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著。袁行霈(1936~ ),字春澍,江蘇武進人。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美國人文與藝術科學院外籍院士。著有《陶淵明研究》《陶淵明集箋注》,先后主編《中國文學史》《中華文明史》《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治學強調(diào)“橫通”與“縱通”,在中古文學史、古代詩學理論等多個領域內(nèi)有卓越成就。 此書198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6年、2009年先后出版第二、三版。收入著者于20世紀70~80年代所撰一系列詩歌藝術研究論文。全書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旨在從理論上系統(tǒng)闡釋意境、意象等詩歌藝術概念的形成過程與基本內(nèi)涵,并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音樂美、言意關系、禪趣等核心問題進行系統(tǒng)探討,由此建立起一整套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研究的理論體系。 下編則對屈原、陶淵明、謝靈運、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溫庭筠、柳永、蘇東坡、周邦彥、陸游等經(jīng)典作家展開個案研究,提出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詩型美與騷型美”、陶詩的“自然美”、陶謝詩風嬗遞、李賀歌詩與詞之內(nèi)在關系、溫韋詞風差異、周邦彥“以賦為詞”等重要命題。這些個案研究與理論研究互相結(jié)合、互相印證,為中國詩歌藝術的研究建立了一種新的范式,極大推動了學術界對于古典詩歌藝術的認識。在當時學術界詩歌研究習慣從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外部角度去研究詩歌的整體背景下,著者“把詩作為詩,從它所具有的藝術特點、藝術魅力這個方面入手去進行研究”,在堅持文學本位的同時,兼重史學視域和哲學思辨,具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此書先后被翻譯為日文、韓文,是20世紀后半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典范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