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以方便您及時收到更新提示,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以后,那些為新中國創(chuàng)建而作出重大貢獻的將領們,紛紛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 雖然這次的授銜規(guī)模很大,但也有因為工作調整而沒有被授銜的將領。就比如說在1958年的時候,又有一位高級將領被補授為上將軍銜。 經(jīng)過中央領導人的反復確定,名額最終被報送到毛主席那里時,毛主席只是掃了一眼,便同意了這份文件。 秘書看到這一幕,頓時覺得有些詫異,毛主席工作時一直都是非常謹慎的,尤其是對于補授上將這樣的大事,更是小心又小心,但是當毛主席看到那個人的名字時,卻沒有絲毫猶豫。 秘書連忙開口提醒,但毛主席卻呵呵一笑:
這個人究竟是誰呢?為什么毛主席對于他的評價如此之高? 一、紅軍的先鋒猛將曾經(jīng)有人做出過統(tǒng)計,在開國上將中有四大猛將,他們分別是少林武僧許世友,獨臂將軍賀炳炎,旋風司令韓先楚以及胡子將軍王振。 這4個人確實勇猛異常,但有一個人也不能忽視,他就是李聚奎。 毛主席在長征期間,可謂是用兵如神,戰(zhàn)湘江、搶烏江、攻遵義、渡赤水,把國民黨繞的那叫一個頭暈眼花,打的那叫一個屁滾尿流。 但毛主席畢竟是指揮者,是排兵布陣運籌帷幄之人,戰(zhàn)術方案確定后,必須有人給他堅定不移的執(zhí)行下去,而這個人就是李聚奎。 早在1928年,李聚奎便跟隨在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身邊,他們一起在寧岡會師,然后一起上了井岡山,李聚奎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事實證明,李聚奎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1934年,隨著數(shù)次反圍剿作戰(zhàn)的失敗,紅軍的情況變得非常危急,這一年的2月,李聚奎臨危受命,為了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他必須堅守在福建建寧的三甲嶂拖住國民黨大軍,為紅軍主力轉移爭取時間。 此時的李聚奎已經(jīng)是紅一師的師長,后來在開國授勛時被授予上將的楊得志,還只是他手底下的一個團長。 單從這點來說,李聚奎被補授為上將真的是有些屈才,也難怪毛主席看了一下就直接簽了字。 在三甲嶂阻擊戰(zhàn)中,李聚奎僅以一個團的兵力,就硬生生的拖住了敵人三個師,而且敵人還有飛機大炮,雙方激戰(zhàn)一晝夜,李聚奎硬是守住了陣地。 此戰(zhàn)過后李聚奎一戰(zhàn)成名! 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進行長征,此時李聚奎再次臨危受命,被中央軍委直接任命為先鋒大將,帶領著紅一師一路前行,打通了一個又一個的關卡。 三個月后,紅軍主力到達烏江,面前是洶涌的河水,后面是幾十萬的國民黨追兵。如若不能及時過江,紅軍將陷入國民黨部隊的重圍之中。 危機時刻,又是李聚奎挺身而出,他命令團長楊得志組織敢死隊,用竹排渡江,然后又冒著槍林彈雨帶領部隊沖鋒陷陣,進而一舉突破了國民黨重兵防守的烏江防線。 當紅軍行進到大渡河時,再次面臨了烏江江畔的相同遭遇,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此時大渡河上僅有一條小船,還是敵人用來偵查的,只不過被紅軍搶了下來。 想憑借一條小船便突破敵人的大渡河防線,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先鋒猛將李聚奎再一次完成了毛主席交給的任務,他挑選了17位勇士,讓他們登上小船之后便開始強渡大渡河。 在紅軍火力的配合下,17勇士竟然強渡成功,而這一戰(zhàn)役也成為了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戰(zhàn)斗結束后就連毛主席也是大加贊賞:
而周總理更是稱贊紅一團是“天下第一團”! 二、西政幾乎全軍覆沒,千里乞討回延安1936年的11月,紅5軍、紅9軍以及紅30軍,共計2萬多人組成了西路軍,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李聚奎依然是先鋒大將。 西路軍組建之后,很快便攻占了古浪縣城,駐扎在這里的國民黨馬家軍(西北軍),得知消息后十分震驚,立刻派遣軍隊“圍剿”。 此時的西路軍剛剛經(jīng)歷了長征,可以說是人困馬乏,而且部隊里的傷員也多,槍械還少,平均下來三五個人才一條槍,子彈更是少的可憐。 反觀裝備精良的馬家軍,竟然有7萬多人! 戰(zhàn)斗從1936年的11月一直打到了1937年的3月,戰(zhàn)火從大西北的倪家營一直蔓延到威狄堡,這段區(qū)域內遍地尸體,漫天狼煙。雖然紅軍戰(zhàn)士進行了最為頑強的抵抗,但是依然沒能改變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一連串的惡戰(zhàn)結束后,2萬多人的西路軍只剩下了不到500人。而李聚奎麾下的戰(zhàn)士們更是全部戰(zhàn)死,只剩下了李聚奎這個光桿司令。 眼前的局面讓李聚奎痛不欲生,他曾經(jīng)想過舉槍自盡,但是戰(zhàn)士們的仇必須要報!雙手沾滿鮮血的國民黨馬家軍也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堅定了心中信念,李聚奎決定前往延安,在荒無人煙的祁連山脈中養(yǎng)了一段時間的傷后,李聚奎拄著拐杖,拖著傷腿,踏上了“萬里歸途”。 這里的“歸途”自然是指革命圣地延安! 但李聚奎所處的祁連山脈,距離延安有1000多公里,路上到處都是國民黨的哨卡,重傷的李聚奎能成功到達延安嗎? 李聚奎把自己打扮成一個乞丐,渴了喝山泉,餓了摘野果,碰到人煙的時候就去乞討。堂堂紅軍師長、第一先鋒大將,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延安,他所經(jīng)受的折磨和苦難根本無法想象。 當李聚奎再一次見到毛主席時,眼中熱淚盈眶,哭泣著說道:
看到眼前一幕,毛主席連忙上前安慰,然后說了6個字: 你是雖敗猶榮! 三、先鋒大將變身軍需官1937年8月,紅軍也改編為八路軍,隨后北上抗日。先鋒大將李聚奎則成為了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旅長是陳庚。 這是一支強悍的部隊,更是一支光榮的部隊。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聚奎和陳庚從山西打到河北,再從河北打到山東,日夜不停的奮戰(zhàn)在抗日第一線。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李聚奎又被中央點將,前往東北參加“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zhàn)役。之后又參加了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秋季攻勢和夏季攻勢,因為戰(zhàn)功太過于彪炳,戰(zhàn)友們都笑稱:
到了1950年,新中國已經(jīng)建立,國內的仗打完了,但是國外的仗還要打。只不過1904年出生的李聚奎已經(jīng)快50歲了,此時的李聚奎成為了東北軍區(qū)后勤部部長,負責朝鮮戰(zhàn)爭的后勤保障工作。 從先鋒大將變成糧草官,這種變化屬實有點大,但李聚奎卻并沒有任何的不適應,事實也證明了他不負眾望。 抗美援朝期間,因為美國人的晝夜封鎖,志愿軍的后勤保障工作變得非常困難,再加上是出國打仗,更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難度。 換做別人的話,可能真的無法完成保障任務,但李聚奎再一次創(chuàng)造神話! 當年他從大西北一路討飯前往延安的時候,有人曾經(jīng)施舍給他一些炒面,這是一種由小麥、大豆、玉米、高粱混合起來炒熟磨碎,再加入食鹽的食物,不但方便實用,而且還能抗餓。 思慮一番后,李聚奎決定為志愿軍供應炒面,當他將這件事情匯報給周總理后,周總理立刻發(fā)動全國力量為志愿軍炒面,當時的口號叫做“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炒炒面!” 集全國之力,僅僅用了20天時間,第1批共計400萬斤炒面就來到了李聚奎的手中,然后李聚奎又想盡辦法將其送到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手中。 小小炒面并不起眼,但它卻成為了朝鮮戰(zhàn)爭勝利的基石,而且還是最重要的那塊基石! 四、工作調整,錯過授銜從紅軍時期,李聚奎就是我軍的先鋒大將,戰(zhàn)爭年代他立下了無數(shù)軍功,像這樣的人,在授權儀式上授個大將都是綽綽有余的,但李聚奎卻遺憾的錯過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 原因很簡單,他離開了部隊。 同樣是在1955年,國家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授銜儀式時,還成立了石油工業(yè)部,因為國家的石油產(chǎn)業(yè)剛剛起步,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部長人選。 這時周總理想到了李聚奎,二人談話時,李聚奎的心里還有些猶豫,讓他打仗沒問題,讓他做后勤也不要緊,但開采石油他是真不會。 就如同某部電影里的臺詞那樣,周總理也很無奈的說:
就這樣,李聚奎成為了石油部部長,離開軍隊的他,自然不會出現(xiàn)在授銜大名單里面。但是石油部的工作結束后,李聚奎第一時間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部隊。 但此時的解放軍都已經(jīng)實行軍銜制,那么李聚奎應該被授予一個什么軍銜呢? 前面說過,按照資歷來說的話,他最少是個大將。但是此時大將的名單都滿了,這又該怎么辦呢? 中央軍委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會,始終沒能拿出一個合適的方案來,最后還是李聚奎主動提出申請:
于是,戰(zhàn)功彪炳的李聚奎在1958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于1995年逝世! 寫在最后: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先點個“關注”,讓我們在互動中成為互相的鐵粉,以便您及時收到文章的推送! |
|
來自: 新用戶6323isF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