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在《天道》里的一段臺詞,言辭犀利,一針見血,道出了人性的真相:“老鼠從不認為自己吃的東西是偷來的,蒼蠅從不覺得自己臟,蝙蝠也不知道自己有毒,畢竟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都是有罪的。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就沒有必要互相征服。” 不要跟三觀不同的人講道理,也不要想當然的認為他們都懂得道理,因為毒蛇不知道自己有毒。 莊子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為:“不與夏蟲語冰,不與井蛙語海,不與凡夫語道?!?br> 對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狹小的生活環(huán)境,視野有所局限;對于夏日之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因為生命長短,四季不同,有些東西它們無法體驗,不要去跟凡夫俗子談論高深莫測關于道的學問,他們不關心,也不會明白。 人與人之間,交流時,最重要的是看對象,若是與不在一個等級的人對話,不是對牛彈琴,就是一臉茫然。 人就是這樣,對于不講道理的人,不必費心解釋;對于認知不同的人,無需據理力爭。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在三觀不同的人那里,不必爭輸贏,否則,賠了好心情,輸了情商,更失去了自己的教養(yǎng)。 如《道德經》中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br> 就是:上等人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等人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等人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為然,反而會哈哈大笑。 所以啊,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就沒有必要互相征服,最好一笑了之,哪怕是指羚為鹿。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著智力、閱歷、能力、格局等方面的差異。 就如林清玄在《為君葉葉起清風》中所寫:“白鷺立雪,愚者見鷺,聰者見雪,智者見白?!?br> 白鷺立于雪中,愚者只能看到有個鷺,自以為聰明的人能看到雪。而真正的智者會看到本質,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因此,不同的人,眼界不同,品味不同,各有所見,各有所得。 其實,我們能夠做好自己就行,沒有必要要求別人與自己相同,也沒有理由讓別人聽自己的教誨。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三觀不同,何必浪費時間和口舌之爭;認知不同,不必辯解和講明道理,那都是讓自己疲憊而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楊絳先生說:“把別人還給別人,把自己還給自己,讓花成花,讓樹成樹?!?br> 自己就是自己,別人就是別人,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要在別人的世界里修行自己,不在自己的世界里強求別人,如此,也是看清了人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