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could not be everywhere
and therefore he made
mothers and fathers.
我們常說,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必定能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依舊會充斥著各種矛盾與爭吵,
依舊會被孩子傷到心。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那慈祥的母親,她的心里時時刻刻都裝著兒女們,既操心兒女沒顧上吃早點,又操心兒女工作壓力大,還操心兒孫讀書不認真。
我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不停地說著兒女們的一些事情。
每次在她嘮叨的時候我聽著聽著,又表現(xiàn)有點不耐煩,偶爾也會頂一句嘴。
可是隨后我又很后悔,心想:母親的這些嘮叨是對子女無限的愛,都說父愛如山,巍峨挺拔,可我更知道母愛如海,寬闊無邊。
其實,每次回到家里能叫一聲媽媽,聽聽母親的嘮叨,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這些嘮叨蘊含著多么厚重的母愛??!母親在家就在,母親在家就是完整的。
如今,我也是一個母親。在孩子上學、工作、生活等方面我同自己的母親一樣,一百個放心不下,整天嘮嘮叨叨。
孩子長大了,走上了工作崗位,并建立了她自己的小家庭,我還是改不了嘮叨的毛??;“衣服要勤洗,頭發(fā)不能留的太長,見人要有禮貌,每天要早睡早等?!?/strong>
我一見孩子面就嘮叨,孩子見我就有些煩。我也明白,自己嘮叨多了會影響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可是我一時又改不了。
我還是一個妻子。對老公用情太深,總是擔心抽煙與喝酒對身體危害太大。
一聽到他咳嗽,就會說“咳嗽成那樣了,還抽煙?!?/strong>有時他喝酒后東倒西歪的回到家里,我會邊照顧邊嘮叨:“喝成這個樣子,不知是為了什么?”第二天,老公酒醒了,我又嘮叨:“昨天晚上喝成那樣!難道就不能少喝一點兒嗎?”
就這樣,我的嘮叨也引起了老公的不滿。
我常常想:女人為什么要嘮嘮叨叨呢?自己的心明明是好的,老公和孩子就是不理解。
現(xiàn)在,我才慢慢的明白;我的嘮叨至少有“教”的成分在里面,我犯了“好為師”的錯誤,就是老公說的職業(yè)病。
我也非常清楚:女人的嘮叨其實是一種愛,是對子女的痛愛,對老公的摯愛,只要是女人,母愛就是她的天職。
只是這份愛,也時常會像海浪一樣將人卷入其中,讓人感到窒息。
還記得去年母親節(jié),我們找了幾個寶媽咨詢了一下:你們最希望孩子他爸送點啥禮物呀?
本來以為寶媽們會說,要口紅,要包包,要去馬爾代夫休假!
結果萬萬沒想到,不提爸爸還好,一提爸爸群里就炸了鍋。
寶媽們開始用洪荒之力吐槽老公,都說父愛如山,那真的是和山一樣一動不動的……
曾有教育專家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教育中以媽媽為主導的占50%,以爸爸為主導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
當專家問及一些爸爸,有的答“工作太忙,沒時間管孩子”;有的說“脾氣不好,跟孩子生不起那個氣”。
總之各有各的理由,但其實他們都忘記了一句古訓:“養(yǎng)不教,父之過”。
當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妻子,自己置身事外,這在孩子心里很難真正建立起親密關系應有的信任度和安全感,而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很難建立。
吳臻老師:
“當一個孩子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時候,他的潛意識會認為媽媽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當媽媽對孩子是接納的,充滿愛意的,那么這個孩子將來也會接納自己,愛自己。
所以媽媽和孩子的關系就決定了孩子和自己的關系。
而當孩子出生以后,遇到的第一個“外人”就是爸爸。
所以爸爸和孩子的關系就決定了他和這個外部世界的關系。
著名的心理學家斯賓塞曾經(jīng)說過: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領路人。
而且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爸爸怎么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怎么去對待這個世界。
所以說,媽媽給的是愛,爸爸給的是世界?!?/p>
爸爸媽媽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yōu)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媽媽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爸爸們多照顧孩子。
爸爸更要主動參與,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也能令家庭關系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