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上 第五 合一十六法,方一十四首 太陽經受邪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脈證是,脈浮、頭痛、頸項拘緊不柔和,而且必定出現(xiàn)惡寒。(1) 太陽病,出現(xiàn)發(fā)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的,名叫中風證。(2) 太陽病,或者已經出現(xiàn)發(fā)熱,或者尚未出現(xiàn)發(fā)熱,但必定惡寒,又出現(xiàn)身體疼痛,嘔吐上逆,寸關尺三部脈都浮緊的,名叫傷寒證。(3) 外感病的第一天,太陽經感受了邪氣,如果脈象平靜沒有數(shù)急之象,是邪氣不傳其他經的表現(xiàn);如果很想嘔吐,并且心煩體躁,脈象數(shù)急的,是邪氣要傳其他經的表現(xiàn)。(4) 外感病的第二三天,沒有出現(xiàn)陽明或少陽經的證候的,是邪氣不傳其他經的表現(xiàn)。(5) 太陽病,出現(xiàn)發(fā)熱、口渴、不惡寒的,是溫病。如果在使用汗法,待汗出以后,身體灼熱不減退的,名叫風溫。風溫這種病,寸關尺三部脈都浮,出現(xiàn)自汗出、身體沉重、困倦嗜睡、鼻部氣息出入時有鼾聲、言語困難等癥狀。如果誤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則會出現(xiàn)小便量少、兩眼呆滯直視、尿失禁。如果誤用火攻的方法治療的,證候輕的會出現(xiàn)皮膚發(fā)黃,癥候重的就會像驚證、癇證一樣,出現(xiàn)時時抽搐,皮膚色澤蒼黃晦暗,就像被煙火熏過一樣[1]。一次誤治,患者還可能延續(xù)時日,一而再、再而三地誤治,只會促進患者的死亡。(6) 病癥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寒并見的,是發(fā)于陽;表現(xiàn)為不發(fā)熱而只惡寒的,是發(fā)于陰。發(fā)于陽的病癥,七天可以痊愈;發(fā)于陰的病癥,六天可以痊愈。這是因為七為陽數(shù),六為陰數(shù)的緣故。(7) 太陽病,頭痛到第七天以后能自行痊愈的,是因為邪氣在太陽本經致病的過程已經結束的緣故。如果邪氣有再傳其他經的趨勢,針刺足陽明經的穴位,就會使邪氣不能傳經而病癥能夠痊愈。(8) 太陽病將要解除的時間是從上午九時到下午三時之間。(9) 容易患太陽中風證的人,表證解除以后,身體還會感到不爽快,到第十二天才會痊愈。(10) 患者身體非常熱,反而想多穿衣服的,是表有熱、里有寒所致;身體冷得厲害,反而不想多穿衣服的,是假寒在體表,真熱在內里。(11) 太陽中風證,脈輕取可見浮象,主衛(wèi)陽浮越于外;脈沉取而見弛緩無力,主營陰虛損于內。衛(wèi)陽浮盛,自然會出現(xiàn)發(fā)熱;榮陰內弱,自然出現(xiàn)汗出?;颊叱霈F(xiàn)了惡風惡寒,身體發(fā)熱,又見鼻塞氣息不利、干嘔等證的,應當用桂枝湯治療。第一方。(12)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五味,搗碎其中三味,用七升水,小火煮至剩下三升,去掉藥渣。等到冷熱合適的時候,一次服一升[2]。服藥后片刻,接著喝一升多熱稀粥,用來協(xié)助藥力的發(fā)揮。再讓患者蓋棉被保暖兩個小時左右,使全身微微汗出效果最佳,絕不可以使汗出像流水一樣淋漓不斷,那樣病癥必定不會解除。如果服一次藥以后,汗出病癥痊愈的患者,應當停服后面的藥,不一定要把一劑藥都服完。如果不汗出,患者要再依照前面所說的方法接著服藥,還是不汗出,下次就要縮短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在半天之內,讓患者把三服藥都服完。如果病重的,應當晝夜連續(xù)給藥,并隨時觀察。服完一劑藥后,病癥還在的,再開一劑藥,讓患者接著服用。如果仍然不出汗,就一直服到兩三劑。禁止食用生冷、黏滑、肉、面、香辛料、酒類、奶制品、氣味不良和有特異氣味的食物等。 太陽病,證見頭痛,發(fā)熱,汗出,怕風,應當用桂枝湯治療。第二方。用前第一方。(13) 太陽病,出現(xiàn)項背部拘緊不柔和反而又見汗出、惡風等癥狀的,應當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第三方。(14) 葛根四兩 麻黃[3]三兩,去節(jié) 芍藥二兩 生姜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桂枝二兩,去皮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先煮麻黃、葛根,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漂浮的泡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趁溫熱服一升,蓋棉被保暖,微發(fā)汗,不需要喝熱稀粥,其余調養(yǎng)護理方法和飲食禁忌等與服桂枝湯的要求相同。 太陽病,瀉下以后,如果太陽經氣尚能向上、向外抗邪于表的,可以用桂枝湯治療,服用方法同前。如果太陽經氣已經不能向上、向外抗邪于表的,就不能再用桂枝湯了。第四。(15) 太陽病已三天,已經用過汗法,或者用過吐法,或者用過下法,或者用過溫針法,病癥仍然不解除的,這就屬于壞病,桂枝湯不能再用了。應當審察現(xiàn)有的脈象、證候,了解既往的誤治病史及病邪現(xiàn)犯何處,然后隨證處治。桂枝湯本來是一個具有解肌祛風作用的方子,如果患者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的,就不可以給他服用了。要常常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要發(fā)生錯誤。第五方。(16) 如果是喜歡飲酒的人得了桂枝證,就不可以給他服用桂枝湯,服了就會嘔吐,這是因為嗜酒的人不喜歡甘熱性味的緣故。(17) 素有喘病的人,患了太陽中風證以后,用桂枝湯治療時加入厚樸、杏仁更佳。第六方。(18) 凡是服用桂枝湯后出現(xiàn)嘔吐的,以后可能會吐膿血。(19) 太陽病,用發(fā)汗的方法治療,就出現(xiàn)了漏汗淋漓不止的情況,患者還有惡風、小便難出、四肢輕度拘急、屈伸不靈活等癥狀的,應當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第七方。(20)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附子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六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加入附子。調養(yǎng)護理方法如前。 太陽病,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脈來急促、胸中滿悶,應當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第八方。(21)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以上四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去掉芍藥。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如前。 如果桂枝證兼見輕微惡寒的[4],應當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治療。第九方。(22)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附子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五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去掉芍藥加入附子。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如前。 太陽病,患病已經八九天,像患了瘧疾那樣,發(fā)熱惡寒交替發(fā)作而有定時,發(fā)熱較重,惡寒較輕而且一天發(fā)作兩三次,患者不嘔吐,大便尚正常。如果脈來較前略微和緩的,是病癥將要解除的表現(xiàn);如果脈微并出現(xiàn)惡寒較重的,是內外陽氣皆虛,不可以再用發(fā)汗、瀉下、涌吐的方法治療了。如果面部發(fā)熱并潮紅的,是邪氣尚沒有解除。患者不能出一點小汗,身體必然會感到瘙癢,適合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第十方。(23)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生姜切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jié) 大棗四枚,掰開 杏仁二十四枚,湯水浸泡,去掉皮尖及兩瓣未分開的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麻黃,煮沸一兩次后,去掉藥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一升八合,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六合。舊本原為,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合并到一起為六合,一次服下。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同前。 ————————— 按:本篇條文圍繞什么是太陽病,太陽病的分類,太陽病的治法,桂枝湯的應用等展開論述。研究《傷寒論》的著名學者方有執(zhí)、程郊倩以及后世注家都把第一條列為太陽病提綱證,這是描述太陽病的最簡潔的論述。由于太陽主一身之表,故凡感受風寒外邪,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頭痛項強、脈浮的都可以稱為太陽病。太陽病分為傷寒、中風和溫病三類。 ————————— 太陽病,開始服用桂枝湯以后,反而出現(xiàn)煩躁不能解除的,先針刺風池穴和風府穴,然后再給桂枝湯,就會痊愈。第十一方。用前第一方。(24) 服用桂枝湯以后,出了大汗,還見脈象洪大的患者,可繼續(xù)給桂枝湯,方法同前。如果惡寒發(fā)熱交替發(fā)作,形似瘧疾,一天發(fā)作兩次的患者,汗出以后邪氣定會解除,適合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治療。第十二。(25)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jié) 生姜一兩六銖,切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沸麻黃一兩次之后,去掉藥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舊本原為,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并為二升,分兩次服,現(xiàn)今合并為一張方。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如前。臣億等校按,《傷寒論》桂枝湯,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傷寒論》麻黃湯,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按宋代當時的計量折算,桂枝湯取十二分之五,即桂枝、芍藥、生姜各取一兩六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五枚。麻黃湯取九分之二,即麻黃十六銖,桂枝十銖三分銖之二,取二十一銖,甘草五銖三分銖之一,取六銖,杏仁十五個九分枚之四,取十六個。如此折算將兩方合為一方,即共取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生姜、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杏仁十六個,按此劑量相合即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用桂枝湯,大汗出以后,出現(xiàn)嚴重的心煩口渴而不能緩解,脈象洪大的,應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第十三方。(26)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打碎,薄布包裹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以上五味,用一斗水,煮到粳米熟透時藥液就成了,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陽病,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發(fā)熱較重,惡寒較輕的,適合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療。如果脈象微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xiàn),就不可以再發(fā)汗了,第十四方。(27) 桂枝去皮 芍藥、麻黃、甘草各十八銖,炙 大棗四枚,掰開 生姜一兩三銖,切片 石膏二十四銖,打碎,薄布包裹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沸麻黃一兩次,去掉藥液上漂浮的泡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應當取越婢湯、桂枝湯兩方煮取后的湯液混合,一次服一升。現(xiàn)今合為一個方,桂枝湯二份,越婢湯一份。臣億等校按,《傷寒論》桂枝湯,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秱摗吩芥緶辄S二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石膏半斤,大棗十五枚。按宋代當時的計量折算,桂枝湯取四分之一,即桂枝、芍藥、生姜各取十八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三枚。越婢湯取八分之一,即麻黃十八銖,生姜九銖,甘草六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一枚八分之七,其余棄掉。如此折算將兩方合為一方,即各取桂枝、芍藥、甘草、麻黃各十八銖,生姜一兩三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四枚,按此劑量相合即桂枝二越婢一湯。前醫(yī)有云,桂枝三,應當取四分之一,即說的桂枝二。越婢湯方見仲景雜方中,《外臺秘要》有一個叫法起脾湯。 服用桂枝湯,或者用下法以后,仍有頭痛、頸項拘緊不柔和、發(fā)熱、無汗、心下脹滿并輕微疼痛、小便不利等癥狀的,應當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療。第十五方。(28)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切片 白術 茯苓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六味,用八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小便通暢,病癥就會痊愈。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術。 寒邪傷表,出現(xiàn)脈浮、自汗、小便頻數(shù)、心煩、輕微惡寒、小腿及雙腳肌肉痙攣拘急等癥狀,單用桂枝湯來攻逐表邪,這就錯了。患者服了桂枝湯后,就會出現(xiàn)手足厥冷,咽喉干燥,煩躁不安,嘔吐上逆,用甘草干姜湯給患者服用來恢復他的陽氣。如果厥冷已愈,足部已轉溫暖的患者,再配服芍藥甘草湯,痙攣拘急的小腿和雙腳就可以伸開了。如果屬于胃氣不和,出現(xiàn)煩躁譫語的患者,就稍微服一些調胃承氣湯。如果重復發(fā)汗,又加用燒針來治療的,就應當用四逆湯來治療。第十六方。(29) 甘草干姜湯方 甘草四兩,炙 干姜二兩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 甘草各四兩,灸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用清純的陳米酒洗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藥渣,加入芒硝,再放到火上用小火煮開。趁溫時稍微服一些。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高大肥胖體型的人,可以用大個的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問:證候類似桂枝湯證,按照桂枝湯的治法來治療,反而使病情加重,出現(xiàn)手足厥冷、咽喉干燥、兩小腿肌肉痙攣拘急以及譫語等癥狀。老師曾說,到半夜時患者手足應轉溫,兩小腿應伸開。后來證實,果然像老師所說的那樣。怎么知道會這樣呢?答:寸口部的脈象浮而大,脈浮主風邪,脈大主正虛。有風邪就會造成輕微發(fā)熱,正虛就出現(xiàn)了兩小腿痙攣拘急。病癥像是桂枝湯證,要在桂枝湯中加入附子來溫經助陽,協(xié)助桂枝來增加發(fā)汗,用溫陽的附子是因為有正虛陽傷的緣故。單純加用桂枝湯使患者出汗,就造成了手足厥冷、咽喉干燥、煩躁不安等癥狀?;颊哧柮鲀扔袩峤Y,故譫語煩亂。再服用甘草干姜湯后,到半夜時陽氣恢復,患者兩足就會轉溫熱。小腿尚有輕度痙攣拘急,再給芍藥甘草湯,這樣小腿也就會伸開。少量服用一些承氣湯后,大便輕度稀溏,就可以治療譫語。因此能預知病癥可以痊愈。(30) ————————— [1]皮膚色澤蒼黃晦暗,就像被煙火熏過一樣:原文為“若火熏之”,或譯作“如果再用火熏療法,并將此句下斷”。 [2]一升:東漢時一升約為現(xiàn)在200毫升,下同。 [3]麻黃:本方應無麻黃,詳見原文所附宋臣林億按語。 [4]兼見輕微惡寒的:原文為“微寒者”,或譯作“脈微惡寒的”。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中 第六 合六十六法,方三十九首,并見太陽陽明合病法 太陽病,出現(xiàn)項背部緊硬不柔和、無汗惡風等癥狀的,應當用葛根湯治療。第一方。(31)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先煮麻黃、葛根,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剩余三升時,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蓋棉被保暖,使患者微微發(fā)汗。其余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和飲食禁忌等與服桂枝湯的要求相同。所有的湯方都仿照這一要求。 太陽和陽明合病的,多會出現(xiàn)自發(fā)的下利,應當用葛根湯治療。第二方。用前第一方。有的也說用后面第四方。(32) 太陽與陽明合病,沒有出現(xiàn)下利,只是見到嘔吐的,應當用葛根加半夏湯治療。第三方。(33)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二兩,切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八味,用一斗水,先煮葛根、麻黃,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湯上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蓋棉被保暖,使患者微微發(fā)汗。 太陽病,本屬于桂枝湯證,醫(yī)生反而使用了下法,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下利不止。脈象急促的原因是表邪尚未解除,又兼氣喘汗出的,應當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第四方。(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以上四味,用八升水,先煮葛根,減掉二升水時,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剩余二升湯藥,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太陽病,出現(xiàn)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寒,無汗并且氣喘等表現(xiàn)的,應當用麻黃湯治療。第五方。(35)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以上四味,用九升水,先煮麻黃,減掉二升水后,去掉藥液上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二升半,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八合,蓋棉被保暖微發(fā)汗,不用喝熱稀粥。其余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與服桂枝湯的要求相同。 太陽和陽明兩經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患者氣喘并兼有胸悶,不可以用下法,適合用麻黃湯來治療。第六方。用前第五方。(36) 太陽病,已過了十天,脈見浮細并且喜歡靜臥的,是外邪已經解除的表現(xiàn);假如出現(xiàn)胸悶脅痛的,用小柴胡湯;脈象只見浮象的,用麻黃湯。第七。(37)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半夏半升,洗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陽中風,脈浮而緊,并見發(fā)熱惡寒、身體疼痛、不出汗又見煩躁不安的,應當用大青龍湯治療。如果出現(xiàn)脈象微弱、汗出惡風等癥狀的,就不能服大青龍湯了,如果誤用,就會出現(xiàn)四肢厥冷、筋肉跳動,這就屬于錯誤的治療。大青龍湯。第八方。(38) 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枚,掰開 石膏如雞蛋大,打碎 以上七味,用水九升,先煮麻黃,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浮的白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發(fā)微汗。如果汗出太多的,用炒熱的白米粉敷在身體上來止汗。服一次藥已出汗的,應當停藥。假如再服,汗出太多造成亡陽,正氣就會虛衰,從而出現(xiàn)惡風、躁煩不安、不得入睡等癥狀。 傷寒證,脈見浮緩,身體不疼痛只感覺沉重,而且還偶有減輕的時候,沒有少陰證候出現(xiàn)的,用大青龍湯來發(fā)汗。第九方。用前第八方。(39) 傷寒證,表證沒解除,心下又有水氣,于是出現(xiàn)了干嘔發(fā)熱和咳等癥狀,有的伴有口渴,有的伴有下利,有的伴有胸膈噎塞,有的伴有小便不利、少腹脹滿,有的伴有氣喘的,應當用小青龍湯來治療。第十方。(40) 麻黃去節(jié) 芍藥 細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兩,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以上八味,用一斗水,先煮麻黃,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漂浮的白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如果見口渴,去掉半夏,加栝樓根三兩;如果見輕度下利,去掉麻黃,加一個雞蛋大小的芫花,并炒成紅色;如果見胸膈噎塞,去掉麻黃,加炮附子一枚;如果見小便不利、少腹脹滿,去掉麻黃,加茯苓四兩;如果見氣喘,去掉麻黃,加杏仁半升,去掉皮尖。但是蕘花不能治下利,麻黃主治氣喘,現(xiàn)今這里卻說的相反,懷疑這不是仲景的原意。臣億等校按方后加減法,小青龍湯,組方的意圖,主要是治療水邪之劑。如果按《本草》,蕘花攻下十二經之水。如水邪袪則泄下可止。遵按《千金》,形體水腫者,應納用麻黃,之所以納用杏仁,是因為恐麻黃具發(fā)散陽氣之弊。如按照此加減應用,并非是張仲景之本意。 傷寒證又兼心下有水氣,出現(xiàn)咳嗽、輕度氣喘、發(fā)熱、口不渴的,應當用小青龍湯治療。服小青龍湯后出現(xiàn)口渴的,這是寒飲祛除、病癥將解的表現(xiàn)。第十一方。用前第十方。(41) 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脈象見浮弱的,應當用汗法解表,適合用桂枝湯。第十二方。(42) 桂枝去皮 芍藥 生姜各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五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 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后片刻,喝熱稀粥一升,用來協(xié)助藥力的發(fā)揮,發(fā)微汗。 太陽病,誤用下法以后出現(xiàn)輕微氣喘的,是表邪沒有解除的緣故,應當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解表理肺氣。第十三方。(43)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厚樸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以上七味,用七升水,小火煮至剩余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蓋棉被保暖發(fā)微汗。 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時,不能用下法,用下法就是誤治。要解除表證的,適合用桂枝湯。第十四方。用前第十二方。(44) 太陽病,先用發(fā)汗的方法,病癥沒有解除,接著改用下法,脈見浮象的,患者不會痊愈。脈浮主邪在衛(wèi)表,反而使用下法,所以就令病癥不能痊愈?,F(xiàn)在脈見浮象,因此是邪在外表,應當使用解表的方法才會痊愈,適合用桂枝湯。第十五方。用前第十二方。(45) 按:麻黃湯中麻黃生姜,味辛而發(fā)散能開玄府、腠理之閉塞,祛風而發(fā)汗,故以為臣,寒熱俱輕,故少佐桂芍,同甘草以和里?;颊弑碜C未去之時誤用下法,則要再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之氣,才可痊愈。 太陽病,脈象浮緊,出現(xiàn)無汗、發(fā)熱和身體疼痛,八九天仍不見好轉,表證仍然存在的,仍應當發(fā)汗,用麻黃湯治療。服藥后病情稍有減輕,但患者卻心中煩躁、閉目怕光,嚴重的多會出現(xiàn)衄血,衄血后病癥就會得到解除。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風寒閉郁陽氣較為嚴重的緣故。第十六方。用前第五方。(46) 太陽病,脈見浮緊,證見發(fā)熱、身上無汗,如果出現(xiàn)自行衄血的,病癥就會痊愈。(47) 太陽和陽明二陽并病,在太陽剛受邪的時候,用過發(fā)汗的方法,但汗出不透徹,于是就使邪氣轉屬到陽明,繼而出現(xiàn)微汗自出、不惡寒等癥狀。如果此時太陽經的病癥還沒有解除的,不可以用下法,瀉下就是誤治,像這樣的證候,可以稍微發(fā)汗。假如患者滿面通紅,這是陽氣被邪氣郁滯在肌表所造成的,應當用解表法或熏法來治療。如果發(fā)汗不透徹,也就起不到治療作用。如果發(fā)汗不透徹,就會造成陽氣被邪氣郁遏不能發(fā)越,應當出汗而出不了汗,患者煩躁不安,不能確知疼痛、痛苦的確切所在,忽而在腹中,忽而在四肢,用手按壓,又找不到確定的病位,并且伴見短氣,這是由于汗出不透徹的緣故,再發(fā)汗就會痊愈。根據(jù)什么判斷汗出不透徹呢?因為脈來澀滯而不流利,所以就能判斷是汗出不透徹。(48) 脈象見浮數(shù)的,按道理來說通過發(fā)汗病癥就會痊愈。如果誤用了下法,患者出現(xiàn)身體沉重,心慌心悸的,就不能再發(fā)汗了,應當?shù)绕渥孕泻钩龊?,病癥就可以解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尺部脈見微象,主里虛,等到表里正氣充實,津液自行調和,就會自然汗出而痊愈了。(49) 脈見浮緊的,理當出現(xiàn)身體疼痛,應當用發(fā)汗的方法來治療。假如尺部脈遲的,就不可以發(fā)汗。根據(jù)什么判斷得知呢?因為榮氣不足,津血虛少的緣故。(50) 脈見浮象的,病邪在肌表,可以發(fā)汗,應用麻黃湯。第十七方。用前面第五方,調理養(yǎng)護方法同桂枝湯。(51) 脈見浮數(shù)的,可以發(fā)汗,適合用麻黃湯。第十八方。用前第五方。(52) 患者經常自汗出的,這是榮氣尚調和的表現(xiàn),在里的榮氣雖然調和,但在外的衛(wèi)氣卻不和諧,由于衛(wèi)氣不能和榮氣相和諧,所以才導致經常自汗出。由于榮氣行于脈中,衛(wèi)氣行于脈外,再用汗法微微發(fā)汗,使榮衛(wèi)和諧,病癥就可以痊愈。適合用桂枝湯。第十九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3) 患者內臟沒有其他疾病,只是時常出現(xiàn)一陣陣的發(fā)熱,自汗出,并且經久不愈的,這是衛(wèi)氣不調和的緣故。在發(fā)熱、自汗發(fā)作之前用發(fā)汗的方法治療,病癥就可以痊愈。適合用桂枝湯。第二十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4) 傷寒證,脈見浮緊,沒有及時發(fā)汗,導致鼻中出血的,應當用麻黃湯治療。第二十一方。用前面第五方。(55) 傷寒病,出現(xiàn)六七天不大便,又見頭痛發(fā)熱的,給承氣湯?;颊咝”闱灏琢鲿车?,可知病邪不在里而仍然在表,應當發(fā)汗,適合用桂枝湯。如果頭痛的,多會出現(xiàn)鼻衄。第二十二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6) 傷寒證,使用汗法后病癥已經基本解除,過了半天左右又出現(xiàn)了煩熱,并且脈見浮數(shù)的,可以再發(fā)汗,適合用桂枝湯。第二十三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7) 凡是疾病,即使誤用了發(fā)汗,或者涌吐,或者瀉下,導致了傷血,傷津液,如果陰陽能夠自行趨于調和的,必會自然痊愈。(58) 大力瀉下以后,反而又用汗法,這時出現(xiàn)小便不利,是津液亡失的緣故,不要特意去治療,等到小便自行通暢時,必會自然痊愈。(59) 瀉下以后,反而發(fā)汗,多會出現(xiàn)寒戰(zhàn)、脈象微細等癥狀。之所會這樣,是由于表里陽氣皆虛的緣故。(60) 瀉下以后,再加發(fā)汗,出現(xiàn)白天煩躁不能閉目靜息、夜間安靜等表現(xiàn),無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見沉微,身上又沒有大熱的,應當用干姜附子湯治療。第二十四方。(61)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服完。 發(fā)汗以后,出現(xiàn)身體疼痛,脈象沉遲的,應當用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治療。第二十五方。(62)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灸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生姜四兩 以上六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發(fā)汗以后,不可再用桂枝湯,如果出現(xiàn)汗出又伴見氣喘,沒有大熱的,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第二十六方。(63)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打碎,薄布包裹 以上四味,用七升水,先煮麻黃,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一黃耳杯。 發(fā)汗太過,患者雙手交叉按在心前,心下悸動不安,想要按壓的,應當用桂枝甘草湯治療。第二十七方。(64)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服完。 發(fā)汗以后,患者感到臍下跳動的,這是將要發(fā)作奔豚證的征兆,應當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第二十八方。(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五枚,掰開 以上四味,用一斗甘瀾水,先煮茯苓,消耗掉二升水時,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按:汗為心之液,發(fā)汗過多,陽氣隨著汗液外泄,導致心陽不足,這時患者有心悸不安的感覺,所以會做出雙手捧心狀。桂枝溫通心脈,甘草緩急補虛,兩者合用,能益陽而不致發(fā)汗,辛甘化陽,心陽得復則心中悸動得愈。 制作甘瀾水的方法是,把二斗水放入大盆里,反復用勺子把水揚起來使水面上有五六千顆小氣泡相追逐,然后取來用。 發(fā)汗以后,出現(xiàn)腹部脹滿的,應當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治療。第二十九方。(66) 厚樸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兩 人參一兩 以上五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傷寒證,或者涌吐,或者瀉下以后,出現(xiàn)心下氣逆脹滿,自覺有氣上沖胸膈,起身就感到頭暈目眩,脈象沉緊。這種證候如果使用發(fā)汗的方法治療,就會傷動經絡之氣,出現(xiàn)身體震顫動搖不定。應當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治療。第三十方。(67)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 白術 甘草各二兩,炙 以上四味,用六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發(fā)汗之后,病癥沒有解除,反而出現(xiàn)惡寒的,是正虛的緣故,應當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治療。第三十一方。(68) 芍藥 甘草各三兩,炙 附子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五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懷疑這不是仲景的方。 經過發(fā)汗,或者瀉下,病癥仍然不解除,反而出現(xiàn)煩躁的,應當用茯苓四逆湯治療。第三十二方。(69) 茯苓四兩 人參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以上五味,用五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七合,一天服二次。 發(fā)汗以后出現(xiàn)惡寒的,是虛的緣故。不惡寒,只發(fā)熱的,是實證,應當調和胃氣,用調胃承氣湯。第三十三方?!队窈分杏涊d,用小承氣湯治療。(70) 芒硝半升 甘草二兩,炙 大黃四兩,去皮,用清純的陳米酒洗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煮開兩次,一次服完。 太陽病,發(fā)汗以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以致造成煩躁不得入眠。想飲水的,少量給他飲水,使胃氣得到調和,病癥就可以痊愈。如果出現(xiàn)脈浮、小便不利、輕度發(fā)熱、口渴飲水不解渴等癥狀的,應當用五苓散治療。第三十四方。(71) 豬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白術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以上五味,共搗為散劑,用白米湯調和服用一方寸匕,一天服三次。多喝熱水,汗出以后病就可以痊愈。按常規(guī)要求調養(yǎng)護理。 發(fā)汗以后,脈見浮數(shù),癥見口渴難耐的,應當用五苓散治療。第三十五方。用前面第三十四方。(72) 按:第71條為太陽表邪未罷而膀胱里飲已成的太陽蓄水證。本條所用是化氣利濕的名方。柯韻伯解:“豬苓色黑入腎,澤瀉味咸入腎,具水之體。茯苓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經發(fā)汗,為水之用。合而為散,散于胸中則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調水道,一汗而解矣。若謂此方是利水而設,不識仲景之旨矣。若謂此以生津液,則非滲泄之味所長也?!?/p> 傷寒,證見汗出和口渴的,應當用五苓散治療??诓豢实模瑧斢密蜍吒什轀委?。第三十六方。(73)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以上四味,用四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太陽中風,出現(xiàn)發(fā)熱,到六七天時病癥仍不解,并且又見心煩,既有表證又有里證口渴想飲水,飲水后又立即吐水的,叫作水逆證,應當用五苓散治療。第三十七方。用前面第三十四方。(74) 沒有診脈的時候,只見患者雙手交叉重疊自行按護在心前區(qū),醫(yī)生就對患者說,你試著咳一聲,如果患者毫無反應而不作咳的,這大多是因為兩耳已聾,聽不見醫(yī)生的話。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重用發(fā)汗的方法,使患者正氣虛損的緣故。發(fā)汗以后,飲水過多的,多會誘發(fā)氣喘,用水澆洗身體的,也會誘發(fā)氣喘。(75) 發(fā)汗以后,水和湯藥都不能入口下咽的,屬于逆證,如果再發(fā)汗,多會引起吐瀉不止。發(fā)汗、涌吐、瀉下以后,證見虛煩不得入睡,如果嚴重的,多會出現(xiàn)輾轉反側,心中煩悶難耐,即所謂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應當用梔子豉湯治療;如果兼見少氣的,應當用梔子甘草豉湯治療;如果兼見嘔吐的,應當用梔子生姜豉湯治療,第三十八方。(76)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掰開 香豉四合,薄布包裹 以上二味,用四升水,先煮梔子,煮至留取二升半藥液時,加入香豉,煮至留取一升半,去掉藥渣。分兩次服,每次溫服一服。藥后出現(xiàn)吐的,停服后面的藥。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掰開 甘草三兩,炙 香豉四合,薄布包裹 以上三味,用四升水,先煮二味,煮至留取二升半藥液時,加入香豉,煮至留取一升半,去掉藥渣。分兩次服,每次溫服一服。藥后出現(xiàn)吐的,停服后面的藥。 梔子生姜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掰開 生姜五兩 香豉四合,薄布包裹 以上三味,用四升水,先煮梔子,生姜,留取二升半藥液時,加入香豉,煮至留取一升半,去掉藥渣。分兩次服,每次溫服一服。藥后出現(xiàn)吐的,停服后面的藥。 發(fā)汗或者瀉下后,出現(xiàn)心煩躁熱和胸中憋悶堵塞感覺的,應當用梔子豉湯治療。第三十九方。用上初方。(77) 傷寒五六天,峻用攻下法之后,出現(xiàn)身體發(fā)熱不退、心中結滯疼痛,是病癥沒有解除,應當用梔子豉湯治療。第四十方。用上初方。(78) 傷寒誤用瀉下以后,出現(xiàn)心煩,脘腹脹滿,坐臥不安等證的,應當用梔子厚樸湯治療。第四十一方。(79) 按:《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笨梢?,水液的代謝是依靠臟腑的氣化作用來完成的,即脾氣的轉輸、肺氣的通調、腎氣的蒸騰、膀胱的貯存和氣化,因此,凡影響臟腑氣化功能的因素,都可以導致水液代謝的失常。五苓散擅長治療水濕內停兼有略微表證的,可以有口渴、煩躁等癥狀,并不僅僅只是治小便不利的利尿劑,也不能用來治療津液虧虛所導致的口渴。 梔子十四個,掰開 厚樸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用水浸泡,炙成黃色 以上三味,用三升半水,煮至一升半,去掉藥渣,分兩次服,每次溫服一服。藥后出現(xiàn)吐的,停服后面的藥。 傷寒,醫(yī)生誤用丸藥大力瀉下,身體發(fā)熱不退,又見微微煩躁的,應當用梔子干姜湯治療。第四十二方。(80) 梔子十四個,掰開 干姜二兩 以上二味,用水三升半,煮至一升半,去掉藥渣,分兩次服,溫服一服。藥后出現(xiàn)吐的,停服后面的藥。 凡是要使用梔子湯一類的方子時,只要患者平素大便偏于溏瀉的,就不能給服用。(81) 太陽病,使用發(fā)汗的方法,汗后病癥沒有得到解除,患者仍然發(fā)熱,心下動悸,頭暈目眩,身上筋肉跳動,行路搖擺顫動像是要跌倒的,應當用真武湯治療。第四十三方。(82) 茯苓 芍藥 生姜各三兩,切片 白術二兩 附子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五味,用水八升,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平素咽喉干燥的人,不可以發(fā)汗。(83) 本來患淋病的人,不可以發(fā)汗,如果誤用發(fā)汗,多會導致便血。(84) 本來患瘡瘍的人或有金創(chuàng)外傷失血病史的人,雖然身體疼痛,也不可以發(fā)汗,如果發(fā)汗可能導致痙病。(85) 經常鼻衄的人,不可以發(fā)汗,如果誤用汗法就會出現(xiàn)額頭肌肉塌陷,脈見急緊,兩眼直視不能瞬動,不得閉目靜息。(86) 本來有失血病的人,不可以發(fā)汗,發(fā)汗就會出現(xiàn)寒栗和身體震顫。(87) 平素多汗的人,再發(fā)汗,就會導致心神恍惚,心中煩亂,小便解完時尿道疼痛,應服禹余糧丸。第四十四。方本闕。(88) 患者胃中有寒,再使用發(fā)汗的方法,使胃中更加寒冷,多會導致吐蛔蟲。一本寫作逆,意為吐逆。(89) 本來應當發(fā)汗,反而使用了瀉下,這就是錯誤的治法,如果先發(fā)汗,治療就不算錯。本來應當先瀉下,反而使用了汗法,這是錯誤的,如果先瀉下,治療就不算錯。(90) 傷寒病,醫(yī)生用下法治療,繼而出現(xiàn)下利不止,瀉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兼見身體疼痛的,應當急切治療里證;以后仍有身體疼痛,但大便已恢復正常的,應當急切治療表證。治里證適合用四逆湯,治表證適合用桂枝湯。第四十五方。用前面第十二方。(91) 病癥見發(fā)熱,頭痛,脈反而見沉象。如果用溫經發(fā)汗而病不見痊愈,雖有身體疼痛,也當先治里證,應當用四逆湯方。(92)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高大肥胖體型的人,可以用大個的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太陽病,先用下法而病不愈,因此再用汗法,這就造成了表里皆虛,以致患者出現(xiàn)頭目眩暈昏蒙。這種頭目眩暈昏蒙的人,汗出以后癥狀會自行緩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汗出表氣已經調和的緣故。里氣沒有調和的,然后再用瀉下的治法。(93) 太陽病,邪氣沒有解除,寸關尺三部脈都沉伏不起,多會先出現(xiàn)寒戰(zhàn),然后汗出邪解。僅僅見寸脈搏動微弱的,先發(fā)汗病癥就可以解除;僅僅見尺脈搏動微弱的,用下法病癥就可以解除。如果要用下法,適合用調胃承氣湯。第四十六。用前面第三十方。一種說法是用大柴胡湯。(94) 太陽病,出現(xiàn)發(fā)熱汗出的,是榮弱衛(wèi)強,所以才導致了汗出,要想祛除風邪,適合用桂枝湯。第四十七。用前面的方子。(95) 傷寒或中風五六天,證見發(fā)熱怕冷交替發(fā)作,胸脅脹悶、不思飲食、心煩多嘔等?;蛘甙橐娦刂袩?,但未見嘔吐;或者伴見口渴;或者伴見腹中疼痛;或者伴見脅下痞塞硬滿;或者伴見心下悸動不安,小便不利;或者不見口渴而伴見身體輕度發(fā)熱;或者伴見咳的,應當用小柴胡湯治療。第四十八方。(96)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如果伴見胸中煩悶而不嘔吐,去掉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如果伴見口渴,去掉半夏,把人參加重到四兩半,再加栝樓根四兩;如果伴見腹中疼痛,去掉黃芩,加芍藥三兩;如果伴見脅下痞塞硬滿的,去掉大棗,加牡蠣四兩;如果伴見心下悸動,小便不利的,去掉黃芩,加茯苓四兩;如果不口渴而伴見體表輕度發(fā)熱的,去掉人參,加桂枝三兩,蓋棉被保暖,微發(fā)汗就會痊愈;如果伴見咳的,去掉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氣血虛弱,腠理疏松開泄,邪氣就得以乘虛而入,與正氣相搏擊,結聚于脅下。正邪相爭,因而出現(xiàn)往來寒熱、時發(fā)時止、神情漠然、不思飲食等癥狀。臟腑相連,肝膽的病痛必然要影響到它所克的脾胃,邪氣入胃因此就出現(xiàn)了嘔吐。(另有解說,肝膽脾胃臟腑功能不相協(xié)調病癥表現(xiàn)在下,出現(xiàn)脅腑的攣痛。)應當用小柴胡湯治療。服柴胡湯以后,出現(xiàn)口渴,是病癥已轉屬陽明的表現(xiàn),應按照治陽明病的方法來治療。第四十九方。用前面的方子。(97) 患病六七天,脈見遲而浮弱,出現(xiàn)惡風怕冷,但有手足溫熱。醫(yī)生用過二三次瀉下的方法,于是出現(xiàn)了飲食不下,脅下脹滿疼痛,面目及周身皮膚發(fā)黃,頸項拘緊不柔和,小便困難,如果給小柴胡湯,服藥后多會感到大便重濁不爽。原本就有口渴但是飲水就嘔吐的,柴胡湯是不能給他服的,這種患者進食后就會出現(xiàn)呃逆。(98) 傷寒四五天,出現(xiàn)身體發(fā)熱而惡風,頸項拘緊不柔和,脅下脹滿,手足溫熱,口渴等癥狀的,應當用小柴胡湯治療。第五十。用前面的方子。(99) 傷寒,脈象浮取有澀象,沉取見弦象,按理應當出現(xiàn)腹中拘急疼痛,先給小建中湯,不愈的,就應當用小柴胡湯治療了。第五十一方。用前面的方子。(100)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切片 膠飴一升 以上六味,用七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去掉藥渣,加入膠飴,再放到小火上烊化。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本來患嘔吐的人不可以服用小建中湯,是因為該方發(fā)甜的緣故。 傷寒或是中風,出現(xiàn)了柴胡湯的適應證,只要見到一個主證就可以確診了,不必所有的證候全部具備。凡是柴胡湯病癥而誤用了瀉下的方法,如果柴胡湯證沒有改善的,可以再給柴胡湯,服藥后多會出現(xiàn)激烈的寒戰(zhàn),隨后再發(fā)熱汗出而病癥得以解除。(101) 傷寒病二三天,出現(xiàn)心中悸動而心煩不安的,應當用小建中湯治療。第五十二方。用前面第五十一方。(102) 太陽病,邪氣離開太陽經已經十多天,醫(yī)生反而二三次誤用下法,又過了四五天,柴胡證仍在的,先給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止,心下拘急疼痛,郁悶不舒而心煩的,是病癥尚未解除,給大柴胡湯,用大柴胡湯瀉下后就會痊愈。第五十三方。(103)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兩,切 枳實四枚,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有一方加大黃二兩,如果不加大黃,恐怕就不能算是大柴胡湯了。 傷寒病十三天邪氣不解,出現(xiàn)胸脅脹悶并且嘔吐,下午三至五時前后發(fā)潮熱,然后又出現(xiàn)了輕度下利。這原本是大柴胡湯的適應證,之所以用大柴胡湯攻下,是因為大便不得通利。現(xiàn)在反而出現(xiàn)了下利的,可知是曾有醫(yī)生用過丸藥瀉下了,這是不正確的治療方法。出現(xiàn)潮熱,代表里實已成,適合先服小柴胡湯來解外邪,然后應當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第五十四方。(104) 柴胡二兩十六銖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生姜一兩,切片 半夏二十銖,舊本原為五枚,洗 大棗四枚,掰開 芒硝二兩 以上八味,用四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煮至微開,分兩次溫服,病癥不解除,再制作一劑。臣億等校注:《金匱玉函》載本條方未加芒硝。另有一方,用水七升,入芒硝二合,大黃四兩,桑螵蛸五枚,水煮取藥汁一升半,服用五合的量,微微泄下病即可愈。本意是言,再用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以驅于外,繼而用小柴胡湯加芒硝,大黃,桑螵蛸煮汁二升治之。 傷寒病已十三天,邪氣已離開太陽經,出現(xiàn)譫語,是有熱的緣故,應當用湯藥來瀉下。如果小便暢利,大便就應當硬結,現(xiàn)在反而出現(xiàn)了下利,脈象調和的,可知醫(yī)生已經用過丸藥來瀉下了,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是自行下利的,脈象應當極微,現(xiàn)在反而見陽明里有實熱的脈象,這就屬于里實了,應當用調胃承氣湯治療。第五十五方。用前面第三十三方。(105) 太陽病沒有解除,邪熱下結于膀胱,患者出現(xiàn)如似發(fā)狂的癥狀。如果能自行出現(xiàn)下血的,下血后證狀就會痊愈?;颊弑碜C不解的,還不能攻里,應當先解除表證。表證解除以后,只是少腹部拘急結滯的,才可以攻里,適合用桃核承氣湯。第五十六方。后來人們又說解表要用桂枝湯方。(106)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硝二兩 以上五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半,去掉藥渣,加入芒硝,再放到火上煮至微開后關火。每次在飯前溫服五合,一天服三次,應當出現(xiàn)輕微下利。 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有胸悶心煩、小便不利、譫語、全身酸重等癥狀,為下后邪氣散漫一身所致。所以加入龍骨、牡蠣以鎮(zhèn)心神,桂枝溫通陽氣調和營衛(wèi),佐以大黃,抵擋散漫有形之邪。 傷寒病已八九天,用過瀉下的方法,出現(xiàn)胸悶心煩驚悸,小便不利,譫語,全身都十分沉重,不能轉側翻身的,應當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第五十七方。(107) 柴胡四兩 龍骨 黃芩 生姜切片 鉛丹 人參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黃二兩 牡蠣一兩半,煅 大棗六枚,掰開 以上十二味,用八升水,煮至四升后,加入大黃,提前將大黃切成如圍棋子大小,再煮一兩開,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柴胡湯,現(xiàn)今加龍骨等。 傷寒病,出現(xiàn)腹部脹滿、譫語、寸口部的脈象浮而緊的,這是肝木乘脾土,叫作縱,應當針刺期門穴。第五十八方。(108) 傷寒病,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口中大渴想喝水的癥狀,患者腹部必定脹滿。如果自行汗出,小便通利,就是病癥將要解除的表現(xiàn)。這是肝木反克肺金,叫作橫,應當針刺期門穴。第五十九方。(109) 患太陽病兩天,反而出現(xiàn)了煩躁,這時凡是用火熨的方法熨患者的背部而導致大汗出,就可以使大熱內入胃中,(一種說法兩天內。)胃中水液涸竭,不僅煩躁不安,而且多會發(fā)生譫語。經過十多天以后,如果出現(xiàn)寒戰(zhàn)戰(zhàn)栗并伴見自行下利的,這是病癥將要解除的表現(xiàn)。熱盛水虧,因此從腰以下沒有汗,小便想解而解不出,反而出現(xiàn)嘔吐以及小便要失禁的感覺,腳下惡風怕冷,大便硬結。小便應當頻數(shù)量多,如今反而不頻數(shù),量也不多。但大便解出以后,頭部突然感到疼痛,患者腳心也多會感到發(fā)熱,這是由于谷氣向下流動的緣故。(110) 太陽病中風證,使用火法強行發(fā)汗,風邪和火熱相交接,使氣血流行失去正常規(guī)律。風邪與火熱兩陽熏灼,患者身體出現(xiàn)發(fā)黃的癥狀。邪熱熾盛鼻中將會衄血,陰津不足小便將會困難,陰陽俱衰,氣血雙虧,身體就會枯燥,只見頭部出汗,到頸部即止,腹中脹滿,微微氣喘,口舌干燥,咽喉糜爛,或者見大便不通,不久后就會出現(xiàn)譫語。病情嚴重的,還會導致呃逆不止,手足躁擾不寧,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等危險證候。如果小便尚通利的,那么患者還可以救治。(111) 傷寒脈見浮象,醫(yī)生曾用火療一類方法強行取汗,結果導致陽氣被傷,出現(xiàn)驚乍狂亂、起臥不安等癥狀的,應當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第六十方。(112)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牡蠣五兩,煅 蜀漆三兩,洗去腥氣 龍骨四兩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先煮蜀漆,消耗掉二升水時,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去掉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 癥狀類似傷寒,患者的脈象不見弦緊而見弱象。脈見弱象的多會口渴,本證如用火法治療,多會發(fā)生譫語。脈弱又兼見發(fā)熱、脈浮等癥狀,治療時應當令患者汗出,就會痊愈。(113) 太陽病,用火熏法治療,沒有發(fā)汗,患者多會煩躁不寧,如果病癥到本經的自然病程應當結束的時候仍然不能解除,多會出現(xiàn)大便下血,這就叫作火邪。(114) 脈見浮象,發(fā)熱很重,這本來是實證反而用灸法治療。把實證當作虛證來治療,邪熱借火灸的熱勢而妄動,多會發(fā)生咽喉干燥和吐血的變證。(115) 對于脈象出現(xiàn)微而數(shù)的患者,千萬不可以使用灸法,因為火邪傷人,最容易出現(xiàn)煩躁逆亂,使虛的更虛,實的更實,迫使津血流散于血脈。灸火雖然微小,但向人體內的攻伐卻非常有力,灼傷骨頭和筋脈,津血難以恢復。脈浮的患者,適合用汗法來治療,如果用火灸的方法,邪氣沒有外出的途徑,反就灸火之勢而強盛,病癥表現(xiàn)為從腰部以下沉重和麻痹,這就叫作火逆證。病癥如果要自行緩解的,大多是先出現(xiàn)煩熱,煩熱之后就會有汗出,從而使邪氣得到解除。根據(jù)什么知道的呢?因為脈見浮象,所以知道汗出后邪氣就會得到解除。(116) 用燒針的療法使患者發(fā)汗,針刺的部位被寒邪所傷,出現(xiàn)紅腫硬塊的,多會伴見奔豚證的發(fā)生。奔豚證的主要表現(xiàn)是,自覺有氣從少腹上沖心胸。治療時應在每個紅腫硬塊上各灸一壯,并給患者服桂枝加桂湯,也就是在桂枝湯中再加桂枝二兩。第六十一方。(117) 桂枝五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五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桂枝湯現(xiàn)今加重桂枝的用量滿五兩,之所以加重桂枝的用量,是因為它能泄奔豚氣。 誤用火攻,又誤用瀉法,再用燒針,因而就導致了煩躁不安的,應當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第六十二方。(118) 桂枝一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牡蠣二兩,煅 龍骨二兩 以上四味,用五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半,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八合,一天服三次。 患太陽傷寒證的,加用溫針治療多會發(fā)生驚悸不寧。(119) 太陽病,應當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如今自汗出,反而不見惡寒發(fā)熱,又見關脈細數(shù)的,這是因為醫(yī)生用吐法所造成的過失?;疾∫欢鞎r誤用吐法的,會出現(xiàn)腹中饑餓,但口中并沒有食欲。患病三四天時誤用吐法的,討厭吃稀爛的米粥,反想吃冷的食物,早晨吃下的食物,到晚上又吐了出來。這都是由于醫(yī)生誤用吐法造成的,屬于治療上的小錯誤。(120) 太陽病,曾經用過吐法。如果僅僅是太陽病,就應當出現(xiàn)惡寒,現(xiàn)今反而不惡寒,也不愿意多穿衣服,這是因為誤用吐法以后,導致煩熱內生的緣故。(121) 患者脈見數(shù)象,脈數(shù)主有熱,應當出現(xiàn)消谷易饑、食欲旺盛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反而出現(xiàn)嘔吐的,這是因為發(fā)汗以后,導致了陽氣衰微,膈氣虛弱,脈才出現(xiàn)了數(shù)象。因此這種數(shù)脈僅代表體表有邪熱,即客熱,客熱并不能消谷化食。因為胃中虛寒,所以就出現(xiàn)了嘔吐。(122) 太陽病,邪氣離開太陽本經已十多天,出現(xiàn)了心下胃脘部郁悶不舒,想要嘔吐和胸中疼痛,大便反而溏薄,腹部輕度脹滿,精神抑郁、心中煩悶等證。在這以前,如果用過大吐、大下的,可以給調胃承氣湯。如果不是這樣的,就不可以給了。只是想嘔吐,胸中疼痛,大便輕度溏薄的,不是柴胡湯證。因為有嘔吐一證,所以才知道這是用過大吐大下所造成的。用調胃承氣湯。第六十三方。用前第三十三方。(123) 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見微和沉,又沒有見到結胸的癥狀,患者出現(xiàn)發(fā)狂的,這是因為邪熱在下焦,少腹也應當出現(xiàn)硬滿,如果小便自然暢利的,用攻下瘀血的方法治療就可以治愈。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太陽表邪隨經入里化熱,瘀血與邪熱瘀結在里的緣故。應當用抵當湯治療。第六十四方。(124) 水蛭 虻蟲各三十個,去翅足,炒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米酒洗 以上四味,用五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如果大便未瀉下就再服。 太陽病,出現(xiàn)周身發(fā)黃,脈象沉結,少腹發(fā)硬。小便不利的,是沒有蓄血的表現(xiàn);如果小便自然暢利,患者像是發(fā)狂,這就是蓄血的明證。應當用抵當湯治療。第六十五方。用前方。(125) 傷寒病,有熱象,少腹脹滿,應當出現(xiàn)小便不利的癥狀,現(xiàn)在小便反而暢利的,這是下焦有蓄血的表現(xiàn),應當用攻下瘀血的方法來治療,服藥時不可剩余藥渣[1],應當使用抵當丸。第六十六方。(126) 水蛭二十個,炒 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炒 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 以上四味,搗爛后分成四丸,用一升水,煮一丸,煮至留取七合。連藥渣一起服下。服藥二十四小時后應當出現(xiàn)大便中瀉下瘀血,如果不見瀉下瘀血的,就再服一次藥。 太陽病,小便暢利的,由于飲水太多,大多會出現(xiàn)心下悸動的感覺。飲水多而小便量少的,大多會苦于少腹拘急不適。(127) ————————— [1]服藥時不可剩余藥渣:原文為“不可余藥”,或譯作,不可用藥力有余的湯劑。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下 第七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見太陽少陽合病法 問:疾病中有結胸病,有臟結病,它們的癥狀表現(xiàn)各是什么樣?答:按壓患處時疼痛,寸脈浮,關脈沉的,名叫結胸。(128) 什么是臟結呢?答:類似結胸的癥狀,飲食正常,常常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叫臟結。如果舌上出現(xiàn)白苔又水滑的,難以治療。(129) 臟結病,不見陽熱證候,不見往來寒熱(一種說法是惡寒而不發(fā)熱。),患者反而安靜,舌苔水滑的,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130) 病癥發(fā)于陽,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使邪熱內陷,就形成了結胸;病癥發(fā)于陰,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導致了痞證的形成。之所以形成結胸的原因,是因為瀉下太早的緣故?;冀Y胸病的,項部也有拘強不柔和的感覺,像患柔痙的癥狀,用瀉下的方法就會使癥狀緩解,適合用大陷胸丸。第一方。(131) 大黃半斤 葶藶子半升,炒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炒黑 以上四味,大黃和葶藶子搗細過篩,加入杏仁、芒硝,共同研磨成脂膏的樣子,和勻后,取出像彈丸大小的一丸,另搗甘遂末一錢匕,用二合白蜜,二升水,煮至留取一升。溫時一次服下。過一夜才能瀉下,如果不出現(xiàn)瀉下,就再服一次藥,以出現(xiàn)瀉下為準。禁忌等注意事項,一如通常用藥的方法。 結胸證脈見浮大的,不可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瀉下患者就會死亡。(132) 結胸證的全部癥狀都具備,又出現(xiàn)煩躁不寧的,也會死亡。(133) 太陽病,脈象見浮又兼動數(shù)。浮主風邪在表,數(shù)主身體有熱,動是疼痛的反應,數(shù)又主邪熱還沒有和有形的邪氣結聚。又見頭痛發(fā)熱,輕度盜汗,反而惡寒等癥狀的,是表證還沒有解除。醫(yī)生反而使用了瀉下的治法,使動數(shù)的脈象變?yōu)檫t脈,并出現(xiàn)胸膈中疼痛拒按(一種說法為頭痛眩暈。),胃中因誤用下法而空虛,外邪就乘虛傷犯胸膈,于是又見呼吸短氣,躁擾不安,心中懊憹等證。陽氣不能抗邪于表,邪氣因而乘虛內陷,患者煩躁氣喘并伴心中郁郁不歡,心下就出現(xiàn)了發(fā)硬的癥狀,這就是結胸,應當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沒有造成結胸,只見頭部出汗,其他部位無汗,汗出齊頸部而止,又見小便不利的,周身多會發(fā)黃。用大陷胸湯主治。第二方。(134) 大黃六兩,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匕 以上三味,用六升水,先煮大黃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加入芒硝,煮一兩開,再加入甘遂末。每次溫服一升,瀉下暢快后,就停服后面的藥。 傷寒病六七天,出現(xiàn)熱實結胸證,脈象沉緊,心下部位疼痛,按壓時感到像巖石一樣堅硬的,應當用大陷胸湯治療。第三方,用前面第二方。(135) 傷寒病十多天,邪熱結聚在里,又見往來寒熱的,用大柴胡湯。僅見結胸證,外表沒有大熱的,這是水與邪熱結聚于胸脅,只是頭部微微出汗的,應當用大陷胸湯治療。第四方,用前面第二方。(136)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枳實四枚,炙 生姜五兩,切片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剩余六升時,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另有配伍為加大黃二兩,如果不加大黃,恐怕就不能叫大柴胡湯。 太陽病,重用了汗法后又用了下法,出現(xiàn)五六天不大便,舌上干燥而口渴,下午三至五時前后有輕度的潮熱(一種說法是下午三至五時前后會心中非常煩悶),從心下到少腹硬滿疼痛不能靠近觸摸等證的,應當用大陷胸湯治療。第五方,用前面第二方。(137) 小結胸病,病位正在心下胃脘部,按壓局部則有疼痛,脈象浮滑的,應當用小陷胸湯治療。第六方。(138)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樓實大個的一枚 以上三味,用六升水,先煮栝樓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太陽病二三天,不能安臥,只想起身,心下多見痞結,脈象微弱的,這是原本有寒飲的緣故。反而用下法治療,如果瀉下后下利能停止,多會形成結胸證。下利不能停止的,到第四天又用下法,這就會形成協(xié)熱下利的證候。(139) 太陽病,誤用下法后,患者脈促(一作縱),但是沒有出現(xiàn)結胸證的,這是病癥將要解除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浮脈的,多會形成結胸。脈見緊象的,多會見咽喉疼痛。脈見弦象的,多會出現(xiàn)兩脅拘急。脈見細數(shù)的,頭痛不止。脈見沉緊的,多想嘔吐,脈見沉滑的,多協(xié)熱下利。脈見浮滑的,多會下血。(140) 病在陽分,應當用汗法來解除,反而用冷水噴灑,或者用冷水沐浴,使邪熱被水寒所郁遏而不能去,更增加了煩熱,肌膚泛起粟粒狀小疙瘩,想要喝水,反而又口不渴的,服用文蛤散。如果病不愈的,給五苓散。寒實結胸證,沒有熱證的,給三物小陷胸湯。(141) 也可以服用白散。第七方。一種說法是用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按:本卷重點講述結胸證和痞證,此外還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好用的方子,如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柴胡桂枝湯、五瀉心湯等。關于這些方證,歷代醫(yī)家論述極多,臨床醫(yī)案也是汗牛充棟,這些方證都是《傷寒論》的精華,說《傷寒論》是第一部完整的臨床經典著作,意義也在于此。 以上一味,制作成散劑。用五合開水調和一方寸匕服下。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黑皮 白術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以上五味,制作成散劑,再放入石臼中共同研勻。用白米湯調和一方寸匕服下,一天服三次。多飲熱水,汗出病就可以痊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炒黑,研磨成脂膏的樣子 貝母三分 以上三味,制作成散劑,加入巴豆后,再在石臼中杵搗。用白米湯調和后服用。高大肥胖體型的人一次服半錢匕,瘦小體型的人適當減量。病邪在膈上的,藥后多見嘔吐;病邪在膈下的,藥后多見下利。不下利的,喝熱粥一杯;下利太過而不停止的,飲冷粥一杯。身體發(fā)熱,皮膚起粟粒樣疙瘩而熱不解的,想取衣被自蓋,如果用水噴灑、沐浴,更使邪熱被阻不能外出,應當出汗而不能出汗,就會感到煩熱。假如汗出以后,出現(xiàn)腹中疼痛的,給服芍藥三兩,仿照以上的服法。 太陽和少陽并病,出現(xiàn)頭痛,項部拘緊不柔和,或者眩暈頭目昏蒙,時常出現(xiàn)類似結胸的癥狀,表現(xiàn)為心下痞塞硬滿等癥狀的,應當針刺第一椎間的穴位、肺俞、肝俞,千萬不可以發(fā)汗。發(fā)汗就會出現(xiàn)譫語,脈弦。如果五天譫語不停止,應當針刺期門。第八方。(142) 婦女患中風后,發(fā)熱惡寒并見,月經又恰好來潮,患病七八天時,發(fā)熱已除,并見脈遲身涼,又出現(xiàn)了胸脅下脹滿,有如結胸的樣子,并且譫語的,這是熱入血室證,應針刺期門,根據(jù)患者邪實的程度來治療。第九方。(143) 婦女患中風證七八天后,又出現(xiàn)了惡寒發(fā)熱,寒熱往來,發(fā)有定時,月經恰好中斷的,這是熱入血室證,患者的經血必然已被結滯,因此才出現(xiàn)了寒熱發(fā)作有定時,狀如瘧疾的樣子,應當用小柴胡湯治療。第十方。(144)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兩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婦女患傷寒證,出現(xiàn)發(fā)熱,月經又恰好來潮,白天精神正常,神志清明,黃昏后就出現(xiàn)了譫語,像見到鬼神一樣的,這是熱入血室證。治療時只要不傷犯胃氣和上焦,多會自行痊愈。第十一方。(145) 傷寒病六七天,出現(xiàn)發(fā)熱,輕微惡寒,四肢關節(jié)劇烈疼痛,微微欲嘔,心下有支撐結滯感,表證還沒有解除的,應當用柴胡桂枝湯治療。第十二方。(146) 按:傷寒六七天后,太陽病已好轉,仍有發(fā)熱輕微怕冷,四肢骨節(jié)疼痛,但是已無頭項強痛,表邪漸漸傳里,出現(xiàn)了微微惡心想吐,胸中痞滿的癥狀,這是邪入少陽的表現(xiàn)。以桂枝湯解決太陽表邪,以小柴胡來除少陽半表半里之邪,使樞機一利,又有助于邪從外散,達于太陽之表,此為表里雙解之法。 桂枝去皮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掰開 生姜一兩半,切片 柴胡四兩 以上九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人參湯如桂枝湯的方法制作,加半夏、柴胡、黃芩,再如柴胡湯的方法制作,現(xiàn)今用人參湯僅作半劑。 傷寒病五六天,已經發(fā)過汗,又用過了下法,出現(xiàn)胸脅脹滿輕微痞結,小便不利,口渴,不嘔吐,只是頭部出汗,往來寒熱,心煩等癥狀的,這是病癥沒有解除的表現(xiàn),應當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第十三方。(147)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煅 甘草二兩,炙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第一次服藥后會感到輕微心煩,再服后汗出,病癥就會痊愈。 傷寒病五六天,證見只頭汗出,輕微怕冷,手足發(fā)冷,心下脹滿,口無食欲,大便硬結,脈細的,這是陽微結證,必定既有表證,又兼有里證。脈沉也可以主里證,汗出也可以因陽虛所造成,假如上述證候是純陰結證,就不應該又兼有表證,而應是全部病邪入里表現(xiàn)為里證。這里的證候卻是一半在里一半在表,脈象雖然見沉緊,卻不可診斷為少陰病。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陰證不應當出汗,現(xiàn)今頭部汗出,因此可知并不是少陰病??梢杂眯〔窈鷾委?。假如藥后身體仍有不爽快的感覺,解大便以后,就會解除了。第十四方。用前面第十方。(148) 傷寒病五六天,證見嘔吐和發(fā)熱的,小柴胡湯證就已經具備了,而用其他方藥來瀉下,柴胡湯證仍舊存在的,再給柴胡湯。這里雖然已用下法,還不算錯,但服柴胡湯后多會出現(xiàn)劇烈寒戰(zhàn),隨后發(fā)熱汗出而病癥得以解除。如果出現(xiàn)心下脹滿、堅硬和疼痛的,這就是結胸證,應當用大陷胸湯治療。只脹滿而不疼痛的,這是痞證,給柴胡湯是不行的,適合用半夏瀉心湯。第十五方。(149) 半夏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須服用大陷胸湯的,方用前面的第二方。另一方要再入半夏一升。 太陽少陽并病,反而瀉下治療,結果形成了結胸證,證見心下堅硬,下利不止,湯水不能下咽等,患者還會感到心煩。(150) 脈見浮緊的,反而用下法治療,使浮緊脈變?yōu)槌辆o脈,提示表邪已乘虛入里,于是就形成了痞證。如果按壓心下部位,感覺是自然柔軟的,這說明此證只不過是氣的痞結罷了。(151) 太陽中風證,又見下利和嘔逆,如果表證已經解除,這才可以攻下?;颊叱霈F(xiàn)小汗出,間歇發(fā)作有定時,頭痛,心下痞硬脹滿,牽引脅下部位疼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等證的,這是表邪已經解除而里氣尚沒有調和,應當用十棗湯治療。第十六方。(152) 芫花炒 甘遂 大戟 以上三味,各等份,分別搗細,制成散劑。用一升半水,先煮果肉肥厚的大棗十枚,煮至留取八合,去掉藥渣,加入藥末。高大肥胖體型的人每次服一錢匕,瘦小體型的人每次服半錢匕,應在清晨溫服,如果藥后瀉下較少,病癥不能解除的,第二天再服的時候就應增多半錢匕。瀉下暢快以后,飲用稀粥來自行調養(yǎng)。 太陽病,醫(yī)生發(fā)過汗后,竟又出現(xiàn)了發(fā)熱惡寒,因此又用下法治療,以致出現(xiàn)心下痞滿,這時表里之氣皆虛,陰陽二氣俱衰,陽分表證已除,邪氣獨陷內里。反加燒針治療,因而導致胸中煩悶,如果又見面色青黃、肌膚動,病癥就難以治療了?,F(xiàn)今面色微微發(fā)黃,手足尚溫的,比較容易治愈。(153) 證見心下痞滿,按壓局部柔軟,患者關脈呈現(xiàn)浮象的,應當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第十七方。(154)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以上二味,用二升開水浸泡片刻,絞去藥渣。分兩次溫服。臣億等校注觀點:詳析大黃黃連瀉心湯,諸多版本均是大黃、黃連二味組成。后面的附子瀉心湯,用大黃、黃連、黃芩、附子四味,前面的大黃黃連瀉心湯方也應該有黃芩,附子瀉心湯應是前方僅加一味附子。所以附子瀉心湯,本意是說前方加附子一味。 心下痞滿,又見惡寒并汗出的,應當用附子瀉心湯治療。第十八方。(155)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后去皮,破開,另煮取汁 以上四味,切三味,用二升正開的水浸泡少頃,絞去藥渣,加入煮好的附子汁。分兩次溫服。 原本已用過下法,因此出現(xiàn)了心下痞滿,于是給服瀉心湯。痞滿仍不能解除,患者出現(xiàn)口渴、口燥和心煩,并且小便不利的,此時應當用五苓散治療。第十九。另有一方法說,忍耐一天病就會痊愈。(156) 傷寒發(fā)汗使表邪解除以后,出現(xiàn)胃中不和,自覺心下痞滿而硬,噯氣中有未消化的飲食氣味,脅下有水氣,腹中腸鳴、響聲似雷,并見下利的,應當用生姜瀉心湯治療。第二十方。(157) 生姜四兩,切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干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八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附子瀉心湯,舊本原為,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藥物近同而名稱有別罷了。生姜瀉心湯,舊本原為,理中人參黃芩湯去桂枝、術,加黃連,并是瀉肝的方法。 傷寒或中風,醫(yī)生反而誤用了瀉下的方法,以使患者一天下利達數(shù)十次,飲食不消化,腹中腸鳴,響聲似雷,自覺心下痞硬脹滿,干嘔心煩不得安寧。醫(yī)生見有心下痞滿的癥狀,便認為是實邪尚未解除,于是又用瀉下的方法,使得患者心下痞滿的癥狀更加嚴重。這并不是實熱內結,只是因為胃中氣虛,加上外來的邪氣上逆,所以才造成心下痞硬。應當用甘草瀉心湯治療。第二十一方。(158) 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干姜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開 黃連一兩 以上六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臣億等按,以上用生姜瀉心湯之法,舊本中說是理中人參黃芩湯,現(xiàn)在詳述瀉心以治療痞證,痞是發(fā)于太陰脾痞病,因此用半夏、生姜、甘草瀉心湯三方治療,均是本著調理中焦而治療,因此,方中均必須用人參。甘草瀉心湯中無人參,是遺漏之故。再遵照《千金》及《外臺秘要》中治傷寒[插圖]食用此方均有人參,說明是方中人參脫漏無疑了。 傷寒病服湯藥后,出現(xiàn)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而滿。服瀉心湯以后,又用了其他藥物來瀉下,致使下利不止。醫(yī)生用理中湯給患者服用,下利更加嚴重。理中湯是治理中焦的方藥,這個患者下利的原因在于下焦失約,應當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治療。如果下利還不止的,就應當采用利小便以實大便的方法。第二十二方。(159)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糧一斤,碎 以上二味,用六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傷寒病用過涌吐和瀉下的方法以后,又發(fā)汗,出現(xiàn)了虛煩不安,脈象十分微弱的癥狀,在八九天時,又出現(xiàn)自覺心下痞滿而硬,脅下疼痛,有氣上逆直沖咽喉,頭目眩暈昏蒙,經脈跳動不安等癥狀的,如果日久不愈,就可能會發(fā)展成為痿證。(160) 傷寒病,經過發(fā)汗或涌吐或瀉下等方法治療后,表證已解除,又出現(xiàn)自覺心下痞滿而硬,噯氣不緩解等證的,應當用旋覆代赭湯治療。第二十三方。(161) 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姜五兩 代赭石一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再加熱濃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瀉下以后,不能再用桂枝湯了,如果出現(xiàn)汗出并且氣喘,尚無大熱的,可以給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四方。(162) 按:臨床上無論是外感表證誤下,還是由于飲食不當,致使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寒熱之氣互結,而見嘔吐、大便不調、心下痞滿、脈象弦滑無力、舌苔膩而不燥者,皆可使用半夏瀉心湯。 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打碎,薄布包裹 以上四味,用七升水,先煮麻黃,消耗掉二升水時,去掉藥液上的白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原為,一黃耳杯。 太陽病,表證還沒有解除,醫(yī)生卻多次使用下法,于是就形成了協(xié)熱下利的證候,下利不止,又自覺心下痞滿而硬,表證與里證都不解除的,應當用桂枝人參湯治療。第二十五方。(163) 桂枝四兩,單獨切碎 甘草四兩,炙 白術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以上五味,用九升水,先煮四味,煮至留取五升,加入桂枝,再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白天服兩次,夜間服一次。 傷寒病經過猛力瀉下以后,又發(fā)汗,出現(xiàn)心下痞滿,惡寒的,這是表證還沒有解除,不可直接治痞證,應當先解表。表證解除以后,才可以治痞,解表適合用桂枝湯,治痞適合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第二十六方。瀉心湯用前面第十七方。(164) 傷寒病,證見發(fā)熱,汗出以后病邪沒有解除,又出現(xiàn)自覺心中痞滿而硬、嘔吐、下利等病癥的,應當用大柴胡湯治療。第二十七方。用前面第四方。(165) 病癥像桂枝湯證,但頭部不痛,項部未見拘緊不柔和,只見寸脈微浮,自覺胸中痞悶而硬,逆氣上沖喉咽,致使呼吸不得順暢等癥狀的,這是胸中有痰飲的緣故,應當用涌吐的方法來治療,應該用瓜蒂散。第二十八方。(166) 瓜蒂一份炒黃 赤小豆一份 以上二味,分別搗細過篩制成散劑后,再混合研勻,取一錢匕。另用香豉一合,取熱水七合,煮成稀爛的粥狀,去掉渣滓。取汁調和成藥散,趁溫一次服下。服藥后不吐的,應漸漸增加藥量。嘔吐暢快后,就不要再用藥了。諸多失血、虛證等,都不可以使用瓜蒂散。 患者脅下素有痞塊,并一直連到臍傍,疼痛牽引少腹,并使外生殖器攣縮的,這就叫作臟結,是難治的病癥。第二十九方。(167) 傷寒病,或涌吐,或瀉下以后,七八天病不解除,邪熱結滯在里,表里內外皆熱,證見時時惡風,口中大渴,舌上干燥而心煩,想喝水數(shù)升的,應當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第三十方。(168)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打碎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粳米六合 以上五味,用一斗水,煮至粳米熟透的時候,藥湯即成,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本方在立夏以后至立秋以前才可以服用。立秋以后就不可以服了。正月二月三月的時候,天氣還凜冽寒冷,也不可以給患者服用。服用后就會嘔吐下利并出現(xiàn)腹部疼痛。對諸多失血和各種虛證患者,也不可以給他服用,誤服后出現(xiàn)腹部疼痛下利的,只要用溫法,應當能治愈。 傷寒病,發(fā)熱尚不重,口中干燥而渴,心煩,背部輕微惡寒的,應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第三十一方。用前方。(169) 傷寒病,脈見浮象,發(fā)熱無汗?;颊弑碜C沒有解除的,不可以給服白虎湯。如果口渴想喝水,沒有表證的,應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第三十二。用前方。(170) 太陽少陽并病,患者自覺心下痞硬,頸項部拘緊不柔和,頭目眩暈的,應當針刺大椎、肺俞、肝俞治療,切不可用瀉下藥。第三十三方。(171)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發(fā)下利的,給黃芩湯;如果出現(xiàn)嘔吐的,應當用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治療。第三十四方。(172)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四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白天服兩次,夜間服一次。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方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兩半,另有一方為三兩,切片 以上六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白天服兩次,夜間服一次。 傷寒病,胸中有熱邪,胃腸有寒邪,出現(xiàn)腹部疼痛,想要嘔吐的,應當用黃連湯治療。第三十五方。(173) 黃連三兩 甘草三兩,炙 干姜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藥渣。溫服,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二次。懷疑這不是仲景的方。 傷寒病八九日,風濕之邪相合而侵襲人體,身體劇烈疼痛,不能自由翻轉側身,沒有嘔吐,不見口渴,脈象浮虛而澀的,應當用桂枝附子湯治療。如果患者大便硬,小便自利的,應當用去桂枝加白術湯治療。第三十六方。(174)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三枚,炮后去皮,破開 生姜三兩,切片 大棗十二枚,掰開 甘草二兩,炙 以上五味,用六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去桂加白術湯方 附子三枚,炮后去皮,破開 白術四兩 生姜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五味,用六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第一次服藥后,患者身體會出現(xiàn)麻木不仁的感覺,半天左右再服第二次,等三次藥都服完后,患者出現(xiàn)好像頭目眩暈的感覺,不要感到奇怪。這是因為附子和白術都走皮內,所祛逐的水氣還沒有完全得以消除,所以才使患者出現(xiàn)這些癥狀。依法應當加桂枝四兩。這本來是一方二法。因為大便硬,小便自利,就去掉桂枝;因為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就應當加上桂枝。附子用三枚,恐怕量有些多,對素體虛弱的人和產婦,應當減少服用量。 風濕相合侵襲人體,證見骨節(jié)劇烈疼痛,以致抽掣疼痛不能屈伸活動,觸碰則疼痛加劇,并見汗出氣短,小便不利。惡風,不愿脫減衣服,或者身體輕微水腫的,應當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第三十七方。(175)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后去皮,破開 白術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 以上四味。用六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第一次服藥后能得以出微汗,病癥就會緩解。能進飲食,汗止后又出現(xiàn)煩熱的,與服五合??址簧慷嗟?,開始時以服六七合較合適。 傷寒病,脈象浮滑,這是因為表里內外都有邪熱[1]的緣故,應當用白虎湯來治療。第三十八方。(176)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以上四味。用一斗水,煮至粳米熟時藥湯即成,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臣億等按,前篇說熱結在里,表里都熱的,用白虎湯治療。又說表邪不解時,不能用白虎湯。此處說脈浮滑,表有熱邪而里有寒邪的,一定是表里二字前后表述有誤。又在陽明證里講,脈浮遲,表有熱邪里有寒邪,用四逆湯治療。在少陰證里又講,里有寒邪表有熱邪,用通脈四逆湯治療。由此可知表里二字前后確實表述有誤。《千金翼》中寫白通湯治療,錯了。 傷寒病,脈結代,證見心中動悸不安的,應當用炙甘草湯治療。第三十九方。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切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桂枝三兩,去皮 阿膠二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棗三十枚,掰開 以上九味,用七升清純的陳米酒,八升水,先煮八味,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藥渣,加入阿膠烊化至全部消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本方又叫復脈湯。(177) 脈來緩慢,時而出現(xiàn)歇止,又能恢復搏動的,名叫結脈。又說,脈搏在搏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歇止,再來的時候略數(shù),其中發(fā)生加速補償后再恢復正常搏動的,名叫結脈,屬于陰脈。脈搏在搏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歇止,不能自行出現(xiàn)補償,就又恢復正常搏動的,名叫代脈,屬于陰脈,出現(xiàn)這種脈象的,大多難治。(178) ————————— [1]表里內外都有邪熱:原文為“表有熱,里有寒”,據(jù)醫(yī)理推斷,“寒”字當為“熱”,故作譯文如此。 ~~~20230326x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