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流傳千年,但你可能不知道流傳下來的竟然是被篡改后的版本,其真正的思想精髓早已被磨滅。 比如,我們從小就學的《論語》中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上學的時候,我們將其理解為“學習之后經(jīng)常復習,難道不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嗎?”但實際上這句話中的“時”并不是經(jīng)常的意思,而是“適當?shù)臅r候”。 “時”這個字在《論語》中并不少見,但有意思的是,他從未以“經(jīng)常”的意思出現(xiàn)。要么它是以“季節(jié)、時間”的意思出現(xiàn),要么就是以“適當?shù)臅r候”這個意思出現(xiàn)。 比如孔子說的“不時不食”,如果按照“經(jīng)?!眮砝斫猓褪恰安唤?jīng)常不吃飯”的意思。但實際上,他說的是“不在不適當?shù)臅r候吃飯”。 再比如孔子說的“使民以時”,說的也不是“經(jīng)常使用老百姓去服役”,而是要“在適當?shù)臅r候讓老百姓去服役”。 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在適當?shù)臅r候把學到的東西拿出來用,不是非常愉悅的事情嗎?”說到這里,孔子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被篡改的呢? 孔子的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幾個字就是“仁、義、禮、智、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一個“仁”,“仁”字的思想本意是親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親愛。在社會中,人有很多身份,因此也提倡人與人之間身份與身份之間的親愛,即便是君王,也當實行仁政。 比如,在孔子的思想中有“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边@句話就是說,君主要對臣民實行仁政,如果君主把臣民當成手足一樣去對待,那么臣民就會將君主當做最為知心的人。如果君主把臣民當作用來使喚的犬馬,那么臣民對于君主,也只是一個有上下級關(guān)系的路人。 而如果君主把臣民當做草芥,隨意虐殺,那么臣民就會把君主當做仇人,最后也必然會復仇。 孔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但在他的三千弟子中,卻極少有人懂他的精神。孔子大弟子顏淵一生伴隨孔子左右,耳濡目染之下,可以說是深得孔子思想精髓的人。但可惜的是,這位大弟子英年早逝,讓孔子的思想無法完整傳承下來,這也成為孔子臨死前的一大遺憾。 不過,孔子并不知道,在他去世百年之后,就有一個人繼承了他的思想,這個人就是孟子。孟子可以說完全繼承了孔子的思想,還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仁政思想。孟子對儒家思想的發(fā)揚,讓儒家思想進一步在世界傳播,因此,在秦朝之前流傳的儒家思想被稱為孔孟之道,也被稱為“先秦儒家”。 為什么說是先秦儒家呢?因為在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先是孔孟之道的精髓,而在秦朝之后就已經(jīng)被篡改變質(zhì)了。在孟子之后,儒家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是一位博覽天下思想于一身的奇才,每一種思想都有所涉獵。所以他就想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將其他思想完美融匯到儒家思想中。 雖然他最終沒有完全實現(xiàn)這一理想,但他卻交出了兩個非常杰出的徒弟,一個叫李斯,一個叫韓非子。喜歡看歷史的同學或許已經(jīng)知道,這兩個人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其實他們是師從荀子,并從荀子這里接觸到法家,也繼承了荀子對儒家思想改造的精神。于是此后兩人就不斷的將真正的孔孟之道進行編改,“先秦儒家”也在兩人的努力下消失了。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天機禪。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荀子兩個大徒弟的篡改下,已經(jīng)與真正的孔孟之道相背離。在韓非子和李斯的改造下,秦朝之后的儒家已經(jīng)屬于“陽儒陰法”。 明面上,他們還是推崇儒家的仁政,實際上卻在以法家治理世界,比如,孔孟之道中對于君臣父子關(guān)系說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君主有合格君主的樣子,臣子是合格臣子的作風。父親有父親的責任,子女有子女的孝心,這樣一個國家才能穩(wěn)定和諧。 然而,在韓非子的改編后,孔孟儒家思想就成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臣子就是要聽君主的,兒子就是要聽老子的妻子就是要聽丈夫的。只有這三種關(guān)系不變,才能讓天下長治久安。如果這三者的關(guān)系反過來了,那天下就大亂了。 其實韓非子的這通篡改,最喜聞樂見的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皇帝當然喜歡這樣的思想,只有天下臣民都把皇帝供奉敬仰起來,他的統(tǒng)治才能更加穩(wěn)固。 此前,孔孟之道在仁政之外,還推崇“寡欲”,連君王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這對于君主來說是不可忍受的。自己作為天下的老大,竟然不能建立后宮,不能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那我做這個皇帝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對于孔孟之道的篡改,統(tǒng)治階級是非常喜歡的。于是在漢朝的時候,儒家董仲舒為了進一步讓思想為君主服務,又提出了“三綱五?!?/strong>的概念。此時的儒家思想與孔子當時的儒家思想,已經(jīng)有很大的區(qū)別,但孔子也無法預知未來,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思想,竟然會被后世的人篡改,去為君王服務。 不過,也正是因為后人對儒家思想的改造,使得儒家思想這一脈流傳下來。雖然這已經(jīng)脫離了孔子的本性,孔家的后人也是因禍得福。正是這種服務于王權(quán)的篡改,讓孔家在兩千年的王朝興衰中不斷傳承下來。 孔子的真正思想,在韓非子、董仲舒等人的篡改中,已經(jīng)淪為服務統(tǒng)治階層的工具。這一現(xiàn)象在南宋時期達到了巔峰,因為此時出現(xiàn)了又一時代大儒朱熹。 在朱熹出現(xiàn)之前,不論是隋朝還是唐朝,社會風氣都是比較開放的。儒家思想并沒有禁錮人們的行為,但是在朱熹出現(xiàn)之后,他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口號。什么是“存天理、滅人欲”呢? 天理就是三綱五常,這是上天的道理。人欲就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就是違背三綱五常之外的欲望,一切想要違背三綱五常的行為都要被毀滅。朱熹把自己篡改后的儒家思想成為“新儒學”,也叫程朱理學。在朱熹的改編下,儒家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從此之后,元、明、清歷代在科舉考試中都以朱熹的思想注解為準。 那么,為什么說朱熹的“新儒家”禁錮了此后幾個時代的人呢?對于男性而言,朱熹就讓大家按照標準來做事,不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直接按照我的思想來就完事兒。而對于女性呢,朱熹更是帶著極大的偏見,也讓后世朝代里的女性,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痛苦。 比如朱熹提出的“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朱熹說是貞潔,于是在之后的朝代中,女子一旦失節(jié),要么就痛苦的自殺而亡,要么就是被周圍的人活活逼死。而那些所謂的三從四德、裹腳等等,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其目的就是為了約束禁錮女性。 朱熹的“新儒家”和我們了解的孔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處呢?孔子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他的標準來做事了嗎?孔孔子要求女子一定要三從四德了嗎?孔子說,臣民一定要把君主作為“天”了嗎?孔子的精神思想說的一直是仁政,是君主對臣民的仁,也是孟子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不是后世改編后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p> 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的思想當然已經(jīng)得到了解放,但與此同時,對于儒家思想也就有了一定的誤解。對于很多人來說,儒家思想就是封建迷信思想,孔子就是封建思想的領(lǐng)頭人。因此,這位世界名人排行榜前五的偉大思想家,在國內(nèi)反而遭受了太多的惡意。 其實我們所厭惡的,所反對的是后世之人為了迎合統(tǒng)治階級,而篡改后的孔孟思想,并非孔子和孟子的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