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黃芪湯方證 【原文】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22)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22) 防己黃芪湯方: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 白術(shù)七錢半 黃芪一兩一分(去蘆)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姜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沖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后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 【解析】 防己黃芪湯由防己、黃芪、白術(shù)、甘草組成,在用法中加入生姜、大棗。 防己辛苦寒,通行十二經(jīng),泄?jié)癯?,能使在表之濕邪通過小便排出; 黃芪益氣固表,白術(shù)健脾祛濕,既可助黃芪固表,又可協(xié)防己祛濕; 甘草和中,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 其配伍特點是益氣與祛濕利水并行,標本兼顧,重在固本,體現(xiàn)了消補兼施之法。從以上兩條原文可知,防己黃芪湯適用于衛(wèi)氣不固,外受風邪而致的風水、風濕證。 其辨證特點是:易疲勞,多汗,身重,下肢浮腫或下肢關(guān)節(jié)腫痛。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風痹門亦載此方,但分量煮法,與此有異。為“甘草二兩,黃芪五兩,漢防己四兩,生姜、白術(shù)各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狈胶鬅o加減法,一般認為《備急千金要方》所載,是《金匱要略》之原方,可作參考。 【應用】 用于風濕類疾病。風濕熱、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素稟氣虛,衛(wèi)陽不足,風濕外襲,表現(xiàn)為風濕表虛證者,可用此方。 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氣虛濕盛者,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脾虛濕瘀阻滯型者,可以本方加減服用。如趙生富 以本方作為基礎(chǔ)方加減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200例,其中濕熱痹痛型(65例):急性風濕熱,紅腫熱痛者加金銀花、野菊花、雷公藤、薏苡仁、丹皮、秦艽;寒濕痹痛型(135例):惡寒怕冷,關(guān)節(jié)疼痛較劇者加細辛、桂枝、附子、川烏、草烏、烏梢蛇、白芍;濕熱互結(jié),關(guān)節(jié)腫痛,麻木不仁者加尋骨風、海風藤、烏梢蛇、炒薏苡仁、金銀花、蒲公英。結(jié)果:治療半年,濕熱痹痛型有17例緩解,20例顯效,25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寒濕痹痛型有40例緩解,35例顯效,45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張四方等 以本方加防風、忍冬藤、木瓜、黃柏、薏苡仁、赤芍、杜仲、續(xù)斷、枸杞等治療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45例,顯效21例,有效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6.67%。此外,變形性膝關(guān)節(jié)病、坐骨神經(jīng)痛、結(jié)節(jié)性血管炎、踝部骨折后腫脹等疾病符合氣虛濕滯者,可選擇本方加減治療。 用于腎系疾病。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竭水腫明顯,蛋白尿,辨證屬肺脾氣虛者,以防己黃芪湯為主方治療。黃芪用量宜大,可用30~60g。水腫明顯者,常合五苓散;易感冒而導致水腫反復消長,可合玉屏風散;氣短納少,大便溏薄,脾虛明顯者,可合四君子湯;低蛋白血癥,可加黑大豆、當歸;有氣滯表現(xiàn)者,酌加陳皮、檳榔等;合并高血壓,表現(xiàn)為脾虛濕瘀者,合當歸芍藥散加減。王嵐等用防己黃芪湯加味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60例,基本方為生黃芪30g,粉防己20g,白術(shù)15g,澤瀉10g,茯苓10g,金櫻子20g,芡實20g,玉米須20g,腎炎草20g,甘草10g,大棗5枚,生姜3片。并辨證加減用藥,總有效率為91.67%。韓紅用本方加減治療慢性尿酸性腎病32例,觀察服藥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尿常規(guī)檢查的變化和1年后上述各項指標的變化。藥用漢防己15g,黃芪30g,白術(shù)10g,淫羊藿10g,生薏苡仁20g,秦艽10g,澤蘭10g,澤瀉10g,當歸10g,車前子10g(包煎)。每日1劑,連服3個月。結(jié)果:顯效17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7.50%。動物實驗證實,防己黃芪湯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抗慶大霉素的腎損害、減輕馬兜鈴酸腎毒性、抑制腎病尿蛋白、防治腎間質(zhì)纖維化等方面。 伍炳彩等將本方廣泛應用于水腫、蛋白尿、痹證、汗證、泄瀉、體虛易感冒、肥胖癥、高脂血癥、蕁麻疹、狐臭等病癥,并總結(jié)出使用防己黃芪湯的辨證要點:①汗多,動輒汗出,汗出不徹,汗出惡風;②身重;③脈??;④舌苔偏厚。以上為必具癥狀,在不同的病證中,又可見如下癥狀(有時甚至以這些癥狀為主訴):身痛或關(guān)節(jié)痛,天氣變化時加重;身腫,多為頭面部先腫;口黏;胸悶氣短;腹脹,餐后加重;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次數(shù)增多,飲食稍不注意即腹瀉,大便黏膩不爽;精神不振,頭部昏沉;容易感冒,特別怕風;舌質(zhì)淡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晒┡R證時參考。 【病案】 1.風水(慢性腎炎) 傅某,男,40歲?;硷L水病癥,久而不愈,1973年6月25日就診?;颊咧髟V:下肢沉重,脛部浮腫,累及足跟痛,汗出惡風,切其脈浮虛而數(shù),視其舌質(zhì)淡白,有齒痕,認為是“風水”。尿蛋白(++++),紅細胞(+),診斷屬慢性腎炎。下肢沉重,是寒濕下注;浮腫,為水濕停滯;汗出惡風,是衛(wèi)氣虛風傷肌腠;脈浮虛數(shù),是患病日久,體虛表虛脈亦虛的表現(xiàn),選用防己黃芪湯。 漢防己18g,生黃芪24g,白術(shù)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棗4枚(擘)。水煎服,囑長期堅持服用。 1974年7月3日復診,患者堅持服前方10個月,檢查尿蛋白(+),又持續(xù)兩個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癥狀痊愈。唯體力未復,可疏補衛(wèi)陽,護肝陰,兼利水濕,用:黃芪30g,白芍12g,桂枝9g,茯苓24g。以鞏固療效,并恢復健康。(岳美中醫(yī)案) 2.心動過緩 甘某,男,17歲,2000年7月8日初診?;颊咭蛐貝炐幕?、心率慢,而先后在東莞市人民醫(yī)院和中山醫(yī)科大學一附院檢查,除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緩(43次/分)外,其余如抗O、血沉等檢查均正常,服西藥無效,轉(zhuǎn)而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一附院和東莞市中醫(yī)院服中藥,亦無效。不得已,暑假回老家南昌專門來求診。初診除自覺胸悶心慌外,患者還怕吹電風扇,易出汗,一身較沉重,乏力,大便偏軟,口稍黏,關(guān)節(jié)不痛,納食一般,舌體偏胖,苔白,脈遲寸?。?3次/分)。擬助氣化濕:防己10g,黃芪15g,白術(shù)10g,甘草6g,大棗5枚,生姜3片,郁金6g,枇杷葉6g。7劑,水煎服。 2000年7月15日二診:藥后胸悶、心慌均減輕,汗出、怕風亦有好轉(zhuǎn),脈搏53次/分,兩寸仍較浮,舌體胖,苔白,守原方再服7劑。 2000年7月22日三診:藥后諸癥又見減輕,心率61次/分,上方繼服7劑。以后患者又來診幾次,癥狀逐漸減輕,心率穩(wěn)定在61次/分以上,因患者即將開學,故囑其服上方至怕風、汗出完全消失為止。(伍炳彩醫(yī)案) 轉(zhuǎn)發(fā)讓更多人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