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同步網站最新發(fā)布內容《補繪離騷圖冊》提要:此《離騷圖》由明末蕭云從原畫,清代門應兆奉召摹繪并補圖。全套共分上中下冊,畫冊內容系統描繪屈原《楚辭》相關篇章內容:楚辭、九歌、天問、九章、遠游、九辯、大招等,共計一百五十五圖(摹寫蕭氏原六十四圖,補繪九十一圖)。此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四十七年繪本。 《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收錄于《楚辭》中的作品。《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順治時期刊本《離騷圖》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令門應兆補繪之圣旨 《離騷圖》三十二幅 門應兆補繪《離騷》通過屈原自述身世經歷、才華與志向。抒發(fā)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zhí),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 >自“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詩人抒憂述志,對自己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作了回顧與總結。 《九歌圖》九幅 門應兆摹繪,蕭云從 原畫《九歌》原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對其進行了重新創(chuàng)作。《九歌》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終于:禮魂 《天問圖》五十四幅 門應兆摹繪,蕭云從 原畫《天問》據傳為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篇政治抒情詩。全詩采用一問到底的方式,提問內容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 全篇主要以四字為句,四句為節(jié),雖記敘簡練,但涉及內容廣泛。 畫家運用夸張的手法來展現其詭異形象,造成畫面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如其中《巴蛇吞象》 可以說,整部書中,《天問圖》是蕭云從用力最為深密的部分。 《九章圖》九幅 門應兆補繪《九章》是短篇抒情詩集,包括九篇作品。依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關于《九章圖》的創(chuàng)作宗旨,《補繪蕭云從離騷全圖凡例》自述為“指事傳神”,即繪者冀以通過畫面內容來演繹詩歌所講述的核心事件或表達的主要思想。 《遠游圖》五幅 門應兆補繪《遠游》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此詩主要寫想像中的天上遠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人間的理想追求。 門應兆緊扣《遠游》之“游”,以五圖展現了作品的主體部分,即“重曰”以后所呈現的天空神游。畫家根據詩人游歷的路線,按照中、東、西、南、北的順序,以各方位神靈為代表,創(chuàng)作出具有象征意義的《遠游》五方世界圖。 《卜居圖》一幅 門應兆摹繪,蕭云從 原畫《卜居》相傳為屈原所作。全文以屈原問卜開篇,以詹尹“釋策而謝”的答語收結,中間以連珠式的對立設問的語句貫穿,文采斐然,往復盤旋,八對設問,一以貫之,氣勢充沛,感情強烈。 《九辯圖》九幅 門應兆補繪《九辯》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文學家宋玉創(chuàng)作的長篇抒情詩。從詩的內容來看,其基本思想是表達“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感慨。 《招魂圖》十三幅 門應兆補繪《招魂》傳為屈原的詩作。此詩模仿民間招魂習俗寫成,用神話傳說和浪漫主義的幻想描寫上下四方的險惡,通過表現宮廷生活、游獵盛況以及江南春景,表達了豐富的思想感情。 《招魂圖》首繪巫陽招魂之情景,畫面主題圍繞“魂兮歸來!去君之 恒干,何為乎四方些”展開。 《大招圖》七幅 門應兆補繪《大招》傳為屈原所作。此詩在內容上可分兩部分:一是極力渲染四方的種種兇險怪異,說明魂不可往,以反證招魂之意;二是著意烘托楚國故居之美,大力稱頌楚國任人唯賢、政治清明、國勢強盛,以誘使靈魂返回楚國。 《大招圖》先以四圖描繪詩中四方之惡,繼以三圖展現故鄉(xiāng)之好。 《香草圖》十六幅 門應兆補繪香草,作為屈原作品中的代表意象,品種繁多、精彩紛呈。門應兆奉旨補繪蕭云從《香草》圖,選擇十六種香草,從植物學角度出發(fā),以圖像的形式,輔之以文字說明。 繪圖始于江離,終于薺 蕭云從的《離騷圖》于中國文學史和繪畫史,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庫館臣門應兆奉旨補繪此圖,輯成此《欽定補繪蕭云從離騷圖》。至此,我們終于有了一部系統而完備的屈原作品圖像。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