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車法是由王永洲教授于20世紀90年代發(fā)明的的一種針刺療法,屬于微針療法的一種,是傳統(tǒng)針刺療法的一個分支。頰針共16穴,全面分布在面頰,通過針刺這些穴位,可有效治療多種疾病。這篇文章便大家了解這種特色療法。 基于全息理論、大三焦理論、身心理論等核心理論,結合醫(yī)者詳細的查體,在明確診斷后形成靶點治療。頰針將穴位理解為穴區(qū),根據病灶的大小及牽涉的部位作為選擇穴位的依據。 頰針標準穴位圖(正面觀) 頰針標準穴位圖(側面觀) 來源:《杏林絕活:中醫(yī)藥特色療法操作規(guī)范(一)》 1.同為對應法:與同名穴位保持一致,如左肩病變時,取左側面頰的肩穴。此法臨床最為常用。 2.左右對應法:以繆刺法取穴,如左側偏頭痛時,取右側面頰頭穴。 3.前后對應法:根據人體解剖前后對應取穴,腰痛時選擇下焦穴。 4.交叉對應法:依照全息論的相似原理取穴,如左側髖關節(jié)痛時取右側肩穴。 5.上下對應法:依照全息論的兩極相關原理取穴,如頭痛時選用骶穴。 6.相關對應法:根據病變部位解剖結構連續(xù)性取穴,如下肢靜脈曲張取髖、膝、踝穴。 7.針效對應法:可一穴一針,也可一穴(區(qū))多針,或多穴一病,視病情而定,以有效為度。 8.協(xié)同對應法:頰針與其他微針系統(tǒng)及傳統(tǒng)針灸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不拘一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