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印度共和國的簡稱,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印度的國家元首是總統(tǒng),號稱是三軍統(tǒng)帥。 聽起來好似是至高無上,但其職責在整個國家體系中卻是象征性的,其實印度的所有實權都掌握在政府總理手中。 那么,印度總統(tǒng)到底是誰?為什么印度露面的都是總理莫迪? 其實,印度現任總統(tǒng)的拉姆·納特·科溫德,他于2017年當選,任期5年。 而現任總理莫迪則是2014年率領印度人民黨打敗國大黨后獲得執(zhí)政權,并于2019年蟬聯總理寶座。 二人不但同屬于印人黨,而且科溫德還是由莫迪親自挑選出來競選總統(tǒng)一職的。 相比于總統(tǒng)科溫德的默默無聞,總理莫迪卻是頻頻露面,因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莫迪都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而公眾卻都對印度總統(tǒng)是誰鮮為人知,甚至很多人會忽略印度還有總統(tǒng),因而才有“印度總統(tǒng)到底是誰?”的疑問。 1、從草房走出的“賤民”總統(tǒng)印度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這個國家非常奇葩,它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 印度自古以來,就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所羅門四大從高到低的階級存在,后來又弄出來一個第五種姓----賤民階層,這是一個在印度地位最低的族群。 印度等級森嚴到何種程度,簡單地說,就是所謂的高種姓欺壓、強奸甚至殺死低種姓的人,有可能根本不會獲罪。 即使憲法里有明文規(guī)定,不得進行階級歧視更不可歧視“賤民”,但在實踐中卻常常淪為一紙空文。 而印度的這任總統(tǒng)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賤民”。 他在得知自己當選總統(tǒng)那一天,71歲的科溫德激動萬分地說,“我想告訴所有賤民,帕拉溫卡村走出的拉姆·納特·科溫德將作為你們的代表,前往總統(tǒng)府?!?/span> 由于出身于很少能夠引起人們關注的低等“賤民”階層,科溫德雖然長期在印度政壇工作,卻很少有人熟悉他。 在成為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推薦的候選人之前,科溫德從未上過媒體的頭條。 科溫德的當選被眾多媒體描述成“賤民”的勝利、貧民的反轉,莫迪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貼出20年前兩人的舊照,寫著“與科溫德相識甚久,令我萬分榮幸”。 作為印度總統(tǒng),科溫德理所當然會住進維多利亞宮。 這座建成于1929年的豪宅,最初為英殖民時期總督府,樣式兼具印度和英國維多利亞傳統(tǒng)及風格,內部共有340個房間。 印度獨立后改作總統(tǒng)府,見證眾多重要歷史時刻,也成為印度的國家象征之一。 科溫德從沒想過會成為維多利亞宮的主人,因為他自己最早的家與這里簡直是天壤之別。 1945年,科溫德出生在印度北方邦坎普爾郊縣的一個“賤民”家庭。 科溫德少年時生活極為艱難,一家人住在一間根本無法遮風擋雨的茅草房中。 坐上總統(tǒng)寶座的他表示,現在還有許多農村少年像他當年一樣被雨淋透,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改善他們的生活。 科溫德出生時還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時期,當時的“賤民”社會地位極為低下,與四大種姓之間竟然需要物理隔離,就是賤民不能與其他四大種姓間有任何的身體接觸。 他們甚至不被允許使用街道、水井等公共設施,被稱為“不可接觸者”。 即使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候,在印度的坦米爾納德邦發(fā)生的“賤民”舉報歧視案件,就有上百件,輕者是言語歧視,重者是搶劫或性侵,甚至謀殺。 但遺憾的是,即使是最嚴重的殺人罪,也沒有任何一名嫌疑人被定罪。 由此可見,所謂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至少在印度的“賤民”看來,這是根本不存在的。 法律只是為那些高等種姓展示公平的一面,而把不公平都留給了“賤民”。 好在科溫德是一個幸運兒。 20世紀70年代,科溫德考入印度坎普爾大學攻讀商業(yè)和法律學位,大學畢業(yè)后曾先后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和印度最高法院擔任法律顧問。 1991年他加入印度人民黨,曾經擔任過該黨的新聞發(fā)言人,并成為印度比哈爾邦邦長。 他后來在印人黨的繼任者同樣也是新聞發(fā)言人的夏斯特里說,“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當時夏斯特里正在籌辦一本雜志,缺乏資金,知道消息的科溫德悄悄地給他送來一張11000盧布的支票,并要求夏斯特里不要告訴任何人。 正是科溫德的低調,使得他能夠得到總理莫迪的注意,并在印人黨內“欽定”科溫德作為總統(tǒng)候選人,這是一個明面上至高無上的位置。 雖然是由于受到莫迪的信任,科溫德才能走到今天這個高位,但是他一路以來的學習和從政的機會,卻是因為“賤民之父”安培德卡爾的努力爭取才得到的。 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曾留學倫敦多年、擁有4個博士學位的安培德卡爾,成為印度首任法務部長。 他與同事制定印度憲法時,將限制種姓制度的法規(guī)寫進法典中,這部被稱為“世上最長的憲法”中明文規(guī)定,印度“廢除賤民制”,并給予“賤民”應有的權利。 自那時起,“賤民”終于可以接受教育和從政。 為保證“賤民”有權參與國家的立法和政府的管理工作,新憲法還實行“保留制度”。 就是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在政府下院人民院中,各邦的立法會議中均為“賤民”、低級種姓保留一定的席位。 同時,在中央政府或各邦政府中也為他們保留一定名額,以保證他們享有行政管理的權利。 有人稱,科溫德能當上總統(tǒng),并不是因為他曾經的功績,而是“賤民”身份。 占整體選民16%的2億賤民,是任何一個印度政治家都不敢忽略的重要群體。 2、莫迪與他有聲有色的大國夢2014年大選中,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黨(印人黨)創(chuàng)造了歷史,一舉贏得人民院全部545個議席中的282席,其所領導的國家民主同盟更是一共拿下336席,遠超代表議會多數所需的272席。 5年后的2019年,莫迪成功連任,開啟他印度總理的“第二春”。 自上臺以來,莫迪大膽推動印度改革,大刀闊斧破解結構性難題。 莫迪政府提出“印度制造”和“數字印度”計劃,提振制造業(yè),大力推進工業(yè)化。 在20年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里,印度制造業(yè)的擴張速度高于整體經濟。 莫迪還對印度繁文縟節(jié)的稅收制度開刀,成功推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國統(tǒng)一商品與服務稅立法,使印度終于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 莫迪執(zhí)政以來,印度經濟對外的開放性不斷增強,對內陸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 在其執(zhí)掌之下,印度一度成為亞洲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莫迪全力追求大國外交,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組成四國安全機制。 但是同時也努力維持與俄羅斯的傳統(tǒng)友誼,以日益凸顯其重要性,在國際關系中力求左右逢源。 印人黨最大的信心也是來自于莫迪本人。 作為總理,大多數印度人認為莫迪是稱職的,從奶茶小販的兒子成長為全身心致力于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人民公仆,莫迪走過了不同尋常的人生路。 不過這7年來絕非一帆風順,多年來,印度的腐敗問題已是沉疴難愈,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落后于經濟建設,幾乎是原地踏步不動。 “印度制造”口號很響但效果卻甚至微,“廢鈔令”更是搞亂全國,印度盧比淪為18年全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 特別是自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莫迪政府雖采取強力措施,卻未能控制住疫情傳播。 面對新冠疫情時,印度政府先是公布官方預防新冠病毒的指南,隨后莫迪下達全國“封國”21天的行政命令,并且要求警局系統(tǒng)強制懲戒不服從命令的群眾。 然而效果極為有限,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印度的累計新冠感染病例數就已經接近200萬。 黨爭引發(fā)內耗、游行提升風險,政策低效、人口眾多、醫(yī)療艱難等一系列問題,使疫情在印度一路狂奔。 目前一直是緊跟親密盟友美國之后,累計新冠確診感染病例數已超過3300多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44萬多人。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隨之而來的是印度經濟陷入全面癱瘓。 莫迪政府的封國政策使印度經濟突然停擺,造成超過4億多印度人陷入深度貧困之中,全國范圍內抗議莫迪經濟政策的游行示威活動不斷爆發(fā),很多基層民眾不再相信莫迪是他們利益的捍衛(wèi)者。 莫迪出身草根,本人更是爭議人物,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期間,就因為信奉極右翼主義思想、煽動邦內教派矛盾進而引發(fā)暴亂受到美國和英國的制裁。 當選總理之后,他更是在強制推行《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以及克什米爾等問題上與國內穆斯林群體發(fā)生激烈沖突。 莫迪為維持自身權力,采取這些激化矛盾的舉措,真實反映出莫迪政府內憂纏身,極為虛弱與不安。 3、草莽如何出英豪拉姆·納特·科溫德當選印度第14屆總統(tǒng),也是印度歷史上第二位“賤民”總統(tǒng)。 而連任兩屆總理的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也出身于下層種族。 在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印度,這兩人能夠走到政壇的頂峰,實在是印度社會的一大進步。 首先,這是印度堅持法理平等的結果,印度憲法中明文廢除“賤民”制度。 “偉大的領袖、思想家”、“賤民之父”安培德卡爾,他最早致力于廢除“賤民”制度,成績斐然。 印度獨立之初,作為法務部長的安培德卡爾,在編寫憲法的過程中將限制種姓制度寫進了法典,明確規(guī)定“廢除賤民制”。 這一點是對印度多年來的種姓制度的一個極大的限制和改造。 雖然在現實中還有很多對低等種姓和賤民的不公平現象發(fā)生,但是至少在法理上,賤民和低等種姓人群是與高等種姓人群享愛同樣的社會權利。 賤民從不可與高等種姓進行物理接觸,到能夠接受教育和甚至是從政,和高等種姓人群一樣可以享受正常的社會權利與政治權利,這一政策大大提高“賤民”的政治經濟地位。 對于印度長期以來,因為種姓制度而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這都是一個最為可行的解決路徑,當然這需要印度政府去真正貫徹執(zhí)行,而不能是寫在紙上,說在口中,卻在實際執(zhí)行中故意忽略,甚至是執(zhí)行種姓制度的種種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 其次,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賤民和低等種姓已經是選票與民主標簽。 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其“賤民”階層的“成功”還是帶有明顯的政治意涵及民主標簽作用。 印度是議會制共和制,總理及內閣成員執(zhí)掌政府職權,總統(tǒng)由中央和地方議員以間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其職責主要是禮儀性的,但卻是政府重要職員任用不可或取的一個程序。 因此,與總理同屬人民黨的科溫德被推選出來,對于鞏固莫迪政府的地位、改善執(zhí)政環(huán)境會產生更為積極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科溫德的“賤民”身份背后是占整體選民16%的選票,作為政壇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賤民”階層選票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尤其是號稱學習美國民主最優(yōu)秀的學生,印度如果不解決種姓問題,很可能將會面臨“賤民之父”安培德卡爾所言的窘境:“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的國家就有崩塌的一日。” 這種根本性問題無法改變,今后無論有多少個像莫迪和科溫德這樣的底層民眾登上高位,都不能夠徹底解決印度現代化的安全發(fā)展問題,印度這頭亞洲“巨象”,將始終不能夠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快速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