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很多家長反映,在家里讓孩子獨立做某件事情時,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茫然,接著就是此起彼伏的我不會。 而這時候孩子們往往還沒有開始做這件事,就會本能地退縮,開始畏懼困難,覺得自己做不好,不敢積極的嘗試,有很大的畏難情緒,還會直接表達我不會逃避問題。 孩子們這畏難情緒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孩子的好奇心天生就有,見到新鮮的事物就想著各種嘗試,同時他們也是膽小的,對未知的事物和陌生人本能的感覺到有點害怕,稍微熟悉了過后,感覺到好像對自己沒有什么的壞處,才會去接受,去接觸。 尤其是在進入到幼兒園后,孩子有了集體生活的經(jīng)驗,能夠分析與比較,有了初步的判別能力,不再像嬰幼兒時期那么傻、大膽了,什么都敢去做。 他們已經(jīng)慢慢開始懂得思考了,會擔心這個問題自己能不能順利的完成,更多的是擔心自己失敗。 作為家長應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告訴孩子其實這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沒什么好怕的,要幫助孩子消除對困難不要有畏懼的想法,讓孩子敢于直面困難。 這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害怕困難就去責怪孩子。 靠訓斥孩子是培養(yǎng)不出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的,而是要我們通過仔細的分析,找到孩子害怕的問題點所在,從而幫助孩子消除這種畏懼的心理。 如果能做到以下這三點,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勇敢面對挫折與困難。 一、不要勉強孩子不怕困難。 面對困難每一個孩子都會有畏懼的心理,而不怕困難的孩子都是經(jīng)過非常多的鍛煉之后才培養(yǎng)出來的。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勉強孩子,讓他不要害怕,而是要幫孩子真正的消除畏難情緒。 可不要讓孩子因為畏懼家長的態(tài)度而表現(xiàn)出不怕困難,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要孩子做到什么都不怕的話,那是不可能 的,因為只有有畏懼他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要做出提升。 我們要培養(yǎng)出的應該是孩子的一種不畏懼困難的精神,就算有時會害怕,家長也可鼓勵孩子盡可能的去克服。 我們要做孩子的鼓勵者和支持者,多給予孩子做事的機會,并在一旁為他鼓勁、加油,并及時的加以引導,讓他可以順利成功地完成任務,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 二、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解決困難。 孩子因為成長環(huán)境,年齡和經(jīng)歷的事情比較少,有時候遇到困難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分析困難的原因,找到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說一說,哪里遇到了困難?為什么覺得這個問題很難?鼓勵孩子想一想,目前能做的事情還有哪些?他可能做到的事情又有哪些? 然后再提醒他想想還有哪些問題是暫時解決不了的,是缺少材料還是缺少工具等等,這樣才能分析出問題所在。 困難也是有很多因素組成的,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分解困難,將一個大的困難分解為多個小困難,一個個的去解決,這個困難自然就容易多了。 當孩子讓我們?nèi)兔鉀Q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分析,在事后還要幫助孩子總結(jié)經(jīng)驗,告訴孩子在剛才的做法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并鼓勵和贊賞他。 堅定地告訴孩子,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想出更多辦法,為孩子建立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焦點轉(zhuǎn)移引導法。 我們除了要做孩子遇到困難時的分析者,還要做焦點轉(zhuǎn)移者,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把關(guān)注點放在如何解決困難上,可以通去什么辦法去解決。這樣孩子就不會把情緒沉浸在畏懼中,而是關(guān)注到解決問題上。 比如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摔倒了,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看剛才為什么會摔倒,是腳下遇到障礙了,還是手沒抓穩(wěn)? 當找到原因后就鼓勵孩子再次嘗試、多練習,告訴他你會在旁邊支持保護他的,讓他放開手腳去做就好了。慢慢的孩子遇到困難就樂意去面對。心里想到的是我可以,我能行、我會做。 只有當孩子具備了這種遇到困難后會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模式,才能成為一個自信、勇敢的孩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是真正的不怕困難,戰(zhàn)勝自己的畏難情緒。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