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有謀的才子能夠指點江山,談笑間使得城郭灰飛煙滅,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河山飄零之際正是各大賢人發(fā)揮作用的時刻。 三國這個混亂的時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有不少人物即使到了現(xiàn)在也依舊家喻戶曉。譬如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的聰明才智、他的赤膽忠心讓人敬佩不已。 不過,在三國謀士之中諸葛先生的智慧卻只能排在第六位。這是什么原因?排在他前面的幾位又是什么人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其它五個人是誰? 三國中的十大名士說起諸葛亮很多人誰都會豎起個大拇指,因為他不僅才華出眾,人品也讓人非常敬佩。 從三顧茅廬到赤壁之戰(zhàn),從獻上出師表到揮淚斬馬謖,這一樁樁一件件都體現(xiàn)著諸葛先生的盛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三國謀士的排名中,卻僅僅只占得了個第六名,那么排在他前面的五位高人是誰呢? 曾經(jīng)有一些專家對三國的謀士進行了一個排名,大致序列如下:
這樣一個排名合理嗎?咱們分別來看一看前五位都做了什么事情。 第一位是賈詡,他是今天的甘肅武威人,也是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國功臣。從個人出身上來看,賈詡是通過“舉孝廉”被朝廷重用的,也說明他的德行被鄰里鄉(xiāng)里所認可。 第一關通過后,賈詡又經(jīng)過了各地官員的考察,并在最后通過了天子的鑒定,成功進入了官場。少年時,賈詡曾遇見叛亂的賊人,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顯露出過人的才智。 通過欺騙賊人說自己是名震四方的將軍子嗣,使得賊人害怕不已,從而不敢加害他,這樣一種手段與思維幾乎貫穿了賈詡的一生。 李郭之亂中,賈詡憑借自己獨到的見解,將二人間的矛盾暫時化解,三人齊心免除了百姓的一場戰(zhàn)亂。 建安三年,賈詡為自己的主君張繡獻了一條計策,于宛城大敗曹操。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門下有許多奇人異士為其效力,然而這些門客都沒能看破賈詡的計策,足以說明他的智慧與智謀。 官渡之戰(zhàn),賈詡認為袁紹必敗便提前勸說張繡歸順,大局也果然如他所預料的那樣。赤壁之戰(zhàn)時,賈詡曾獻計于曹操不應勞師動眾討伐東吳,結(jié)果曹操不聽最終大敗而歸。 對決馬超之時,賈詡獻上離間之計讓西涼軍發(fā)生了內(nèi)訌,曹操輕而易舉取得了勝利; 在立儲之時,賈詡勸說曹操不可廢長立幼,還以劉表的故事來舉例,最終穩(wěn)定了曹魏政權的傳承。 回顧賈詡的一生,雖說他曾為多個主君賣過命,不算是多么忠誠的謀士,然而三國時期就是如此,人為財死、良禽擇木而棲,賈詡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與事業(yè)。 也因為他的某些計策過于刁鉆毒辣,以至于被后人稱之為“毒士”,這兩個字也算是名副其實,可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呢! 荀彧和郭嘉第二位是荀彧,他是今天的河南許昌人,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員謀士。他和賈詡一樣都是通過舉孝廉而成為官員的,品德上自然過關,以忠君愛國為做人原則。 少年時期,荀彧就被稱作是“王佐之才”,這樣的贊譽整個三國都沒有幾個人能得到,董卓、袁紹等人都曾招攬過他,但最后卻靠著過人的眼光選擇了曹操。 荀彧為曹操制訂了不少宏偉藍圖,曹操前期勢力小、過于激進,荀彧建議他靜下心來發(fā)展豫、兗州兩地繼續(xù)力量,也正是這段時期使得曹操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劉協(xié)落難洛陽,荀彧再度建議他將其接到洛陽,挾天子可令諸侯;攻打袁紹的時候,也是荀彧在許昌為曹操鞏固大后方,這才有了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zhàn)。 總的來說,荀彧為曹操前期發(fā)展規(guī)劃了許多軍事路線,提供了許多軍事戰(zhàn)略,可以說曹操的豐功偉績,離不開荀彧在背后的默默付出與支持。 可惜的是,這樣一對君臣卻在最后“曹操稱王”一事上分道揚鑣,荀彧因曹操而輝煌卻也因為曹操而死,可悲可嘆。 第三位是郭嘉,此人也是曹操門下的謀士。郭嘉原本是袁紹的手下,后來因看不上袁紹的為人,轉(zhuǎn)而投靠了相對軍事實力但為人卻果斷的曹操。 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自己都懷疑自己能不能擊敗袁紹,但郭嘉卻站出來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給足了曹操信心和理論上的支持,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少勝多有郭嘉一般的功勞。 袁紹死后北方四州陷入混亂,郭嘉審時度勢讓曹操率軍北上,并且利用袁紹二子之間的矛盾讓曹孟德以逸待勞。 果不其然曹軍最后趁著袁紹兒子內(nèi)亂,不費一兵一卒取而代之占據(jù)了北方四州、實力大增。 曹操有很多謀士,但對其最了解的莫過于郭嘉,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敗后曹操曾說“若奉孝在,何至于此......” 郭嘉在三國的歷史上雖然短暫卻大放異彩,陳壽、曹操、李隆基、羅貫中等人對其都有很高的評價,說他是天生的英雄豪杰:
法正與魯肅法正其人,關于他有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此人堪稱攪動天下局勢的奇人,就連諸葛亮也不曾受過這樣高的贊譽。 法正是劉備帳下的實力軍師,和諸葛亮惺惺相惜,諸葛亮負責在后方處理軍務,法正就跟隨在劉備身側(cè)為劉備獻計。 在他的出謀劃策之下,劉備即使面對強大的曹操也是絲毫不膽怯,還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拉攏士族、進取漢中。 很多人對法正都不了解,簡單來說劉備能夠入主巴蜀占據(jù)益州和漢中,他的成功離不開像法正這樣的人才。 法正還著有一書叫《與劉璋箋》,類似于諸葛亮的《出師表》一般。 在其中也詳細描述了自己對劉氏家族的忠誠,向劉璋訴說了不少未來的為君之道,受到了當時人民的一眾贊揚。 只不過劉璋的思想與法正的思想存在分歧,如此一來他便與劉備走到了一起,幫助后者在巴蜀之地打下了一片天,使得三國局面從此形成。 對于魯肅很多人都熟悉且陌生,影視劇《三國演義》中將其塑造成而來一個懦弱、受欺負的人,但真實的魯肅卻并不是這樣一個人。 孫策死后孫權繼承皇位,他最信任的一個人就是魯肅,也是因為魯肅的存在得以穩(wěn)住大局。另外,第一個提出“天下三分”的是魯肅,赤壁之戰(zhàn)促成孫劉聯(lián)合的也是魯肅。 如何來評價魯肅這樣一個人呢?影視劇《三國演義》中在赤壁的戰(zhàn)場上,所有對諸葛亮的積極描述都可以視為魯肅的翻版。 或許對羅貫中對諸葛亮的偏愛吧,把魯肅的優(yōu)點全部給了諸葛亮,魯肅剩下的就只有懦弱了。 從赤壁之戰(zhàn)到孫劉聯(lián)盟,魯肅在這其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魯肅一死孫劉聯(lián)盟破裂,東吳雖然取得了夷陵之戰(zhàn)的勝利,卻也消耗了國內(nèi)的有生力量,一點點走向帥阿比。 除了諸葛先生,以上幾位謀士也是三國時期響當當?shù)娜宋铮跉v史中多有記載,只不過《三國演義》對這幾位才子的描述較少,而很多人對三國的熟悉皆來源于《三國演義》。 諸葛亮有大智慧,但其綜合實力也只能排在第六位,這一個排名相對合理。臥龍先生雖好,但法正、郭嘉、魯肅、荀彧、毒士更好,皆是讓人敬佩的三國大才。 陳宮是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首席”二字就告訴了我們他的分量有多重,此人最開始是曹操的心腹。 然而,后來因“錯殺呂伯奢事件”與曹操離了心,轉(zhuǎn)而投靠了呂布并為其獻出了不少好計策。 當時,呂布已經(jīng)迎來了人生的低谷期,可即使如此陳宮依然幫助他在中原建立了一片天地,與擁有賈詡的曹操相抗衡??上У氖?,呂布此人的人品不行,就像趙蕤所說的那樣:
陳宮的失敗并不是因為自己實力不行,而是因為天時地利罷了,通過這個評價就可以將其抬到了和諸葛亮同樣的地位之上,畢竟兩人都是差了一點運氣。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會給三國英雄來一個排名,就像“一千個人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次排名也是一番個人解讀而已。 諸葛亮或許在政治戰(zhàn)略上是一位大才,更直白一點來說,盛世之下諸葛亮是一位治理民生的良才,但亂世中他卻不是一位帥才,其軍事謀略比治國能力要低不少,所以才會被排在第六位。 對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
|