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中醫(yī)的朋友肯定對舌診不陌生,但在舌診時,有一處不起眼的位置常被我們忽視,卻在現(xiàn)代研究中被發(fā)現(xiàn)和眾多疾病密切相關,這個位置就是舌下。舌診中經常一眼帶過的位置隱藏著什么玄機?如何發(fā)現(xiàn)這些疾病征象?本文將帶大家揭開舌下診病的神秘一角。 舌下診法是一種通過望舌下的脈絡(即舌下靜脈,又稱舌脈)、舌脈分支以及舌下有無瘀點、血絲等來診斷疾病的方法。有關舌下診法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宋代陳自明的《婦人良方》。雖然在古代醫(yī)籍中有關舌下脈絡診法的記載少見,但近四十年來舌下診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認為舌下診法和舌質、舌苔一樣,是中醫(yī)舌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舌下診法在中醫(yī)舌診中的特殊性,所以今天把舌下診法從舌診中列出單獨討論。 診斷原理 在“舌診法”一節(jié)中已指出舌與五臟六腑、經脈皆有密切聯(lián)系,舌下是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心、肝、脾、腎等臟腑和經絡亦關系密切。舌下血絡豐富,心主全身之血脈,心又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臟腑氣血的功能狀態(tài),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故臟腑之虛實、氣血之盛衰,必然通過心而反映于舌下。因而診察舌下,可以了解臟腑氣血的功能狀況。 舌下脈絡分別和臟腑相應,其分布原則大致和舌面相同,即舌下絡前上部屬心肺,中央屬脾胃,兩側候肝膽,后下根部主腎。 診察方法 檢查舌下時,被檢者取端坐位,面對充足的自然光線,張口至最大,把舌輕輕地向上翹起,舌尖抵上腭或門齒內側,使舌腹面充分暴露。注意舌面保持松弛,切勿緊縮。 下面看一個案例 舌底絡脈青筋突顯,提示心腦血管病。 正常健康人群不應見到青筋怒張(無病不顯),常見絡脈形態(tài)包括:滯、瘀、閉。如果舌頭偏暗紫,舌尖、舌邊有黑色瘀斑,舌底靜脈怒張,則提示內有瘀血積蓄,主要由于血液流動不暢。 這種情況如果出現(xiàn)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血脂、血壓高的老年人,多提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務必提早預防,定期體檢。 上周接診了一個經常頭痛的老爺子,看過他的舌像后(如下圖),我就問老先生,您是不是還有心血管系統(tǒng)的問題。他說大夫您說得太對了! 老爺子還做了心臟支架,心臟一直不太好。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舌底絡脈形態(tài)變化,可以反映很多問題,尤其這類患者完善頸動脈超聲多提示有狹窄(一方面影響腦部供血,同時也是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通過舌下絡脈可以提早感知體內血液循環(huán)循環(huán)的情況。一般來說,舌下有脈絡說明體內有瘀血,不同的年齡瘀阻的地方也不一樣,如年輕女性多提示經血不暢。 舌態(tài) 一般的問診都會看到舌態(tài)、舌色、舌底等情況,除此之外,舌態(tài)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即舌頭的動態(tài),看看舌頭是不是強硬、不靈活、偏歪等,尤其是老年人。 1、強硬不靈活,中風前兆舌 據說,舌頭是人體最靈活的部位了,健康的舌頭應該是伸縮自如、不歪不斜。如果發(fā)現(xiàn)舌頭有些強硬,比如吃飯時經常愛咬舌頭、說話大舌頭等,這可能預示著中風前兆。 尤其是三高人群,如果出現(xiàn)血壓偏高,言語不利或手指麻木,最好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有條件時可以晚上頭顱核磁檢查以明確診斷,否則腦部血管完全堵塞,將有中風或猝死的危險。 2、震顫流口水,警惕帕金森 還有一種是舌體震顫,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舌出現(xiàn)不自主的顫抖。表現(xiàn)為緩慢節(jié)律性震顫,每秒鐘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 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同時伴有流口水,多見于帕金森病,是對神經系統(tǒng)損害的癥狀。 對于患者朋友也要學會看舌,養(yǎng)成看舌的習慣,若發(fā)現(xiàn)疾患,一定及時的就醫(yī)! |
|
來自: 文炳春秋 > 《養(yǎng)生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