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唐太宗李世民主持編寫《圣教序》的時候,目的就是為了讓它成為后世的一部“學王”范本,的確他也做到了,從學習價值上來說,《圣教序》的地位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蘭亭序》。 美中不足的是,《圣教序》乃是刻本傳世,對于一般的學習愛好者來說,想要“透過刀鋒看筆鋒”有難度,難以窺見其中的筆法秘訣,而在我們的整個書法系統(tǒng)中,筆法是最精微,也是最重要的。 在唐代以后,最得王羲之神髓的三個人,分別是米芾、宋高宗趙構,趙孟頫。在他們?nèi)肆粝碌淖髌樊斨?,我們找到的能取代《圣教序》的作品,就是這件行書《千字文》,這是一件讓《圣教序》重獲新生的作品。 北宋的徽欽二帝被擄走,宋高宗白撿了一個“開國之君”的位置,他繼承了父親宋徽宗的書畫理想,一生沉迷書法。他晚年在《翰墨志》當中自述:“凡五十年間,無大厲害相妨,未嘗一日舍筆墨”。 意思是他五十年間,只要沒有大的事情妨礙,自己沒有一天不練字,并且是“專意羲獻”,把自己逼成了一個王羲之專家。勤勉加上天賦,造就了一位超凡絕倫的藝術家。 這件行書《千字文》寫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這一年的宋高宗46歲,至少已經(jīng)“專意羲獻”三十年。 并且這件《千字文》并沒有展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當中的文字都是自《圣教序》而來,是一件《圣教序》的集字作品。其中精熟的法度,從容不迫的帝王氣息,米芾等書法家是達不到的。 宋高宗之后,趙孟頫就是學王羲之成就最高的人。其實趙孟頫一開始的書法蒙學就是以宋高宗為師。他以宋高宗為階梯,此后才開始學王羲之。這件《千字文》對趙孟頫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宋高宗的這件《千字文》是紙本行書真跡傳世,被保存得非常完好,能夠幫助我們通過筆墨運轉(zhuǎn)的痕跡,更好地學王羲之筆法。 作為一件非集字作品,宋高宗高超的技法下,對行氣章法布局的巧妙安排,必定是集字版的《圣教序》作不能比的。 《千字文》本就是古代的蒙學識字著作,它當中的一千個字都是我們的日常常用字,把這件作品掌握熟練,我們?nèi)粘5男袝鴷鴮懚疾怀蓡栴}。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