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ciyu 你讀什么樣的書,就有什么樣的格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一個人如果不讀書,目之所及只能是這世界的冰山一角。 書讀得多了,世界的門就會慢慢打開,不一樣的觀念、不一樣的風景就會在你眼前緩緩鋪開。 今年世界讀書日,洞見君給你推薦10本好書,每一本都藏著深刻的哲思,每一本都能拓展你生命的格局。 01 《娛樂至死》 喬治·奧威爾在《一九八四》中,預言文化會成為一個監(jiān)獄。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表達了另一種憂慮:文化會成為一場滑稽戲。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告訴大家,當今時代,赫胥黎的預言正成為現(xiàn)實。 《娛樂至死》出版于1985年,當時電視是美國最重要的傳播媒介。 波茲曼以美國政治選舉的辯論為例。 印刷時代的美國政治選舉辯論,演講者都會考慮嚴謹?shù)拇朕o,注意證據(jù)的充分和邏輯的縝密,一場辯論常常要超過七個小時,觀眾在臺下認真地聽著,理性地思考。 但在20世紀中葉,電視的出現(xiàn)打碎了這一切。 電視里每個鏡頭的平均時間只有3.5秒,這時,辯論者重視的是如何取悅觀眾,而觀眾只在乎他們留下的印象,不在乎他們提出的觀點。 人類創(chuàng)造技術,技術反過來塑造人。 從印刷時代到電視時代,再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會的娛樂化傾向不斷加深,人們對閱讀逐漸喪失耐心。 在谷歌公司十周年慶典時,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卡爾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谷歌是否讓我們變得愚蠢》,他在文章的一開頭寫道: “曾經(jīng),專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冗長的文章,對我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兒……不過,這種情況如今已經(jīng)很少發(fā)生了。 現(xiàn)在的我翻了兩三頁書,注意力就開始飄忽不定,我會煩躁不安,失去頭緒,接著就開始找別的事情去做?!?/span> 卡爾的感受,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經(jīng)歷。 我不反對互聯(lián)網(wǎng),但要保持警醒: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保持閱讀的習慣,鍛煉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考。 02 《萬歷十五年》 我很喜歡黃仁宇“大歷史”的觀點。 每一個小漣漪,都會累積成歷史的驚濤;每一個大進程落在細微之處,早已見端倪。 《萬歷十五年》不像編年體史書以時間脈絡敘述一個王朝的興衰,也不像紀傳體史書那樣單獨介紹人物。 它巧妙地從歷史中剖開一個橫截面,把萬歷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種群像式的敘事手法緩緩展開。 怠政罷工的萬歷皇帝、悲劇收場的張居正、盡心帷幄的首輔申時行、模范官僚海瑞、孤獨的將領戚繼光、清高矛盾的哲人李贄。 以這六人為綱,牽出明朝耕織伍旅、財貸制度、民德風俗,道出古代官場的陰與陽,皇帝的權和制。 在互文相應的筆法中,你會漸漸明白:公元1587年表面一派太平的大明朝,為何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和滅亡。 《萬歷十五年》本書的英文版標題翻譯過來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 這一年,似乎平淡無奇,無事可記,卻已為大國本朝的衰頹埋下了伏線。 讀罷此書,你會驚嘆,歷史竟如此可以這樣寫。 讀罷此書,你會叩問自己,一個國家是如此,一個人命運走向是不是也早埋在日常生活里? 03 《三體》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平。 這本書,大處展現(xiàn)了恢宏的宇宙觀,小處洞察出幽暗的人性面。 細讀此書,你會認識人性的愚昧。 物理學家葉文潔認為三體文明超過地球,道德水準一定高于人類。所以她不顧一切地按下紅色按鈕,希望三體人能降臨地球。 你會認識到人性的傲慢。 一開始當知道三體人要侵略地球時,每個人都惶然不安。 但是當人類研發(fā)出速度可達15%光速,數(shù)量比三體人多一倍的恒星級戰(zhàn)艦時,人類又開始自以為起來,得意洋洋地說,這是用兩千門大炮打一只蚊子。 你會深刻認識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獻。 當三體人嘲弄地球人都是蟲子時,史強卻說,蟲子從來沒有被真正戰(zhàn)勝過。 當人類走投無路時,章北海為了給人類文明保留一顆種子,最終在黑暗戰(zhàn)役中隨“自然選擇”號全員一同犧牲。 人性復雜,可以頂天立地,讓人高山仰止;可以卑微如蛆,讓人鄙夷不屑。 這大抵就如尼采所總結的:人性是一根繩索,架于超人與禽獸之間。 04 《美的歷程》 李澤厚先生稱這本書,是對中國古典文藝的匆匆巡禮。 從遠古時期粗獷的騰龍紋飾,到優(yōu)美細膩的宋元山水畫; 從猙獰神秘的青銅雕塑,到雍容高貴的佛陀世容; 從楚漢的浪漫詩賦,到明清的世俗文學; 李澤厚猶如一位飽含情感的親臨者,把這些言有盡、意無窮的美學理念,以賞心悅目的文字一一道來。 看完讓人留戀不已。 他說魏晉風度,表面瀟灑風流,骨子里卻深埋著巨大苦惱、恐懼。 他聊唐詩宋詞元曲,詩境厚重,詞境尖新,曲境暢達,各有其美,不可替代。 千年前的線條紋理,百年前昆劇、京劇的唱段唱腔,每一頁都是華彩篇章,美到讓人想把這些文字嚼碎了咽下去 閱讀這樣的著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大概就像網(wǎng)友說的: 如同失了一場大戀,悵然若失,久久難忘。我還有話想聽,你卻講完了。 05 《平凡的世界》 書的開頭,孫少平是個吃不起“丙”菜的窮困學生; 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煤礦工人。 兜兜轉轉,孫少平都好像沒能脫離所謂的“社會底層”。 可把孫少平的一生鋪展開看,他卻已經(jīng)走出了雙水村,抵達遼闊的世界。 路遙在書中這樣評價:書把少平從沉重的生活中拉了出來,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勞動壓得麻木不堪。 在黃原做攬工漢時,別人包里都是鋪蓋,孫少平的包里是幾本書,每天收工后就一個人靜靜地看書。 在銅城當煤礦工人時,天天要經(jīng)歷生死考驗,他在井下一干就是八九個小時,但是他給礦井下的工友講小說,思緒游于另外一個世界。 因為求知若渴,他擺脫了底層人的無知與愚昧。 因為書香的滋潤,他的認知在提升,氣質(zhì)在改變。 讀書的過程,就是覺醒的過程。 當一個人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時,也是他脫胎換骨之時。 06 《蘇東坡新傳》 一本好的傳記,作者和傳主之間必定會有血肉相連的關系。 李一冰之子李雍在尾記中,稱這本書是“父親的哭泣”。 李一冰因為四年冤獄,備受折磨,對蘇軾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世界感同身受。 他付出全部心血,以東坡詩詞自述生平,巨細無遺地考證,真實全面地還原蘇東坡的一生。 在他的筆下,蘇東坡不再是橫空出世、才華橫溢的云中仙,而是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的普通人。 初到黃州之時,當?shù)仄嘤?,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難題。 于是,他手持銹跡斑斑的鋤頭、穿著打滿補丁的農(nóng)服在荒地上種菜。 他會和朋友半夜飲酒對詩,沒有下酒菜,便將自家的病牛宰了,就著牛肉喝美酒。 喝得興致濃時,他還會把一個大西瓜頂在頭上,在田地里邊走邊唱…… 他已然成為一個煙火氣十足的農(nóng)夫。 到了惠州,瘴癘滿地,荒蕪不堪,他卻能獨具慧眼,欣賞惠州遼闊風光。 他還發(fā)明了烤羊脊,愛上了荔枝。 惠州沒有專門賣酒的地方,他便自己釀酒。 他以白面粉、糯米和清冽的泉水為材料,釀成酒色如玉的“真一酒”。 枯燥的生活,就這樣變得妙趣橫生。 晚年被貶儋州,海外疾病無醫(yī)藥,居處無房屋,東坡處之泰然,從不做遷臣窮戚之態(tài)。 貶謫的悲哀,顛沛的困頓,逐漸被日常的趣事所代替。 我們說蘇軾樂觀、坦然,但卻忘了這些糟心事在當事人身上卻是一秒一秒流過,是沉重的、是痛苦的,只是蘇軾自我消解了這些不幸。 李一冰在寫蘇東坡,也是在寫自己。 我們在看蘇東坡,其實也在看自己。 蘇東坡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觀:不一定要苦兮兮地活在困苦人間,可以從容點、盡興點。 07 《人類簡史》 雖然這本書以簡史為后綴,但不應該歸納為歷史范疇。 就如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的“認識你自己”,這本書給更著重于,認識人類這一個群體,認識自己這一個個體。 比如關于農(nóng)業(yè)革命。 書里說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 人類被困住小麥區(qū),過著比采集者更為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農(nóng)業(yè)革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比如人類的想象。 什么是神靈?什么是祖國?什么是有限公司?這都是一群人在想象里所構建的形象與秩序,我們也以此互相鏈接,形成一個社會。 以上帝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的前世今生。 你會明白,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 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人類踩上月球的腳印。 這之間的認知革命、農(nóng)業(yè)革命,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動我們一步步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又如何給人類帶來新的問題。 這本書重構了我們的認知,把我們從狹隘的視角中解脫出來。 08 《悲慘世界》 如果說文學史上有巔峰,那么《悲慘世界》就是巔峰上的那顆明珠。 看完這本書后,書中的一個情節(jié)突然再現(xiàn)于腦海。 走投無路的冉·阿讓,遇見了卞福汝主教。 卞福汝主教收留了冉·阿讓,熱湯熱飯地招待,還提供了一間大床房讓他休息。 誰料,夜半時分,冉·阿讓恩將仇報,偷走了教堂的銀餐具。 跑路途中,冉·阿讓被警察抓住,眼看又得二進宮,回到大牢。 關鍵時刻,卞福汝主教以德報怨,聲稱銀餐具是自己送給他的。 不僅如此,主教甚至當著警察的面,連銀燭臺也一起送出去,他對冉·阿讓說:那一對燭臺,我也送給您了,那和其余的東西一樣,都是銀的,您可以變賣二百法郎。 燭臺的隱喻,既是作者讓我們思考的道德困境,也是雨果給出的答案。 如果你為了孩子,只偷了塊面包,就坐了19年的牢。 出獄后,舉目無親,四處碰壁,沒有一個飯店肯做你生意,連口熱茶飯都吃不上,像個孤魂野鬼,流浪在繁華的悲慘世界。 全世界的惡意,都灌注到你一個人的身上。 這時,你會選擇向世界露出青面獠牙,還是仍報之以歌呢? 如果你從一個苦役犯,搖身一變成了市長、企業(yè)家。 但意外得知有個流浪漢被冤枉,正在代自己受審。 你會選擇在天堂做個魔鬼,還是去地獄做個天使呢? 雨果用《悲慘世界》拷問人類的良知,他把對于善的理解,全部具象成冉·阿讓這個人物。 看完《悲慘世界》,我們也許就明白,人性真正的善,不是因為光明而選擇光明,而是在穿越黑暗后仍然向往光明。 09 《殺死一只知更鳥》 這本書讓很多人產(chǎn)生這樣一個念頭: 如果我將來有子女,一定要帶著他一起看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讓人醒悟:無論世界如何變遷,尊重,是最可貴的品質(zhì):換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就如主人公阿蒂克斯告訴孩子的:在你鉆進別人的身體之前,你絕不會真正了解他。 阿瑟·拉德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20幾年。 在街坊們的閑談細語傳言中,阿瑟是一個吃死老鼠、拿剪刀的恐怖人。 但事實上,阿瑟其實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偷偷地送給孩子們禮物,還在危急關頭救了斯庫特兄妹。 白人雷蒙德被居民們看作一個酒鬼,整天把威士忌裝在袋子里喝。 但雷蒙德喝的其實是可樂,他之所以一直假裝醉醺醺,只因為他認為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人無完人,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都會管好自己的偏見。 當你認真品讀這本書,也會對這個世界心生柔軟。 10 《百年孤獨》 莫言在《紅高粱》的文字風格是這樣的: “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后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span> 余華的《難逃劫數(shù)》也有相似之處: “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上午東山敲開他房門時的情景?!?/span> 他們這些文字,都來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經(jīng)典開頭: 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這本皇皇巨著,在眾多中國作家心里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里面循環(huán)往復的敘事結構,魔幻迷離的世界,都讓人癡迷。 1982年,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接受訪談時,他稱自己創(chuàng)作這本書只用了兩年,而動筆構思卻用了十五六年,構建了一個家族,用百年的宏大時空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 七代人的輝煌與落寞,激情與孤獨,堅毅與懶惰,世俗與超脫,瘋狂與冷靜,在馬孔多無止境地蔓延開來。 我們恍若親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霜血雨與精神洗禮,荒誕而無奈的宿命感,讓我們覺得遙遠而真切。 也許你會因為紛亂的情節(jié)望而止步,會因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把它束之高閣。 但按捺住自己的浮躁,去細細體味,那些曾經(jīng)晦澀難懂的文字就會像滔滔江水一樣一波一波地撞擊你的心靈。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以《娛樂至死》為首,是希望閱讀于你我,是一種日常生活。 以《百年孤獨》為終,是因為閱讀也許有門檻,但只要跨過去,打開的就是一個瑰麗的世界。 書是人向上的階梯。你讀什么樣的書,就有什么樣的格局。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