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里不同音,方言多,但不外于兩大語系,沙語(湘方言),德語(西南官話)。前者流行在長沙岳陽益陽株洲湘潭一帶,后者流行在常德湘西懷化郴州一帶,常德的口音又與湖北荊州一帶的接近,我太祖從松滋遷常德,除了在鄰近的慈利當官外,還因為語言相近,容易融入那個社會吧。父親常德衛(wèi)校畢業(yè)后,分到南縣的華閣鎮(zhèn)衛(wèi)生所當所長,他雖然是中專生,那時中專生質量高,比工農兵大學生強,而且當時人才缺,直接當所長,這在他們班上畢業(yè)的同學是常態(tài),父親在班上成績是前三名,理應留校任教,大概是出身的原因,分下去了,南縣那個地方屬湘方言,所以父親屬于雙語系,能港德語也能港南縣話。 母親岳陽平江人(區(qū)別蘇州平江),在長沙衛(wèi)校畢業(yè)后,最先在解放路衛(wèi)生所上班,后來分下去了,先到常德行署,受過一些培訓,后到沅江人民醫(yī)院,南縣人民醫(yī)院上班,沅江也是湘方言地域,母親港平江口音的長沙話。外婆也和我們一起生活,她就只會港平江話,可能就是接近唐宋言的口語,比如她港蛇是殺。怕蛇,怕殺。唐詩的夕陽斜,也就是讀夕陽殺。八幾年時我們分到80平方的主治醫(yī)師樓,父親又把爺爺奶奶搞過來住,他倆只會港德語。 我后來到87年常德,慢慢學著港塑料常德話,不然融入不了社會,我去了桃源,沅陵等地,都是西南官話,口音與常德稍有不同,但大致一致。安鄉(xiāng)港德語,但接近南縣部分的卻港南縣話,漢壽也一樣,接近益陽部分港益陽話。母親一同學是常德草坪人,在省人民醫(yī)院退休,大部分時間只會港長沙話,有一次在她家見到她從常德來的妹夫,港德語,舅奶是湘潭人,所以那些表叔表姑也會一點沙語。小姑小姑父在有色工校(現(xiàn)中南大學)上班,我進藝校前住過她家,最先他們一家都港德語,后來都港沙語了,可見語言環(huán)境改變人?,F(xiàn)在的長沙移民太多,百分之八十的新長沙人,加上學校只教普通話,港沙語的也就少了,我去長沙除了同學親戚,一般就只港官話了…… 文章作者:雷家林,1964年生,1977年至1980年就學于湖南省藝術學校舞臺美術科,從師李朋林,王新隆諸人,1981年入長沙西區(qū)文化館學習半年從師朱輝,陸露音,1982年至1985年畢業(yè)于湖南省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書法以自學為主,受湖南名家史穆,顏家龍諸人指導。
主要文章:《中國藝術散論》、《宋畫哲學》、《家林論唐宋藝術》、《說唐代書法》、《說宋朝書法四家》、《提倡美書》、《家林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完美的女神--品讀安格爾的《泉》》、《張旭與懷素的草書展示的唐朝浪漫精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