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不經意經過坐落在鬧市和綠地中的偉大建筑,很多是神廟、清真寺、教堂、 謁師所。這是一個「宗教博物館」的國家,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 雖然歷史證據表明基督教在印度早於第1世紀時就已存在, 基督教在印度開始興盛,還是在歐洲殖民印度時才開始發(fā)生的事。但對於傳說中基督教是由使徒多馬在公元52年傳入印度的說法,到現在其準確性仍然存疑。 但不管如何,作為印度的第三大宗教,有2.4千萬信徒,佔了印度總人口的2.3%,基督教在印度具有一定的地位。 羅馬天主教在歐洲殖民期間來到印度,開始於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抵達馬拉巴爾海岸。在19世紀初基督教傳教活動增加,令基督教開始在印度開花結果。然而,如同其他非印度教的宗教一樣,基督教在印度亦會受到主流宗教的敵視。 2008年夏季,極端印度教團體印度青年民兵在奧里薩邦展開對基督教徒的大規(guī)模攻擊, 殺害基督教徒與縱火焚燒教堂、孤兒院及信徒的家。華人媒體把該團誤為極端佛教徒。 錫克人,亦稱錫克教徒、錫克教信徒,指信仰錫克教的信徒?!癝ikh”(錫克教徒)一詞源自梵語“shishya”,意思即“弟子”或“學生”。 錫克教徒的顯著特征為裹頭巾,頭巾色澤無定規(guī),隨個人喜好,或按衣服穿著的顏色搭配;留長發(fā)、蓄胡須,帶鐵手鐲、配短劍,穿短褲。核心的思想是平等,諸如必須不分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性傾向之類。另外禁煙禁酒,飲食方面沒有什么嚴格的禁忌,錫克教雖然允許吃肉,但必須吃屠宰過程迅速的牲畜的肉,且禁止吃按宗教儀式屠宰牲畜的肉食與牛肉。 大約400年前,錫克教創(chuàng)立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2001年,印度有1930萬錫克教徒。 今天許多錫克教徒還住在旁遮普——世界最大的錫克人省份和錫克人的發(fā)源地或家鄉(xiāng)。其餘的主要集中在鄰近的哈里亞納邦和新德里。最著名的錫克教廟宇是金廟,位於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 許多錫克人在軍隊服役。印度現任總理曼莫漢·辛格也是一名錫克教徒。旁遮普是錫克教徒的精神家園,也是印度唯一一個錫克教徒占多數的邦。 錫克教禁止偶像崇拜,所以在錫克教寺廟是看不到類似印度教、佛腳那樣的神像或雕塑的。圣殿中央有拉給(Ragis,演奏圣曲的樂手)給信徒彈奏和誦唱神的樂曲,而信徒們則盤膝而坐,一邊聆聽圣曲,一邊進行冥思。二層圣殿放著一本手寫版的《古魯·格蘭特·薩哈卜》,由格蘭緹誦讀;此外,還有擺滿了圣書的書柜,任何人都可以拿來誦讀。 伊斯蘭教在公元8世紀初傳入印度。在此後的年代,伊斯蘭教對豐富和加強印度文化貢獻很大,不僅形成了印度北方古典音樂(印度和中東元素的合并),而且鼓勵烏爾都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合并)豐富傳統(tǒng)之宗教與世俗文學。 泰姬陵和其他陵墓是莫臥兒王朝的禮物。2001年,印度有1億3000萬穆斯林,最集中的地方是克什米爾、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和恆河平原一部分。恆河平原上的北方邦是穆斯林最多的一個邦。 印度穆斯林分兩種,一種是移民叫阿失拉甫,一種是本土皈依者。阿失拉甫頭兩者是阿拉伯人,後兩種是普什圖人與蒙兀兒人,本土皈依者是賤民與首陀羅佔絕對多數。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人數接近9億,占人口的80.5%。大約5000萬印度裔的印度教徒居住在海外(特別是美國和南非)。印度是印度教的發(fā)源地。印度擁有數量最多印度教徒。 印度人(Hindu)這個詞 源自「Sindhu」一詞,意思是從印度河流域(即印度)來的人。 印度教在印度有漫長而多變的歷史,幾乎與印度的歷史一樣長。印度教大致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 與其他宗教不同,沒有單一創(chuàng)建者,沒有完整的神學體系和道德體系,也沒有中央組織。 現代印度教由於受到其他宗教的影響,在形式上更接近於現代意義的宗教。不過,與其說是一種宗教,不如說是生活方式。自7世紀起,印度不斷受到來自阿拉伯和阿富汗帝國的入侵。 然而,印度教倖存了下來。 雖然印度已經很多神,但是新的“神”依然還在產生之中,看這位女神: 除去以上幾種已經見到的,還有佛教、耆那教、 祆教、 猶太教尚未領略,請看后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