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書中說過:
叔本華也曾說:“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可供我們選擇的路只有兩種,要么享受孤獨,要么淪入世俗?!?/span> 是啊,世人都有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人生有一種自找的悲哀,就是活在別人的嘴里。可悲不?可笑不?世故不? 但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很早就指出了,人有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所以,人就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就是享受孤獨,忍耐寂寞;要么就是進入人群,被需要,被夸贊,被別人認可,以此來實現(xiàn)自己被人需要的目的,這是人性,也是天性,畢竟誰也不想忍受寂寞,更何況世人都想要炫耀,都想證明自己過得比別人好。 所以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世故。 但是我們或許忘記了一件事情,用弘一法師的話說是這樣的:“清醒點,其實有些人什么都給不了你,只會影響你的情緒。人到中年,請脫掉兩件衫,癡迷和眷戀。你需要的是清醒和沉淀,不必自以為是,他人的世界,你輕如微毫。” 楊絳先生也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span> 其實這個世界本質(zhì)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和老天爺?shù)氖虑椤?/span> 老天爺?shù)氖虑槲覀冋l都管不了,他人的事情又和自己有何干系,所以歸根到底,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正所謂:平庸的人用熱鬧去填補空虛,優(yōu)秀的人以獨處的方式成就自己。弱者一味合群,不斷沉淪;強者相處舒服,忠于內(nèi)心;智者善于獨處,強大自己。 真正強大的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里,不高看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價值。好聽的話不當(dāng)真,難聽的話不較真,別人說什么,又不代表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何必當(dāng)真呢? 有人曾經(jīng)問蔡瀾:“先生,我該如何面對別人的非議?”蔡瀾回了四個字:“不理沒事。” 正如楊絳先生說:“最高級的懲罰就是沉默,最矜持的報復(fù)就是無視。少在爛事上糾纏,少為不值得的人生氣,讓自已活的高貴一點。學(xué)會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這個世界看似紛繁復(fù)雜,其實本質(zhì),卻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果然,人和人最好的關(guān)系其實就是沒有關(guān)系,如果不得不有關(guān)系都應(yīng)該是不遠不近,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與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會是一場災(zāi)難。 所以,對于那些無緣無故的惡評、沒有由來的攻擊、別人無能的羨慕嫉妒恨,能不計較,就不計較,要知道,你越把它放心上,它越會反復(fù)的折磨你。 網(wǎng)友有一段很火的話:一個人罵了你一句,你若記了兩天,他就罵了你兩天;你若是記了一年,那么他就罵了你一年;你若是到死都記得,那這個人就罵了你一輩子。 是啊,何必讓別人干擾了自己的好心情,別人說什么,和我們何干?何必計較呢? 莫言說:“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說難聽的話,因為人心不需要聽真話,只需要聽好聽的話,所以學(xué)著做一個有溫度且睿智的人。不相為謀,但我照樣能心平氣和,冷眼相待,我依舊可以風(fēng)生水起,你所見皆是我,好與壞,我都不反駁?!?/span> 王志文也有一段類似的臺詞:“人一旦歷練到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巴結(jié),不想討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興趣,失卻聚會的興奮,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連逢場作戲都懶得去裝,喜歡獨來獨往,那么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span> 正所謂一人難稱百人心,所以做自己就好。我們的人生需要指點,但不需要指指點點。道不同,不相為謀,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成年人的世界,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人活一場,毀譽由人,是非在己。人生在世,別人都只是過客,你才是自己的主角。 所以,與其努力合群,與人同化,不如學(xué)會獨處,在極簡與平靜中,積蓄能量,大放光彩。楊絳先生曾說:“生命活到極致,一定是簡與靜。美到極致,一定是素與雅。稍縱即逝的是天上煙花,細水長流的是人間煙火,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nbsp; 適應(yīng)孤獨的過程,是一個人靈魂抽根發(fā)芽、精神愈發(fā)豐滿的旅程。 余生愿我們都能學(xué)會獨處,在一個人的時光里活得風(fēng)生水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