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屬地仙王柏元治之。 天柱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一個組成部分(或稱余脈)。一其主峰天柱峰海拔為1489.8米。 天柱山呈現(xiàn)出奇峰、怪石、幽洞、峽谷等自然景觀,以雄、奇、靈、秀而著稱于世。天柱山內(nèi)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遠超國家標準。自然景色奇絕,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譽為“江淮第一山”。 天柱山是古生代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匯聚、俯沖、拼接,中生代陸陸碰撞造山的關(guān)鍵部位及其與郯廬斷裂帶復合部位,地質(zhì)遺跡保存較為系統(tǒng)完整,主要有剝露最深、超高壓礦物和巖石組合豐富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zhì)帶的經(jīng)典地段。 天柱峰,簡稱主峰。2008年,國家測繪局重新測定為1489.8米。它與周圍崗巒似是斷隔卻又銜接,如春筍狀平地拔起500余米。中豐頂銳,腰圍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鋼錐,如石柱,如青蓮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寶劍,如擎天巨臂。峰頂南壁,橫鐫清咸豐都統(tǒng)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國民黨抗日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張淦“中天一柱”8個兩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豎刻著民國29年國民黨第二十一集團軍軍長張義純近1平方米的“頂天立地”4個大字。這些題詞都是對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絕妙狀寫。 《道書》以天柱峰為司命真君發(fā)祥所都,稱作“司命峰”。每當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頂,因呼“朝陽峰”。潛山古為皖伯屬地,此峰為一地鎮(zhèn)山,古稱“皖伯尖”。其他諸名,多就其孤峰聳起之義而生,如蠟燭尖、筍子尖、單尖等。舊志載:“有云鶴往來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歷史上天柱山是道教、佛教的寶地,從秦漢開始,各名道高僧,騷客雅士東漢名道左慈、佛教二祖、三祖、四祖、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陸游等均到天柱山修煉傳道,隱世著書。他們或遠眺,或登臨,或結(jié)廬而居,筑亭而讀,或吟詩作文,刻石勒名,留下了許多傳世的詩文和珍貴的人文景觀。 同時,天柱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末年,劉源結(jié)寨西關(guān),多次挫敗元軍,名垂千秋。太平軍將領(lǐng)陳玉成,在天柱山區(qū),與清兵相持多年??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游擊隊活躍在天柱山。 2011年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2011年被批準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2020年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天柱山的宗教文化,見三十六洞之潛山洞的文章介紹。 王柏元,不知所指,地仙,管理天柱山福地。 天柱山 孤峰插太清,天柱此垂名。 造化功成后,乾坤賴不傾。 夜星千栱小,秋漢一梁橫。 欲問登臨處,重梯四面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