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這“非?!?/span>有點警告的意思,多少有點鄭重其事的感覺,老子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老子同時也是在說:“我只是把這個道說出來,但是大家也不要過度執(zhí)迷于這個道?!?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caret-color: var(--weui-BRAND);letter-spacing: 0.034em;"> 當(dāng)然,這個“道”,經(jīng)過歷代名家的解釋,我們現(xiàn)在也很清楚,這個“道”代表宇宙萬象,同時也包含了人生百態(tài)萬象在里面。 “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既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變化的部分。 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稱。老子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任何名稱一旦說出來,就會有點局限性,所以,還是希望后人不要受這個名字所影響。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始”是開端,是本原,是根本。而“母”,是能夠使萬物化生的一種動力。一切一切的總根源叫作“無”,但是“無”里面要想產(chǎn)生萬物,就要靠“有”。如果沒有“有”,就產(chǎn)生不了東西。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們要想更好地理解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常無的境界中體悟它的本源,如果想要更加透徹精辟,則需要在常有之中領(lǐng)悟它的無邊無際。 “觀”,不是只說用眼睛看。用眼睛看,叫作“見”,而“觀”不單單只是看見,而是體會得很深,一直看到最深處,它是要透過精神來體驗的。 佛教里面為什么說是觀世音菩薩,因為她的觀是最高明的,她是透過精神來觀世間萬物,比用肉眼去觀,明白得多。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這里要改變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即“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如果這樣標點的話,整個意思就完全凸顯出來了。 “此兩者同”,告訴我們“有”跟“無”是相同的,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有和無都在道里面,只是人為的給它們?nèi)×藘蓚€不同的名字而已,有和無不是對立的,我們不要總是用一種對立的思維去看待萬物,其實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互相對立的東西的,它們只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互相對待,他們彼此會浮動、遷就、成就。 有和無只是一個名稱,不要太執(zhí)著,也不要以為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有和無兩個是相通的,隨時可以互變。而且有和無也是互相包容在一起的。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同謂之玄”,就是因為同,所以才叫作玄妙。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這個“眾妙之門”,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天門。天門是似有似無,又有又無的,那個就是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