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 周三 專業(yè) 閱讀本文,你將收獲以下內容: ※ 備課的五個要領 備課不僅是上好課的關鍵和前提,也反映了教師勞動的艱辛,正如一位詩人在歌頌教師時所寫的:
什么叫備課?顧名思義,備課是教師在講課前準備講課內容。但是,備什么?怎樣備?卻存在不少問題。我曾問過一些青年教師:“你們是怎樣備課的?”盡管回答不同,但實質卻相似,即“閱讀教材,搜集資料,旁征博引,寫好教案,背熟內容”。這種備課,倒不如叫“背課”好。 當然,這不能算不對,但至少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倡,備課應考慮15個字。那就是“三的、三點、三實際、一靈活、縱橫聯系”。 “三的” 備課首先要備目的,使我們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備課應備哪些目的呢?主要是“三的”,即課程標準的目的、各單元或章節(jié)的目的、課時的目的。 首先,備課程標準的目的。課標,過去稱為教學大綱,是國家教育領導機構根據課程方案規(guī)定的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標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法律依據,所以備課首先要熟悉課標,使講課內容符合課標的要求。 其次,備各單元或章節(jié)的目的。各科教材都是按若干單元或章節(jié)編排的,各單元或章節(jié)又包含一定的知識范圍。某一課文或某一細目只是體現一定單元或章節(jié)的一個方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了解每一篇課文或每一個細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吃透每一個單元或章節(jié)知識的內在聯系,全面地、整體地把握知識,領會這個單元或章節(jié)的目的。 高一語文課本中有一個單元是說明文,包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次大型的泥石流》《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蟬》四篇課文,按規(guī)定應該講兩周課,然后作說明文輔導,最后讓學生寫一篇說明文體裁的作文。 北京五中特級教師梁捷在備課中,采取把四篇課文聯系在一起比較講解的方法,結果僅用了四堂課。學生不僅很好地掌握了這四篇課文,而且在課堂上還列舉了許多范文和范例,對說明文的特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課后,學生寫了說明文體裁的作文,并將其一篇篇展覽在墻上,開展一系列互評作文活動,氣氛十分活躍。 最后,備課時的目的。課時,也叫“學時”,是指教學的時間單位,即指一節(jié)課的時間,小學一般為40分鐘,中學一般為45分鐘。在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都有每一節(jié)課的目的。所以教師在備課中要備具體課時的目的,使40分鐘或45分鐘的課堂教學都能服從既定的教學目的。 “三點” 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講好難點,說明疑點。因此,在備課時要備這“三點”。 在任何一篇教材里,都有一些比重較大、重要性強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不易理解、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 當然,有時教學的重點就是難點,或者二者相當接近;有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些距離。所有這些,正是我們在備課中要重視的。也就是說,備課要備一篇教材的實質性內容,掌握其重點與難點,熟悉其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了解其和前后教材的相互聯系之處。 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語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與胃的不同就是疑點;數學的除法性質、分數性質和分式性質中,除數和被除數,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個數,其大小不變,這個數必須強調“零除外”,不然學生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亂。而這一切,都是我們在備課時要注意的。 “三實際” 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從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所以,在備課時,要備“三實際”。 首先是備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便于因材施教。接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先得摸清這個班級在某門學科的學習水平,要熟知這個班級的學生在這門學科上的分化表現,即多少人學習有困難;接著要摸清大多數學生對教材的哪些知識已經理解了,哪些還不理解,教材中哪些內容可能成為難點或疑點;還要摸清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提高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質量,并帶動兩頭,使好的更好,落后的也能有進步。 我們課題組有位語文教師,書教得很好,曾一度用一樣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連語言措辭都幾乎一樣地去教兩個班的高一學生,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深入調查后發(fā)現,原因是兩個班的生源不一樣,一個班是擇優(yōu)錄取來的,另一個班是本校初中直升上來的,造成了基礎的差異。后來,這位教師“吃透學生”,從兩個班實際出發(fā),每堂課他都寫出兩套教案,做到因材施教,顯著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其次是備教材,“吃透”教材,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便于因“教材”制宜。所謂備教材,有三層含義: 一是在目前“一綱(一種課程標準)多本(多種教材)”的情況下,了解自己使用教材的特點。例如,我們課題組所編的教材,是一種“發(fā)展心理能力”型的教材,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熟悉與教材配套的參考資料。 二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實質和各項內容,并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知識,使教師本體知識、文化知識與實際知識融會貫通。 三是在“熟”字上下功夫,通過鉆研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避免偏離主題;熟練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識、方法、能力、品格的要求,避免脫離教學大綱的指導;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內部聯系,避免完全被教材所束縛,這樣教師在課堂上,不論從哪個方面組織教材,不論從什么角度進行講解,都能運用自如。 最后是備社會發(fā)展實際,從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文科教學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密切聯系當前社會的重大現實,對學生進行教育;理科教學要考慮科學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克隆”“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等,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其了解最新的科學成就。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加強學習、關心社會、搜集資料、聯系實際,以便備好社會發(fā)展實際的內容。 “一靈活” 在備課中應注意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問題。每門學科都有靈活地發(fā)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任務,這就是各門學科能力。課堂教學的重心,正是要發(fā)展學生的各種學科能力。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把握激發(fā)動機、喚起興趣、發(fā)展學科能力的要領。 我們在備課時,可以從學科能力的構成要素上來鎖定學科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某學科的特殊能力是這種學科能力的最直接的體現 每門學科都有特殊性,所以要揭示每門學科能力的特殊表現。例如,科學學科(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小學的自然常識等)要涉及各種實驗能力,思想政治課學科須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 所有這一切能力,都體現了某一學科的特殊能力,是這種學科能力結構的表層成分。至于具體的成分構成,有待各學科進一步的研究。 一切學科能力都要以概括能力為基礎 我們要重視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概括能力的表現,因為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概括的過程。每一種學科能力,都是以概括為基礎,都是概括能力在其中的表現。 例如在語文學習中,有人在閱讀中不會分段找不出段落大意,歸納不出中心思想,只能說其“讀”的概括能力不行;有人有著豐富的生活內容,就是寫不出主題鮮明的文章來,主要是說明其“寫”的概括能力尚待提高。數學能力也是如此,掌握好諸如“合并同類項”的方法是對數學能力最形象的說明。 學科能力的結構,應有思維品質參與 任何一種學科的能力,都要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獲得發(fā)展。因此,一個學生某學科能力的結構,當然包含體現個體思維的個性特征,即個體思維品質,集中地表現為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五個方面。 那如何用學科的語言來建構并表達學科能力中思維品質的表現?以中學生語文能力中的“說”為例——迅速根據說話需要和命題要求組織語言材料,表達出來;及時敏捷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來,語言干凈利落,不帶零碎;簡明扼要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感情等要求都能夠體現思維的敏捷性。 學生的學科能力要體現其自身的特點 學生的學科能力,是具體指每個學生身上所體現的學科的特殊能力、智能成分和思維品質。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學生學科能力的成分,它包括學習某學科的學習能力、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我們又要重視每個學生的擅長、偏好和特長,即所要求的“因材施教”。 “縱橫聯系” 備課時應常常想到四個字:縱橫聯系。 縱的聯系是一門學科的年級之間的聯系。 假如某教師教初中一年級的數學,他在備課時應該多了解一點小學數學的內容,看看哪些知識已有很好的基礎,哪些知識是薄弱環(huán)節(jié);他還要熟悉初中二、三年級的代數與幾何,時時想到現時所教的內容,如何為未來的教學服務。為什么提出這一點呢?知識是循序漸進的,每節(jié)課必須考慮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才能溫故知新。 所以教師在備新知識或新概念的引出時,必須考慮如何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或概念,盡快地納入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至于想到為未來教學服務,這不僅是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一種師德的表現,只有有強烈事業(yè)心的教師,才會時時在備課中想到對學生負責,才會考慮到為未來的教學服務。 橫的聯系,就是各學科要彼此照顧。 例如,化學課中講甲烷CH形成正四面體的空間結構時,可以聯系數學中的幾何,不難算出C——H鍵間夾角為109°20’。語文教師要給別的學科多糾正錯別字,如地理教師有可能將泰山的“泰”字寫成“太”字等現象,當然,這方面也得請別的學科教師多諒解、多配合。 以上例子啟發(fā)我們在備課時多探索一下“橫”的聯系。前文提過的梁捷老師,她在備語文課“說明文”時,了解了當天的數學課和物理課的講課內容與教法,所以她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上堂數學課、物理課老師是怎樣組織教材的?”學生很快地聯系到“說明文”。而當她向學生再次提問:“這兩位老師在表達課文時有哪些特點?”學生馬上聯系到說明文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掌握說明文的規(guī)律。 總的來說,備課是成為專家型教師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必經路徑。教師要真正將“背”課提升為“備”課,需要在上述五個要點的基礎上不斷實踐與探索。 ? |
|
來自: wangzh311 > 《2課改3.0單元整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