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蔣介石發(fā)表《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表示愿與中國共產黨“商討停止戰(zhàn)事恢復和平的具體方法”,還表示“只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十日,蔣介石集團在南線的主力杜聿明集團全部被殲,淮海戰(zhàn)役結束。二十一日,蔣介石發(fā)表《引退謀和書告》,宣稱:“中正在元旦發(fā)表文告,倡導和平以來,全國同聲響應,乃時逾兼旬,戰(zhàn)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達到,人民之涂炭曷有其極!因決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戰(zhàn)銷兵,解人民倒懸于萬一。爰特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總統(tǒng)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tǒng)代行其職權’之規(guī)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總統(tǒng)代行總統(tǒng)職權。” 為什么一手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并且把權力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蔣介石,會在這個時候宣告“引退謀和”呢? 這并不奇怪。在蔣介石取得最高權力后,有過三次宣告下野: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第二次是一九三一年,這已是第三次。這三次,他都是在內外交困的巨大壓力下無奈之舉,同時又暗中牢牢控制軍權和財權等核心權力,伺機再起。前兩次他都成功了,不僅重新掌握最高權力,而且地位和權力反而比以前更提高。這一次的后果卻和前兩次有所不同。 造成他這一次被迫宣告下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第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政權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都已陷入絕境。他在長江以北的軍事力量已完全崩潰,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等他的嫡系精銳主力全部喪失,平津戰(zhàn)役也近尾聲。在長江以南,除桂系在中南地區(qū)還保存一部分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外,大多是殘缺的或新組建的部隊,胡宗南和閻錫山那些部隊也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蔣介石夫婦與馬歇爾士氣瓦解,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御體系。社會經濟的崩潰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物價如脫韁野馬般飛漲,絕大多數民眾已掙扎在生死線上。這種狀況很難繼續(xù)維持下去。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四日給國務卿馬歇爾的報告中,這樣描述他所看到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內的狀況: 總的說來,政府正陷入極度驚恐之中。軍事形勢不可收拾。共軍已在數量上超過國軍,加上他們戰(zhàn)術有方、士氣高昂,使得共產黨能夠隨意攻擊任何一座城市。而國軍的主要缺陷除了戰(zhàn)略不當外,也缺乏戰(zhàn)斗意志。士兵們或團伙或單個地向共產黨投誠,作戰(zhàn)的指揮上毫無斗志,軍隊不求進攻但求龜縮防守。在長春,共軍一支步槍就可以換取國軍六人安全逃離。在濟南,一支全副美式裝備的共產黨縱隊直進該城。 財政問題甚至比軍事更尖銳。以無異于警察國家的方法來控制物價和外兌率,這種企圖將不可避免流于破產,此種跡象正日益明朗。在財政問題上,我們在認識所及的范圍內努力支持政府深謀遠慮、鼓起勇氣進行改革。他們的各種對策大概也千方百計設計出一套可行方案。但即使有最善良的意圖和最有效的控制,他們也難以避免預算失調的結局。政府目前五六十億美元赤字。 這種軍事與經濟的互相影響使得百姓生活于困苦之中,并孕育了不滿和絕望。最危險的因素也許是食物短缺并禁止百姓買賣。能忍耐磨的中國人民能夠忍受一切,但一旦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吃、燒無從著落,就會發(fā)生騷亂以及所有隨之產生的災難。 政府尤其是委員長遭到尖銳的譴責,比以往更加不得人心。大概還沒有過如此劇烈地指名道姓抨擊他們,指責他們無法提供保護,不能提供聊以度日的生活條件。這實際上已不是什么道義的或政治理論問題了。即使知識分子眼中也如此。這種不滿情緒甚至在南京政府各級官員身上也顯著擴展。 這還是一個美國大使眼中所看到的,實際情況比他說的更嚴重得多,而且在加速惡化中。就拿他提到的經濟問題來說,十一月九日的《大公報》上有一段記載:“八日上午市場米價開盤三百圓,有行無市。場外高喊六百圓,尚難購到。中午米價黑市已喊一千圓,到下午更喊到一千四百圓。傍中央銀行250000元面值的鈔票正、背面晚有人曾以一千八百圓的代價,購進一石。八日滬物價上漲平均達'八一九’限價二十倍左右。”這篇報道還寫道:“這樣瘋狂上漲、瞬息萬變的情形,在中國通貨膨脹史上,似乎還是第一次?!痹搱笸炝硪黄獔蟮乐兄v到:上海的搶米風潮上一天連續(xù)發(fā)生八起,連漿糊用粉也被搶。 第二天,搶米事件增至二十多起,英法商電車公司、兩路局的人因迫于饑餓而怠工?!熬┦校ㄗⅲ褐改暇屆壮钡绞崭鼮閿U大,幾乎所有的米店都未能幸免。饑民已由搶米發(fā)展到搶食物?!倍@種驚心動魄的情況還只是方興未艾,老百姓已活不下去了。蔣介石對所有這一切,除祈求上帝保佑外,都一籌莫展。 第二,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急劇尖銳化,特別是長期受蔣介石排擠并多次反蔣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機對蔣施壓,并且提出恢復國共和平談判的主張。 桂系提出恢復和談,重要目的是想趁蔣介石軍事實力遭受決定性打擊、處于狼狽境地時逼他下臺,然后取而代之。淮海戰(zhàn)役緊急時,蔣介石準備調在華中的宋希濂兵團和第二軍增援,結果都因白崇禧堅決阻止而無法實現。軍事力量一直是蔣介石賴以實行統(tǒng)治的主要因素。這時,他的嫡系部隊主力已經被殲,而被解除國防部部長職務、改任華中軍政長官的白崇禧手中,還掌握著未曾遭受殲滅性打擊的桂系主力第七軍等部隊,坐鎮(zhèn)武漢。李宗仁又已被選為副總統(tǒng),有資格在蔣介石下臺后代替他。這在桂系看來,是前所未有的奪取最高權力的大好機會。在此以前,它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本錢。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四日,杜聿明集團被解放軍合圍于陳官莊;十五日,黃維兵團被殲。蔣介石在南線已經沒有可用的嫡系主力,連原來設想的“守江必守淮”也辦不到了。十六日,他在日記中寫道:“以雙堆集戰(zhàn)場失陷,今后守淮無力,決定作守江之準備也?!倍蘸投蝗杖沼浻謱懙溃骸爸甘景霾焊浇筷犞髁乃俪吠私希渴鸾?,遲則江防不及矣。”而桂系部隊主力在“江防”中顯然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于是,桂系逼迫蔣介石下野的活動便一步步公開登場了。二十二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正午約岳軍、禮卿(注:即張群、吳忠信)來談。白崇禧派鄧漢翔(注:當為鄧漢祥)來告,囑其二人勸告余從速下野,否則后悔莫及,恐各省將有通電勸辭也。余聞此,反甚寬慰,毫不為奇,以若輩早有此陰謀也。余屬張、吳答其:一、必須先有安國保民不受奸匪欺詐之辦法;二、繼任者必須先有切實準備,并須正式交替;三、對前方被圍之部隊必須救援出險。果如此則甚愿辭職也。屬以彼等度余之意告之,不可直言已經告余也?!?/p> 二十四日,白崇禧公開發(fā)出致蔣介石的“亥敬”電,寫道:“民心代表軍心,民氣猶如士氣。默察近日民心離散,士氣白崇禧(左)與李宗仁(右)消沉,遂使軍事失利,主力兵團損失殆盡。倘無喘息整補之機會,則無論如何犧牲,亦無救于各個崩潰?!焙笔≌飨瘡埡V倫電告張群:“本日與某公(注:指白崇禧)晤談,言辭已萬分露骨,并報告轄區(qū)內各省及川、桂已聯(lián)系成熟,不日即有表示,第二軍已令停止東開,事實如此,無力挽回?!睍r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的程思遠回憶道:“同日,湖南綏靖主任程潛也通電主和,并請蔣下野。在語氣上,程電較白電嚴厲得多。但蔣以為白乘杜聿明集團在徐州外圍被圍、黃維兵團在雙堆集受挫之際,即以實力為后盾。迫他早日下臺,誤會甚深。蔣后來對張治中說:他平生不向任何壓力低頭。經白這么一逼,他就故意推遲下野期限了。” 第二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昨正午約理〔禮〕卿來談,乃知桂系急謀倒蔣,其勢若不及待矣。”第三天,他的日記又寫道:“正午岳軍、禮卿、文白持白崇禧要求和平、其實即要求下野之電報來談,至十五時方畢。囑其先與德鄰(注:即李宗仁)商談,觀其形態(tài)后再定處置。而白則連致電話于張文白,問余究竟如何?其心更急不及待矣。余以立法院長選舉,未能遵黨決議之時決心辭職下野,今復得桂白之背逆脅制,乃更促成我下野之決心,所痛苦者惟不予我有一點準備之時間?!笨梢娝奶幘骋牙仟N到何等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