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唐高宗菩薩藏經(jīng)后序》,行書,高麗箋本,6對開。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161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高宗(táng gāo zōng)==李治==(628年-683年),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高麗(gāo lì)==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推翻弓裔,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實現(xiàn)了“三韓一統(tǒng)”; ::明神宗(míng shén zōng)==朱翊鈞==(1563年—1620年),號禹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釋文】 菩薩藏經(jīng)后序。蓋聞羲皇至頤。精粹止于龜文。軒后幽通。雅奧窮于鳥篆??嫉麟[。殊昧真際之源。徵淥字以研幾。蓋非常樂之道。猶且事光圖史。振薰風(fēng)于八埏。德洽生靈。激澆波于萬代。伏惟陛下。轉(zhuǎn)輪垂拱。而化漸雞園。勝殿凝旒。而神交鷲嶺??傉{(diào)御于徽號。匪文思之所窺。極般若于輪言。豈象系之所擬。由是教覃溟表。咸傳八解之音。訓(xùn)浹寰中。皆踐四禪之軌。遂使三千世界。盡懷生而可封。百億須彌。入提封而作鎮(zhèn)。尼蓮德水......式命司存綴于卷末。世知有高宗述《三藏記》,此《后序》無傳,故以《圣教序》筆意書此。戊午五月八日,其昌。 ::羲皇(xī huáng)==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稱黃熊氏。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為風(fēng)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燧人氏之子, 相傳其母華胥在雷澤踩了巨大的腳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紀,定都在陳(今河南淮陽)。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鳥篆(niǎo zhuàn)==篆書的一種,其筆畫由鳥形替代,不僅裝飾風(fēng)格獨特,更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以飛鳥入書表達了中國古人所推崇的一種為人之道,候鳥守冬去春來之信,“信”是鳥篆的意義所在; ::旒(liú)==旗子上的飄帶;古代帝王禮帽前后的玉串; ::覃(tán)==延及;深; ::溟(míng)==海; ::須彌(xū mí)==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據(jù)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因此須彌山有時又譯為“妙高山”等。須彌山(梵語: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