義。 [3]欲得諸侯:想要獲得諸侯的承認(rèn)與支持。 [4]至東門而還:直打到(鄭國都城的)東門才退兵。 [5]太宰:掌管王家內(nèi)外事務(wù)(包括家務(wù)、家奴)的官。據(jù)裴骃《集解》引服虔云:華督為宋戴公之孫。 [6]督說,目而觀之:華督愛悅,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她。 [7]督利孔父妻:華督生了奪過孔父妻的念頭。利,奪他人所愛以利己。 [8]十一戰(zhàn):打了十一次仗,裴骃《集解》引賈逵云:“一戰(zhàn),伐鄭,圍其東門;二戰(zhàn),攻其禾;三戰(zhàn),取邾田;四戰(zhàn),邾鄭伐宋,入其郛;五戰(zhàn),伐鄭,圍長葛;六戰(zhàn),鄭以王命伐宋;七戰(zhàn),魯敗宋師于菅;八戰(zhàn),宋、衛(wèi)入鄭;九戰(zhàn),伐戴;十戰(zhàn),鄭入宋;十一戰(zhàn),鄭伯以虢師大敗宋?!? 莊公元年,華督為相。九年,執(zhí)鄭之祭仲,要以立突為鄭君[1]。祭仲許,竟立突。十九年,莊公卒,子湣公捷立。 湣公七年,齊桓公即位。九年,宋水,魯使臧文仲往吊水。湣公自罪曰:“寡人以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标拔闹偕拼搜?sup>[2]。此言乃公子子魚教湣公也。 十年夏,宋伐魯,戰(zhàn)于乘丘[3],魯生虜宋南宮萬。宋人請(qǐng)萬[4],萬歸宋。十一年秋,湣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5],湣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6]?!比f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殺湣公于蒙澤[7]。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8]。因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諸公子奔蕭[9],公子御說奔亳[10]。萬弟南宮牛將兵圍亳。冬,蕭及宋之諸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宋新君游而立湣公弟御說,是為桓公。宋萬奔陳。宋人請(qǐng)以賂陳。陳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11],歸宋。宋人醢萬也[12]。 【段意】寫莊公要挾鄭國立突為君和湣公、桓公時(shí)的內(nèi)亂外患:莊公逮往鄭國祭仲,要挾他立了公子突為鄭君。繼位的湣公因侮辱大夫南宮萬而被謀殺,南宮萬改立公子游為君,逼得諸公子逃到蕭,公子御說逃到亳,其弟南宮牛兵圍亳。諸公子聯(lián)合殺了南宮牛,弒了游,立御說為桓公。南宮萬逃到陳國,宋以重金賂陳,將其索回剁為肉醬。對(duì)應(yīng)寫了齊桓公即位,魯使藏文仲到宋國吊水災(zāi)。 【注釋】 [1]要:要挾、脅迫。 [2]善:贊美。 [3]乘(sheng)丘:在今山東兗州西北。 [4]請(qǐng):請(qǐng)求(釋放)。 [5]因博爭行:因?yàn)闋幝范c人毆斗。 [6]始吾敬若句:起初我敬重你;可現(xiàn)在你卻像個(gè)魯國的俘虜。 [7]萬有力句:南宮萬孔武有力,惱恨湣公這話,就設(shè)個(gè)圈套把湣公謀殺于蒙澤。蒙澤,在今河南商丘東北。 [8]齒著門闔死:牙齒撞到門板上而身亡。闔(he),門扇。 [9]蕭:宋邑,在今安徽蕭縣西北。 [10]亳(bo):有三處,南亳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北亳在商丘北,西亳在今河南偃師西。[11]革:犀牛皮。《左傳》:“以犀革裹之。” [12]醢(hai):把人剁成肉醬的酷刑。 桓公二年,諸侯伐宋,至郊而去。三年,齊桓公始霸。二十三年,迎衛(wèi)公子毀于齊,立之,是為衛(wèi)文公。文公女弟為桓公夫人[1]。秦穆公即位。三十年,桓公病,太子茲甫讓其庶兄目夷為嗣?;腹x太子意,竟不聽[2]。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茲甫立,是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為相。未葬,而齊桓公會(huì)諸侯于葵丘[3],襄公往會(huì)。 襄公七年,宋地隕星如雨,與雨偕下;六鶂退蜚,風(fēng)疾也[4]。 八年,齊桓公卒,宋欲為盟會(huì)[5]。十二年春,宋襄公為鹿上之盟[6],以求諸侯于楚[7],楚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辈宦?。秋,諸侯會(huì)宋公盟于盂[8]。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9]!”于是楚執(zhí)宋襄公以伐宋。冬,會(huì)于亳,以釋宋公。子魚曰:“禍猶未也?!笔晗模畏ム?。子魚曰:“禍在此矣?!鼻?,楚伐宋以救鄭。襄公將戰(zhàn),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10],不可。”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zhàn)于泓[11]。楚人未濟(jì),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jì)擊之?!惫宦?,已濟(jì)未陳[12],又曰:“可擊?!惫唬骸按湟殃悺!标惓?,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13]?!弊郁~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zhàn)為[14]!” 楚成王已救鄭,鄭享之[15];去而取鄭二姬以歸。叔瞻曰:“成王無禮,其不沒乎?為禮卒于無別,有以知其不遂霸也[16]?!? 是年,晉公子重耳過宋,襄公以傷于楚,欲得晉援,厚禮重耳以馬二十乘[17]。 十四年夏,襄公病傷于泓而竟卒,子成公王臣立。 【段意】 寫宋襄公欲霸未成的情況:桓公嘉許太子茲甫盡兄弟之義而不允讓君位,茲甫立為襄公。襄公不聽為相的庶兄目夷(即子魚)之諫,總想以小國身分主盟諸侯,招致宋楚泓水之戰(zhàn),因襄公主張“君子不困人于厄”,終大敗,重傷身亡。對(duì)應(yīng)寫了秦穆公即位,齊桓公始霸并會(huì)諸侯于葵丘,楚執(zhí)宋襄公以伐宋又復(fù)釋之,宋伐鄭,楚伐宋以救鄭,楚成王無禮取鄭二姬,晉公子重耳過宋獲厚禮。 【注釋】 [1]文公女弟為桓公夫人:衛(wèi)文公妹妹是宋桓公夫人。 [2]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宋桓公贊揚(yáng)太子茲甫的兄弟之義,但終究未允他辭君位。 [3]葵丘:在今河南蘭考、民權(quán)境內(nèi)。 [4]六鶂退蜚,風(fēng)疾也:有六只鶂鳥向后退飛,因?yàn)轱L(fēng)太猛急了。鶂(yi),同“鹢”,古籍中一種像鷺鶿能高飛的水鳥;蜚,同“飛”。 [5]宋欲為盟會(huì):宋國想(繼齊國)主持諸侯會(huì)盟。 [6]鹿上:在今河南東部。 [7]以求諸侯于楚:請(qǐng)楚國出面邀請(qǐng)各諸侯國。 [8]盂:在今河南睢縣西北。 [9]禍其在此乎句:大禍就要應(yīng)驗(yàn)在這件事上了吧?國君欲求太過分了,(諸侯們)怎能忍受! [10]天之棄商久矣:老天拋棄殷商已很久了。宋奉殷祀,乃殷之余脈,故稱。[11]泓(hong):古水名,在今河南柘城西北。 [12]已濟(jì)未陳:已過河上岸但還沒有擺成陣勢。陳(zhen),“陣”之古字。 [13]君子不困人于厄句:君子不把人困于艱險(xiǎn)處境,也不攻擊不成陣列的敵人。 [14]兵以勝為功句:用兵以打勝為功勞,怎么能守常規(guī)呢?一定要依你說,則干脆給他當(dāng)奴仆好了,又何必與他打仗呢? [15]享:宴饗,用酒食款待人。 [16]成王無禮句:楚成王這樣無禮,將會(huì)不得好死吧!接受宴饗之禮竟然男女不分,由此可知他成不了霸業(yè)! [17]二十乘:一乘四馬,共八十匹馬。 成公元年,晉文公即位。三年,倍楚盟親晉,以有德于文公也[1]。四年,楚成王伐宋,宋告急于晉。五年,晉文公救宋,楚兵去。九年,晉文公卒。十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十六年,秦穆公卒。 十七年,成公卒。成公弟御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宋人共殺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為昭公[2]。 昭公四年,宋敗長翟緣斯于長丘[3]。七年,楚莊王即位。 九年,昭公無道,國人不附[4]。昭公弟鮑革賢而下士[5]。先,襄公夫人欲通于公子鮑,不可,乃助之施于國[6],因大夫華元為右?guī)?sup>[7]。昭公出獵,夫人王姬使衛(wèi)伯攻殺昭公杵臼。弟鮑革立,是為文公。 【段意】 寫宋成公背楚親晉的轉(zhuǎn)變和昭公時(shí)內(nèi)亂:成公對(duì)晉公子重耳有恩,故在宋被楚伐時(shí)獲晉救援而退了楚軍。成公弟御殺太子自立為君,宋人又殺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為昭公。昭公無道,被襄公夫人派衛(wèi)伯殺死。對(duì)應(yīng)寫了晉文公卒,楚太子商臣弒父代立,秦穆公卒,宋敗長翟緣斯,楚莊王即位。 【注釋】 [1]有德于文公:對(duì)晉文公有恩。 [2]昭公:司馬貞《索隱》引《魯系家》說應(yīng)為“武公”,“前代雖已有武公,此杵臼當(dāng)亦謚'武’也。若將不然,豈下五系公子特為君,又合謚'昭’乎?” [3]敗長翟緣斯于長丘:在長丘打敗長翟族的緣斯。長翟,亦作“長狄”,狄人的一支,常騷擾周王室及齊、衛(wèi)、宋、魯、晉、鄭諸國。 [4]不附:不擁護(hù)。 [5]鮑革:裴骃《集解》引徐廣曰:“一無'革’字?!?[6]乃助之施于國:就幫助他施恩惠于國人。 [7]因大夫華元為右?guī)煟航柚蠓蛉A元的關(guān)系,讓(公子鮑)當(dāng)了右?guī)煛S規(guī)?,宋國設(shè)的執(zhí)政官。據(jù)張守節(jié)《正義》云:“華元,戴公五代孫,華督之曾孫也?!? 文公元年,晉率諸侯伐宋,責(zé)以弒君。聞文公定立[1],乃去。二年,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須[2]與武、穆、戴、莊、桓之族為亂,文公盡誅之,出武、穆之族。 四年春,楚命鄭伐宋[3]。宋使華元將。鄭敗宋.囚華元。華元之將戰(zhàn),殺羊以食士,其御羊羹不及[4],故怨,馳入鄭軍,故宋師敗,得囚華元。宋以兵車百乘文馬四百匹贖華元[5]。未盡入,華元亡歸宋。 十四年,楚莊王圍鄭。鄭伯降楚,楚復(fù)釋之。 十六年,楚使過宋,宋有前仇,執(zhí)楚使。九月,楚莊王圍宋。十七年,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6]。”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7]。 二十二年,文公卒,子共公瑕立。始厚葬。君子譏華元不臣矣[8]。 共公九年,華元善楚將子重,又善晉將欒書,兩盟晉、楚。十三年,共公卒。華元為右?guī)?,魚石為左師[9]。司馬唐山攻殺太子肥,欲殺華元,華元奔晉,魚石止之,至河乃還,誅唐山。乃立共公少子成,是為平公。 平公三年,楚共王拔宋之彭城[10],以封宋左師魚石。四年,諸侯共誅魚石,而歸彭城于宋。三十五年,楚公子圍弒其君自立,為靈王。四十四年,平公卒,子元公佐立。 【段意】 寫文公到元公時(shí)宋國的內(nèi)亂和外患,重點(diǎn)寫大夫華元失節(jié)。昭公子借文公胞弟須的關(guān)系,聯(lián)合諸族作亂,被文公殺盡。鄭伐宋,生俘華元;后華元逃回,當(dāng)楚圍宋時(shí),他私下向楚將泄秘,被君子恥笑為失了臣節(jié)。對(duì)應(yīng)寫了晉率諸侯伐宋,楚莊王圍鄭,楚公子圍弒君自立為靈王。 【注釋】 [1]定立:在位時(shí)局勢穩(wěn)定。 [2]因文公母弟須:借著文公同母胞弟須的關(guān)系。 [3]楚命鄭伐宋:楚國使鄭國攻打宋國。 [4]其御羊羹不及:(華元的)車夫未分到羊肉湯。御,駕車的人;羹,五味調(diào)和的濃湯。 [5]文馬:裝飾好的良馬。一說指赤鬣縞身,看起來似黃金一般的寶馬。 [6]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劈骨為柴燒以為炊,互換子女食以充饑。 [7]以信政,遂罷兵去:由于互有誠意,(楚國)就撤兵離開了。 [8]不臣:不具臣子之節(jié)。 [9]左師:跟右?guī)熞粯?,為宋國設(shè)的執(zhí)政官。 [10]彭城:今江蘇徐州。 元公三年,楚公子棄疾弒靈王自立,為平王。八年,宋火。十年,元公毋信,詐殺諸公子,大夫華、向氏作亂[1]。楚平王太子建來奔,見諸華氏相攻亂,建去如鄭[2]。 十五年,元公為魯昭公避季氏居外,為之求入魯,行道卒[3],子景公頭曼立。 景公十六年,魯陽虎來奔,已復(fù)去。二十五年,孔子過宋,宋司馬桓魋惡之[4],欲殺孔子,孔子微服去[5]。三十年,曹倍宋,又倍晉,宋伐曹,晉不救,遂滅曹有之[6]。 三十六年,齊田常弒簡公。 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7]。心,宋之分野也[8]。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9]:“可移于相[10]?!本肮唬骸跋啵嶂呻??!痹唬骸翱梢朴诿?。”景公曰:“君者待民[11]。”曰:“可移于歲[12]?!本肮唬骸皻q饑民困,吾誰為君[13]!”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dòng)[14]。”于是候之,果徙三度[15]。 六十四年,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秦[16],??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購由立。悼公八年卒,子休公田立。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敗,奔齊,偃自立為宋君。 【段意】 寫元公到末代君偃的君位傳承。著重寫了元公為護(hù)送魯昭公返魯而死在途中,景公有德于宰相、百姓、歲收而免了火星之災(zāi),昭公怨恨景公殺父而殺太子自立,偃攻襲其兄剔成而自立為君。對(duì)應(yīng)寫了楚公子棄疾弒靈王自立,楚平王太子建奔宋復(fù)奔鄭,魯昭公避季氏居外,魯陽虎奔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而孔子微服離宋,宋伐曹滅之,齊田常弒簡公,楚惠王滅陳。 【注釋】 [1]元公毋信句:宋元公不講信用,以欺騙手段謀殺諸公子,大夫華氏、向氏因而作亂。 [2]建去如鄭:(楚太子)建離開宋國前往鄭國。 [3]元公為魯昭公句:元公同情為避季氏迫害出奔在外的魯昭公,多方求人,想法要護(hù)送他回魯國,卻不料自己死在途中。 [4]桓魋惡之:桓魋(tui)厭惡他。 [5]微服:為掩蓋自己身分而改穿普通百姓衣服。 [6]遂滅曹有之:就滅掉曹國而占有其土地。 [7]熒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鹦浅始t色,熒熒似火,且變化復(fù)雜惑人,故稱“熒惑”。心,心宿(xiu),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 [8]分野:古代星占術(shù)的一種概念,認(rèn)為地上各州郡邦國均與天上一定區(qū)域相對(duì)應(yīng),在該天區(qū)發(fā)生的天象預(yù)兆著各對(duì)應(yīng)地方的吉兇。 [9]司星子:掌管星象的官。 [10]移:(把災(zāi)禍)轉(zhuǎn)移。 [11]君者待民:國君是必須得到百姓擁護(hù)的。待,有待于。 [12]歲:年歲收成。 [13]吾誰為君:誰還擁護(hù)我為君呢! [14]天高聽卑句:天雖高,卻也聽地上人說的話。現(xiàn)在您有三句像國君應(yīng)該說的話,火星當(dāng)會(huì)受感動(dòng)的吧。 [15]果徙三度:(火星)果然移開了三度。 [16]??:音duan。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1],縣而射之[2],命曰“射天”。淫于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于是諸侯皆曰“桀宋”[3]?!八纹鋸?fù)為紂所為[4],不可不誅?!备纨R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段意】 寫宋國滅亡。末代君偃好戰(zhàn)成性,淫于酒色,暴虐拒諫,被諸侯們稱為“桀宋”,終于被齊聯(lián)合魏、楚所滅。 【注釋】 [1]韋囊:熟牛皮袋子。 [2]縣:同“懸”。 [3]桀宋:象夏桀那樣暴虐無道的宋君。 [4]宋其復(fù)為紂所為:宋君又重蹈其先祖商紂王的覆轍。 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薄洞呵铩纷I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襄公之時(shí),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1]。襄公既敗于泓,而君子或以為多[2]。傷中國闕禮義[3],褒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 【段意】 寫司馬遷的評(píng)議。他借孔子的話而稱微子、箕子、比干為殷朝的三位仁人。同時(shí),有感于中國禮義的淪喪、缺失而贊揚(yáng)了宋襄公,因?yàn)橄骞芏Y讓君位給其弟、臨戰(zhàn)敗也不忘遵大禮。 【注釋】 [1]《商頌》:《詩經(jīng)》中《頌》的一部分,存五篇。正考父為戴公、武公、宣公時(shí)人,在襄公前約百年,故不能說是正考父為贊美宋襄公的。 [2]或以為多:有人還認(rèn)為值得贊揚(yáng)。多,贊揚(yáng)。 [3]闕:通“缺”。 [4]禮讓:循禮義而謙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