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 “系辭上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边@里的“生”,不是產(chǎn)生,而是演變的意思。亦即八卦由四象演變而來,四象由兩儀演變而來;太極的變化流通,包含或陰或陽,呈現(xiàn)柔與剛兩種不同的屬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原兩儀,陰陽即太極。 那么,太極是什么?對這一命題,后世儒家曾有許多形而上學(xué)的議論,各有見解不同的宇宙觀;而這一主題,也是西方哲學(xué)思想未輸入以前,我國哲學(xué)上的根本問題。北宋時代,興起新儒學(xué)的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等大儒,都曾闡釋這一宇宙本體觀,主張各有異同。 程伊川說:“陰陽分離,就不再有道;所以,形成陰陽的因,才是正道。陰陽是氣,氣屬于形而下,道屬于形而上?!睂㈥庩栆曌鳌皻狻钡默F(xiàn)象,以所以形成陰陽的“理”,為宇宙本體,主張“理氣二元論”。同時代的張橫渠,則倡說“一元氣論”。 南宋的朱熹,在宇宙本體觀上,也以程伊川的“理氣二元論”為主,所以稱作“程朱之學(xué)”;又兼采周濂溪“太極圖說”的“無極而太極”,以這一本體論,形成宇宙觀。這一宇宙本體的“理”,同時也存在于由這一“理”的發(fā)現(xiàn),所生成的萬物中,稱作“理一分殊”;亦即“萬物都具備同一的理,萬理出自一元?!辈贿^,朱子學(xué)家們,對太極應(yīng)當(dāng)看作“理”還是“氣”,仍然議論紛紛;但朱子的思想,并非將太極看作唯物論的氣體,認為理性才是宇宙的本體。明代的王陽明,則說:“理是氣的條理,氣是理的應(yīng)用?!庇种鲝垺耙辉獨庹摗保@是朱子學(xué)與陽明學(xué)的根本差異。 然而,由《易經(jīng)》的本義去探索,也許唐代孔穎達的《正義》中說的:“太極是天地未分前,混而為一的元氣。”最能符合原有的古義。這一混沌不分的元氣,或者成為陽剛,或者成為陰柔,變化作用無窮;而且《易經(jīng)》雖然是以或陰或陽的二元的變化作用,闡釋宇宙萬象,但最重視的,則是陰陽未分,或?qū)⒊蔀殛幦幔驅(qū)⒊蔀殛杽倳r,這一變化作用流通的根元;而這一根元,主宰萬物的生成發(fā)展,并非凝聚靜止,而是屬于積極活動流通的陽剛; 這一根元,以陽的性質(zhì)變化作用時,成為剛健,以陰的性質(zhì)變化作用時,成為柔順,并且以陽統(tǒng)御陰,以陰追隨陽,這才是《易經(jīng)》所要闡明的主旨。所以,這一宇宙根元的元氣,稱作“大陽”,也以一表示,其推演如附圖。儒家崇尚剛健正大的征性,其根本就在于此。 相對的,老子主張“無”;但并非一無所有,而是有某種物質(zhì)存在,不過無聲無臭,所以說“無”。老子以“無”為道;亦即宇宙本體的“無”,顯現(xiàn)于萬物之內(nèi),“有”生于“無”,有形的形象,產(chǎn)生自無形的本體,“有”與“無”異位而同體。 莊子更將這一“無”的思想,提升到“無無”,甚至“無無無’?!褒R物論”中說:“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宇宙中有“有”,也有“無”;更有“未曾有無”時的“無”,更有“未曾有無”時的“無”的“無”。忽然有了“有”與“無”;然而,卻不知道這一“有”“無”,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有”?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無”?說明“無”可以無窮地推溯,沒有邊際,忽然有了“無”,“無”才是宇宙的主體。 老莊的“無”的思想,不是由科學(xué)實驗中得到的,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斷,但卻符合科學(xué)思想。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以地球為根本;但地球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個行星,太陽系不過是銀河宇宙中的一個系,銀河宇宙也只不過是大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追溯下去,無窮無盡,而老莊的“無”的思想,正相當(dāng)于大宇宙的無窮無盡。 地球、太陽,或者在億萬年后會消滅;但在大宇宙中,必然有另外的新星球,不斷生成,大宇宙本身,無始無終,永恒的生生不息,這正是《易經(jīng)》所要闡明的中心思想。由形體上看,人在大宇宙中,不及滄海一粟,生命更加短暫,不及一剎那;然而,如此微不足道渺小的人的心志活動,卻能將無窮盡的大宇宙包攝無遺;所以說《易經(jīng)》“廣大悉備”。 儒家崇尚陽的剛健正大,道家重視陰的虛無柔靜,這是儒、道兩家思想上的根本差異。 不過,在儒家的思想中,也有謙退陰靜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虛無柔靜不也包藏有剛強;剛健正大與虛無柔靜,可以說正是我國傳統(tǒng)思想的表里兩里。 |
|
來自: 心理咨詢診所 > 《易經(jīng)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