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干癢、干硬結(jié)塊、濕疹、蕁麻疹、牛皮廯、四肢關(guān)節(jié)皮膚粗糙,一個基礎(chǔ)方,橫掃多種皮膚病 當歸、生地、蟬蛻、荊芥、知母、木通、茯苓、澤瀉、半夏、生姜、連翹、銀花、白術(shù)、薏苡仁、荊芥、防風 一、原因:中醫(yī)認為,皮膚病要想改善,離不開四大因素 1、要治肺:肺主皮毛,肺中津液滋潤全身,一旦肺中有過多的痰飲、濁物,會阻礙肺中津液的分布,無法滋潤全身,造成皮膚干燥、發(fā)癢 2、要治大腸: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中津液來自于大腸,大腸又因為小腸的熱量,才能將里面的水分氣化,上升到肺。 所以,在保證大腸有水分的同時,還要增加小腸的熱量 3、要治肝:因為肝主疏泄、調(diào)暢一身氣機。肺朝百脈,肺中的津液要想疏散全身,離不開肝氣的推動,用升發(fā)之藥,使津液能夠輸精于皮毛;而肺中的痰飲要想祛除,也離不開肝的升發(fā);另外,肝本身為解毒器官,從肝中解出去一部分毒氣,則向外到皮膚的毒氣就會少一點,毒清之后,能夠正常代謝,皮膚就好了。 4、要治脾:增強脾的運化,祛濕,濕疹膿瘡都由此而發(fā)。中醫(yī)講:一物一太極,外面干,里面就濕; 藥物解析: 1、當歸:養(yǎng)血活血,同時升肝氣 2、生地:潤腸補腎氣,腎氣足,可輸精于脾,上歸于肺,脾精散到肺中,肺氣一足,便可運轉(zhuǎn)皮毛,使皮毛濕熱之氣運化出去,同時涼血 3、蟬蛻、荊芥:開表氣 4、知母:與生地一起潤腸 5、木通:通絡(luò) 6、銀花、連翹:潤皮膚 7、茯苓、澤瀉、生姜、半夏:化痰飲、祛濕 8、白術(shù)、薏苡仁:健脾祛濕 以上藥物,靈活辯證加減使用,對多種皮膚病均有不錯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