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懷舊人越來越多,也或許是因老物件越來越少,近幾年,老物被炒的熱火朝天,曾經(jīng)被老農(nóng)扔掉、賣掉,甚至砸碎的老物件,現(xiàn)如今卻成了“搶手貨”。 因經(jīng)濟條件、制作條件都有限,老一輩人習慣編織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原料有桑條、柳條、麥秸稈或高粱桿等等,老人們做出的編織品純綠色、無異味且經(jīng)久耐用,隨著使用也在不停的更新?lián)Q代。 木制糞桶,那個年代沒有水沖廁所,露天廁所滿后,只能用糞桶將糞挑走,兩個糞桶、一根扁擔想起了“一人臟、萬家凈”的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 給木頭打孔的工具,稱之為“鉆子”。 熨斗,更新了一代又一代,老式的熨斗大多是鐵制的,有往里面放碳的,也有放開水的,隨著電熨斗、蒸汽熨斗的上市,老式熨斗一一退出了生活大舞臺。 “威武”的老物件,掛在門上彰顯出大戶人家的“霸氣”。 每次去逛古玩市場,遇到老物件,都會忍不住連拍幾張紀念照,雖說沒有能力逐一用鈔票收入囊中,但用照片留住老物件的“影子”,也算得上是一樁美事。有些老物件,80后第一次見,應(yīng)該是父輩們或奶奶輩們的美好回憶。 木制筷子簍兒,老一輩人習慣自制筷子簍兒,掛到墻上,再將一家人洗涮干凈的筷子放到里面,節(jié)省了不少空間,心靈手巧的老農(nóng)會在上面雕刻一些自己喜歡的花紋圖案,別有一番生活情趣,懂生活的人、愛生活的人,無論在哪個年代,與貧窮與富有無關(guān)。 麥秸稈、高粱桿、玉米皮等等,在老一輩人手中,成了編織神器,老人們用大自然恩賜的植物,編織出各種各樣生活用品,純綠色、無異味兒,且不花一分錢,能用上幾十年。 老式箱子,大多為木制,認不出的繁體字,多了幾分古味兒。攤主要價2萬,值得收藏么? |
|
來自: 雪峰讀書 > 《中國三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