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文:“味苦,寒,無毒。治惡蝕瘡著陰。皮,治五痔,殺三蟲,花,主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山谷?!?/p> 倪師解讀: 桐葉就是桐樹的葉子,很多,到處都有。 桐葉主皮膚消腫,長毛發(fā),桐花能夠明目。一般我們用桐葉來治五淋,生發(fā)滋潤。 真正生發(fā)滋潤我們一般不用桐葉,用柏葉,柏葉比桐葉還好,柏葉長得細(xì)細(xì)的,就像頭發(fā),長頭發(fā)。 桐葉一般就是外用,桐葉治小孩皮膚的惡瘡,都可以使用。 附方,《圣惠方》手腳浮腫,用桐葉來,還有頭發(fā)掉下來,沒辦法再生回去,我們桐葉,出至《肘后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治癰疽,疔瘡,創(chuàng)傷出血。①《本經(jīng)》:"主惡蝕瘡著陰。"②《綱目》:"消腫毒,生發(fā)。" 外用:以醋蒸貼、搗敷或搗汁涂。內(nèi)服:煎湯,0.5~1兩。 【產(chǎn)地】產(chǎn)山區(qū)。 【性味】桐葉及桐木皮俱味苦,性寒。 【主治】桐葉及皮皆消腫毒,生毛發(fā),殺三蟲。桐花能明目。 【別錄】桐木皮療奔豚氣病。 【甄權(quán)】桐木皮治五淋,沐發(fā)去頭風(fēng),生發(fā)滋潤。 【時珍】桐葉消腫毒,生發(fā),桐木皮治惡出瘡,小兒丹毒,煎汁涂之。 【用量】一般三錢至五錢。 【禁忌】無。 【附方】手足浮腫——桐葉煎汁漬之,并飲少許,加小豆良。肘后方:削桐木煮汁洗,并飲少許。 (圣惠方)發(fā)落不生——桐葉一把,麻子仁三升,米泔煮湯去渣,日日洗之。(肘后)眼見諸物——禽蟲飛走,乃肝膽之疾,青桐(紫花者)花,酸棗仁,元明粉,羌活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水煎和渣服,日三。(經(jīng)驗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