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先生一生奔波在農村為人民治病,用過的附子,我這輩子都不能望其項背,但爺爺曾有幸和李老先生有過交集。 爺爺的一位至交好友,有幸見到了李可。于是爺爺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李可寫信詢問痛風的治療思路。 后來李可老先生竟真的回信了,信上說:痛風是陰液凍上了,得用點“附子”。經過爺爺的一番研究,擬出了一張痛風的方子。 當我開始行醫(yī)以后,爺爺拉著我的手,鄭重其事的交代我,一定要堅守本心,治病救人可以伏下身去,但是面對金錢要昂起頭來! 臨床幾十年,我慢慢明白了爺爺的話,中醫(yī)的真諦,不過是教人取舍! 去年有一位患者,右腳踝處有痛風石,發(fā)作時患處皮膚紅紫,伴有劇烈疼痛,著涼以后這種癥狀更加明顯。 刻診:惡寒肢冷,精神不振,喜熱飲,皮膚狀態(tài)差,頭面部油膩,肢體沉重,舌苔白潤、舌下青紫、脈緊。 四診合參后擬方:麻黃、附子、細辛、黃芪、半夏、雞血藤、生地。 患者用藥不到1周,怕冷,四肢不溫的癥狀明顯消失。服藥第五天時,患處腫脹已經沒有之前嚴重了。 半月時,患者的痛風石已經明顯變小,皮膚有光澤。一共用藥1個多月,諸癥悉平,停藥后痛風再也沒有發(fā)作過,隨訪未有復發(fā)。 但是為什么說痛風是陰液凍上了呢?從癥狀上分析呢:患者怕冷乏力、四肢冰涼喜暖,這都表明體內有寒。 中醫(yī)認為?。貉?、津液、肌肉、肥肉、筋骨等都屬于陰。 患者的陰液被凍上以后,血液凝滯形成了淤血,津液不行就化為了痰濕。這位患者頭面部油膩,舌苔白滑,舌下有淤血,種種跡象提示患者體內陰液不能運行。 身體里面的陽氣不足,無法抵御寒邪,也就出現了畏寒制冷、喜熱飲。一系列的寒癥。 時間長了,瘀血與痰濕互結,淤堵在關節(jié)上,形成了痛風石。 所以治療痛風可以分為3個步驟: 1. 補充陽氣——麻黃、附子、細辛 麻黃解表散寒。附子可以回陽救逆,溫煦真陽。細辛就像一劑潤滑油,既可以幫助麻黃解表散寒,又能輔助附子溫固腎陽。 陽氣主溫煦、推動,淤血被推動、津液被蒸騰以后,痛風石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2.健脾養(yǎng)胃——黃芪、半夏 脾為生痰之源,痰濕侵犯人體,比如引發(fā)脾虛,只有補脾,才能化生氣血、正氣,從而避免疾病的復發(fā)。 黃芪健脾養(yǎng)胃,同時還能補氣行氣,推動痰濕從下焦排出。 半夏引導痰濕水液,從小便而出。痰濕水液沒了,痛風也就迎刃而解。 3.活血排陰——雞血藤、生地 雞血藤活血,氣血通暢以后,痰濕也就不能逐漸堆積。這個道理就像一個流動的河流,通過河水將臟東西帶走,才能保證河水清澈。 生地滋陰,方中攻補之藥太多,為了保證陰陽平和,需要陰陽并補!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醫(yī)術越來越發(fā)達,治不好的病卻在逐漸增多。為什么呢?因為越來越多的醫(yī)生,把金錢放在了患者的前面。 如果想提升醫(yī)術,就應該伏下身為患者服務。金錢和醫(yī)術之間,顯而易見更多的醫(yī)生選擇了金錢。所以說中醫(yī)的真諦,是教會醫(yī)生取舍。 |
|
來自: tnj660630 > 《*****重要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