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粹英(1940—),女,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研究工作室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醫(yī)50余年,長期從事針灸治療神經免疫相關性疾病的臨床與機制研究工作。共發(fā)表論文80余篇,取得科技成果10余項,主編著作2部。在應用中醫(yī)針灸治療兒童抽動障礙、三叉神經痛、面癱,艾灸治療難治性肺結核、艾灸延緩衰老、抗腫瘤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贏得廣大同行的認可和患者的好評。 一、技術淵源 早年趙氏曾先后跟隨兒科名醫(yī)徐仲才教授、呼吸科名醫(yī)邵長榮教授學習中醫(yī)臨床診療經驗。徐仲才擅長中醫(yī)治療兒科疑難雜癥,理論功底扎實,臨床靈活應用,堅持方藥結合,十分重視小兒陽氣護養(yǎng)和脾腎兼顧。邵長榮主張衷中參西,擴展中醫(yī)內涵,強調整體辨證,提高療效,治病用藥推崇以正氣為根本。 趙氏刻苦耐勞,專研精進,在豐富跟師經驗和臨床心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對于中醫(yī)理論和小兒疾病治療的獨到見解與診療特色。她擅用針灸療法,在治療小兒抽動障礙方面,主張多療法綜合運用,推崇針藥結合、針灸結合,配合電針、拔罐、耳穴、放血、快針,取穴采用遠近結合、腹募結合、癥證結合,??善稹俺琉舛蠹病敝В〉门R床療效的最大化。 其次,推崇調養(yǎng)機體陽氣,秉持徐氏“溫養(yǎng)陽氣”的觀點,善用灸法,鼓舞正氣,防治抽動障礙的復發(fā)。不僅如此,趙氏還延伸了對“正氣”的認識,除了滋養(yǎng)“精”這一人體功能的物質基礎之外,還注重氣調攝神識的功能特點,關注氣對腦和情緒相關的影響,除了每每以頭部安神定志穴位作為針刺之起始,還善用快針針刺督脈以調節(jié)一身之陽;常取肝膽經、心包經、心經上的對穴以疏肝解郁、清心除煩、鎮(zhèn)靜安神,共奏調神之效。在神志病的治療,尤其是小兒抽動障礙、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應用上,功效卓著。 二、適應病證 三、操作方法 針刺結合電針療法為主。 主要取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大椎、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合谷、太沖進行針刺,以補益肝腎、平肝熄風、健脾化痰、行氣祛濕、安神定志。結合隨證取穴,肝腎陰虛型加太溪,痰濕阻滯型加豐隆、公孫,脾胃虛弱型加中脘、公孫;隨癥局部取穴。針刺深度均根據(jù)患者肥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轉手法,以得氣為度。電針可接風池、抽動部位附近穴位,采用連續(xù)波,頻率2Hz,強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留針30min。留針期間其他針刺穴位可用捻轉手法行針2次。每周治療2次,10次為1個療程。 拔罐、耳穴貼壓治療為輔。 針刺治療結束后,配合拔罐和耳穴貼壓輔助治療。選取大椎、身柱、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拔罐,留罐5~10min,疏通督脈和膀胱經經脈氣血,達到寧心安神、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同時,選取耳穴腎、肝、脾、心、神門、皮質下、內分泌及相應抽動部位應用耳穴貼壓,以延長穴位刺激時間,加強對臟腑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病情嚴重或針灸效不顯者配合中藥內服。 每遇重癥、難治癥,通常針灸藥并舉。依據(jù)以往多年的臨床經驗,小兒抽動障礙臨床證型較為常見的有肝腎陰虛型、痰濕阻滯型和脾胃虛弱型?;诒孀C論治為原則,基本方為天麻鉤藤飲合甘麥大棗湯(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全蝎、蜈蚣、羚羊角粉、淮小麥、大棗)加減。肝腎陰虛型配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痰濕阻滯型配合二陳湯、滌痰湯加減;脾胃虛弱型配合歸脾湯加減。 注重灸法預防。 抽動障礙多因感冒、精神緊張等因素誘發(fā)或加重,要重視疾病復發(fā)的預防工作。建議在癥狀完全緩解后應再堅持治療1~2個療程以鞏固療效。根據(jù)患者體質倡導應用灸法防病保健以善其后,如灸大椎、肺俞以益氣固表預防感冒,灸腎俞、關元以補腎益精強壯體質,灸足三里、陰陵泉以健脾胃、祛痰濕、益氣血等,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復發(fā)和加重。 四、理論闡釋 五、注意事項 (1)針刺應注重調神。 因患者多為學齡期兒童,針刺之前先用溫和的語言進行疏導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針刺之時則首先采用安神定志的穴位進行刺激,使患者臟腑安定,氣血調和,而后行針施術補虛瀉實。 (2)灸法預防善其后。 抽動障礙多因感冒、精神緊張等因素誘發(fā)或加重,應特別注意疾病復發(fā)的預防工作。首先,在癥狀完全緩解后應再堅持治療1~2個療程以鞏固療效。其次,根據(jù)患者體質倡導應用灸法防病保健以善其后,如應用溫和灸大椎、肺俞以益氣固表預防感冒,溫和灸腎俞、關元以補腎益精強壯體質,溫和灸足三里、陰陵泉以健脾胃,祛痰濕,益氣血等,有效防止本病的復發(fā)和加重。艾灸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患兒和家長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有效開展。 (3)應注意重視調攝。 日常生活調攝對于幫助疾病的治療和防止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過度疲勞和劇烈運動、少食寒涼厚味以及煎炸燒烤食品以免損傷脾胃等。同時注重患兒的心理健康,注意疏導患兒情志使其正確面對疾病;囑咐家長對待患兒學習上要適度要求,多予患者安慰或鼓勵,耐心幫助和關愛患兒,減少心理壓力,防止患兒精神過度緊張,避免情緒波動。 六、典型病案 患者:宋某,女,9歲。 初診時間:2005年8月24日。 主訴:反復清嗓子半年余,加重1個月。 病史摘要:患者半年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反復清嗓子,頻率尚可,故而家長未予重視。1個月前患者清嗓子頻率明顯增加,甚至伴有咽喉發(fā)聲,出現(xiàn)眨眼、點頭,曾于多家醫(yī)院就診,診斷抽動障礙,予1/4粒氟哌啶醇每日2次口服治療。癥狀時輕時重,未見明顯緩解,遂來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就診。 刻下:清嗓子時有,頻率較高,偶有眨眼、點頭。胃納可,二便調,睡眠質量一般。脾氣急躁,注意力集中較為困難。舌質紅偏干,苔薄白,脈細。有慢性鼻炎病史。 西醫(yī)診斷:抽動障礙(多發(fā)性抽動癥)。 中醫(yī)診斷:痙病。 辨證:肝風內動證。 治則:平肝熄風,柔肝止痙。 治法:針刺。主穴:取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大椎、曲池、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隨癥:取攢竹、天突、上廉泉、廉泉、膻中。天突、膻中平刺,攢竹斜刺,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大椎、曲池、太沖、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廉泉、上廉泉選擇直刺,針刺深度均根據(jù)患者肥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轉手法,以得氣為度。廉泉、風池接電針,連續(xù)波,輸出強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留針45min。余穴留針期間用捻轉手法行針2次,每穴10s左右。針刺結束,配合拔罐療法,取大椎、肺、心、肝、腎背俞穴、督脈為主,留罐5~10min;耳穴貼壓,取腎、肝、脾、心、神門、皮質下、內分泌及相應抽動部位,每次每穴30s,每日4次。 效果:1周后,患兒清嗓子有所好轉,原方治療;1個月后,患兒清嗓子頻率、強度明顯降低,原方治療;2個月后,患兒眨眼偶有,無其他癥狀,考慮原方治療有效,其間西藥逐漸減量;半年后,患兒無明顯抽動癥狀,予針刺鞏固治療半年。 按:抽動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早期以面部抽動為主,繼而出現(xiàn)搖頭、聳肩、軀干四肢肌肉多發(fā)性不自主抽動、喉中發(fā)出奇特叫聲等,少數(shù)患者不自控地罵人。根據(jù)患者病史和臨床癥狀,是一個比較典型多發(fā)性抽動障礙的病例。依據(jù)其臨床特點,應歸屬于中醫(yī)病名“痙病”范疇。該病多發(fā)于學齡期兒童,生理特點主要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腎常虛”。兒童抽動障礙主要病機為肝腎陰虛、肝失所養(yǎng)、風動痰阻,屬本虛標實之癥。針灸治療應以扶正祛邪立法,多選用補益肝腎、祛風化痰、醒腦開竅、健脾益智的穴位,同時輔以中藥、耳穴貼壓、拔罐等,達到祛風通絡、養(yǎng)肝益腎、安神定志之效。本病例患兒證屬肝風內動證,治擬安神定志,平肝熄風,柔肝止痙,故而取百會、四神聰、神庭以開竅寧神;大椎以疏通督脈、清泄風陽、調神導氣;風池以清泄肝膽之郁火,鎮(zhèn)靜安神;合谷、太沖開四關,合陽陵泉以熄風陽、緩筋急、寧神志,選擇攢竹、廉泉、上廉泉對癥處理眨眼、清嗓子癥狀?;純航涐樉木C合治療一段時間后,病情有了較好的緩解,但因原本有口服小劑量西藥治療,故而病情穩(wěn)定期間,考慮進一步撤減西藥,嚴格按照減藥原則,2周減一次劑量。數(shù)月隨訪,患兒因學習、感冒等原因癥狀時有反復,程度較前減輕,隨證(癥)處理,后未有明顯復發(fā)。隨后幾年,患者有不定期前往門診鞏固治療,病情一直較為平穩(wěn)。目前該名患者已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無明顯抽動癥狀。 抽動障礙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臨床癥狀的多變性、共患病的產生以及藥物治療的非特異性、不明確性都給患兒和家長帶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這是一段需要勇氣和耐心才能克服的經歷。抽動障礙的治療目前主要以藥物口服為主,足量藥物雖能部分控制癥狀,但其不良反應同樣明顯,尤其是錐體外系表現(xiàn),往往使得治療本身難以持續(xù)。因此,進一步尋找和發(fā)掘能有效改善臨床療效、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案是患者和家長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和需求?;陂L期臨床經驗,趙氏以辨證論治為主要原則,堅持針藥聯(lián)合,配合心理情緒支持,摸索出一套較為系統(tǒng)、行之有效的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針灸綜合療法。應用該方法治療兒童抽動障礙,臨床有效率達80%以上,逐漸形成了特色治療方案。 趙氏常年從事兒童抽動障礙的臨床診療,過程中積累不少的經驗和體會。例如,在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時,慎重權衡治療效果與副作用之間的利弊,建議早期短暫性抽動和輕度的慢性抽動盡量不用藥物,給予針灸早期介入,有助于及時控制癥狀,縮短病程,減少用藥劑量等。 例如,根據(jù)每位患兒的臨床特點,靈活用穴,提高臨床療效。趙氏強調隨癥處理的重要性,結合抽動部位,選擇局部穴位進行針刺,往往能提高臨床療效,如翻白眼可加睛明穴;聳肩可加肩井穴;蹬腳可加承山穴等。例如,針對病情嚴重、抽動比較明顯的患兒,趙氏常常會應用快針治療,如督脈和膀胱經背俞穴,加強穴位刺激和經絡調節(jié)效應。 本病為一長期慢性、反復波動性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的特點,因此必須堅持3個月至半年以上的治療。 同時,趙氏十分關注患兒可能存在的共患病。約50%抽動障礙患者伴有1種或1種以上心理行為障礙,被稱為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習困難、強迫障礙、睡眠障礙、情緒障礙、自傷行為以及品行障礙等,不僅增加了疾病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嚴重影響了學習、社會適應能力、個性及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趙氏治療時十分注重調神,針刺之前先用溫和的語言進行疏導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針刺之時首先采用安神定志的穴位如百會、四神聰、神庭等進行刺激,使患者臟腑安定,氣血調和,而后行針施術。 趙氏提出日常生活調攝對于幫助疾病的治療和防止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過度疲勞和劇烈運動、少食寒涼厚味以及煎炸燒烤食品以免損傷脾胃等。她還注重患兒的心理健康,注意疏導患兒情志使其正確面對疾??;囑咐家長對待患兒學習上要適度要求,多予患者安慰或鼓勵,耐心幫助和關愛患兒,減少心理壓力,防止患兒精神過度緊張,避免情緒波動。抽動障礙尤其是多發(fā)性抽動癥的臨床康復不僅涉及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還與生活中各種誘發(fā)因素相關,需要患兒、家長和醫(yī)生的耐心鼓勵和堅持不懈。 【參考文獻】 文章來源于《海上明醫(yī)臨證精粹》,本篇作者:張丹,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圖片來源于Pixabay,由海上杏林尋珍編輯整理,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不用于商業(yè)用途。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刪除。文中涉及治療,僅供學習參考,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