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是其他臟腑陰陽的根術(shù),為生命活動之根。人之生長、發(fā)育、生殖、衰老,均關(guān)系到腎。 病理性質(zhì): 腎病多屬虛。 【藏象與病能】 一、藏精 (一)藏精 內(nèi)容: 腎所藏的精氣,是臟腑陰陽之本,它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生理: 腎的精氣有腎陰(又稱真陰、元陰)、腎陽(亦稱“命門之火”)之分。兩者相互為用,是維持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動力。 病理:若腎的精氣衰減,常表現(xiàn)為陰虛或陽虛之證。 (二)主水 相關(guān)臟腑: 人體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密切相關(guān)。 生理: 腎為水臟,主津液,是調(diào)節(jié)水液代謝的主要臟器,其調(diào)節(jié)功能賴腎陰腎陽的相互作用。 病理: 陰陽偏勝,關(guān)門不利,開合失常,則發(fā)生小便異常,尿少,水腫,或多尿,遺尿等癥。 (三)主骨,生髓,充腦 髓海: 腎的精氣充養(yǎng)骨骼,生髓,上通于腦,故稱腦為髓海。 生理: 腎的精氣充盈,則骨骼輕勁有力,思維敏捷。 病理: 若腎精不足,則骨髓空虛,在小兒則囟門遲閉,骨軟行遲;在老人則骨質(zhì)脆弱,易于骨折。若髓海失養(yǎng),可發(fā)生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等癥狀。 (四)主納氣 生理: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span> 機理: 呼吸雖然屬肺所司,但肺有助腎納氣的功能,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下納于腎,使呼吸均勻,以保證體內(nèi)外清濁氣體的正常交換。 病理: 若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quán),即見動則氣喘,呼多吸少。 (五)開竅于耳 意義: 耳的聽覺靈敏與否,與腎的精氣盈虧密切相關(guān)。 生理: 腎精充盈,髓海得養(yǎng),聽覺靈敏,“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聽五音矣”。 病理: 腎的精氣虛衰,髓海失養(yǎng),則聽力減退,或見耳鳴、耳聾。 【辨證論治】 一、辨證原則 虛證: 陽虛——包括腎氣虛弱、腎陽不振、腎不納氣; 陰虛: ——腎陰(精)虧虛。 本虛標實證: ——腎虛水泛、陰虛火旺等。 二、辨主癥 1.辨腰膝酸痛 腰為腎之府,督脈循脊,隸屬于腎,故腰脊酸痛、腿膝酸軟等癥與腎有關(guān)。 病理: 腎之精氣虛弱,則腰痛綿綿,活動欠利,脛酸腿軟,足跟疼痛,甚則骨痿足弱不能行走。寒濕侵腎,腰痛酸重。 2.辨耳鳴、耳聾、眩暈 腎開竅于耳,腦為髓之海。若腎精虧虛,不能上充于耳,則耳鳴耳聾,日益加重,頭昏目眩。 3.辨陽痿、遺精、月經(jīng)失常 生理: 腎藏精,主生殖。 病理: 若腎虛不能固藏精氣,可見遺精,精少不育;女子則沖任不固,引起崩漏,或化源衰少,導(dǎo)致經(jīng)少、延期、經(jīng)閉、不孕。腎陽虛者,則有滑精或陽痿、早泄等證;腎陰虛者,則易導(dǎo)致夢遺。 4.辨淋濁、尿血 相同點: 膏淋與尿濁,均為小便混濁如泔漿。 不同點: ①膏淋初發(fā),多伴尿頻急灼痛,屬濕熱下注,日久轉(zhuǎn)虛,灼痛消失,癥同尿濁。②尿血為小便中混有血液,輕者如洗肉水,重者色殷紅夾血塊,多因腎陰虧虛,虛火傷絡(luò),或陽氣虛衰,不能攝血所致。 5.辨小便異常 意義: 腎司二便,尿量的多少及排尿的通暢與否,均由腎的氣化功能調(diào)節(jié)主持。 生理: 腎陽主開,腎陰主合,陰陽開合協(xié)調(diào),則排尿正常。 病理: 如腎病,開合不利,可引起小便異常。陽虛陰盛,開少合多,不能化氣行水,則尿少不暢,排出無力,甚至癃閉;若陽虛不能蒸水化氣,腎氣不能固攝,反為小便清長量多,尿意不盡或遺尿。 6.辨水腫 水腫: 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全身浮腫。 病理: 腎陽虛,導(dǎo)致水液內(nèi)停,形成水腫者,屬陰水,癥見水腫遷延,日久不退,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難起。 三、治療原則: 按照“虛者補之”的原則,當以補腎為主。但需辨別腎陽虛和腎陰虛,分別采用溫補腎陽或滋養(yǎng)腎陰的方法,本虛標實者,宜補瀉兼施。必要時可以瀉實為主。 四、分證論治: (一)虛證: 1.腎氣虛弱 病癥: 腰膝酸軟,耳鳴重聽,眩暈健忘,溺有余瀝,小便頻數(shù)或失禁,遺精,女子帶下稀白,面色皖白,氣短乏力。舌質(zhì)淡胖,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補腎益氣。 例方: 大補元煎加減。 本方補益腎元,用于腎氣虧虛,腰酸,耳鳴,頭暈,頭痛等癥。 常用藥: 人參、山藥、杜仲補益腎氣;枸杞子、熟地、當歸、山萸肉滋養(yǎng)腎陰;白術(shù)、茯苓、黃芪補脾以滋腎。 隨證加減: 腰酸明顯,加川斷、桑寄生補腎強腰; 氣虛及陽,形寒肢冷,加附子、肉桂溫腎; 腎虛沖氣上逆,臍下悸動,加桂枝、磁石、龍骨。 2.腎陽不振 病癥: 腰膝酸冷,尿少,肢體浮腫,或夜尿頻多色清,畏寒肢冷,面色就白,頭昏耳鳴,陽痿滑精,黎明腹瀉,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潤,脈沉細。 治法: 溫補腎陽。 例方: 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 適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證。兩方均能溫補腎陽,但前者補中寓瀉,后方則扶陽配陰。 常用藥: 附子、肉桂(桂枝)溫補命門真火;熟地、山萸肉、山藥滋養(yǎng)腎陰,本陰陽互根之旨,補陽而不傷陰;澤瀉、丹皮、茯苓利水泄?jié)帷?/span> 隨證加減: 命門火衰,陽痿早泄,加仙茅、仙靈脾、海狗腎、韭子、陽起石、雄蠶蛾等溫腎壯陽。 3.腎不納氣 病癥: 少氣不足以息,動則喘甚,或喘而汗出,小便不禁,或見胸悶心悸。舌苔淡白,陰虛弱。 治法: 補腎納氣。 例方: 人參胡桃湯、參蛤散加減。 適用于腎不納氣的虛喘證。兩方均有補腎納氣平喘功能,后者勝于前者,用于喘急汗多者。 常用藥: 人參大補元氣;北五味、冬蟲夏草、臍帶、山萸肉、胡桃肉納氣歸腎;蛤蚧補肺納腎而益精血;沉香納氣入腎。 隨證加減: 沖氣上逆,喘促顯著者,可加紫石英、磁石、熟地,使陰氣能歸原,不致沖逆上奔。 證情嚴重,喘咳痰涌,頭汗足冷,面色蒼白,煩躁不安,脈浮大無根,或至數(shù)不清者,為陽衰欲脫,急用參附湯吞服黑錫丹,回陽救急。 4.腎陰(精)虧虛 病癥: 形體贏瘦,頭昏健忘,失眠,夢遺,耳鳴耳聾,腰腿酸軟,男子精少,女子經(jīng)閉,低熱虛煩,尿濁或尿多如脂。舌紅少苔,脈來細數(shù)。 治法: 滋養(yǎng)腎陰。 例方: 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加減。 適用于腎陰虧虛的病證。兩方均能滋養(yǎng)腎陰,但前方功能壯水制火,后方則為育陰涵陽。 常用藥: 熟地、山萸肉補養(yǎng)腎陰;澤瀉泄腎火;丹皮清肝熱;茯苓滲脾濕。 隨證加減: 陰虛較甚,加首烏、女貞子、枸杞子、桑椹滋養(yǎng)腎陰,或配苑絲子、巴戟天、鹿角等助陽生陰。 (二)本虛標實證 1.腎虛水泛 病癥: 全身浮腫,下肢尤甚,臍腹脹滿,小便短少,或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象沉滑。 治法: 溫腎利水。 例方: 真武湯、濟生腎氣丸加減。 適用于腎陽虛所致的水腫。兩方均有溫腎利水功能,但前方用于水腫甚,標實明顯者,后方則用于本虛為著者。 常用藥: 附子、桂枝、細辛溫腎通陽,祛寒散邪;白術(shù)、茯苓健脾燥濕利水;生姜辛溫散水消腫。 隨證加減: 尿少腫劇,加澤瀉、車前子滲濕利水; 水腫消退后,酌減利水藥,以溫補腎陽治其本。 2.腎虛火旺 病癥: 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虛煩少寐,頭暈?zāi)垦?,顴紅唇赤,腰膝酸痛,口干咽燥,陽興即遺,尿赤便秘。舌紅苔少,脈來細數(shù)。 治法: 滋腎(陰)降火。 例方: 知柏八味丸、大補陰丸加減。 適用于腎陰不足,虛火偏亢之病證。兩方均有滋陰降火功能,前者功專滋陰降火,后方兼有填補精髓的作用。 常用藥: 黃柏、知母苦寒堅陰,清泄相火;熟地、山萸肉、山藥填補腎陰;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壯骨;豬脊髓益精補髓。 隨證加減: 下焦?jié)駸醿?nèi)蘊,標實明顯者,加木通、車前子、澤瀉清利濕熱; 相火亢盛者,加丹皮、龍膽草。 【臨證備要】 1.腎虛當陰陽分治。 治療腎陰虛者,宜投甘涼益腎之劑,使虛火降而陰自復(fù),忌用辛燥耗津、苦寒傷陰之品,此即王冰所說“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屬腎陽虛者,忌涼潤、辛散之劑,宜用甘溫助陽之品,使沉寒散而陽綱振,也就是“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意。 2.酌加血肉有情之品。 治療腎精虧損者,應(yīng)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補精髓,可用河車大造丸加減治療,選用部分味重的動物類滋補藥。屬腎陰虛者,宜選阿膠、龜板、鱉甲等;腎陽虛者,宜選鹿角膠、紫河車、臍帶等。此即“下焦如權(quán),非重不沉”之意。但需注意保護脾胃運納功能,可適當配合蒼術(shù)、木香等運脾之品。 3.注意陰陽兼顧。 腎之陰陽為元陰元陽,偏虛之時常易互相影響,出現(xiàn)陰損及陽,陽損及陰,陰陽兩虛,精氣兩傷,治當統(tǒng)籌兼顧,陰陽并補。如陰陽偏衰不顯,以腎虛為主時,當平補腎元,用女貞子、墨旱蓮、杜仲、川斷、茺蔚子等。 4.腎虛日久,配用固攝之法。 腎氣腎元虧虛,封藏失司,固攝無權(quán),常易出現(xiàn)遺精、久瀉等癥,應(yīng)應(yīng)用補腎固攝法,可用金鎖固精丸、縮泉丸之類加減,亦可在辨證方藥中加入潼蒺藜、益智仁、龍骨、牡蠣等,但應(yīng)注意有實邪留戀者慎用。 5.腎與其他臟腑的關(guān)系頗為密切。 如肺氣虛弱的咳逆上氣,久則腎氣亦虛,出現(xiàn)腎不納氣,喘促尤甚,當斂肺止咳與溫腎納氣并施;脾虛不運之久瀉,久則命門火衰,五更泄瀉,當溫運脾陽和“釜底添薪”齊進;又如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治當育陰潛陽;腎陰不足,心火偏旺導(dǎo)致心腎不交,治當清心滋腎,引火歸原。 |
|
來自: 新用戶5616Y0eR > 《眾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