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漚浮 他打算派人出使金國,沒想到,竟招來一片反對,任務(wù)派到誰頭上,都找各種理由,推三阻四,不愿從命。 我南宋官員都怎么了,一個大金國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出使金國就兩件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請更定受書之儀。”你侵占我大宋國土就算了,但我們家祖墳?zāi)愕眠€給我,另外,接受國書的禮儀需要修改一下。當年宋高宗與金國簽訂的《紹興和議》規(guī)定,金國使者送信過來,宋朝皇帝須“降榻受書”,就是必須起身離座,親自接受國書。宋孝宗繼位后,發(fā)動“隆興北伐”,又與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南宋對金不再稱臣,改以叔侄相稱;給金的“奉表”改稱“國書”;每年交納給金國的“歲貢”改稱“歲幣”,數(shù)額也有所減少。對宋朝來說,兩次“和議”都是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隆興和議》比之前的《紹興和議》稍有改善,只有一點讓宋孝宗耿耿于懷,就是當時由于疏忽,忘了修改“受書之儀”。可別小看這一條,割讓多少土地,進貢多少錢,皇帝不在乎,畢竟我泱泱大國,家大業(yè)大。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我堂堂大宋皇帝,必須起身離座,雙手接金國使者送來的國書,人家不要面子的嗎?這條必須得改!左相陳俊卿、吏部侍郎陳良祐等力諫孝宗暫緩遣使赴金,理由是,好不容易換來的和平局面,不可因小失大,節(jié)外生枝,惹怒金國。宋孝宗一氣之下,將二人貶出了京城,命右相虞允文督辦此事。虞允文決定,請能言善辯、博學多才的禮部侍郎李燾出使金國。李燾一聽,臉色立變:“今往,金必不從,不從必以死爭之,是丞相殺燾也?!?/span>這事兒肯定辦不成,丞相這是要害死我呀。李燾以編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走不開為由,死活不肯從命。不怪李燾貪生怕死,所謂弱國無外交,此次出使,無異與虎謀皮,兇多吉少,以金國的做派,搞不好還會把命搭上。所以,人人懼怕,一時之間,朝廷上下竟無合適人選可派。歌舞升平怎知亡國之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此時,44歲的范成大閃亮登場。 宋朝時期,外交事務(wù)歸屬禮部,既然禮部侍郎不肯受命,身為禮部員外郎的范成大,就進入了虞允文的視線。虞允文對范成大非常了解,倆人是同一年的進士,虞相代表組織找老范談話,說明此次出使不但對國家意義重大,同時也是個人進步的一個重要契機,希望老范抓住機遇,為國分憂,知難而上。范成大沉默良久,經(jīng)過慎重考慮,慨然應(yīng)允。為了表彰范成大勇于擔當?shù)拇鬅o畏精神,同時提升此處出使的規(guī)格檔次,朝廷突擊提拔范成大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讀,封丹陽郡開國公,充任大宋皇帝特使。臨行前,宋孝宗親自接見范成大,關(guān)切地問他:“大家都害怕出使金國,你為什么不怕?”范成大大義凜然:“臣已立后,為不還計。”我已經(jīng)交代好了后事,就沒打算活著回來。孝宗皇帝一聽,連忙擺手,寬慰范成大:“不至于不至于,朕不發(fā)兵敗盟,何至害卿!”我們又不是撕毀和約討伐金國,金人不至于害你。說罷,沉默了一會,又幽幽地補了一句:“嚙雪餐氈或有之?!?/span>像當年蘇武一樣被扣留,牧羊北海,風餐露宿,吞氈飲雪倒是有可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乾道六年五月(公元1170年),范成大帶著孝宗皇帝的囑托,肩負大宋朝廷的厚望,啟程出使金國。 一路上,他親眼目睹了淪陷區(qū)山河破碎的殘敗景象,切身體會到中原遺民的黍離之悲,不由百感交集,便以詩歌的形式,記錄沿途所見所聞。比如進入昔日國都東京汴梁之后,有感而發(fā)的這首《宜春苑》:還有描寫大宋百姓盼望官軍收復(fù)失地的這首《州橋》:沒錯,我們范老師不僅是南宋名臣,也是著名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大家”,享譽文壇。以往南宋詩人描寫中原淪陷區(qū),基本都是道聽途說,甚至憑空想象,因為都沒再去過。而范成大是親臨其境,所以描寫更加真實,感觸尤為深刻,這一路上,連作了七十二首絕句,合稱《使金紀行七十二首》。 南宋使團一路向北,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這一天,終于抵達金國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在專門接待外賓的會同館安頓好,等候金國方面召見期間,范成大就如何修改“受書之儀”,以個人名義給金國皇帝金世宗寫了一封奏折,然后藏在了身上。按理說,修改“受書之儀”是此次出使的兩大訴求之一,應(yīng)該跟陵寢之事一起寫到國書里,但宋孝宗怕因此激怒金國,也怕對方不答應(yīng)自己丟面子,思慮再三,決定不寫進正式國書,而是讓范成大見機行事,用口頭或者奏折的形式表達訴求。當然,這既不合乎外交禮儀,也不合乎議事程序,所以有很大風險,范成大為此已經(jīng)做了最壞的打算。見面那天,范成大遞上國書,慷慨陳詞,以孝道的名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金國歸還宋朝皇室陵寢之地,金國君臣幾乎被打動了。范成大見狀,趁熱打鐵,突然說道:“兩朝既為叔侄,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從懷中取出自己寫好的那封奏折,雙手遞上。金世宗吃了一驚,怒道:“此豈獻書處耶?”今天的議題是商量陵寢之事,怎么忽然說起“受書之儀”,你這是搞突然襲擊啊。金世宗拒不接受范成大的奏折,范成大則堅持遞交,雙方陷入僵持。金國大臣中有脾氣暴躁的,用笏板打范成大,范成大保持遞交的姿勢一動不動,金世宗惱羞成怒,拂袖而去。奏折遞交不成,范成大只好先回賓館。第二天,聽守衛(wèi)議論說,金國方面很生氣,準備將其扣留,金國太子甚至打算殺了范成大。此時,范成大已抱定必死之決心,寫下《會同館》詩一首,表明心志:當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放逐北海牧羊,對方揚言,什么時候公羊產(chǎn)奶了就放你回去。范成大決心以蘇武為榜樣,堅守氣節(jié),管他公羊產(chǎn)奶不產(chǎn)奶。金世宗被范成大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打動,最終接受了奏章。雖然沒有同意修改“受書之儀”,也沒有歸還“陵寢之地”,但準許南宋方面“奉遷陵寢”,可以把皇陵遷走,并歸還了宋欽宗的靈柩。 范成大歸國后,受到孝宗皇帝和文武群臣的熱烈歡迎,雖然事情沒有完全如愿,但范成大不辱使命,也有所收獲。對范成大此次出使金國,《宋史》中給予高度評價:成大致書北庭,幾于見殺,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風烈,孔子所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歟?鑒于范成大在出使金國時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朝廷再次提拔他為中書舍人,后又任命為靜江知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幾年后,范成大西入巴蜀,改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總之,從金國回來之后,范成大仕途坦蕩,官運亨通,從成都卸任后不久,便升任禮部尚書,成為朝廷重臣。擔任禮部尚書一年后,52歲的范成大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達到了事業(yè)的頂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范成大由一個從六品的禮部員外郎,到正二品的參知政事,僅僅用了八年時間,難免招人嫉妒。有人說,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去金國出了趟差嘛,領(lǐng)導(dǎo)交代的事兒一件也沒辦成,怎么就不辱使命了?咋就成民族英雄了?還升職加薪這么快,肯定有背景。沒錯,范成大的確不是一般家庭出身,他父親是秘書郎,爺爺是太子少傅,曾爺爺是太子少保,母親是書法四大家之一、端明殿學士蔡襄的孫女,北宋名相文彥博的外孫女,受封秦國夫人,范家據(jù)說還跟北宋名臣范仲淹多少沾點兒親戚。但“靖康之變”后,范成大家道中落,父母雙亡,他本人并沒有沾到祖上什么光,潛心苦讀了十年,才在28歲考取了進士。那一年的進士榜人才輩出,除了前面提到的舉薦范成大出使的丞相虞允文之外,還有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著名詞人張孝祥等。陸游也是那一年的考生,因為得罪了秦檜,未能上榜。范成大進士及第兩年后,才被授予司戶參軍一職,正式走上仕途。應(yīng)該說,老范的快速升遷與其家庭背景并沒有太大關(guān)系,冒死出使金國,才是他事業(yè)的轉(zhuǎn)折點。 但是,好景不長,范成大在參知政事的高位呆了僅僅兩個月,就遭同僚彈劾被降職,之后,輾轉(zhuǎn)各地為官,幾經(jīng)沉浮。 公元1183年,57歲的范成大徹底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什么職務(wù)啊級別啊榮譽啊待遇啊,都是過眼云煙的東西,沒啥意思。 他以身體有恙需要養(yǎng)病為由,半年之內(nèi)連續(xù)五次向宋孝宗遞交辭職報告,比當年向金國遞交奏折還堅決,任孝宗如何挽留,老范都不為所動,最終獲批。 無官一身輕,卸任后的范成大從此隱居蘇州石湖,過起了悠閑舒適的田園生活,并專心于詩文創(chuàng)作。 范老師原本就是個詩人,年輕時寫過大量反映農(nóng)村生活和農(nóng)民疾苦的詩歌,在文壇久負盛名,比如這首《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舊時高岸今江水。 傭耕猶自抱長饑,的知無力輸租米。 自從鄉(xiāng)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 賣衣得錢都納卻,病骨雖寒聊免縛。 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fù)驅(qū)將換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全詩語言質(zhì)樸,但用詞冷峻,字字泣血:已經(jīng)賣掉兩個女兒抵租稅的老農(nóng)自述,明年不怕催租的上門了,因為家里還有第三個女兒可以充抵。直擊靈魂的角度,批判現(xiàn)實的力度,絲毫不亞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 如今既已卸任,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老范在詩詞領(lǐng)域大展拳腳,持續(xù)關(guān)注三農(nóng)問題,寫下了“中國古代田園詩集大成之作”(錢鐘書語),著名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比如曾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這一首: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還有這首: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以往的田園詩,像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人的作品,大多是借田園風光抒發(fā)個人隱逸情懷。范成大則不同,他的田園詩筆觸直接面向農(nóng)民,面向農(nóng)村生活,所以更生動,更鮮活,更接地氣,完全符合“三貼近”原則,猶如一股清流,為傳統(tǒng)田園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由此奠定了范成大宋代田園詩代表人物的地位。 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傳出后,詩壇不禁為之一振。 文友們都說:范老師這回耍大了。 在范成大生命的最后十年,孝宗皇帝曾多次下旨重新啟用范成大,委以重任,但老范早已無心仕途,每次都百般推托,實在推不過,勉強上任不久,便告病還鄉(xiāng),繼續(xù)田園牧歌,詩詞創(chuàng)作。 公元1193年10月1日,67歲的范成大帶病將自己的詩集整理完成,并請楊萬里作序后,溘然長逝。 好友陸游聞訊后,悲痛不已,作《范參政挽詞兩首》: 屢出專戎閫,遄歸上政途。 勛勞光竹帛,風采震羌胡。 簽帙新藏富,園林勝事殊。 知公僊去日,遺恨一毫無。 孤拙知心少,平生僅數(shù)公。 凋零遂無幾,遲暮與誰同。 瓊樹世塵外,神山云海中。 夢魂寧復(fù)接,慟哭向西風。 - End - │編 輯:小 麗 │圖 片:網(wǎng) 絡(l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